新时代新股东 第189节
陈毅同志想得没错,这一波谷雨确实是这样的考虑,现在老一代同志大多已经退休,台上的大多是他们培养的下一代干部,中央一层谷雨可以比较好的把握,但地方就不一样了,哪怕他搞干部轮转,还是有不少干部在地方经营多时,盘根错节,若是不整顿,中县干部必然越来越多。
现在谷雨稍稍收紧银根,这些干部就一个个露出了屁股,那就怨不得谷雨大洗牌了,而具体执行的要么是关系不深的,要么是做了多年冷板凳的,他们放过这个机会,谷雨也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提拔一些人,绝大部分人实际上不过是随波逐流,用谁都行,谷雨不在意……
与陈毅同志交谈一番后,谷雨回到了办公室,军委副主席邓萍已经等候片刻,两人坐下来,谷雨和他开始了交谈,“现在国内要整顿,外面我不想出事,而美国人增加了在阿富汗的投入,应该也不想和我们有什么大的冲突,我打算主动做一些缓和的动作。
驻日本的解放军,我看可以调一个师回国,放在琉球,改编为一个海军陆战旅,遇到事情了,也可以迅速支援,影响也是有限的!”
“这倒没什么问题,只是海军陆战旅要求不少装备,虽然此举减少了步兵员额,但实际花费更大了!”
“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我的态度是一贯的,按照局部战争做准备,减少兵员,提升机动性!”
邓萍点头认可,谷雨接着问道,“你觉得我们是否可以从北马撤军?”
“我们的形势不坏,没必要撤兵,而且我们撤,美国人肯定不会撤,若是他们带着南马发起进攻,北马肯定扛不住!”
“美国陆军并没有出现在马来半岛嘛!”
“我们若是主动退,可就不一定了!”
“邓萍同志,你要知道,我们当初选择北马动手,主要目的是消耗美国人,牵扯他们的注意力,以更好的消化苏门答腊,同时也是狠狠得教训一番马来人,让他们有所顾忌,再者,还可以迁走一些人,在马来半岛掺沙子,现在这几个目标都完成得差不多,自然应该撤出,没必要再消耗力量!
现在退兵,我有几点考虑,一、美国人要在阿富汗动手,我们要让他们安心;二、我们的对外贸易规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船只需要通过马六甲,马来半岛还是和平一些好;三、马来人属于穆斯林,现在我们需要与伊斯兰世界交好,马来停战更加有利,我们在北马的同志要服从大局嘛!”
“这样做,我总觉得太冷冰冰了,若是帝国主义支持马来人乱来,我们就被动了!”
“我们能去一次,就能去第二次,那个时候,我们收拾马来人更加的理直气壮!”
“谷书记,可这样做,会增加不少牺牲,也会让一些同志寒心!”
“你不要顾虑重重,有舍才有得,我们不能和苏俄一样,到过的地方就一定要拿下,现在大部分华侨已经离开了马来半岛,马来半岛大都是回教徒,我们根本消化不了马来半岛,还留在北马干什么,时机一成熟,就要果断撤退,这句话我早就说过,要知行合一嘛!”
“谷书记,我们就算退让,也未必如愿,美国人肯定会得寸进尺,美国人对苏门答腊的渗透也很厉害,一旦北马丢失,苏门答腊很可能是美国人下一个目标,而苏门答腊是我们绝不能丢的!
还有暹罗,暹罗国内有非常强的亲美势力,若是我们退出北马,我们对暹罗的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若是暹罗出现一个亲美政权就不好了!”
“北马和苏门答腊的情况不一样,北马属于地方势力,而在苏门答腊,我们不仅控制了政权,也有足够多的移民,前者我们比较被动,后者我们主动,也有足够的武器储备,就算被骚扰,也能长期相持,我们也不需要害怕。
至于暹罗,就更不要担心,他们把南方四个府的马来人赶到了马来半岛,与马来人的矛盾很深,而我们又在北面压着,他们顶多在中美之间摇摆,绝不敢过分。
南洋在我们的家门口,不管美国人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我一点不怕美国人折腾,就算一些人不理解,甚至摇摆,我也不在乎!”
邓萍还比较坚持,“话虽如此,但也不能太过一厢情愿!”
谷雨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先调走部分空军,同时在谈判桌上做一些让步,看看美国人的反应,若是我们这头退,美国那头就搞事,我们也不能示弱,该打还要打。
但若是美国人不闹腾,那就干脆一点撤出全部志愿空军,不要怕,就算未来马来半岛出现一个亲美政权又怎么样?马来现在乱糟糟的,各路人马都有,我们只要想插手,办法多得很,有什么好怕的!”
谷雨既然已经做出了决断,邓萍虽然有些担心,但最后表态会执行,谷雨点点头,“一定要做好说服工作!”
邓萍点头敬礼,“是!”
谷雨和他握手后,送走了邓萍,邓萍同志明年就是六十岁了,谷雨准备授予他元帅军衔,并让他退役,接任上海大学校长,此举目的非常明确,彻底断绝一些人的心思,他也不准备让邓萍同志被架在火上烤,这对他不是什么好事。
今天这番交谈,邓萍同志的态度也更加坚定了谷雨换人的决心,经历过战争的同志往往习惯于战争思维,现在形势变了,就需要一个看起来更加温和一些的军队领导人。
而新任的军委副主席,谷雨已经想好了,他准备提拔红四出身的总后部长汤学空上将担任军委副主席,汤学空同志的资历和人品不用担心,他的年龄也比较合适,恰好可以干两届。
汤学空同志红军时期比较英勇,也立下了不少战争,不过抗战时期,被调整了工作,长期负责解放军前线后勤供应,担任过驻苏解放军兵团后勤司令员,很得彭德怀同志的信任。
战争结束后,改任中央专委委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负责两弹一星的后勤和保卫工作,六十年代初,改任海军政委,负责海军政治工作,两年前的换届,担任总后部长,虽然名气不大,没有太明显的军功,不过这反而是好事,下一届领导班子不需要功劳格外大的上将,需要的恰好是脾气好,能做实事的同志……
1967年下半年,在尼克松访问中国,回国后不久,谷雨连续进行了调整,先是主动回应了日本的种种示好,而驻扎在日本省的解放军一个师被调到琉球,并改隶海军,增加了一个海军陆战旅,虽然加强了琉球的存在,但日本省驻军的减少,还是让本州日本欣喜不已。
而原来驻扎在北马的解放军志愿空军撤出了一部分力量,一些防空阵地交给了北马自卫军,同时在谈判桌上做出了一些让步,这一世没有得马上风,还活蹦乱跳的白崇禧闻讯后,非常不爽,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现在这么一退,不少人岂不是白死了……
不仅仅白崇禧不满意,南洋华侨的激进派很不高兴,在他们的心目中,西马比东马和苏门答腊富裕不知道多少倍,他们离开西马本来就是心不甘情不愿,北马的存在给了他们一些念想,未来有朝一日还可以打回去,但现在谷雨这么一退,再也没希望过去了!
有人不高兴,自然就有人高兴,而且高兴的人比邓萍同志想象得要多,这些年中国和美国在南洋撕逼,华侨们日子不好过,谷雨退一步,南洋自然稳定了不少,正好可以做生意,哪怕是马来人,他们也是可以合作的!
再联想到国内这一波整顿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人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共产党干不过,他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扩大与美国人的交往,以防万一……
南洋各路势力的反应被整理之后,迅速报给了谷雨,谷雨看了看,就放在了一边,他真正在意的是部队同志的反应,确实有一些同志意见不小,不少人认为我们又不是打不过美国鬼子,为什么要退?围绕着这个问题各种争论不少。
谷雨看到后,相当的心烦,经历过二战之后,部队上下相当的膨胀,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谁都惹不起,偏偏为了获得一些资源,方便战后裁军,谷雨也默认了很多做法,这虽然带来了不少财富,也搞出了很多问题。
他坚持大裁军,不断的裁军,不断的整顿,不断的调动,就是想解决问题,但现在看来压得住手脚,压不住心思,这也正常,军队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只能慢慢来……
谷雨这一连串动作,美国人看到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终于熬下来了,中国实在太难缠了,为了拿下爪哇和马来半岛这两块富裕的南洋地盘,美国人容易吗?
当年英国的各个殖民地之中,最有钱的是印度,次之就是拥有锡矿和橡胶林的马来半岛,而爪哇岛在荷兰人多年经营下也搞的相当不错。
美国人势力扩张到爪哇和马来半岛这两个富裕地区,一开始想的是经济利益,但这些年不断厮杀下,这两个地方竟然都变成了美国的麻烦,消耗着美国的资源。
虽然美国家大业大,但时间一长,也相当心烦,现在中国退,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五角大楼讨论一番认为中国人肯定看到了美国的坚定态度,知道再在马来半岛纠缠,并妄图以北马为筹码已经无济于事,选择了主动撤退。
当然了,也有一些对谷雨研究比较深的人认为,中国人应该看出了美国扩大在阿富汗存在的想法,选择主动收缩,这是希望美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阿富汗。
所以这些人认为中国退,是战术上的退,并没有消除对马六甲的野心,必须再接再厉,先帮助马来人清理中国人的影响力,同时要在苏门答腊下功夫,最好一鼓作气中国人赶出马六甲海峡……
看到这份报告,林登-约翰逊则丢到一边,“戴维,五角大楼到底想怎么样?是想在阿富汗和马来半岛同时和苏中两国开战吗?”
戴维-迪安·腊斯克慢条斯理的说道,“这只是试探一下中国人退让的决心!”
“没什么好试探的,中国人的意图很清晰,我们不存在误判!”
戴维-迪安·腊斯克是一个情报官员出身的保守派国务卿,他在国务院干了二十多年,一向恭谦有礼,沉默寡言,埋头苦干,以至于其他政府机关、五角大楼、CIA等等都不把他当回事,动不动就骑在他的头上自作主张,但腊斯克都忍耐下来。
腊斯克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出身,后台很硬,他看起来这般绵软,也是因为他本质上是一个老牌外交官,迷信军事,固执的认为,国务院的使命只是在确立了军事优势之后,去负责谈判一个靠得住的和平。
戴维-迪安·腊斯克在战争期间曾经担任过远东美军副参谋长,负责情报工作,与中国高层接触比较多,对中国共产党比较了解,他一直坚定的认为中国的潜力太大,必须坚决限制中国的扩张。
但与此同时,代表洛克菲勒财团的他又支持扩大对华贸易,加大对华投资,并让中国进入到关贸总协定,认为这对于美国更加有力。
也就是说在对华问题上,他是政治军事硬,经济软,一切以利益为重,不过戴维-迪安·腊斯克强硬的前提是美国长期保有压倒性的优势。
林登-约翰逊心里明白美国现在已经比较虚了,他搞一个阿富汗都战战兢兢的,哪里愿意在马来半岛再折腾,虽然美国有海军优势,但就算赢了又如何,中国人随时卷土重来,好不容易可以进入实质性谈判,还不赶紧定下来,都耗了这么多年,他早就厌烦了。
林登-约翰逊最后给出了决定,先和谈,要求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军事上不要挑衅,争取让中国人主动退出,让北马各势力放下枪械,组建一个联合政府,就算给北马一些部长席位也没什么……
不过林登-约翰逊的影响力也就那么回事,就在他做出决定的第三天,美国新加坡基地的两架F4战斗机高空高速掠过了北马,试探了一番。
不过解放军除了地空导弹以外,并无其他武器可以攻击,而这个时代的地空导弹缺陷明显,只能事先埋伏,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机掠过,并没有反应,也懒得反应,有本事你在2万米高空丢炸弹。
不过解放军总部闻讯后,决定调整安不纳基地的空军,一个飞行团的歼六战斗机被调了过去,这既是回应,也是想看一看歼六战斗机的战斗力到底怎么样,是骡子是马,不试试怎么知道。
虽然解放军没能迅速撤出北马,不过已经释放出明确政治信号的谷雨,实际上已经达成了目标,他很爽快的在报告中签了字,允许空军调歼六去安不纳,不过不允许派驻马来半岛,反正离得不远,核心战机后置是合理操作……
也就在谷雨连续对周边发出种种信号时,苏俄自然看得出他在想什么,老毛子和谷雨的想法实际上差不多,也想着祸水东引,他们一直希望中国和美国人在南洋多一些撕逼,好更多的吸引美国人的注意力。
可谷雨这个家伙一边拿着苏俄的好处,一边却主动在东亚搞缓和,老毛子当然很生气,可又没有办法,这家伙搞这一类的事情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钢铁都拿他没办法,就不要说份属小字辈的马祖罗夫了。
不过美国人就算再怎么折腾,苏俄也不至于担心美国人入侵中亚,崇山峻岭对美国的限制很大,美国愿意消耗力量,那是美国人的事情。
此时苏俄真正头疼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混乱,此时捷共内部出现了明显了分裂,捷共一把手诺沃提尼不想再改革,而改革派则推出了杜布切克,向他发起了挑战,两人在党的全会上公开撕逼。
杜布切克从小在苏俄长大,苏俄对他相当的信任,一路扶持他为斯洛伐克第一书记,而诺沃提尼那个老混蛋,竟然对赫鲁晓夫下台感到很难过,按理说,苏俄会站在杜布切克一边。
不过苏俄迟迟拿不定主意,苏共高层也在改革,但捷克改革派的步子迈得太大,支持杜布切克容易,但他能顺利稳定住局面吗?苏共自然有些担心,但诺沃提尼在改革失败后,直接走回头路,苏俄也看不过去,捷克到今天的地步,不改革又是不行的。
鉴于1956年各种事件的教训,苏俄现在已经懒得管东欧各国党,只要不公开和苏俄对着干,搞的太过分,让苏俄下不来台,苏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合过吧!
所以当捷共内部分裂的消息传到莫斯科,莫斯科讨论的结果是过去听一听,但不轻易表态,马祖罗夫亲自飞往捷克,与捷共党的高层接触,听取他们的事情,然后他吃惊的发现捷共党内几乎没人再支持诺沃提尼,马祖罗夫当即决定退身局外。
没有了苏俄的支持,诺沃提尼自然扛不住,就在十月的中央全会上,杜布切克当选为第一书记,消息传到北京,谷雨知道一方面指示向杜布切克发贺电,另一方面则有些着急的等待着纳赛尔,纳赛尔到底在搞什么?
第181章 风云乍起
纳赛尔这会子干什么?很简单,他在到处游说各路势力,但很不顺利,听了中国的建议后,纳赛尔一直想打,而且要打就一定要打持久战,狠狠收拾一把以色列,奠定埃及在中东的优势。
可是有两个问题,他怎么解决不了,一个是苏俄,老毛子刚刚换领导人,又在阿富汗方向被美国人顶着,虽然谷雨不断打气,但苏俄高层还是不敢打,给纳赛尔的援助都是所谓的防御型武器,甚至于还把埃及的军事情报告诉以色列人……
纳赛尔虽然可以从中国购买武器,可中国对外非常明确,俺们是穷光蛋,不会白白支援,你想要我的东西,要给钱,给不了钱,给武器,什么都不给,哪凉快哪待着去!
纳赛尔虽然通过阿拉伯兄弟搞了一些中国飞机坦克,但数量有限,不是不想买,是没钱,他只能问苏俄要,可苏俄又不乐意给真正的好东西。
纳赛尔曾经威胁过,苏俄虽然安抚了一番,但给的东西也还是没有达到埃及的要求,所以目前埃及国内有一种声音,反正苏俄也帮不上什么忙,那些顾问还越来越过分,干净把他们赶走。
纳赛尔虽然想这么做,但心里又十分担心,万一惹毛了苏俄,苏俄不支持,到时候光凭埃及那两下子,真的打得过吗?所以他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纳赛尔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不够,纳塞尔搞阿拉伯民族主义,又干预伊拉克局势,先是策划杀了国王一家,后又引发了伊拉克政变,让阿拉伯复兴党上台,这直接把沙特、科威特这些国王、埃米尔吓坏了。
这些国王、埃米尔们对纳赛尔是一肚子的不放心,哪怕他们希望石油涨价,但现在的油价下,他们的日子已经相当不错,可以躺在黄金上睡觉,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支持纳赛尔。
若是支持埃及,推动石油禁运,必然会引发国内的民族主义热潮,火一旦点起来,想压制住并不容易,而且这必然会得罪美国,美国人是那么好得罪的?苏中两国敢和美国对着干,阿拉伯国家有几个敢对着干的?到时候美国人若是策动政变,他们怎么办?
若是纳赛尔再赢了,他的威望达到极致,再不断煽动,大家伙搞不好还要把辛辛苦苦赚到的钱送给埃及,若是不听话,埃及煽动民族主义,他们的屁股搞不好坐不稳。
是钱重要,还是王位重要,那些阿拉伯的土豪王爷们心里还是很有数的,要打仗可以,埃及自己打,我们给你摇旗呐喊,但真金白银的,谁也舍不得,对阿拉伯王爷们而言,现在的局面非常好,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对峙,最好是两败俱伤……
而这些国家中的老大沙特阿拉伯,在1964年底出现了政变,费萨尔亲王发动政变废除了大哥的国王宝座,他能成功,自然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
现在费萨尔当国王才三年,沙特内部种种问题还没有清理干净,他不可能在此时此刻与美国人闹翻,到时候,美国人翻旧账,支持大哥复位,他怎么办?
而在此之前,埃及勾引沙特的飞行员,又支持也门,一桩桩,一件件,费萨尔记得清清楚楚,他怎么可能轻易支持埃及,除非埃及被严重削弱,但也不是现在……
同时没有苏俄和阿拉伯国家的强有力支持,纳赛尔迟迟不敢动手,他一方面隔一段时间搞一次演习,在加强埃及军队训练的同时,也用这种办法松懈以色列人。
另一方面,在很难得到阿拉伯各国王公支持的情况下,愤怒的纳赛尔自然只能加强阿拉伯民族主义宣传,同时他也不断用以色列的核武问题,威胁其他阿拉伯国家,若是你们不支持我,打垮以色列,等到以色列有了原子弹,咱们都得玩完……
不过纳赛尔这种种手段都不是很成功,1967年10月份,他十分疲惫的召开了一次会议询问手下人到底用什么办法破局,萨达特的意见是驱逐苏俄的陆军顾问团,但继续让苏俄海军留在亚历山大港,以此给苏俄更多的压力,让苏俄知道,要想保持在埃及的军事存在需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些陆军顾问离开后,埃及的军事机密更容易得到保密,一旦需要总动员对以色列作战,泄密的可能性更小一些。
到了这一步,纳赛尔也没什么区别,他哀叹道,“现在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也就在会议中间,一个消息传了过来,在埃及的西面利比亚出现了军事政变,名叫卡扎菲的军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创建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在政变演讲中表明对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赞许,表示愿意与埃及创建联合共和国,同时表达了对列强分割利比亚领土的强烈不满,他表示接下来将率领利比亚人民,消灭不断窃取利比亚石油的帝国主义走狗卡塔尔埃米尔……
东方不亮西方亮,纳赛尔心情大好,他立刻去电承认卡扎菲政权,希望与利比亚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对卡塔尔的事情,纳赛尔说都是阿拉伯兄弟,还是商量的好,要保持阿拉伯民族的团结。
卡扎菲的反应很快,立刻表示希望访问埃及,与埃及签署友好协议,同时再一次重申利比亚对卡塔尔的不满,希望纳赛尔作为阿拉伯民族领袖站在利比亚一边。
纳赛尔微微有些皱眉,他明白卡扎菲对卡塔尔酋长的不满,二战末期,盟国把卡塔尔酋长搬到利比亚时,把当时发现的苏尔特油田划给了卡塔尔。
而战后一系列勘探发现,卡塔尔几乎拿走了利比亚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利比亚王国政府和卡塔尔的矛盾非常深,三天两头的撕逼。
但卡塔尔与美国关系密切,境内有一个美军基地,而卡塔尔石油主要输送欧洲,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卡扎菲怎么刚上台就对着卡塔尔喊打喊杀?你问过美英法的态度吗?
纳赛尔觉得可能是卡扎菲太年青了,对国际问题不是很了解,等他到达开罗,好好劝一劝,要以大局为重,英法两个破落户也就罢了,得罪问题不大,但美国不同,直到现在,埃及也没和美国彻底闹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呀!
就在纳赛尔筹划如何教导卡扎菲之际,谷雨也在发蒙,纳赛尔还没有动手,反倒是卡扎菲这个小丑先出来了,而且一出来就搞出了新闻。
要说起来,卡扎菲提前上台也不算奇怪,哪怕这哥们非常奇葩,但也算是一个人物,最起码表面涂着金子,而纳赛尔提前成功,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必然早早的传到了利比亚,卡扎菲又特别能掰扯,而利比亚国王又特别垃圾,他提前获得成功并不奇怪。
但卡扎菲刚一上台,就盯着卡塔尔喊打喊杀,卡塔尔埃米尔被吓得不清,除了找美英法三家大使以外,也立刻派来了一个部长找到中国,卡塔尔搬到利比亚是中国促成的,你当年还有承诺,你可要兑现承诺……
谷雨和那个部长见了一面,安抚了一番,我一定会兑现承诺,如果你们不反对,我可以劝说孟加拉国派一只军队到卡塔尔,保卫卡塔尔国土,这下子你该满意了吧?至于导弹什么的,现在不是没到这一步吗?若是未来真到了这一步,中国也义不容辞。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