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227节

  而从苏俄的意识形态来说,与中国疏远反而是好事,这到底如何决断,别林斯基根本想不好,还是交给莫斯科去想吧,这不是他一个驻外情报人员能权衡的!

  别林斯基这一份报告很重要,上级没办法拦,也不敢拦,卢比扬卡总部很快收到了别林斯基的报告,目前苏俄克格勃主席叫马科罗索夫,生于白俄罗斯,是一位卫国战争边防部队的老兵,战争中曾经搞过情报侦察、远程渗透、后方破袭这一类的活。

  战争结束后,马科罗索夫继续在边防部队任职,后来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兼边防总局局长,马祖罗夫影响力越来越大后,他首先就要换上他认可的克格勃主席,跳来跳去就挑中了马科罗索夫。

  马科罗索夫能力出众,是一个优秀的边防部队领导人,搞情报工作也算是内行,领导庞大的克格勃也算是轻车熟路,但马科罗索夫也有局限性,他并没有他安德罗波夫那样的政治眼光,对别林斯基这份报告很是不以为然。

  这几年在中国的情报人员总是过于夸大中国的实力,他压根不相信,道理很简单,若是中国实力很强,中国的军事力量怎么会那么薄弱,常规力量只有一百多万也就算了,战略核力量也就那么一点,这正常吗?

  中国巨大的人口优势可能在二战中起到重要作用,只要有一定武装,就不惧怕他国,随着可以拿着美苏装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陆战战场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随时可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代,中国人如果想不被威胁,绝对会不断加强战略核打击力量,以防范任何突如其来的军事威胁。

  中国现在的战略核力量远远不够,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国力是有限的,既然中国的实力相比苏俄有明显的差距,其对苏俄屈服,不是应该的吗?他们有什么资格要东要西!

  马科罗索夫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向苏共中央书记处做了报告,然后领导书记处的苏斯洛夫就看到了报告,苏斯洛夫的眼光比马科罗索夫强多了,他当然看到了中国在公开讹诈。

  但通过国庆电视讲话的方式讹诈,就不得不让人担心,这样的讲话一出,等于提前打预防针,接下来,中国若是真的发了疯,过了线,直接跑到西方阵营一边,中国各界也不会措手不及,到时候苏俄怎么办……

  苏共中央书记处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听其言观其行,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苏斯洛夫很有想法,他注意到当年谷雨反钢铁不反苏共,留下来回旋余地,我们也效仿,这一点就获得了苏共高层的认可。

  对于谷雨在讲话中暗示的中苏贸易可能出现重大波动问题,苏俄高层则多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痛点,可以狠狠教训那些中国商人,那帮家伙与苏俄国内那些黑市商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黑市规模越来越大的幕后推手。

  但也有人认为若是中苏贸易缩水,反而有利于中国党内以谷雨为首的亲美派,所以他们认为还是不要动。

  高层讨论一番,也觉得没必要着急,还是再等等,然后他们就想到了被谷雨流放到苏俄的王明,要骂谷雨,此人最为合适。

  王明到苏俄治病,身体状态好转后,就再也没有回国,一开始他受到了相当高规格对待,不仅得到了最精心的治疗,苏俄政府还给他准备了一套副部长级别的别墅,并每月发放补贴,配备专车司机、保姆等工作人员。

  当然了,给王明这么好的待遇不是白给的,王明需要写大量的报告,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分析,不过王明的文章个人感情因素比较重,苏俄高层看着往往皱眉。

  虽然大家也理解他的悲惨遭遇,一回国就被软禁,后来又被流放到中国的热带地区差点病死,后来依靠老朋友游说换了一个位置,但身体一直不得好,一直到五十年代来到苏俄治病,才算真正摆脱了不幸的遭遇。

  但苏俄给他那么多好处,不是让他发泄的,慢慢的,王明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但此人的理论功底确实不错,在赫鲁晓夫晚期,与中国不太对付,王明就以马马维奇写过一些文章,对中国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

  就这样,在1970年10月2日,中国国庆节第二天,苏俄报纸就出现了马马维奇评论谷雨国庆讲话的评论员文章,说这是中国目前遇到的所谓四点不乐观,恰恰是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结果,而谷雨就是中国诸般不乐观的罪魁祸首!

  不过还没等谷雨看到王明的文章,就在1970年的10月3日,谷雨接见了访华的日本社会党代表团,而这一次会议的相关内容被日本记者披露后,立刻引起了国际上不少的争论,而苏俄也出离愤怒了!

  日本社会党代表团这一次访华和德国有莫大的关系,勃兰特当选西德总理,不断缓和与苏东阵营的关系,据日本得到的情报,勃兰特即将访问波兰,将会和波兰签署协议,承认西德和波兰的边界。

  勃兰特还主张有条件地承认民主德国,虽然勃兰特强调民主德国不是外国,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但东西德相互承认,未来有可能携手加入联合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德国人此举把日本人坑惨了,日本怎么办?相比于德国,日本人口更多,国土面积更少,一寸土地都舍不得让,偏偏其面临的领土问题也更加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不仅分成了三块,而且千岛群岛归了苏俄,对马岛归了朝鲜,琉球和台湾归还中国还不错,本州西南部又被中国搞出了一个日本省。

  换句话说,日本人不仅要想办法统一,还要解决与周边三个国家的领土纠纷,这给日本带来了天大的麻烦,一个不小心,就是三家同时打压。

  战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州日本政府挖空心思想办法搞分化,本州日本很清楚由于当年侵略战争的影响,中国和朝鲜哪怕睡觉都会半睁一只眼睛看着日本,这也意味着在领土问题上,中朝两国不存在任何妥协。

  但日本和苏俄并没有什么大仇,哪怕是日俄战争也是在中国打的仗,除了库页岛南端,也没涉及到其他领土问题,所以日本人认为苏俄占着千岛群岛不对,你得归还,同时本州日本也认为要逐步解决民主日本问题。

  而在中国拥有核武器之后,日本想拿回“中国地区”和对马岛已经没有可能,所以一开始,本州日本把解决领土问题的希望放在苏俄身上,而对中朝则选择了搁置政治问题,重心放在经济合作上。

  但很快,日本就被老毛子教训了一番,想什么呢,苏俄不仅仅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也绝不允许民主日本和本州日本有任何经济联系。

  民主日本本来就没多少人,只有农业、渔业和矿产采掘业,恰好与苏俄远东地区有一些合作,所以本州日本哪凉快哪待着去,任何突破都不要想……

  碰了一头包的本州日本这才发现中国人反而是最好说话的,所以五六十年代,本州日本一边搁置领土争议和统一问题,一边想办法加深与九州日本的经济联系,若是能够整合九州日本,日本最核心的部分就算统一了!

  但随着勃兰特选择承认既定事实,本州日本就面临着空前的外交压力,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并不相同,日本人不愿意踏出这一步,而且本州日本的高层对侵略战争一直是模糊立场,这更不可能让中朝满意。

  就这样,日本左翼政党社会党领导人组成了一个代表团访华,试探中国的态度,谷雨在接见他们时,希望日本人学习德国人的做法,承认继承事实,好尽快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可,加入联合国大家庭,以方便日本对外贸易,这对依靠进出口的日本很重要。

  有一个社会党人士相当强硬,就说日本侵略别人的领土归还是应该的,但别人侵略日本的领土也应该归还,这才符合国际公理。

  谷雨听完不以为然,说道,“当年日本入侵东三省,蒋介石想和日本谈一谈国际公理,日本人是怎么做的?诸位应该很清楚,我就不说了,现在你们再一次跟我谈起了国际公理,我就觉得好笑,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既然你们一定要谈,那我告诉你们,岘港体系就是二战胜利国经过一系列协商、妥协谈判后达成的相关协议,就是这个时代的国际公理,现在国际上的领土纠纷全部都要根据岘港体系的规定来,谁不认,那就要靠实力推翻四大战胜国!

  现在西德已经承认,就看你们本州日本了,你们承认是这样,不承认也是这样,反正我们中国人是不着急的,而且是越往后,越不着急!”

  这番话一出,社会党代表团面面相觑,不过那个有些理想的日本人嘴还是很硬,“中国既然是这个态度,为什么在领土问题上又对苏俄那么让步?这是不是欺软怕硬!”

  谷雨听完,很严肃的摇摇头,“我们在领土问题上,从来都非常严肃,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与所有的邻国划分边界。

  但我们和苏俄的领土问题实在太多了,大到算都没办法算,一百多年以前,俄国人通过几个不平等条约,把外西北、贝加尔湖以东,包括伯力、海参崴库页岛全部划过去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好几个日本那么大!

  后来还有一些个条约,划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地方,到了苏俄成立,问题同样有,他们控制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相当长时间,而且唐努乌梁海还被分割了不少出去,划给了苏俄几个州,我们收回来的只是狭义上的唐努乌梁海!

  这么多账,怎么也算不清楚,我们也没想过再算,我和同志们说,人要朝前看,过去的事情不要再纠缠了,只要苏俄承认沙俄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的土地,然后我们按照现在的控制线划分边界就行了!

  不过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比较低的要求都没有实现,这些年,中苏两国围绕着边界问题谈来谈去,谈了很多轮,就是谈不拢,既然谈都谈不拢,怎么也算不上是让步!”

  说到这里,谷雨想了想又说,“中苏的问题谈不拢,说到底还情有可原,大部分是一百多年的旧账,两家又都改朝换代,理不清楚正常!

  我们的立场很明确,一代人谈不拢,那就两代人,三代人,总会谈好的,但中日的边界问题谈不拢,那就是本州日本认不认岘港体系的问题,认,就不存在什么争议,岘港体系说明的很清楚;不认,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谷雨这番讲话次日就出现在本州日本的几大报纸上,不过小鬼子很狡猾,他们没提日本的事情,反而说谷雨要和苏俄算一算领土账,然后相关文章迅速被转载出去,再然后自然被苏俄看到了,苏俄又一次陷入到争论中,谷雨是进一步的讹诈,还是真想和苏俄翻脸?

第212章 沉不住气

  自1940年代中苏开始边界谈判以来,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相互的接触和摸底阶段,这一阶段从二战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

  双方一开始就矛盾重重,中方的诉求是一定要苏方承认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署的界约是不平等条约,同时告诉他们,中方并不打算据此收回被割去的领土,中方愿意按照条约线与苏俄签署边界条约。

  在中国方面看来,我们只是要一个面子,里子算是给了苏俄,你们怎么也应该答应,没理由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在苏俄看来,他们获得的东方土地来自于游牧民族,和中国无关,中国提出的不平等条约问题简直就是一个设给未来的圈套。

  苏俄认为,苏方如果承认了以往条约的不平等性,这些条约就成为无效条约。这等于赋予了北京这样一种权力,即假如它认为有必要,莫斯科就应当把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还中国,这是苏方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对于具体的边界问题,苏俄方面则有另外一个看法,苏方一开始也不认可中方提出的以条约线作为划界唯一基础的提法。

  他们提出了一个“三条线"论,除了条约线外,还有实际控制线和历史形成线,对苏方来说,这两条线都大大越过了条约线。

  在苏俄看来,其与中国的边界绝大部分已经明晰,并不需要进行一场解决边界全线问题的谈判,只是就中苏边界的“某些地段"因"勘界已经过去多年,地形难免有些变化”,需要进行磋商。

  而在所谓的“某些地段"问题上,苏俄甚至还觉得自己吃了亏,在二战尾声中国军队到达边界后,选择了某一天晚上突然同时行动,拿下了被苏俄占领的黑瞎子岛和图们江入海口张鼓峰地区,强行驱逐了苏俄军事人员,过程中还动了枪。

  黑瞎子岛是一块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三面环水自成体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通航咽喉,而张鼓峰地区更不用说,这个地方直接着图们江入海口。

  被中国偷袭,丢失了两个看起来很小,但战路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苏俄相当懊恼,但当时苏俄需要解放军帮助攻打德国人,苏俄当时捏着鼻子没吭声,但在战利品问题上,就曾经试图摆中国一道。

  而到了二战结束后,开始边界问题谈判时,老毛子竟然妄图收回这两个战略要地,而中国则认为苏俄窃占两地一个是张学良时期,一个在日据时期,中国收回天经地义,根本不同意把两地列入到争议土地。

  双方的分歧如此巨大,再加上二战后,谷雨很快就和钢铁不对付,所以两国的边界谈判一直没有进展,十分恼火的中国外交官,有一次在谈判中激愤地说:“占领我们的领土吧。假如你们有足够的勇气!

  你们可以挺进到北京并占领它,你们可以挺进到广州并占领它,但你们永远都休想我们承认你们的侵占是合法的!”

  话都说成这样了,这个谈判就无疾而终,虽然四十年代中后期的谈判没有成功,但并不是没有收获,双方签署了边界军事互信条约,在共同划定确切的边界线以前,维持边界现状,停止向争议地区派遣军队,达到一定数量的调动都要通报对方。

  虽然双方嘴上说不动了,但双方都在本国境内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增加人口,投资扩建基础设施,强化少数民族对中央的忠诚,从核心地区向边疆地区派遣大批主体民族的居民。

  这一时期中国下血本修建蒙疆铁路,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移民,而战后的苏俄虽然忙于第四个五年计划,但还是给愿意到边界附近定居的人发放额外津贴以资鼓励,同时还规划了贝加尔湖到黑龙江的铁路。

  苏俄还在界河中以前无人居住(或偶尔有人居住)的岛上创建集体农庄,千方百计证明争议地区历来居住着目前属于苏俄的民族,还把许多边界城镇的名字改得更斯拉夫化。

  除此之外,苏俄还秘密推动并组织了两个本身拥有军事力量的“东道上“耳*其*斯*坦运动~和“蒙古运动”,其成员均是三四十年代逃到苏俄的少数民族。

  苏俄搞起了这一运动,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也促使谷雨决定以扶贫的名义大规模迁徙西域的少数民族进入内地,在五十年代初,铁路修通后,一火车汉族移民进入西域和蒙古省的同时,同样的就有一火车当地少数民族被迁徙。

  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逃到苏俄,中国边防军和两省的生产兵团也一律放行,但只允许出,不允许进......

  这种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钢铁去世,等到赫鲁晓夫上台,他需要拉拢中国巩固位置,就大规模削减了对两个运动的支持,他这样做也有现实的原因,谷雨的移民太过疯狂,手段不亚于钢铁,他明白苏俄钻不了空子,也不愿意再搞事。

  就这样,中苏两国有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蜜月期,在这段蜜月期,中苏两国终于开始了实质性的边界谈判,进展相当迅速。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中苏边界可以说绝大部分地段都已经划分清楚,并交换了地图,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完成谈判,但不管是苏俄高层,还是苏俄外交官们都觉得完成谈判没有问题。

  苏俄高层认为谈判能这么顺利,是因为苏俄做了大量的让步,甚至是全面迎合中方,连黑瞎子岛和张鼓峰这样的要地都不再提,中国人没有任何理由不满。

  所以当他们获悉谷雨对日本客人的讲话,苏俄高层有一种强烈背叛的感觉,我们都做了这么大的"让步”,谷雨竟然这样说话,他到底想干什么?是想进一步讹诈,还是铁了心想,彻底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

  恼怒至极的苏俄高层决定反击,严厉反击,此时不仅仅王明发表文章继续抨击谷雨,苏俄高层也下令翻出当年谷雨在苏的种种,让更多的人批判。

  等到得到一定热度后,苏俄《真理报》再转载谷雨与日本社会党人士会谈的内容,同时配发长篇编辑部文章。

  文章会说,谷雨与日本议员的会谈,暴露了中国领导人背叛共产主义同时,还隐藏着扩张主义的意向,同时将警告谷雨任何试图重新划分世界地图的做法,都将会导致最危险的后果。

  除了各种批判之外,苏俄自然也做了一些报复,除了原来规划的图22巡航以外,苏俄还取缔和推迟了好些个军事合作项目。

  不过即便气急败坏,苏俄还是对经贸上的减少合作顾虑重重,如果没有经贸关系的牵制,中国真的彻底翻脸,苏俄也麻烦,先这样的,只针对谷雨不断批评,这家伙要退休,看看中国新领导人怎么说。

  除此之外,对边界安全有所不安的老毛子决定增加边界国防军,但限制不要进入到争议地区,避免太过刺激中国人......

  恰好就在此时,埃及社盟主席萨布里访问苏俄,萨布里亲近苏俄,在六十年代曾经担任为埃及总理,不过到了1967年,埃及为了战争的需要,决定总统纳赛尔兼任总理,萨布里继续担任埃及执政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主席。

  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与以色列停战,开始整顿经济,长期战争给埃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此时埃及民生凋敝,纳赛尔想了十几年的阿斯旺水坝到现在也没有创建起来,埃及急需苏俄的援助。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埃及和苏俄出现了多次姐晤,矛盾不小,所以纳赛尔就把亲苏的萨布里派过来访问,马祖罗夫很给萨布里面子,按照接待政府首脑的礼节接待他,在谈判中,还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埃及大部分援助要求。

  埃及打得不错,大大增加了苏俄在阿拉伯国家的声望,又引发了石油危机,苏俄需要给与奖励,给埃及一些援助是必须的,现在日子又比较好过,多给一些,好吸引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很重要。

  马祖罗夫这样爽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纳赛尔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苏俄顾问团都看在眼中,他们开始考虑纳赛尔的身后事,萨布里很符合苏俄的需要,苏俄希望他成为下一任总统。

  而要想提升萨布里的地位,自然要在萨布里来访时多给一些东西,增加他的威望,并掌握一部分分配权,好收买埃及的实力派。

  到了1970年,跟随纳赛尔搞自由军官组织的创始成员已经不多了,此时埃及政坛实际上的二号人物是萨达特,他的资格最老,不过萨达特与纳赛尔的关系太亲密,以至于被人称为纳赛尔的卷毛狗,所以苏俄认为萨布里完全可以取代萨达特,这才有了这一系列优待...-..

  此时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也逐步增加昆仑省的投资,为了解决灌溉和昆仑省的水患问题,中国在尼罗河上游不断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而处在下游的苏丹这些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也不断修建水渠,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这下子埃及坐不住了。

  尼罗河的水是埃及的命根子,上游这么搞,埃及怎么活,偏偏中国和苏丹刚刚帮助埃及,埃及又不好翻脸,也没实力翻脸,自然就求上了苏俄,希望苏俄帮忙调解一番。

  马祖罗夫听完,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反击谷雨的机会,诸多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在内,这些年与中国关系不错,苏俄一直耿耿于怀,必须让阿拉伯人记住中国也占着阿拉伯人的土地。

  所以他一方面表态苏俄完全站在埃及一边,一边则直言不讳的说道,"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与中国各个朝代的帝王几乎一样,他们是不逊色于沙皇的掠夺者。

  阿拉伯人民应该坚决争取自己的国家利益,如果谁把战争强加于你们的话,苏俄绝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将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你们战斗!”

  这句话一出,萨布里吓了一大跳,这是什么情况,苏俄领导人竟然这么说中国领导人,等他将这个消息报告纳赛尔,纳赛尔同样大吃一惊。

  虽然中国在上游修建水利设施,但尼罗河水量的七八成来自于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经过中国昆仑省的白尼罗河水量相对较小。

  昆仑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旱季不下雨,雨季往往不断下,以至于出现了一个雨季和旱季规模差异不小的大沼泽,再加上中国需要利用尼罗河航运,所以即便中国整修水利,白尼罗河每年流到喀土穆的水还是相当多的。

  埃及真正头疼的是大批中国商人跑到苏丹租借土地种植棉花,造成农业用水越来越多,埃及真正的诉求是希望中国限制在苏丹的棉花种植,而这也是中国可以做得到的。

  中苏这两年有些不对付,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都陆续下场支持埃及,所以埃及的感受不深,但现在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感到不安的纳赛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萨达特。

  萨达特则十分严肃的说道,“贾迈尔,中国人都不想继续和苏俄合作,我们完全有必要做—些改变!”

  “美国人会帮我们修阿斯旺水坝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相信美国人愿意给埃及大笔的援助,让我们有能力修建水坝,他们非常清楚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价值,肯定希望我们赶走俄国人!”

  纳赛尔沉默,萨达特继续游说,“埃及人民现在很不满,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其他产油国的日子越来越美好后,这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纳赛尔还在沉默,萨达特又说出了第三条、第四条理由,“还有西奈半岛,我们靠军事不可能拿回来,只能和以色列和谈!”

首节 上一节 227/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