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295节

  这番话一出,轰动了整个湘南,湘南落后了?湘南真的落后了吗?不管湘南人是否真得认为湘南落后了,更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开始了!

  就在当天的党政干部大会上,宣布了第一批干部调整名单,直接涵盖了湘南主要实权部门和关键国企的负责人,凡是被确定要调整的干部,会议结束之后,直接上火车!

  而与此同时,根据中央和省委命令,驻军和省军区派来的同志直接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搜查令去被调整干部和其主要亲属家中,清点一番家业,这就是干部交流,此时严厉至极的干部大交流。

  所以湖南省好些个干部,刚下火车,双规审查的命令就下达了,罪行基本是一致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只有那些没有问题的干部,才可以走马上任......

  这是建国初期,没那么多规矩好讲,隐私?你有什么事情不能对党说的?我们帮你搬家是好事,帮你统计一下家业,让党知道你的清白,对你自己,对党不也是好事吗?

  就在湖南政坛翻天之际,并不负责整顿的朴中树来到了一汽,做了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举了一大堆事实,把一汽贬斥得一钱不值,然后说中央对一汽的混改是非常及时的,要是再不改动,一汽就会变成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笑柄!

  这番刺激性很强的讲话,并不是在一汽干部会议上讲的,而是直接对着大广播对一汽的老少爷们讲的,他最后说,“我出生于朝鲜,朝鲜你们知道吧?自成立以来,就是咱们国家的属国,近代更是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现在好不容易独立了,但也不是很好,穷,穷得要命,每年都需要咱们国家的支援...

  可就是这样的朝鲜,也培养了一家现代汽车公司,人家仿照丰田的做法,搞了一辆改进型小汽车,在青岛设厂,每年能买两万多辆!

  一汽骄傲得不得了,可我看来看去,与现代没什么区别,你们搞了这么多年,那么多这个专家,那个专家,你们不也就是搞一搞改进型汽车吗?你们与现代有什么区别,不,你们还不如现代,现代有你们这么多资源吗?

  人家穷得叮当响,都能搞起来,你们拿了国家那么多钱,你们搞的东西没什么区别,你们到底有什么脸面拒绝混改,这个不服气,那个不乐意,你们配吗?”

  听到这么一番个广播讲话,一位老师傅气得把工匠往地上一丢,“打人不打脸,新省长跑到我们一汽的地盘上大骂特骂,太丢人了,太丢人了,老子这辈子就没这么丢脸过!”

  就在此时,朴中树大吼道,“你们摸一模自己的卵子,看还在不在,是不是男人,是男人的话,每个车间推荐两个威望高的老师傅过来,不得有干部身份,要有本车间群众的签字!

  我就坐在办公楼等着你们驳斥我,每个人给你们一个小时,说一说本车间的问题,我们现场解决问题,不愿意被混改,不愿意被我瞧不起,那就拿出行动来!”

  朴中树广播讲话说完,就跑到办公楼,拿着一个笔记本等着,他对随行的干部说道,“都给我接待,老师傅所说的问题连夜整理好,交给各个车间投票,三分之二票以上通过者,立刻整顿,什么时候整顿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回长沙!”

  一汽对中国革命贡献不少,又有很多有威望的退伍战士为职工,所以当听到这一番刺激性非常强的讲话后,一汽各个车间迅速开始了推举,第一批被推荐的老师傅到了下午就出现了,朴中树一边听取群众反应情况,一边现场解决问题,能解决一些是好的!

  一汽有能量的人不少,朴中树的讲话迅速被捅了出来,加之此时整个湖南大整顿,被调整的干部直接享受军队同志搬家的待遇,所以一些寻找毛泽东同志,而此时毛泽东同志刚刚完成体检。

  到了七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的身体虽然还不错,但毕竟是快八十岁的人,大大小小的毛病逐渐多了起来,由于长期抽烟,他患有支气管炎,心脏也有问题。

  也就在去年,医生诊断他患有老年白内障和运动神经元萎缩症,虽然还比较轻微,但他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行动也慢慢迟缓起来。

  但总体而言,他的身体还算不错,并没有非常严重的疾病,癌症并没有找上他,负责照料他的医生说他的身体在老同志们中属于比较健康的,再活个十几年不成问题,毛泽东同志听完很高兴,“看来我能活到九十岁了,这可是好消息!”

  “不过您必须戒烟了!”

  “抽了一辈子烟,戒不掉呀!”

  毛岸英同志在一旁劝说,“爸爸,我知道您能戒掉!”

  “好吧,我试一试!

  医生刚刚离开,电话响了起来,秘书接起,过了片刻后,告诉毛泽东同志,苏俄那边传来消息,赫鲁晓夫去世了!

  “我记得赫鲁晓夫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一岁,还是小一岁来的?”

  “比您小一岁!”

  “哦,那和邓康一个年龄,我们都还活着,他却走了!”

  “苏俄高层喜欢喝酒,一般都不怎么长寿!”

  “他们那个地方冻死个人,不喝酒怎么成呀!”毛泽东缓了缓说道,“赫鲁晓夫这个人吧,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苏俄到现在都没办法收拾,恐怕可以后也没办法收拾!

  “爸,赫鲁晓夫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对普通人挺好的,盖赫鲁晓夫楼解决了住宿问题,也很注意人民的生活问题,据留学苏俄的同志说,苏俄在赫鲁晓夫时期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正是他不聪明的地方,他竟然幻想和帝国主义比生活水平,怎么比得过呀!”

  “苏俄与咱们不同,苏俄的底子很厚,资源又格外丰富,他们有这想法并不奇怪!”

  “不行的,全世界的好东西都卖给美国人,然后换美元,比如我们吧,为了多搞一些美元,硬生生的把汇率压低,一件衬衫只要一美元,美国人穿一次就丢,空调更是一天开到晚,汽车都是大排量的,苏俄怎么和美国比生活水平,完全没办法比!”

  “这就是美国的金融霸权所带来的虚幻,当这种霸权不存在时,美国人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未必比苏俄普通人过得好!”

  “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当我知道当苏俄不敢打仗,选择和美国比拼生活水平时,他们就输了,早晚而已!”

  “谷书记也很在意群众的生活水平,您却没有批评过?!”

  “我们不对外输出革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群众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完全是另外一个路数,这条路倒是稳当了不少...”

  “我知道您一直有不足之感!”

  “我能够理解谷雨同志的所作所为,但我不喜欢他的做法!”

  “是单纯不喜欢吗?还是觉得可以有更好的路!”

  毛泽东同志若有所思,并没有回答,就在此

  苏俄也不会答应,最后我们的人均GNP有多少呢?能有一半吗?我看都玄!

  更严重的是,那套模式下,我们的企业走不出国门,也没有竞争力,一汽在湖南已经是不错的国企,却有那么多问题,那些不好的国企,会有多少坑呢?数也数不清楚!”

  “继续!”

  “没有经营企业的时候,我对很多事情了解不够,也认为资本论都是正确的,但现在发现资本论对资本家的评价有一些问题,资本家有剥削的一面,但也有组织生产,开发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一面,尤其是开发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

  而从目前发生的种种来看,国有企业很难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找到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前。我们推行国企改革无可厚非!”

  毛泽东同志伸手,让毛岸英继续,“每当谈起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伦敦区最贫穷的乞丐都会骄傲地挺起胸膛,这不仅仅是民族主义,更是因为哪怕是伦敦最贫穷的乞丐也比同时期的中国人活得好,现在更是如此了,伦敦的失业工人过得很好,我们远远比不上!”

  “这是苏俄必定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英国的工人绝不可能与中国的工人共情!”

  “何止英国与中国的工人,我们与朝鲜已经有些难以共情,现在反对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的理由之一就是朝鲜的劳动力比国内便宜,地理位置又好,会影响到中西部地区的脱贫!”

  “这才几天,竟然有这样的说法?”

  “朝鲜人口不少,有五千万人,又是半岛,有煤炭铁矿等重工业基础,比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好,若是加入香合组织,朝鲜肯定会比中西部地区更早的发展起来!”

  “可对我们开出的条件,朝鲜还不答应!”

  “现在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时代,朝鲜不满意是肯定的,虽然我们买的东西都付了钱,但朝鲜也不希望什么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一切都这么现实,如之奈何?要说起来,还是美帝国主义直接,我们就是想得太多了!”

  “这是好事,说明我们有道德感,有羞耻心,这会创建起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一味地功利走不远!”

  “帝国主义不可能长久,美国长久之后会步英国的后尘,但我们呢?”

  “时间会证明一切!”

  同样此时此刻,在美国,在一次秘密讲话中,有一个人大声说道,“我们必须有更大的市场,我们愿意接受中国入关,但中国人愿意拿出的东西太少了,没有人会满意,必须给他们更大的压力!”

  “我们已经想出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明显!”

  “不,我们做得不够坚决,非常不够,为什么不对中国商品征收巨额关税,为什么要给中国最惠国待遇,是中国离不开美国,不是美国离不开中国!”

  “您疯了吗?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入关问题,您竟然说不给中国最惠国待遇,这会直接废掉美国在中国的二十多年经营,没有人会同意!”

  “短暂一段时间,让中国人认识现实!”

  “极限施压?”

  “中国人想得到更好的待遇,他们需要证明自己,不是吗?”

  洛克菲勒先生首先鼓起了掌,然后是第二位,第三位,一向非常重视对外的美国东部财团也收起了一贯的立场。

  中国在政治上证明了自己,但在经济上证明的还不够,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对美国更多的妥协!

  半天之后,白宫中的尼克松得到了消息,他轻轻舒了一口气,“那些在美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们终于松口了,这是本届政府的胜利!”

  “总统先生,坦率的说,这不是我所希望的,这会把中国和苏俄逼的更近,这违反的我们一贯的分化政策!”

  “不,我们并没有违反,我们会进一步与苏俄搞好关系,我准备答应给予苏俄最惠国待遇,这同样是分化!”

  “您会真得给予俄国最惠国待遇吗?”

  “当然不是,总会有参议员反对的,你知道的,而俄国人肯定会咬钩,我坚信!”

  基辛格想了想说道,“极限施压必须不能谈崩,以不谈崩为底线,我们可以失信俄国人,但不能失信中国人!”

  “那是自然,我们苦心经营了三十年,谁也不愿意割舍中国!”

第264章 犹豫

  赫鲁晓夫死了,死在了1971年秋收时,或许就是这个瘟神的缘故,1971年苏俄的粮食出现了减产,这是1965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减产,这也让苏俄高层相当恼火。

  自从科兹洛夫上台以来,苏俄大规模增加了农业领域的投资,五十年代苏俄农业投资只占全国总投资的10%,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苏俄的农业投资占据国家总投资的17%以上,这么多钱的投入自然极大的增强了苏俄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产量。

  在大规模增加投资的投资的同时,苏俄大规模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只要完成预定的收购额,就可以增加50%奖励,并给予了集体农庄各种信贷优惠。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开始积极扶持农民搞各种副业,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的诸多限制,农民可以有不少土地搞自己的副业生产。

  除了没有分地,苏俄能做的都做了,但粮食又又又又一次减产了,偏偏为了解决人民的吃肉问题,苏俄过去五年,又一次大规模增加了畜牧业的投资,牲畜存栏量大增,对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多。

  与前世不同,由于中国的帮助,苏俄在1963年并没有宰杀太多的牲口,牲畜存栏量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所以苏俄每年都需要进口几百万吨饲料粮。

  这些饲料粮在六十年代大部分时间来自于中国。六十年代末有了不少美元后,苏俄就开始从美洲和澳大利亚进口,不过一开始数量并不大。

  不过苏俄高层感到担心的是,这一次粮食减产是气候的原因,一旦出现气候原因造成的减产,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减产,明年极有可能也减产,那就麻烦了。

  偏偏中国方面早就提醒过,中国饲料粮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不可能长期供应苏俄饲料粮,这也意味着未来苏俄将不得不扩大从美国的势力范围进口粮食,这需要大量的外汇。

  当然了,目前还没到这一步,还可以从中国进口,就在1971年的9月,苏俄向中国提出在此前每年四百万吨玉米定额的基础上,再增加三百万吨玉米出口,听到报告后,孙运璇微微有些犹豫。

  倒不是说中国没有足够的粮食,中国储备着无数粮食,加起来超过了7亿吨,也和美国达成了大规模的农产品进口协议 就算明年没有粮食产出,中国也完全扛得住,匀三百万吨玉米给苏俄毫无问题。

  自从五十年代末的连续旱灾之后,中国连续十年没有出现大灾,在此期间,中国不断推广杂交水稻等各种高产农作物,不断扩张化肥生产,并持之以恒的推动昆仑省等关键农业省份的水利建设。

  在国家不断的投入,中国农业连续十年出现丰收,到了197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4.2亿吨,人均粮食达到了470公斤,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对外出口,还给予了朝鲜和非洲国家大量的援助。

  而在1971年,中国的夏粮已经丰收,根据各地评估的结果,秋收也可以获得丰收,初步估计粮食总产量会超过4.4亿吨,这也意味着中国有大量的剩余粮食对外出口,但问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是小米,而苏俄对小米的需求并不大!

  美国的农业优势太大,加上入关的需要,中国只能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在提升玉米、油菜籽、大豆和花生等的收购价格不断增长的同时,小麦的收购价值增长缓慢,以此鼓励老百姓打破北方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减少小麦种植。

  虽然中国政府办法想了不少,但农民并不买账,还在大量种植冬小麦,原因很简单,冬季作物太少了,搞来搞去,不外是冬小麦、大白菜、萝卜、土豆、豌豆、蚕豆、油菜、生菜、菠菜、大蒜、洋葱等,其中大部分还是蔬菜。

  让老百姓冬天不种小麦,种各种蔬菜,老百姓很不习惯,各地相应的配套也做得不到位,比如这一类蔬菜加工厂数量还不够,又比如各种地膜价格并不便宜,这些都是问题,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中国的设想是研发一款抗寒高产的冬油菜品种以取代小麦,虽然冬油菜已经在淮河流域和长冷,华北地区很多地方没办法种植冬油菜,所以哪怕国家的收购价格不断降低,农民也没得选,只能大量种植小麦。

  中国农业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中国小米相对比较剩余,库存比较多,小麦又没办法大量进口,而玉米和大豆则相对紧张,所以各个饲料厂和工业发酵等部门都被要求增加小米需求量,减少玉米和大豆需求量。

  中国对外更愿意出口小米,为了培育小米市场,给苏俄小米援助都是可以的,可出口给玉米和大豆就有些舍不得,而且刚答应美国要进口一大堆玉米大豆,转手就卖给苏俄,又拿不到外汇,亏大发了!

  孙运璇权衡一番后,还是批准新增三百万吨玉米出口,不过他也有要求,苏俄必须大规模增加印度的铁矿石三角贸易数量,苏俄要新增玉米产量,就必须多给印度的铁矿石。

  用铁矿石替代也行,这一块从国外进口不少,苏俄给多了,进口就少了,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外汇损失。

  批准的同时,他再一次要求农业部门想办法增加全国玉米的产量,要适当压缩水稻生产,绝不能破坏了世界小米的价格体系....

  而对苏俄,孙运璇希望农业部门劝说苏俄缩减小麦种植规模,扩大玉米种植,中国愿意出口相应的小米填补苏俄的粮食缺口。

  同时也要劝说苏俄不能总想着养牛,养牛太消耗饲料了,养猪养鸡消耗饲料少,中国明明有成功的经验,老毛子为什么头铁不愿意学习呢?苏俄的牛肉质量并不高,他们有必要抱着牛肉不放吗?

  孙运璇相当头疼,没想到粮食足够吃了,农产品结构也成问题,这样下去不行,看来给埃塞俄比亚这样的非洲人口大国的小米援助还要增加,要让他们养成吃小米的习惯。

首节 上一节 29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