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40节
王任重同样拿着这句话作为理由,他认为很多国有企业效率不高,出现了困难,现在要想办法提高效率,应该是国退民进,把一些不擅长的东西放弃,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一些优势产业。
现在我们打击黑恶势力,整顿基层党组织是正确的,但把那些小企业小矿山收回来干嘛,你要从群众手里花钱买吧,厂矿企业要开工资吧,扩大生产需要设备吧,什么时候把钱收回来,现在地方财政都困难,钱花在这些地方,我们的基础建设怎么办?
两人扯皮一番,谁也说不服对方,又吵到了其他地方,王任重一直不是很认可赵毅敏重点发展南宁的规划,他更想把钱花在沿海港口城市和拥有河港的梧州的建设上,然后围绕着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工业园,好招商引资,然后带动发展。
赵毅敏认为王任重执行省委决策不利,又仗着老资格发火,一时激动,就拍了桌子,王任重也是有脾气的,就算你是老资格又怎么样,我们是同级别的干部!
他调到广西一年了,工作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展,省委枢机时不时干预省政府的工作,他碰别的也就算了,竟然连财政都要管,那他这个省长岂不是变成了傀儡?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各自高声而严厉地说话,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一时间,会上雅雀无声。虽然那时候开会有不同意见是常有的事,争论也是家常便饭,但如此激烈,而且是书记与省长之间,那还是极其少见的。
广西省委发生的激烈争论自然被反映到了中央,谷雨看过广西省委常委会争论结果后,就对赵毅敏有些皱眉,谷雨希望推动市场竞争,厮杀出一个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家不断整顿那些战斗力不强的国企,同时入股那些发展不错的非公有制企业,分享发展的成果。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赵毅敏可以这么理解,若是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兼并一堆垃圾企业,然后号称创建一个个产值很大的企业集团,并认为这就是做大做强,那谷雨完全可以想象国有企业被不断掏空,此风不可开,必须立刻介入……
所以谷雨在11月底召开的中央局常委会就两人的争论做出了一番评论,他认为赵毅敏曲解了他对企业所有制应该动态处理的理解,谷雨同时做出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判断,那就是企业也是有生命的,经济是有周期的,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新民主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一样。
他首先论证企业也是有寿命的,由于科技进步和不同时期人民的需求不一致,不同企业的情况不一样,不要妄想着每一个企业会千秋万代,永远都存在,那不现实。
最典型的就是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企业,不管过去发展的怎么样,若是跟不上形势,现在都不怎么样,都在被迫转型,这是科技发展,新一代产品淘汰旧产品的客观规律,跟不上就是死,哪怕是搞得好的企业也一样。
而不同时期人民的需求不同,他举奶粉企业为例,战后中国和欧美一样出现了一波生育高峰,可以说是婴儿潮一代,奶粉供不应求,所以现在不断扩大,各类企业只有多赚钱和少赚钱的区别,除非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否则都不会亏损。
但是人口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的,城市化水平提升,我们城市住房小,又搞计划生育,城市群众生不了太多孩子,现在城市普通两三个孩子,而且出生率还在下降,很多人只想生一个,要不然住不下。
是,现在农村出生率还是很高,但我们的城市化率在提升,农村乡镇企业在发展,农民可以耕地,可以在企业上班,可以入城,也不会和过去那样一生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十几个,农村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也是必然。
所以现在是奶粉需求量大,等到几十年后很可能会变成各种养老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在即便搞得不错的奶粉企业,未来也有可能一夜之间不行了,这不是它们做得不好,而是天时不在,孩子少了,不需要那么多奶粉,奶粉企业就必然有跟不上的!
所以他才会提出保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动态的,国进,要进的谁,要要想办法进入那些符合时代需要,自身又搞的好的企业,让它们大规模扩张,并通过入股、参股分享发展的红利,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才是真正的壮大国有资本。
国退的是退的谁,退的是那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或者自身又搞得不怎么样的企业,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小工厂,本来是物资紧缺时应急的,不是没有更好的,是别人的产能跟不上,只好先凑合。
现在很多物资已经生产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或者技术进步了,它们的产品竞争不过,不让它破产,硬撑着,那只会越陷越深,你准备把价格高,质量还不行的电子管收音机卖给谁?
如同赵毅敏那样,买一堆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认为把产值提升了,国有资本就发展壮大了,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不懂装懂,各地方不得把有限的发展资金用在这种瞎搞上……
谷雨这番讲话,得到了中央局常委们和列席同志的一致认可,毕竟现实就是这样,大家看得见,而这也意味着赵毅敏的政治寿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谷雨站在了省长一边,他肯定要被调走。
但接下来,关于经济是有周期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他直接改变了党内对经济周期的认知,这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实际上是一条客观规律。
谷雨经济是有周期的,这一点从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看得出来,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有没有,也有,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我们的出口增速就会下滑,这是国际市场变化引发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周期性,这一点大家都认可。
而国内发展实际上也有周期,只不过这个周期比较长,谷雨说,“我们现在到处修桥铺路,城乡都在盖房子,东部地区搞这些基础建设投资,大城市盖房子,没几年就能把投资的钱收回来,投入再循环,你在海外省和西部地区试一试?想迅速收回成本,绝非易事。
等到哪一天我们好修的基础建设搞完了,就必须启动中西部和海外省的大基础建设,但又不能迅速收回成本,就不可避免会面临大批基础投资债务,本来三五年就能收回的投资,未来可能二三十年才能收回来,到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管是美国、中国,还是苏俄都一样,这一天总会来,只不过美国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基础建设,苏俄完成了大半,中国才刚开始不久,各国的形式不一样!”
所以谷雨得出了结论,在不同的发展期,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不同的,美国在19世纪下半年也和中国现在一样,大力搞基础建设,钢铁水泥产量激增,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人将那个时代称为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时代,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时不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同样非常快,现在人家基础建设基本搞好了,开始走向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道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慢了下来。
但人家的基数大,绝对数量并不少,而且人家练的主要是内功,内功不好练,你钱投出去,也不知道哪一块可以出成果,浪费大,自然就慢,但人家慢的同时,科技在迅速发展,他们的波音707、DC8都搞得很好,很多人订购,咱们得承认嘛!
而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工程的成分多一些,对科技进步的推动要小。
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靠压缩人力成本,东西卖得便宜,你说质量比国外好,那是不可能的,基本都是八九成质量,买五六成的价格,就这样,中国企业还可以赚到不少利润,但实际上赚的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
中国也有一些企业走向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道路,但这一类企业非常少,产值占比更少,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
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期不变,未来总有一天,中国会和美国现在一样,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漂亮的马路,公园,老百姓也不能一直过苦日子,他们的收入不求追上美国,但也不能和现在一样,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我们要求不高,美国人一年赚2000美元,我们一年赚500美元,这总应该的吧!
到时候肯定有国家比我们工资低,他们的产品卖得便宜,我们怎么办?我们经济增长靠什么?也一样,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速度也要慢下来!
所以谷雨得出了第二个结论,不要拿咱们现在的高速增长,与美国现在相比,就觉得我们比他们强,认为这是制度优势,必须实事求是,中美之间处在的发展周期不一样,我们还在补基础建设这堂课,所以我们快一些,但会不会一直比美国快,不要太乐观,要等到我们和美国处在同一周期才能比较。
中美如此,美苏两国也是如此,现在苏俄已经从战后恢复过来,各种基础工业品产量很大,苏俄也即将进入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道路,苏俄接下来能不能做得好,能不能竞争得过欧美,对中国非常有借鉴意义……
说到这里,谷雨又评价起赫鲁晓夫的执政,“赫鲁晓夫一直跟我说苏俄要在15-20年实现共产主义,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就是追上美国,那就是共产主义,这种说法符不符合理论,姑且不论,他的依据是苏俄会维持现在的高速增长,说实话我是不看好的。
战后十几年,苏俄的城市化突飞猛进,现在已经突破了50%,赫鲁晓夫楼盖了无数,但接下来苏俄的城建需求不可能那么大,而苏俄的气候十分恶劣,各种基础建设不要说迅速收回成本,能保本就不错了,可以说亏本得多,赚钱的少,接下来苏俄靠什么来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很明显,赫鲁晓夫没有注意到苏俄已经一步步走向了与美国相似的经济周期,到时候经济速度不可避免会慢下来,而苏俄的计划经济体制又对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有制约,这两条加起来会出现什么?
我儿子在捷克留学,我注意到捷克这段时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捷克体量小,本身就比较发达,基础建设也很好,这很可能是非常不利的信号!
赫鲁晓夫各种福利好得很,老百姓住房不用花钱,看病不用花钱,上学也不用花钱,工资却在不断涨,怎么看怎么好,但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总要把钱花出去吧,花在哪里,不用想就是在吃穿上。
可苏俄重工业高速发展,吃穿这些农副产品和生活日用品却不行,对我们的依赖越来越大,赫鲁晓夫年年问我们要玉米,就是想尽可能增加饲料产量,让老百姓可以更多的吃肉,问题是人民吃肉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但养牛需要时间,不可能那么快!
如此一来,苏俄人民就会越来越不满,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苏俄只能扩大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进口,但我们不可能白给,苏俄总要拿东西换,过去苏俄的机床还能卖得动,现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所以我们只能更多的进口原料。
这样的贸易结构,就是我们用工业品换苏俄的原料,苏俄自然吃亏,所以赫鲁晓夫这几年小动作不断,但搞了一段时间又停下来,我估计是国内民生的压力比较大,他有些投鼠忌器。
前段时间,赫鲁晓夫访问,跟我说苏俄要换新货币,搞汇改,我当时说了一通让他不高兴的话,现在想想他很可能已经意识到问题,但又不可能改免费为收费,最后改成了想办法提高物价,然后工人工资不变,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压缩老百姓的需求。
如果跟我们一样,缓慢的操作,物价涨快一点,工资涨慢一点,还是可以的,但他的操作又太莽撞,老百姓必然不满意,一旦出现激烈的社会事件,很可能会引发政治危机,,我说赫鲁晓夫搞不好会下台真不是吓唬他,真有可能……”
听到这里,在座的同志陷入到了深思当中,他们意识到谷雨对苏俄未来发展很不乐观,对赫鲁晓夫的未来也不乐观,大家多少互相传递眼色,都想好好看一看谷雨的判断对不对,如果是对得,那接下来就有得麻烦了!
李强听到最后,缓缓问道,“谷枢机,如果真得出现您猜测的结果,这是不是意味着美苏两国的冷战将会分出结果?”
“我感觉没那么快,但苏俄的压力越来越多是非常有可能的,而对我们而言,现在左右摇摆的局面不可能长期维持,为防范苏俄突然出问题连累我们,我认为必须扩大开放,并加快入关谈判,哪怕做一些让步也在所不惜,在经济上必须一步步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如此一来,哪怕未来苏俄出问题,我们和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美国想迅速转向收拾我们,也没那么容易,这就给我们争取了足够的发展时间!
而在政治上,我们还需要与苏俄保持相当密切的关系,以此作为入关谈判,讨价还价的资本,至于未来是否需要更密切,则需要视国际形势而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尽量维持与苏俄的友好关系和各种贸易往来,这对我们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同志们,未来的世界属于美苏中三国鼎立的局面,美国太强,中苏两国必须形成一定形式的合作才可能有所平衡,但中苏两国谁主导,则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改一改,现在是苏俄,但我相信未来将会是我们主导!”
何孟雄同志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询问道,“这个未来大概是多久?”
“以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生之年应该看得到!”
第47章 地方矛盾
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句话一出,在场的同志们虽然高兴,但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现在中苏两国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不过谷雨敢这么说肯定有底气,所以不管是信还是不信,大家都记住了,但很默契的没有再提。
在完成了广西领导干部的调整后,谷雨在12月份启程考察,彼其娘,旱灾还没完,这一年冬天黄淮流域近两亿亩地还是大旱,只是偶然下了几滴雨,谷雨虽然觉得明年应该比今年要好一些,但看到这旱灾还没走,他也有些急眼了,老天爷到底长不长眼,哪有连续干旱的?
既然干旱还没有走,所以今年的机井投入自然有增无减,谷雨和江渭清说得很清楚,事已至此,那就干脆再修一些机井,修了总比没有修好,钱的问题咱们好好想办法。
这段时间,围绕着旱灾的宣传铺天盖地,动员华侨和国内有余地的企业个人捐赠,同时中国与美国基本达成了新一轮粮棉进口协议,中国继续大规模进口美国的棉花和小麦,1961年,全年将进口400万吨小麦,按照480条款,美国人将收胜利币。
有这么多的小麦进口,加之广南和海外省1961年度还会加大稻谷和玉米的生产,粮食安全应该没什么问题,谷雨甚至再一次启动了对苏俄的玉米出口。
此时昆仑省已经进入旱季,雨季播种的玉米即将成熟,加之这几年库存的玉米,而南洋省和东华也将启动玉米的播种,到明年六月份,两地加起来给苏俄300万吨玉米希望很大,这些玉米基本上不影响国内供应,不过其所得资金也将用于石油管路的建设……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也更进了一步,谷雨批准,在天津一带,专门给美国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一个大型石化区,允许埃克森美孚独资经营,该集团也承诺第一期对华投资2亿美元,生产各种炼化产品和化工产品。
除天津项目以外,埃克森美孚还在香港投资兴建大型石化基地,另外还在香港获准修建一个大型重油发电厂,以缓解香港和出口加工区的用电困难,两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亿美元,中国同时也与埃克森美孚就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达成了合作协议。
BP石油自然也不甘示弱,不过英国人没有埃克森美孚的家底,而且更奇葩的是,埃克森美孚撬开中国大门后,反手就阻挠BP、道达尔、西门子等欧洲石化巨头……
除此之外,苏俄也在扩大与中国的石油合作之后,开始尝试与欧美一样进入中国石化市场,老毛子的炼化技术或许不怎么样,但老毛子的石油勘探现在是世界领先水平。
除了放进埃克森美孚和苏俄石油公司以外,九州日本的石化企业日本能源,南华搞炼化的南华石油,这些年也发展的不错,并陆续进入中国经营,而根据香港经合组织章程,日本能源、南华石油享有和两桶油同样的地位,偏偏两家的经营水准都不差。
而在国内,在抗战中表现不错的乔殿森后人也得到谷雨允许,其旗下以双福火柴起家的双福化工集团,也在建国后进入炼化市场,而永久黄也获准可以进入炼化市场。
这两家公司一个是国有控股,一个是国有参股公司,但具体经营的都是民族资本家,而且是得到谷雨认可的民族资本家,他们的话语权同样不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家公司也都尝试进入到石油勘探领域,毕竟没有自己的油源只会受制于两桶油。
如此一来,两桶油的压力自然非常大,虽然两桶油继续垄断了中国绝大部分石油资源,但也有疏漏,就在前一段时间,双福化工、日本能源和陕西省合作,邀请了苏俄探井队,在陕北找到了一口高产油气田,一下子轰动了中国石化界。
虽然这个油气田埋藏比较深,但对于处于夹缝中生存的民营炼化企业而言,拥有自己的油气田资源意义空前重大,而有了这一次成功,它们自然胆子更大!
而随着陕北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的潜在储量已经相当可观,中国有天方、大庆两个世界级油田,胜利、光荣还有新发现的陕北储量看起来都不错,华北、北疆油田也有几亿吨储量。
更重要的是在波斯湾、渤海湾、富国省外海、几内亚湾还有南洋省都已经找到石油,这也促成了欧美苏石化企业纷纷加强与中国合作。
而谷雨在会见埃克森美孚的老板时,也雄心勃勃的说道,中国接下来将加大油气领域的开发力度,争取在1970年,拥有年产1.5亿吨石油的生产能力,其中自己消化1亿吨,对外出口5000万吨。
实际上,即便这么说,谷雨还打着折扣,他的目标要在70年代初逐步创建起2亿吨石油的产能,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大庆五千万吨、天方五千万吨、胜利2500万吨,光荣1500万吨这四家长期保持1.4亿吨毫无问题。
而卡宾达和天方外海油田已经进入到开发阶段,苏门答腊、南华、苏丹、阿萨姆等地中国都有不少石油份额,再加上北疆、华北等中小油田,加起来凑出6000万吨产量希望很大。
谷雨的计划是,等到石油危机爆发后,争取每年出口出口八千万到一亿吨,狠狠的薅一把欧美的羊毛,乘机引进一大批先进设备,并乘机启动干线飞机、载人航天等关键项目,当然了,还有他念念不忘的电子产业,70年代必须加大投入了……
而随着石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也将高速发展,此时美国汽车巨头在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崛起之势,都有些忍不住了,通用想扩大与二汽的合作,福特想和一汽合资,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也想进入中国销售。
在1960年冬,通用与重庆二汽第一个达成了扩产谈判,但福特与一汽的合资计划并没有得到批准,国内三巨头丰田、洛车和一汽不得合资,合资之后精力转到新厂,自己就没办法更新换代,所以无奈之下,福特只能转往与目前处于二流的武汉汽车合资。
谷雨同时也批准了美国汽车进入中国,这家在七十年代末破产的汽车厂实力一般,谷雨批准该公司可以和放在江南省的芜湖汽车合资,谷雨相信江南省折腾的本事,未来反客为主还是有希望的。
而克莱斯勒则没有获得批准,一来进来两个汽车公司算是很给面子了,二是克莱斯勒事情比较多,通用、福特是世界汽车的大哥、二哥,你克莱斯勒算个蛋,不鸟他,不愿意合资一边去。
如此一来,美国在华有三个汽车合资企业,东德与北京汽车有合资,英国利兰汽车正在与广州汽车进行合资谈判,处于二线水准的上海汽车则和历史上一样与大众汽车进行合资谈判,大众嫌弃上海汽车水平差,要求非常高,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谈下来。
法国汽车与中国一汽、二汽倒是一直有技术合作,但合资谈判却不是很顺利,二汽已经与通用合作,自然不可能与雪铁龙合作,雷诺同样也想和一汽合作,但一汽又没有合资权。
此时还有两个中央国资委下属的车厂,九江汽车倒是想合资,但雷诺和雪铁龙又看不上,觉得这家车厂不怎么样,不愿意投资;广南汽车就算要合作,也是与苏俄合作,不可能与法国合作。
另外还有民生、华侨两个民营车厂,这两家不太乐意搞合资,不愿意因为合资丧失主导权,虽然车不贵,技术也一般,但卖得挺好,没必要合资,所以堂堂两个法国大车厂一时半会竟然找不到国字号的合作对象,而省一级那些个刚刚起步的小汽车厂,法国人又看不上,所以只能这么耗着……
虽然国外车厂纷纷布局中国,但谷雨对未来还是充满期待的,现在拿出来合作的都是二线国有车厂,一线三大车厂和民营车厂既要面对各地小型车厂的低价,又要面临国外车企的打压,压力巨大,压力就是动力,想和前世一样舒舒服服的躺着,绝对做不到。
谷雨相信丰田挺得过去,洛车和一汽这几年学丰田也非常努力,两家底子厚,又有相当数量的日本专家,应该能支撑很长时间,而两个民营车厂这些年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发展还算可以,未来这五个车厂就算再不济,活下两三个总是可以的。
相比于汽车,谷雨对摩托车并不怎么重视,国家在二战后获得的摩托车生产技术资料直接对各省公开,允许各省自由发展,央企不搞摩托车。
摩托车比小汽车的成本要低,自然比小汽车普及更快,市场更大,所以到了1960年,中国的摩托车生产汽车竟然有三十多家,同质化非常严重,普遍也只是二战后德国那些摩托车的水准。
但随着竞争开始加剧,已经冒出了几个搞得好的,这几家除了继续发展摩托车以外,也在利用这些年积累的资本开始跃跃欲试搞汽车,其中河北的劲头最大,原因很简单,该省丰田汽车全国第一,长城摩托车排名全国第二,现在长城摩托车又推出了长城汽车,当然了,彼长城,非此长城,只是巧合……
所以在见到河北省委第一枢机雷民仁时,谷雨就笑着说道,“热河省的同志抱怨我好几次了,说热河连一个车厂都没有,你们倒好,汽车、摩托车都那么厉害,还要搞车厂,美国人又来投资大石化,这是不让人活呀!”
雷民仁十大竞争中央局委员失败,不过搞到了河北一把手,河北经济不错,手里有钱,而在这一届干完,他就要进入全国人大工作,到时候肯定有一个人大副主席可以做做,职务上也差强人意,所以他还是满意的。
雷民仁笑着说道,“谷枢机,那么大一个华北钢铁就在热河,二、三期工程投资那么大,热河的同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你们的钢铁产能也很大,去年还爆出隐瞒产能的事情,以后不得如此,经济数据不真实,国家经济政策就会出误差,再犯这个错误,我要找你算账!”
雷民仁答应了一声,谷雨接着说道,“北方的商业气氛不如南方,你在广东、浙江都搞得挺好,到河北后,一定要在服务上多下一些功夫,必须压制住基层的官僚主义和吃拿卡要这些臭毛病,决心一定要大一些,你这一任完事就要去全国人大,没什么好顾忌的!
现在南方各省的发展普遍比较好,长此以往,南北差异就会如明清一般越拉越大,中央相当担心,河北是北方的领头羊,又在京畿,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埃克森美孚本来想把北方的中心放在山东沿海,是我劝说放在天津的,大石化的产业链长得很,可以推动上下游太多企业,你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次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不管是石化设备制造,还是高分子新材料,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工业领域,你们一定要多投钱,多研发,把产业链做起来,你们以后就不用发愁了!”
雷民仁再次表态了一番,然后又向谷雨汇报,相当一部分山西民营企业想按照中央部署,把经营重心放到天津一带,但山西省委省政府非常不乐意,想办法阻拦,这需要中央做一做协调。
谷雨点点头,“这个事情是老问题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国策,山西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必须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沿海地区以降低成本,山西阻拦是不对的。
但你们吃相也好看一些,把生产基地放在天津,就近对外出口,山西也同意,但你们非要人家把总部搬过来,要税收也交给你们,山西省怎么会乐意?人家也要吃饭呀!”
“谷枢机,我们也不想山西民营企业都把总部迁到天津,是人家想来,我们总不能不让来吧!”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