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481节
当看到这一句话,库纳耶夫的脸色骤变,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活就这么完蛋了,契尔年科到底有多么软弱,他怎么能接受年青人这么乱来?为什么?不管库纳耶夫怎么想,他的时代结束了!
……
戈尔巴乔夫坐在书房里,手中的《真理报》上一篇关于苏俄商业系统诸多问题的文章,他已经看了好几遍。
"米哈伊尔,茶要凉了。"赖莎轻声提醒道,将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放在他手边。她注意到丈夫的手指在微微颤抖,这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压抑的愤怒。
戈尔巴乔夫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调令就摆在桌上,白纸黑字写着"任命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分管农业、轻工业、商业和运输业!"。这份看似平调实则贬谪的任命书,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他脸上。
"这意味着什么?"赖莎终于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
戈尔巴乔夫沉默良久,最终苦笑:"意味着……我被边缘化了。"他的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排列宁全集上,"就像1921年的托洛茨基,被斯大林一步步排挤出权力中心!"
戈尔巴乔夫知道,自己不断提议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让那些官僚既得利益集团如坐针毡,而现在,契尔年科和沃罗特尼科夫联手把他踢出了核心决策圈。
"但农业和轻工业……"赖莎试图安慰他,"也许你能做出成绩?这些都是你擅长啊的!"
戈尔巴乔夫突然站起身,"没有实权的职位,不过是养老院,当初谢列平如何被一步步赶出中央局,你忘记了吗?!"他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随即又颓然坐下,"他们就是想让改革彻底失败。"
赖莎从未见过丈夫如此失态,她轻轻握住丈夫的手,发现掌心全是冷汗,他不是非常受欢迎吗?为什么变成这样了?"那你要怎么办?"
戈尔巴乔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红场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他突然想访问英国时,撒切尔夫人对他说过的话:"真正的改革者往往需要打破旧有的枷锁。"
"也许……"戈尔巴乔夫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也许问题不在于如何在体制内改革,而在于这个体制本身。"
他转身看向妻子,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赖莎,你说得对,中国确实给了我们启示——但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市场经济改革,而是谷雨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共产主义政党应该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赖莎倒吸一口冷气:"你是说……"
"我是说,"戈尔巴乔夫一字一顿地说,"也许真正阻碍苏俄前进的,正是苏共本身。"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戈尔巴乔夫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雅科夫列夫激动的声音:"米哈伊尔,我刚从伦敦回来,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愿意支持真正的改革者,他们只认你!"
戈尔巴乔夫看向墙上挂着的列宁肖像,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列宁创建的党,如今已经成了阻碍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要真正拯救苏俄,也许必须……彻底抛弃苏共。
"明天见!"他简短地回答,挂断了电话。
与此同时,新任的中央枢机叶利钦刚刚结束与乌拉尔地区几位工业书记的会面,这些同志对莫斯科的优柔寡断早已怨声载道,他们需要更强力的领导人!
“一个办公室主任,只知道妥协来,妥协去的领导人,怎么能领导这个国家?” 叶利钦嘴角微微上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份准备好的提案——一份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层健康评估机制”的草案。
这份草案字里行间都指向契尔年科和乌斯季诺夫等领导人的病弱,虽然他们还能工作,但他们只知道因循守旧,人民早就厌恶他们了!
推开沃罗特尼科夫办公室的橡木门时,第二书记正在审阅一份关于中国输油管道的报告,"维塔利·伊万诺维奇,"叶利钦直接切入主题,"苏军中已经开始流传一个笑话——说我们不是在等待乌斯季诺夫同志康复,而是在等待病历本上的日期。"
沃罗特尼科夫抬起眼:"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你今天的幽默感特别危险。"
"这不是玩笑!"叶利钦猛地拍向桌面:"波兰天天在闹腾,美国人也正在部署那些该死的潘兴导弹,而我们呢?我们的国防部长他能做什么?
还有更重要的,我们的总枢机他能做什么,同志们,现在开会;同志们,现在休息;同志们,会议结束,他除了这三样还会什么?"
"急躁是改革最大的敌人,按照程序,如果……不幸发生什么,顺位继承是最稳妥的。"
"程序?"叶利钦的嘴角扭曲成一个讽刺的弧度,"这里是苏俄,不是中国,如果有顺位继承,现在的第一枢机还应该是马林科夫,他还活得!"他突然压低声音,"你知道部长会议主席和副主席们都在做什么?不要忘了1957年!"
沃罗特尼科夫脸色非常难看……但罗特尼科夫捧着鲜花走进病房时,几乎认不出床上那个消瘦的老人——乌斯季诺夫的颧骨高高凸起,曾经威严的灰白眉毛如今稀疏得可怜,唯有那双眼睛仍然燃烧着倔强的火光。
"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沃罗特尼科夫将鲜花放在床头,花瓣上的水珠滚落在心电图仪的塑料外壳上,"医生怎么说?"
老元帅的呼吸面罩蒙着一层白雾:"比起我的肺……咳咳……我更担心军队的肺。"他颤抖的手指指向窗外,远处隐约可见总参谋部大楼的轮廓,"奥加尔洛夫……那个技术狂人……他在准备什么?"
三天前,总参谋长提交的那份《关于军事技术革命构想的报告》正在国防委员会引发轩然大波——取消T-80坦克生产线的建议直接触动了乌拉尔机械制造厂的利益集团;而停止"暴风雪"级航母研发的决定,这让海军总司令差点掀了桌子!
"我们需要变革,"沃罗特尼科夫说道,"美国人、中国正在用计算机模拟核战争,计算隐形飞机的外形,而我们还在讨论坦克,现在战争的关键是信息权,这已经被中国证明!"
乌斯季诺夫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枯瘦的手指像铁钳般有力:"听我说……奥加尔洛夫上台会引发大地震……军队需要稳定……"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让索科洛夫接任……他可以平衡……"
当医护人员冲进来时,沃罗特尼科夫站在一旁,看着老元帅被氧气面罩覆盖的脸,他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关于国防部长的人选——这更关乎苏俄的命运,他必须限制住军队!
国防委员会会议室的橡木长桌上,投影仪正在播放奥加尔洛夫精心准备的纪录片,中国的新型坦克精准的射击,相比较而言,苏俄的坦克火控系统差了一大截!
"同志们!"奥加尔洛夫用激光笔指着屏幕,"未来的战争将由卫星、电子战和精确制导武器决定,我们已经落后了!"
他的声音在提到取消T-80时,"这是背叛!"陆军总司令拍案而起,胸前的勋章叮当作响,"欧洲战场的胜利离不开坦克的狂飙奋进!"
海军总司令的茶杯重重砸在托盘上:"没有新航母,我们拿什么对抗美国人的企业号?用鱼雷艇吗?"
争论声几乎掀翻天花板时,"安静!"沃罗特尼科夫敲响桌面,等会议室终于安静下来,他缓缓站起,"三天前,乌斯季诺夫同志在病床上告诉我……"
他故意停顿,看着那些涨红的脸逐渐苍白,"战争时期,我运气很好,在沃罗涅日古比雪夫航空工厂作为一名工匠,不用上前线,但我亲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同学上了战场,再也没有回来……"
沃罗特尼科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首先安抚了元帅们,说理解他们现在的巨大不安,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中国轰炸利比亚所展现的信息战威力,“中国人都能实现的东西,北约只会更加强大,难道诸位也希望北约的隐形轰炸机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莫斯科上空吗?”
在点破目前苏军遇到的困难,看到元帅们慢慢冷静下来,沃罗特尼科夫开始了有限度的调整:"同志们,联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军费开支,军事改革必须进行,我们没有选择!
但奥加尔洛夫同志的改革方案,同样进行修正,T-80生产线保留,但产量削减50%,T-72坦克则扩大对外销售数量……"
……
杭州的初春,西湖的水面泛着细碎的波光,远处的雷峰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谷雨推着轮椅,缓缓走在苏堤上。轮椅上的容强裹着一条浅灰色的羊绒披肩,银白的发丝被微风轻轻拂动。她的膝盖上放着一份最新的《参考消息》,头版赫然印着美苏对峙的新闻。
“新一轮换届就要开始了!”容强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试探,“你真得一点也不过问吗?”
谷雨笑了笑,手中的拐杖轻轻点地,发出笃笃的声响。“拐杖不丢是绝对不行的!”他淡淡地说道,目光投向远处的湖面,“就算有一些矛盾,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容强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放心!”
“不是放心,”谷雨摇摇头,“是我必须识趣,老了就要服老!”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只有轮椅的轮子在石板路上发出轻微的滚动声,容强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报纸上的新闻标题。“苏俄现在面对美国的舆论攻势,似乎毫无还手之力。”
“苏俄内部缺乏真正有决断的人,一开始犹豫了,现在已经有些压不住了!”
容强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如果有一天,我们也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办?”
谷雨的脚步微微一顿,随后继续推着轮椅前行。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所以我才会在建国初期搞得那么大!”
容强侧过头,看向他。
“有些事情,必须由我来做。”谷雨眼神冰冷,“我们是核国家,外人打不进来,而只要国家不分裂,就有翻身的机会。”
容强轻轻点头,没有再说话,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缓缓停在西湖边的停车场,司机下车,恭敬地打开车门,谷雨扶着容强坐了进去。
“去一思的厂子看看。”谷雨对司机说道。
车队驶离西湖,沿着郊区的公路前行,半小时后,过江,来到了萧山一座现代化工厂,厂区门口挂着“梦想汽车”的牌子。。
已经搬到杭州就近照顾谷雨的张一思、王德明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父母的车停下,立刻迎了上来,“爸,妈,你们来得正好,我们的车子已经好了!”
谷雨点点头,拄着拐杖,跟着女儿走进厂区,宽敞的车间里,整齐排列着各式电动车——有轻便的电动自行车(目前已经开始销售,不过价格比较贵,还要推广),实用的电动三轮车(主营车型),最后是几辆造型小巧的四轮电动车。
张一思带着他们来到一辆两门四座的电动小车前:“这是我们的最新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代步车,续航80公里,最高时速60公里,充电方便,操作简单。”
谷雨绕着车子走了一圈,伸手摸了摸车顶,又按了按车门,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很结实嘛!”
容强坐在轮椅上,笑着问道:“这车有名字吗?”
张一思摇摇头,“还没正式命名,内部代号梦想-3。”
谷雨忽然笑了,拍了拍车顶:“这种车最适合我这样的老家伙。”他转头看向女儿,“就叫‘老头乐’吧!”
张一思一愣,随即笑出声来:“爸,您这名字……倒是挺贴切的!”
“一思,你说错了,七十多正是创业的年龄!”
“德明,你一本正经的说冷笑话,最有意思!”谷雨哈哈一笑,拉开车门,扶着容强坐进副驾驶,自己则坐进驾驶座,他摸索了一下方向盘和仪表盘,很快熟悉了操作。
“走,试试!”他按下启动键,车子无声地滑出车间,驶向厂区内的测试道路,容强坐在车里,感受着微风拂面,忍不住笑道:“你还挺会享受。”
谷雨握着方向盘,嘴角微扬。“老了,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厂区的道路上,谷雨甚至轻轻踩了一脚油门,车子微微加速,引得容强轻呼一声。
“慢点!”她笑着拍了一下谷雨的手臂。
谷雨哈哈大笑,随即放慢车速。“怎么样,这车不错吧?”
容强点点头。“确实方便,以后咱们出门就不用总麻烦司机了。”
谷雨忽然说道:“只要我们党切切实实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我们就能站得稳!”
容强与他心意相通,“你又想到苏俄了?”
谷雨轻轻“嗯”了一声:“沃罗特尼科夫,奥加尔洛夫都挺有能力,不过他们的改革注定会失败,最大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
“是什么?”
“很多苏俄人都以为是苏俄体制和计划经济阻挡了苏俄的进一步发展,但殊不知,苏俄已经把俄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管怎么改革,都不可能更好了,所以苏俄不改革还能苟活着,一改革铁定完蛋!”
“他们会不改革吗?”
“不可能了,他们必须改革,怎么也不能比我们差,要不然脸上挂不住呀!”谷雨露出了冷笑,“沃罗特尼科夫要缓慢改革,戈尔巴乔夫要快速改革,还有一个人,那个刚刚进入枢机处的酒蒙子,他想的是钻空子,接下来有热闹瞧了!”
第395章 疯狂的年底
开完车回来,谷雨和容强被安排到一个会议室,与张一思闲聊着什么,王德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爸,您找我?”
谷雨点点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有点事想跟你聊聊。,王德明坐下,将文件放在桌上,最上面是一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
谷雨扫了一眼,笑着问道:“刚才一思说,你们已经在预研混动车,是不是太快了?”
王德明点头:“我国的锂电池已经可以量产,现在已经有第一代IGBT模块,虽然还有技术缺陷,但也不是不能克服,只要做好控制系统,开发新一代的混合动力系统希望很大,我们项目组准备先搞出一辆样车……”
谷雨放下茶杯,“你觉得,这条路走得通吗?”
王德明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不仅走得通,而且会彻底改变中国的工业格局。”
谷雨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王德明翻开文件,指着其中的数据图表说道:“电动车,不管是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还是我们正在研发的混动车只要获得大规模推广,就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事,它还会带动整个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
“比如?”
“首先是电池技术。”王德明的手指在纸上划过,“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研发,会直接推动军用装备的进步——比如坦克、直升机,甚至是潜艇的动力系统。”
谷雨的眼神微微一动,若有所思。
“还有电机和电控系统。”王德明继续说道,“电动车的电机技术成熟后,完全可以应用到更大型的装备上,比如电磁弹射航母,比如新一代坦克,比如风力发动机!”
谷雨忽然笑了,“你小子,野心不小啊!”
王德明不苟言笑,但脸上还是忍不住流露出笑意:“爸,这不是野心,而是必然趋势,电动车只是起点,它的技术溢出效应会覆盖整个工业体系。”
“高铁也会受影响?”谷雨问道。
“对!”王德明点头,“现在的交流电传动系统虽然成熟,但未来完全可以转向更高效的直流电驱动,甚至直接采用磁悬浮技术。”
谷雨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感慨道:“你这是想一网打尽啊。”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