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524节
沃罗特尼科夫盯着桌上三份技术报告,眉头紧锁,“同志们,我们不能再拖了,苏联必须加入进去,我们未来必须有自己的标准,苏联有这个能力!”
围坐在长桌旁的,是苏联最高科技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军工联合体的代表、克格勃技术情报局的负责人,以及几位来自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通讯专家。
“美国人已经在CDMA上砸了上百亿美元,中国人更是疯狂,GSM、CDMA、SDMA全都要搞,而我们呢?我们连一台像样的数字交换机都造不出来!”
“至于我们自己的标准?” 军工联合体的谢尔盖·科兹洛夫苦笑一声,“总枢机同志,我们连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都依赖从中国进口,这怎么搞?”
“我们现在没有选择,只能技术引进!”
克格勃技术情报局的伊万·彼得罗夫递上一份报告:“美国人的CDMA技术源自军用跳频通信,性能强大,但专利壁垒极高;欧洲的GSM开放度较高,但核心算法仍掌握在西门子和爱立信手里;中国的方案最灵活,也愿意技术共享,但……”
“但什么?” 沃罗特尼科夫抬眼。
“中国三个方案并行,验证不够,现在主要还是以GSM为主,中国、本州日本和欧洲已经围绕着GSM进行了多次,已经达成了框架协议,苏联即便加入,也很难增添苏联的部分技术方案,这不符合苏联的国际地位!”
东德代表汉斯·穆勒插话:“欧洲的GSM已经成熟,法国和西德愿意提供技术转让,条件是苏联市场必须向欧洲企业开放。”
“美国人呢?” 沃罗特尼科夫问。
“他们只愿意卖设备,拒绝技术转移。” 彼得罗夫摇头,“而且,CDMA的专利费高得离谱!”
沃罗特尼科夫最终拍板,他的选择不奇怪:“我们选择GSM。”
“但总枢机同志,欧洲人会真的给我们技术吗?” 科兹洛夫仍有疑虑。
“所以,我们要让中国人也参与进来。” 沃罗特尼科夫冷笑,“告诉北京,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SDMA研发,但必须确保GSM技术完整转移。”
“美国人会发疯的。” 彼得罗夫喃喃道。
“让他们疯去吧。” 沃罗特尼科夫站起身,望向窗外,“这一次,我们不能再被技术封锁卡住脖子。”
1989年初,苏联正式宣布加入欧洲GSM联盟,同时与中国签署卫星通信合作备忘录,消息一出,全球通讯市场震动。
“中国、苏联、本州日本竟然都选了GSM?!” 美国通讯工业协会的詹姆斯·威尔逊猛地拍桌而起,“我们投了上百亿,技术更先进的CDMA,难不成只能在北美使用?这太离谱了,若CDMA要是被GSM挤出去,我们投的钱全打水漂了!”
但不管美国人怎么不爽,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严峻的挑战,下一代互联网有中国竞争,下一代通讯标准中欧苏日已经达成了一致,美国的CDMA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和中国谈判,因为中国同样预留了CDMA发展的空间,但现在攻守易势,轮到美国求中国了!
--
新时代新股东 第419章 被封锁的波兰
钓鱼台国宾馆,中美两国代表团分坐长桌两侧,正在谈判,美国商务代表罗伯特·佐利克推了推眼镜,语气强硬:“中国的要求太过分了,美国企业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
中国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王志刚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翻开文件:“佐利克先生,CDMA技术是美国的核心专利,我们尊重知识产权。
但中国市场已经有12亿人口,中国周边国家也肯定与中国采取统一标准,未来的总规模超过20亿用户。这么庞大的市场,美国企业难道想放弃?”
佐利克皱眉:“你们不能要求那么多!”
“因为CDMA的技术壁垒更高,专利费也高!” 王志刚语气平静,“如果美国不愿意让步,我们一边使用GSM,一边加速发展OFDMA。”
美国高通公司的代表保罗·雅各布忍不住插话:“OFDMA还在实验阶段,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商用!”
“您说的没错,但中国有足够的时间!”
谈判陷入僵局,而与此同时,在另一间会议室,中美互联网标准谈判也在激烈交锋。美国代表团坚持要求中国全面采用TCP/IP协议,并开放互联网根服务器管理权。
中国代表吴建平直接回绝:“中国有自己的网络安全需求,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标准。”
美国代表文顿·瑟夫试图施压:“如果中国不融入全球互联网,将会被技术孤立!”
吴建平笑了:“瑟夫先生,中国有12亿人口,加上周边国家,还有愿意采用中国标准的苏东国家,25亿人口也是有的,哪怕自成体系,也是世界最大的局域网,而所谓的世界互联网,又有多少使用人口?”
会议室一片寂静,美国代表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意识到,中国根本不怕“被孤立”,他们不仅有庞大的体量,还可以拉上苏东国家,看来不妥协是不行的!
虽然在电子信息领域,美国不得不妥协,但在航空领域,美国就强势多了,他们在对中国行动前,开始整合西方,第一个找到的就是伦敦。
“美国人竟敢威胁我们?!” 撒切尔夫人脸色很不好看。
英国贸易大臣赫塞尔廷低声道:“美国威胁要限制罗罗公司进入美国市场,如果我们继续对华转让航空技术。”
“荒谬!” 撒切尔冷笑,“罗罗的发动机占全球民航市场的40%,美国人敢禁运?波音和空客的飞机还飞不飞了?”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伦敦阴沉的天空,沉思片刻,随后转身下令:“通知商务部,批准对华出口单晶合金冶炼设备,另外,鼓励罗罗、BAE系统扩大对华技术合作,美国人的威胁,我们不必理会!”
赫塞尔廷犹豫道:“首相,这可能会激怒华盛顿……”
“让他们愤怒去吧!” 撒切尔冷冷道,“英国经营了这么多年,才拿到了中国航空市场的主要份额,我们绝不能放弃,这关系到不列颠的未来!”
美国对英国的威胁,立刻引起了欧共体的强烈不安,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欧共体会议上嘲讽道:“美国人现在连盟友都要制裁?”
德国总理科尔点头附和:“欧洲企业在中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我们不能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牺牲自己的利益。”
一个又一个消息传到美国,布什总统自然很不开心,“中国人在CDMA和互联网谈判上寸步不让,英国人甚至公开唱反调!”
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叹了口气:“总统先生,我们的施压手段……似乎失效了。”
中情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站起身说道,“总统先生,问题的关键还是苏联,苏联的存在让中国和欧洲有恃无恐,甚至于本州日本,也不听话,我们不能长期拖下去!”
詹姆斯·贝克做过商业部长,对石油价格比较清楚,“现在我们还能勉强维系油价,压制苏联,但中国的进口量越来越大,这对国际市场影响很大,沙特虽然还在支持我们,但也认为不能一直继续,这会极大的增加沙特的财政压力!”
布什沉默良久,然后说道,“我们要扩大在波兰的经营,推动团结工会组织新一轮大罢工,只要突破了波兰,东欧就是熟透的桃子!”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夜色已深,实验室里却灯火通明,李树深教授盯着电子显微镜的屏幕,手指微微颤抖。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他的助手王立新凑过来,看着屏幕上那几块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晶片,难以置信地问道:“李老师,这真的是用英国设备改造后做出来的?”
李树深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英国人以为我们只是用来冶炼航空发动机的高温合金,但他们没想到,这套设备的温度控制精度和真空环境,恰好也能用来生产IGBT。”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力电子领域的“心脏”,广泛应用于高铁、智能电网,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
目前中国也有IGBT,但研究发现更高水平的IGBT,就需要大尺寸单晶,这偏偏是中国一直没有攻破的,而这一次国家用大批航空市场的订单了换来了这套英国设备,这下子就好办了,最起码新能源和发展最大的阻力消除了。
“我们测试一下性能。” 李树深小心翼翼地将晶片放入测试台,三小时后,数据出炉——阻断电压超过6500V,导通损耗比进口产品低15%。
“这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了!” 王立新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李树深却显得异常冷静:“立刻联系国务院新能源汽车攻关领导小组,我们需要在混动车上做实际测试。”
洛阳,洛车集团秘密试验场,一辆改装过的梦想混动原型车静静地停在跑道上,他的电控系统装着的正是李树深团队用英国设备生产的国产IGBT模块。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可以开始测试。” 工程师汇报道。
总工程师徐海平站在监控室里,紧盯着屏幕。“启动。”
电机无声地运转起来,车辆平稳加速,0-100km/h加速测试——7.2秒(比进口IGBT车型快0.3秒)
电池温升测试——比预期低8%
续航里程——提升12%
“成功了!” 监控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徐留平立刻拨通了北京的电话:“李教授,你们的IGBT不仅能用,而且性能比进口的更好!”
电话那头,李树深终于露出了笑容:“这只是开始。”
伦敦,罗罗公司总部,技术总监理查德·霍华德正在翻看季度报告,突然注意到一条来自中国的采购清单——“大尺寸单晶炉辅助配件”。
他皱了皱眉,叫来助理:“中国人最近在大量采购真空密封材料和温控传感器?”
助理点点头:“是的,据说是为了优化高温合金的生产效率。”
霍华德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让驻华代表去他们的工厂看看。”
一周后,代表发回报告:“中方工厂确实在冶炼镍基合金,设备运行正常。”
霍华德松了口气,把报告扔进抽屉。“看来是我想多了!”
他完全没意识到,就在同一座工厂的地下实验室里,中国科学家已经用他们的设备,造出了足以改变全球电动车格局的东西。
国务院新能源汽车攻关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正在召开,国务院总理兼任小组组长何济世听完了汇报,相当满意,“国产IGBT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在电动车核心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
“设备攻关怎么样?”
“我们国产单晶炉主要问题是性能不稳定,参考了英国设备后,我们做了一系列改进,接下来不断的实验,两年内应该可以突破!”
“继续推动相关研究,不着急对外公开高端IGBT的研究!”
消息传到杭州,谷雨老怀大悦,“老李啊,咱们这辈子,值了。”
李多才站在他身旁,同样年迈却精神矍铄,闻言哈哈一笑:“谷主席,当年你说要搞电动车,我还觉得你是异想天开,没想到竟然真有希望!”
谷雨眯起眼睛,望着远处正在充电的测试车,语气悠远:“这才哪到哪?未来中国市场一半以上都是电动车,还有互联网、下一代通讯、半导体……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那你我要想办法再多活几年!”
“要争取活到新世纪,看看新世纪是什么样子!”
李多才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不过,谷主席,你不是一直想看看苏联崩盘吗?现在看来,沃罗特尼科夫那帮人还挺能撑的,短时间怕是没戏了。”
谷雨轻笑一声:“这可说不准。”
“为什么?”
“计划经济下,苏联虽然体制僵硬,好歹什么都有,封闭环境下,完整的产业链可以保持,通过二十年一次的技术引进,可以勉强苟活着。
若是搞成市场经济,苏联就要想办法入关,但他们有几个民用行业有竞争力?到时候,就会面临我国和欧洲产品的倾销,若是苏联提升关税,搞市场保护,国内民众又不答应!
某种意义上,苏联已经是俄罗斯民族的巅峰,不可能再高,不管他们怎么改革,走下坡都是必然,但俄国人会不会这认为呢?”
“俄国人不会这么认为,他们瞧不起我们,普遍认为苏联桎梏了他们的未来,必须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在沃罗特尼科夫已经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了!”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拭目以待吧!”
与此同时,莫斯科,苏共中央局全体会议正在召开,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叶利钦——这位上任一年多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此刻正在发言,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全场,最后定格在沃罗特尼科夫身上。
“同志们,我们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可苏联的经济依然在衰退!” 叶利钦的声音洪亮而愤怒,“光靠‘整顿’和‘调整’是没用的,我们必须推行全面的、真正的、彻底的改革,现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会场一片哗然,利加乔夫立刻拍桌反驳:“叶利钦同志,你这是要重蹈戈尔巴乔夫的覆辙吗?政治改革只会让苏联陷入混乱!”
叶利钦冷笑一声,毫不退让:“混乱?现在的苏联还不够混乱吗?我们是降低了通货膨胀,但黑市经济规模还是非常大,商店里各种商品还是相当紧缺,我们对中国的依赖,不是减少了,而是进一步增加了,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他猛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桌上:“看看中国!他们的钢铁产量已经有六亿吨,我们只有1.6亿吨,中国是我们的将近四倍,这还是中国不断压制的结果;发电量中国是3.2亿度电,而我们是1.8亿度电,中国不仅超过我们,也追上了美国!”
叶利钦顿了顿,“不仅仅基础物资生产,中国大幅度超过了我们,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我们!
未来是信息技术时代,中国领先明显,电子技术还好一些,至少我们能生产计算机,但互联网、无线通讯,我们几乎是空白,中国和西方属于同一水准,即将大规模民用化!
哪怕我们最为骄傲的航天航空,机械装备制造,我们或许在一些细分领域有一些领先,但总体上,我们与中国的差距微乎其微!”
叶利钦说到这里,狂吼着说道,“再这样下去,苏联只会沦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国和商品倾销地!这是我们的耻辱,奇耻大辱!”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