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531节

十几个年轻人率先跳进零度的海水。雅库布把儿子绑在胸前,拉着妻子爬上栏杆,“安娜!抓紧我——”

一个巨浪打来,安娜的红色围巾在墨黑的海水里闪了一下,消失了……等了很久,瑞典海岸警卫队救起了9人。

雅库布和儿子躺在马尔默医院的病床上,护士正在给冻伤的手指换药。病房门突然被推开,“诺瓦克先生?”两个移民局官员拿着表格,“根据新规,您需要证明自己会受到自由波兰的政治迫害才能获得庇护。”

雅库布看着表格上密密麻麻的瑞典语,突然狂笑起来——笑得伤口崩裂,染红了绷带。

窗外,波罗的海的浪花拍打着防波堤……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至少有87艘偷渡船沉没,确认死亡人数843人(实际可能超2,000人)

而西方海军,比如瑞典海军被曝出“选择性救援”——优先营救年轻女性,放任载满男性的船只沉没,

而黑市产业链:格但斯克黑帮与边防军勾结,贩卖“保证登船”的假船票,受害者家属往往收到空骨灰盒……

……

苏共总枢机沃罗特尼科夫放下钢笔,抬头看向窗外,俄罗斯的冬天太长了,还是中国好,听说那位中国领袖每年冬天都要去温暖的南方海边度假,真幸福呀,怪不得他都八十多了,身体还那么好,真让人羡慕呀!

“协议签好了?”外交部长低声问道。

沃罗特尼科夫点点头,将文件推向桌对面——中国钱特使接过,仔细检查后,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30亿美元低息贷款,债务重组,取消对波兰的直接封锁。”钱特使用俄语念出关键条款,“但苏联保留‘边境管理权’。”

沃罗特尼科夫嘴角微扬,“边境管理权”——这是个足够模糊的词,这真是苏俄所希望的,既然已经搞到了足够的好处,那继续封锁,既得不偿失,又容易引发波兰人拼死一搏,更不要说还获得了这么一大笔低息贷款。

当然了,中国人也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他们既获得国际声望,也在这半年中,低价搞到了无数波兰人七十年代购买了西方设备和各种物资。

据说中国人准备用他们出色的电子技术进行一番改进,到时候就可以变成先进的生产线,然后生产出一大堆这样那样的物资,出口全世界……

不过想到美国,沃罗特尼科夫心中的痛快顷刻间消失得干干净净,虽然苏联通过封锁,小小的挽回了面子,但还是失去了波兰,而美国则赢得了波兰,苏联又退了一步,这会让那帮子美国人更加嚣张,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国力如此,无可奈何!

……

不管怎么说,苏联明面上解除了封锁,被封锁了半年多的波兰人再一次疯狂的往外跑,陆路不好走,那就坐船往瑞典、丹麦和西德逃跑。

但西方并不美好……“波兰佬,滚回你的贫民窟去!”

啤酒瓶在脚边炸开,玻璃碎片溅到米哈乌·科瓦尔斯基的裤腿上。他低着头加快脚步,身后传来几个德国青年的哄笑。

三个月前,他以为逃到西德就是解脱,可现实是——波兰难民在这里,连呼吸都是错的。

杜塞尔多夫工业区边缘,一栋破旧公寓的地下室里挤着二十多个波兰人。

米哈乌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霉味和汗臭扑面而来。他的“床”是两张拼在一起的木箱板,上面铺着从垃圾堆捡来的床垫。

“今天怎么样?”同屋的塔德乌什问道,他正在用煤油炉煮土豆——这是他们一天唯一的热食。

米哈乌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马克:“工地老板说东欧人只能拿德国人80%的工资……还扣了‘住宿管理费’。”

角落里,十七岁的艾娃突然哭出声:“纺织厂的主管今天又摸我……他说如果告发他,就向移民局举报我假证件的事。”

没有人说话。这种事太常见了——波兰女人在西德只有三条路:工厂奴隶、妓院、或者嫁给足够老的德国光棍换居留权。

凌晨三点,警笛声刺破夜空。

“所有人!证件检查!”

穿制服的警察踹开地下室的门,手电筒的光柱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张惊恐的脸。

“你——”警官用警棍指着米哈乌,“上周北区仓库失窃,有目击者说看到‘斯拉夫面孔’的人。”

“我……我每天都在工地……”

警棍突然戳在他肋骨上:“闭嘴!波兰人天生就是小偷!”

他们被押上警车时,街对面面包店的德国老板娘正倚在门口看热闹。米哈乌听见她笑着说:“早该清理这些寄生虫了。”

……

1991年2月,华沙中央统计局,变天整整一年,年轻的经济学家阿格涅什卡·杜达盯着刚出炉的数据:

工业产值同比下降62%

与社会主义阵营贸易额:0

难民外逃人数:87万

她的上司——一位美国顾问——不耐烦地敲桌子:“把‘与苏联贸易受阻’改成‘市场自主调节’,IMF下周要报告。”

而此时在莫斯科,东欧各国CP党领导人围坐在长桌旁,脸色凝重,波兰的惨状已经传遍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休克疗法下,波兰经济彻底崩溃,多年积累的国家和民族财富被变卖一空。

更让这些领导人恐惧的是,团结工会政府上台后,对前党政军特高层展开系统性清洗,从枪决到流放,从财产没收到公开羞辱,曾经高高在上的干部们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如果这就是改革的代价,那还是不改革的好

苏联领导人沃罗特尼科夫敲了敲桌面,示意会议开始,“同志们,波兰的教训告诉我们——放弃政权,就是死路一条。”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经济改革,必须推进。”

东德人首先说话,“波兰人犯了大错!他们以为只要跪向西方,就能换来繁荣?看看现在——经济崩溃,社会撕裂,国家尊严荡然无存!”

然后是捷克人:“他们杀自己人杀得痛快,却忘了西方根本不会救他们。”

再然后是还活着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阴沉着脸说道:“波兰的叛徒们以为民主能当饭吃?现在他们的商店里连面包都没有!”

沃罗特尼科夫抬手示意安静,随后拿出一份文件,“中国同志的经验证明,经济可以开放,但政权绝不能丢。”他环视众人,“从今天起,社会主义阵营必须统一思想——市场改革可以搞,但党的领导必须绝对稳固。”

会议结束后,沃罗特尼科夫默默坐着,他的对面是KGB主席谢尔盖,这位克格勃掌门人正慢条斯理地搅动着茶杯里的方糖。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沃罗特尼科夫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虽然我们拯救了大部分国家,但我们还是丢失了波兰!”

谢尔盖抬起眼:“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波兰同志的牺牲很有价值,没有他们,就没有其他东欧国家现在的稳定!”

“是呀,很有价值,但基什恰克到死都不知道,那些‘团结工会’拿到的罪证,有一半是我们的人提供的,甚至于很多人直接死在我们的人手中!”

“这不是背叛,而是必要的牺牲!”谢尔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波兰人太软弱了,他们居然真的相信‘改革’可以不用流血。结果呢?团结工会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清算他们!”

他站起身,走到世界地图前,手指划过东欧各国:“现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所有兄弟党的领导层都看清楚了——放弃政权,就是死路一条。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依赖莫斯科。”

沃罗特尼科夫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是的,我们成功了……但以后呢?我们的改革很艰难,虽然中国人给了我们一些支援,但他们想的是一步步掏空我们,而西方则想让我们变成第二个波兰!”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您还记得1969年吗?”

沃罗特尼科夫皱眉:“石油危机?”

“美国人操纵油价打压我们,但他们忘了一件事——资本主义是贪婪的,中国人一边限制石油生产,一边疯狂进口石油,他们的经济每年增长10%以上……您觉得华尔街那帮吸血鬼,会一直为了政治放弃赚钱吗?”

沃罗特尼科夫的眼睛微微亮起:“你是说……”

“过不了几年,油价一定会反弹!”谢尔盖斩钉截铁地说,“而在这之前,我们只需要做三件事——”

他竖起三根手指:

让KGB在第三世界多制造几场‘动荡’,吓唬吓唬石油市场

继续向东欧兄弟党输血,让他们死死攥住政权不放

告诉人民‘再忍耐一下’,同时镇压一切民族分裂势力……

沃罗特尼科夫长长吐出一口烟,灰白的烟雾在灯光下缭绕:“如果美国人不按你的剧本走呢?”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美国人已经无法忍耐了!”

新时代新股东 第422章 颠倒

“这些波兰人,连自己的家底都不要了。”

赵志远站在什切青港港口仓库里,手指抚过一台德国产“海科特”数控机床的铭牌——1978年制造,漆面依旧锃亮,齿轮箱里还残留着新鲜的润滑油气味。

三个月前,这批设备还在格但斯克造船厂的生产线上运转,而现在,它们被贴上“报废资产”的标签,以废铁价格拍卖。

“赵先生,您真是捡了大便宜。”身旁的弗拉基米尔咧嘴一笑,“波兰政府急着换美元,连设备清单都没核对。”

赵志远微微摇头,他心里很清楚那台德国机床,精度相当高,使用频率不高,拆掉厂标运到国内,至少可以卖30万人民币,而波兰人开价才5万马克,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赵,伤感了?”弗拉基米尔笑着说道,“我听说中国的国企改革,卖掉了一大堆国有企业,据说前前后后多达百万家,也同样有无数人发财……”

“我们没把工厂论斤卖。”赵志远突然打断他,“国家或许便宜卖了一堆企业,但国家同时也在入股好企业,做到了对国民经济的动态控制。

现在中国有一大堆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好企业,世界五百强有八十多家,这些企业中,国有资本最起码也是大股东,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非常成功的,绝不是波兰这种瞎搞!”

赵志远看向弗拉基米尔,毫不客气的说道,“老弗,我们中国的核心企业比你们苏联强多了,虽然这句话不动听!”

弗拉基米尔却没有生气,KGB的情绪控制很好,但实际上心情也很复杂,“你们确实做得比我们好,所以我们正在向你们学习……感谢你们那位领袖吧,他真得太伟大了!”

赵志远点点头,“我在贵国和波兰待得越久,越能理解谷主席的伟大!”

在收购第七批设备时,赵志远亲自去了趟华沙第一机械厂,“您要买就快决定。”厂长办公室里的秃顶男人搓着手,“下周美国废品公司就要来拆厂房了……”

赵志远突然注意到窗台上的相框:照片里,年轻时的厂长戴着安全帽,站在“超额完成五年计划”的横幅前笑容灿烂。

“您当年一定很自豪。”他轻声说。

“自豪?现在他们叫我‘资本主义先锋’!”

就在此时,窗外一阵吵闹声传了过来,赵志远不用猜,也知道都是些什么人,肯定是那些失去工厂的工人,他们在闹腾,在波兰这一年,这一幕他几乎天天看到,曾经把波兰党折腾得发疯的工人此时在资本主义的铁拳下,除了抗议,什么都做不了。

赵志远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波兰人不反抗,后来才明白,美国和欧洲给了一笔专项资金,由美国顾问亲自掌握,每个月给波兰基层军官和士兵、警察发薪水,这招釜底抽薪直接摧毁了波兰旧上层的反抗,当然,代价也明显,波兰已经是美欧的波兰,人民被抛弃了……

……

但泽港的旧工业区,海风裹挟着铁锈与咸腥灌进破碎的厂房窗户,赵志远站在一座废弃的纺织厂前,脚下是半米厚的积灰,墙上的生产标语早已褪色,只剩下几个模糊的字母——“为了社会主义的明天”。

“就这里了。”他踩了踩水泥地面,回声在空旷的厂房里荡开。

小林抱着账本,眉头拧成了结:“赵总,这地方连电路都老化了,维修费比地皮还贵!”

赵志远没答话,他弯腰捡起一枚生锈的厂徽——红底金字的“但泽第三纺织厂”字样下,还刻着1975-1990的年号。

小林有些不放心,“老板,这波兰已经变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角斗场,欧美都不敢投资,您还要投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欧共体给波兰的免税配额,一件毛衣利润顶国内二十件,在波兰开厂要划算得很!”赵志远不以为然,“波兰最乱的时候,我们都能赚到钱,更何况现在,放心吧,波兰人哪怕要截胡,怎么也要等几年,到时候,我们早就把钱赚回来了!”

“可这些设备都二十多岁了!”小林踢了脚德国老机床,“跟我们国内没办法比!”

“我们可以效仿在苏联的操作,从国内进口使用国产控制系统的纺织设备,设备和原料定价都高一些,把利润留在国内,把账面做平就行了!

若是别人觊觎,我们就悄悄拆走那些国产控制系统的关键配件,再和大使馆说一声,波兰这么乱,他们哪里找人搞?到时候还是可以谈的,对老毛子如此,对波兰人也可以这样!”

……

赵志远的动作相当快,很快第一批中国国产设备就运到了波兰,当然了,大部分还是工厂旧设备,然后立刻启动了招工,招工启事贴出的清晨,厂门口排起了千米长队。

队伍蜿蜒如一条疲惫的河流,从锈迹斑斑的铁门一直延伸到街角,再拐进巷子里。人们沉默地站着,偶尔搓一搓冻僵的手指,呼出的白气在晨雾中凝结成霜。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有些是苏联时代的深蓝色制服,有些是团结工会时期的灰褐色夹克,袖口磨得发亮,领口打着补丁。有人拄着拐杖;有人怀里抱着婴儿,孩子的小脸裹在褪色的红围巾里,睡得正熟。

没有人说话。只有鞋底碾过碎煤渣的沙沙声,和远处教堂钟声空洞的回响。

当赵志远的黑色奔驰停在厂门口时,人群微微骚动了一下,车门打开,几个穿黑西装的安保人员迅速围上来,警惕地扫视着人群。赵志远抬手示意他们退后,自己走到铁门前,掏出钥匙。

生锈的锁链哗啦一声落下,随着铁门缓缓拉开,晨光斜斜地照进厂房——里面整齐排列着中国产的剑杆织机,崭新的金属外壳泛着冷光,同时,也有好些台波共时代的旧织布机也被保留了下来,像一群被遗忘的老兵,沉默地站在阴影里。

首节 上一节 531/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