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41节
晚点还有一章,按说假期该加更的,不过赶上端午节和六一,要陪家里人出去玩两天,这两天只能抽空码字了,我尽量保证一天两更,等假期结束双倍补回来,加更一星期,立帖为证,最后,希望书友们端午安康
第187章 布局科幻电影
“呃”
习惯了洛珞的出其不意,这次如此在意料之内,反而让张嘉文有点不会了。
“会不会太.奢侈了”
他斟酌了半天,还是把“小题大做”收了回来,改成了“奢侈”。
他还是觉得洛珞可能有些超前的思想,只是没有说。
只能说不愧是从小玩到大的死党,他对洛珞的了解远非旁人能比,又一次猜对了。
“如果仅仅是一些普通影视剧的特效,当然不值当了,但是我要拍的是大科幻电影,而且这会是拾光映画在未来电影领域的主要方向。”
最后这半句话,洛珞压低了声音。
这件事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连拾光这边都没有通知下去,仅有温岚等高层知道。
而这,也是他打算自行组建特效团队的原因所在。
科幻大片,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这是他早就确定了的事情。
没错,他打算进军电影界了,而且第一部直接就照着科幻片这个对于国内电影市场来说,第二大难的分类。
第一大难则是恐怖灵异。
倒不是国内拍不出好的灵异片,实在是好的都上不去,能播出来的最后结果都是人为的恶作剧。
审核实在是一言难尽。
至于他选择科幻,当然不会是单纯为了挑战。
也不是因为他清楚后期随着科技发展,3D,IMAX屏幕等技术的开发,大片才是票房王道。
虽然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发展。
能在学术方面给他帮助的剧虽然不少,但效果其实并不算太好,很多时候能带给他的都不是什么开拓性的知识。
但如果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内容,他费那个劲拍戏干嘛呢,直接【扫描仪】全覆盖,它不香吗?
而这次通过《星你》的实验,也让他大概确定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科幻片才是未来。
虽然这次“洛教授”只给他带来了一个目前还B用没有的【未来视界】。
但通过那次居然能触发S级的任务,他已经想明白了,现代剧拍的再牛逼,哪怕他亲自去演爱因斯坦,那也顶多是借用了人家的思维。
而且还是暂时的。
不是他狂妄,即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也未必能比得上他带上【头脑风暴】稍微开个300%的效果。
更别提马力全开的时候了。
科幻片就不同了。
虽然许多科幻看似完全超脱事实没有根据,好似无垠之水,按说应该没法给他带来什么提升。
但系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啊。
连洛教授这个外星人,都直接给他带了个S级任务,真要是搞点大场面的科幻大片,不定会有更好的技能或者道具出现呢。
更何况任务还是一方面,他还能借用那些科幻剧里面的角色给自己带来大幅度的提升,譬如钢铁侠。
如果他饰演的是一个类似的科技天才,那天知道在带入角色的【心灵迷宫】后,会有多大的收获。
甚至仅仅是【千人千面】的被动,就可以让他收获不菲。
当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是科幻大片的话,肯定要比那些正剧演的爽。
其实真演那些知名学者,收益也没有那么不堪,只是作为一个演员,他还是有私心在的。
类似《功勋》里于民那样的角色,他也很愿意演,但还是等央视自己筹备吧。
他这边就不上赶着拍这种献礼剧了,拾光映画将彻底以科幻大片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够激进”
当洛珞把计划大致给张嘉文讲述之后,他当即比了个大拇指出来。
只能说不愧是他的好兄弟,刚准备拍电影,就冲着最难的骨头啃,国内科幻片的市场之差,连他这个外行都清楚。
其实他的评价已经很委婉了。
也就是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叫洛珞,换做别人,估计得到的评价只会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
科幻市场的低迷不用赘述了,这一头扎进去,还要自己组建特效团队去做。
按照市场行情来看,即便是洛珞和刘艺菲亲自出演,凭他俩的人气去带,最终也就是能少亏点吧。
是的,连保本都是奢望。
自己做特效的投入就是这么恐怖,毕竟他清楚,以洛珞做事的认真程度,肯定不会是搞一支三流团队应付了事。
他不做则已,要做,必然是以赶英超美为目的去做。
无论最终能不能达到,反正大把的资金投入肯定是少不了的。
确实如此,既然确定了科幻电影为主,洛珞就必然要做到最好,他也有这个信心。
国内的水准不够,他可以求助系统。
也就是【流形重构】带不出去,否则他还用什么特效团队,还有比它更牛逼的展示效果吗?
那可是纯实景展示,只要你能形容的出来。
况且
“外包出去也不便宜”
洛珞回想起之前让温岚对接几家大公司拿到的报价单,不禁冷笑一声:
“MPC和数字领域的整单报价都在五百万以上,单镜头均价也要到五万左右,工业光魔最黑,概念设计到最终合成的全流程特效费用在一千万到三千万不等。”
“那确实有点贵”
张嘉文暗暗咂舌,这投资确实有点大,难怪老谋子还有陈凯哥那几个大导,都宣称投资巨大呢。
不过还没等张嘉文感叹完,洛珞就补充道:
“dollar”
“卧槽!”
“几百万美元?抢钱啊!”
张嘉文直接爆了个粗口,这还是最低的,要是往好了做,单是特效就得花费人民币近一个亿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迟迟没有动身进军电影圈的缘故”
这句话洛珞是跟刘艺菲说的。
之前刘小丽总想着让刘艺菲拍电影,不过他没有答应,只说时机未到。
不是他没有好的剧本和创意,而是国内电影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起码不足以支撑他放开手去拍那些科幻大片。
否则即便是以他目前的底蕴,也完全赔不起。
他是不指着拍电影赚钱,但总不能一直往里搭钱不是。
况且时光科技目前发展前景虽好,但在融资之前,现金流也十分紧张,甚至还不如拾光映画。
他只能自给自足。
我刚到家,先别等更新了,我尽量写两章出来,估计要很晚了,还是那句话,现在欠的,过完假期双倍加更
第188章岁生日宴
当天下午,张嘉文带着新的任务离开了片场。
原本过来是为了让洛珞帮忙指导一下后续的工作,没想到给自己又领了个任务。
博客刚走上正轨,时光云音乐又面临大改,现在还要招募特效设计师,他这个大学上的也是摆设。
要不是过两天要回去报到,并且递交一下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是个大学生了。
一年到头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屈指可数。
不过就跟洛珞在水木和北电被宠上天一样,张嘉文在北工大不夸张的讲,也是太子爷的地位。
整个北工大乃至周边大学城,连老师带学生,谁不知道贴吧是张嘉文带着几个学长一手干起来的。
每每提起这事,校方不知道多荣耀。
而且相比于那些虚名,实质性的收益就更大了,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的地位水涨船高,分数线从去年开始就是一涨再涨,可报名的人还是趋之若鹜。
最离谱的是,今年足足有十多个远高出录取分数线的考生,选择了他们学校,而且无一例外都是计算机专业。
最高的一个六百三十四分,一个可能上北理工这种双一流的分数,结果跑来了他们北工大,还是报的第一志愿。
类似的情况还并非个例。
以至于现在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书记腰板都硬了不少,准备明年再提一提分数线。
这还是张嘉文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呢,等到时光科技彻底壮大,作为张嘉文的母校,北工大的受益可想而知。
学校又怎么可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为难他呢。
“嘉文同学,你的当务之急就是好好创业,千万别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指导教师甚至都想替他把论文写了,这待遇简直比起洛珞也不遑多让了。
不过,手里握着贴吧和博客两个成功案例,马上又要改造千千静听。
就这经历,水两篇论文出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而洛珞把特效组交给张嘉文,也体现出了他打算做大的心思,否则直接放在拾光映画就好了,放在时光科技显然是存了打造高精尖的打算。
200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