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43节
洛珞轻笑一声。
他当然明白韩三坪的意思,想让他先摸着石头过河,看看国内市场对这种重金打造的特效是否买账再说。
毕竟这里不是好莱坞,不是那种商业性极强特效大片泛滥的地方。
只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国内科幻和特效市场有多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甚至他现在就可以告诉韩三坪,《无极》投资三千万美元,陈导说要打造东方魔幻史诗,希望得到国内电影市场的认可。
但最后他只会得到一个问题——馒头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种石头完全没有摸的必要。
况且,对于他来说,拍戏只要能赚到积分,那么成本多少他根本不在乎,如果能爆出好装备和技能,那就是血赚。
至于他打算自己搞特效,既然以后要走科幻的道路,那还不如直接做到最好。
也许他随便拍拍,搞一坨答辩出来,一样可以赚到积分,但他并不想这么去敷衍观众。
第190章 源代码
韩三坪闻言苦笑一声,他听懂了洛珞的潜台词。
做好了准备,不就是赔钱的准备嘛,这他还有什么说的。
人家豁出去宁可不赚钱,甚至赔钱,也要去搞特效,搞科幻,这种完全基于热爱的行为,他已经无话可说了。
甚至,在他想来,也许洛珞真的可以把国内的科幻电影带起来也未可知。
国内科幻电影发展不好,真正的症结其实是科幻电影的制作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对科幻电影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确实有,不过仅仅是一方面。
如果说以前中国观众更习惯于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电影,对科幻题材的接受度较低,观众对科幻题材的认知和兴趣有限,导致科幻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
但现在随着不少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受到不少关注度,显然国人的口味也在变化。
归根结底还是高昂的制作成本,和复杂的后期制作要求,使得许多国内制片方望而却步。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不计成本,就是单纯想做好科幻大片的人站出来,那也许真的可以挽救国内科幻电影的颓势。
只是
他有些担心,洛珞这满腔热血不要被打击到才好。
毕竟这么一个天才,不仅上学走在顶端,搞科研轻车熟路,就连拍电视剧也是大获成功。
要是在科幻电影上连续碰壁,他真不知道会不会给他的信心造成打击。
只不过,他的担心注定是多余的。
对于洛珞来说,如果拍科幻片真的印证了他的猜测,那别说赔钱了,让国家直接出钱拍都行。
反正他得到了道具,技能最终还是会回馈到国家的科研建设上。
这方面的提升可就不是一个亿两个亿那么简单了,单是长征五号的一个数学模型,对于航天局来说就可以用很长时间。
而且一个数学模型,对于其他型号的研发,甚至已有型号的改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
就像是前段时间的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都参考了洛珞的这个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长征三号乙系列甚至已经完成了初步改进。
这价值又岂是几个亿的金钱能够衡量的。
“好,既然你下定决心要做,回去我帮你联系几家专业的公司,国外和香江的都有,总归比你在内地现培养团队要来的容易。”
韩三坪见洛珞心意已定,便直接提议道。
这就是他今天来的第二个目的,如果洛珞铁了心要搞科幻,那他就帮忙推一把,至于最终是成是败还是要看洛珞的水平了。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他当然不会跟一些观众一样,觉得国内科幻电影差问题只在特效上,剧本差也是很大一环。
在这方面他觉得以洛珞的才华,应该可以弥补一些硬件上的不足。
“那就太感谢了,到时候直接介绍给时光科技就好,我一定会给他们一些满意的价格。”
洛珞惊喜的说道。
韩三坪在这方面的人脉不是盖的,有他的帮忙,自己的团队组建显然会容易很多。
就在洛珞这边跟韩三坪达成一致意见时,台上的签约仪式也已经完成。
代表着拾光送给刘艺菲的一个水晶皇冠也戴在了她的头上,在舞台灯光的聚拢下,显得熠熠生辉。
“下面有请洛总上台,代表拾光映画宣布一个重大的喜讯。”
宴会随即进行到了第三个环节,也就是拾光进驻电影圈的事了。
洛珞整理着西装袖扣大步上台,接过话筒时金属冷光掠过眉眼,台下交头接耳的声响像被按下消音键。
“今天在座的不乏影视圈的前辈们,感谢韩董和各位前辈的厚爱。”
他望向贵宾席微微颔首:
“今天拾光映画还有一个重磅消息要宣布,也是借着茜茜的这次生日宴的机会,毕竟她也是主角之一。”
“接下来拾光映画将会倾尽全力打造下一部戏,一部科幻电影《源代码》,这部戏是我自编自导,也将由我和刘艺菲一同主演。”
洛珞没有卖关子,直接抛下了这个重磅的消息。
是的,他思虑再三,找遍了记忆里的科幻片,最终选择了这部跟特效最不沾边的科幻电影。
这是他精心思考过的结果。
说实话,他想拍的电影确实不少,尤其是考虑到一些科研成果后,像是什么《火星救援》、《星际穿越》,他可太想拍了。
感觉一定可以爆出好东西。
但想法很美好,实力不允许。
即便他能顺利网罗一大堆的人才,以他这边团队短期内能做到的特效,也完全不允许他去拍这种级别的大片。
既然如此,莫不如先拿一部好拍一点的作品来试试水。
《源代码》就这样被他选中了。
首先便是跟《开端》近乎一个路子的设定,只是跟《开端》完全用“循环”这种不知道什么原理的词汇来解释不同。
《源代码》可是正经由科学研究才创造出来的,这也是洛珞看重它的原因。
虽然不需要特效和什么大场面,但能把这么牛的东西搞出来,设定上肯定是高出一大截。
再加上剧情还算有趣,拍摄成本又不高,自然就成为了他的首选。
只不过,他在之前还纠结过好一阵,那就是这部戏他到底要不要亲自主演。
因为他相中的其实是另外一个角色,作为主要配角的——博士。
作为“源代码”的缔造者,他在剧中更像是个反派角色,一个暴躁的科学家。
不过能打造出“源代码”这么先进的“东西”,他的科研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洛珞有点想借用一下这个角色,估计会有不少的启发,甚至会爆出点好装备。
只是这个角色的缺点也很明显,戏份比起主角来说那可就少多了,即便洛珞自己编剧自己拍,也不能给一个配角无上限的加戏吧。
所以,他综合考量之下,还是决定出演男主,大不了改一改设定嘛,把男主能契合源代码的原因更改一些。
而不是简单的用巧合来解释。
至于女主,毫无意外就是刘艺菲来出演了。
今天到家也够晚了,才写完两章,不过更新懈怠的假期就此结束了,明天开始加更,敬请期待
第191章 调起高了
镁光灯在洛珞宣布《源代码》立项的瞬间炸成银河。
随着洛珞话音落下,台下摄像机顿时疯狂闪动。
拾光要进军电影圈,还是科幻电影,这可是个大新闻,刚好台上站的就是男女主,此时不拍更待何时。
记者们争先恐后举起录音笔和话筒。
某门户网站娱乐版主编率先发难:
“洛导,您知道国产科幻片近十年最高票房纪录吗?”
“从1980年票房287万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开始,迄今为止足足二十五年的时间。”
洛珞单手插兜,脸上挂着他一贯自信的笑容:
“如果算上合拍片,应该是2002年《蓝血人》的900万。”
这部由刘德华、关之林、舒淇、王京等人主演的科幻剧,可以算得上阵容不错了,投资也不算小,尤其是在特效处理上。
影片早在1999年底就结束了外景拍摄,之后历时两年的电脑高科技制作,才算彻底完成。
但这么一番努力做出来的东西,结果就是差点连苦茶子都赔没了。
九百万的票房别说回本,就算一分钱不给院线,也不够填后期特效制作的窟窿,更别提影片中那些大咖的片酬了。
这可是拍出了《无间道》、《古惑仔》系列的刘韦强亲自执导,王京的编剧,加上刘德华等人主演,最终却只有这么个结果。
科幻片想崛起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就像他之前就认为的那样,科幻片的失利并不仅仅是特效上的问题,没有好的剧本更是硬伤。
后面《流浪地球》的崛起也说明了这一点,只不过拾光完全不足以支撑他拍摄这种体量的科幻剧,只能拿《源代码》先练练手了。
洛珞未经思考却立刻能回答出精准的数字,让现场响起窸窣的惊叹声。
某电影杂志记者扶了扶眼镜,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既然清楚市场现状,为何还要冒险?”
“2001年《少林足球》在内地被禁时,也没人相信周星驰能靠特效征服好莱坞。”
洛珞指尖轻敲话筒,金属共鸣声里裹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顺便预告一下,《源代码》的特效镜头将全部由时光科技自研引擎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