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49节
甚至就连李长江,他也没有过于形式主义的搞自我批评,更没有对下面各个项目的负责人过分批评,只是抓紧整改。
他也很清楚,错也不在他们,检查出来是运气好,没检查出来是他们能力不够,并非态度或者粗心的问题。
但这恰恰体现了洛珞的厉害。
“嘶~”
“哈~”
“这怎么想到的?”
听着前面在洛珞讲解下此起彼伏的惊叹声,王院士同样摇头失笑着拍了拍李长江的肩膀,此刻他十分理解李长江此刻的感受。
毕竟昨天即便是他,也差点没跟上洛珞的思路。
这还仅仅是在洛珞发现问题后给他讲解,要是让他自己去发现,恐怕还要更难。
不过,此刻他却丝毫没有一点自己跟不上时代的难受,恰恰相反,他非常开心。
这一刻,他好像看到了中国航天的未来。
他愈发的庆幸自己当时兴起跑去参与了洛珞的毕业答辩,如今更是跟到了这里。
这还没完,他还要一步步的看下去,看着这个孩子在航天事业上创造更多的神话。
“有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真不知道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中国航天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这一刻,李长江也有了跟王院士同样的感悟。
他今年也快五十了,在一线干不了太久。
而中国航天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尤其是需要像洛珞这样优秀的顶尖人才。
看着白板前奋笔疾书的洛珞,下面那一双双满是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李长江不由的轻笑出声:
“有这样的年轻人是中国航天之幸啊!”
“也是共和国之幸!”
王院士附和的说道。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
世界是——年轻人的。
第198章 你可是有前科的
夜晚的总装厂亮如白昼,六台工业机器人围住二级发动机。
激光除锈仪在焊缝处烧灼出幽蓝轨迹,纳米修补剂如液态钻石渗入裂纹。
十余名焊接工程师围在液压升降台旁,防护面罩上倒映着激光轨迹和焊接时有耀眼的白光。
“裂纹深度0.3微米,刚好卡在γ'相晶界。”
洛珞的嗓音带着一股清冷,指尖戳中投影里状若蛛网的晶格缺陷:
“用梯度式激光退火,先把残余应力场重构。”
从三天前发现了火箭的问题后,他便一直待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就连给那些工程师们上课也是拖了几张白板过来。
修改方案是他主导制定的,还是他亲自看着比较好,早点解决也好早点完事。
王院士站在龙门吊阴影里,看着这个年轻人指挥若定。
当激光除锈仪开始嗡鸣时,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在酒泉,钱老手把手教他们修正东风-5燃料箱时的场景——同样纤尘不染的白大褂,同样洞穿表象的锐利目光。
“冷却管螺旋角度调至55度!”
洛珞突然按住焊接组长的手腕,防烫手套与白大褂袖口摩擦出细碎静电:
“湍流边界层的二次涡会从这里切入”
纳米修补剂在负压舱内泛起珍珠母光泽,液态金属顺着洛珞设计的拓扑路径注入裂缝。
材料组的工程师突然轻呼:
“洛工,介孔结构出现相变!”
升降台微微震颤,所有人目光聚焦在实时监测屏。
洛珞的瞳孔骤然收缩成两道银线,视网膜上掠过【流形重构】的残影——昨夜他悄悄耗费500积分模拟的修补方案,此刻正与现实完美重叠。
是的,他最终还是求助了系统。
尽管按部就班的修改应该就可以,但为了保证不出差错,他还是花了点积分通过【流形重构】做了份修改方案出来。
但因为有【未来视界】的提前预见,他自己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即便是修改方案也没有花费多少积分,比起直接输入参数通过【流形重构】来检测不知道节省了多少。
不过这份方案效果依旧十分显著。
“把氩气流量提升三倍”
洛珞丝毫不感到意外,抓起笔在手册上疾书,公式矩阵如银河倾泻。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厂房天窗时,改良后的整流罩正在振动台咆哮。
117赫兹的死亡频率像撞上无形屏障,层间剪切强度曲线稳稳定格在108MPa。
“啪啪啪”
看着这简直称得上“完美”的数据,一众工程师纷纷露出了兴奋的目光,不知是谁先起的头,掌声从总装车间蔓延到整个发射场。
“你又一夜没睡?”
就在大家开心的围着洛珞,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称赞时,李长江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过来,随即递到了洛珞手上,并关切的问道。
众人这才注意到洛珞眼里已经满是血丝。
“这不到了修改工作的最后阶段了嘛”
洛珞笑着解释道。
虽然修改工作并不算太难,甚至即便没有他的方案,单凭项目上这些设计师,工程师,最多一个礼拜,也能改的差不多。
但现在距离发射就一个月时间了。
修改完后还要再次组装,进行鉴定性、验收和发射试验,这耽误的时间可不少。
不抓紧点,很有可能没法如期发射。
虽然延后也不是不行,相比于火箭能否发射成功,重新研究个日子发射没什么大不了。
但免不了会被人诟病,尤其是nasa,最喜欢干这种幸灾乐祸的事情,到时候肯定要在国际上嘲讽一番。
所以,包括洛珞在内,这些工作人员这几天基本都没怎么好好休息。
事实上,这对于他们来说基本都是家常便饭了。
不光他们,航天工程的项目随便问一个,搞测控的,集成的,哪个工程师,研究员没有经过一熬就是几个大夜的时候。
甚至连李长江当年都是从这样的时期过来的,只不过现在他上了年纪,跟年轻人是比不了。
不过,尽管洛珞同样也是年轻人,甚至比在场的所有研究员都年轻,他却依旧不敢让洛珞继续这么耗费心神。
毕竟:
“你可是有前科的”
洛珞当初设计长五的数学模型,因为过度疲劳直接晕倒在了实验室,这件事当初被封锁了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李长江恰好是够资格知道的人之一。
因此他此刻直接说道,看似斥责,实则关心。
“李总,我.”
洛珞对此唯有苦笑,【头脑风暴】可是把他害惨了。
他真的很想解释一下,那不过是他技能使用过度而已。
第一次正式用没有分寸,他现在早就熟练掌握了这个度,之前分析火箭问题时,用的那叫一个轻松,事后也不过多喘几口,再加上多睡了一会儿罢了。
但真实原因没法说出口,他也没有个其他合理的解释。
毕竟在医生看来,他就是疲劳过度,加上心神耗费巨大,这也跟他们看到的现实完全吻合。
一个人独立设计出数据如此庞大的数学模型,能不累过头吗。
此刻在李长江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修改方案几乎全是出自洛珞的手笔。
因此他也完全不给洛珞狡辩的空间:
“你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回去休息,CZ-3C的事先放一放,不休息好了坚决不许从招待所出来。”
李长江故意板着脸说道。
他可不敢让洛珞继续忙工作了,虽然他的效率是真的高,甚至在某些项目上一个人能顶他们一个团队。
但万一要是再上演一次累到在实验室,别说上面的人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跟王院士就不能乐意。
要是把洛珞累出个好歹来,这责任他可担待不起,即便是比起火箭发射失利也不遑多让了。
“好,那等我睡到精神饱满,再来跟大家研究CZ-3C的数据核验。”
洛珞无奈的笑着应道。
三天后,洛珞把CZ-3C项目的相关数据输入到了【流形重构】,模拟了火箭的发射情况,在系统模拟下发射成功。
只是有些参数有些修改空间,火箭还能打的更漂亮一些。
不过剩下的就是那些工程师和材料员的事了,在给CZ-3C项目同样留下了一份新的修改方案后,洛珞便起身返回了剧组。
只留下了西昌发射中心一众膜拜的目光。
原本他以为出来这一趟也就是两三天的功夫,没成想一耽误就是一个多礼拜。
而且跟其他演员不同,作为主演和导演的他不在,整个剧组基本就只能停工等他。
好在对此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倒不是因为洛珞那些传说中的背景,单纯就是因为剧组有补偿。
不仅仅是那些工作人员在停工期间工资照发,就连演员艺人也按各自的片酬以及耽搁的时间给与额外的补偿。
这种事无论是在哪个剧组都是从未听闻的事。
对于正常剧组来说,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有事,从来都只有互相协调,比如之前刘艺菲请假来给洛珞探班便是如此。
提前把她的戏份先拍完,然后空出一部分时间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