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20节
它无视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没有声音,没有冲击波,只有一种瞬间抽空人心的恐怖感。
在靶场上空,原本模拟星空的黑暗穹顶,亮起了一面瞬间笼罩整个空腔的巨大、纯白的光之瀑布!纯粹的能量之海!
“EMP强度确认!峰值功率……超过170吉瓦!”
监测员的吼声播报着数据。
效果立竿见影。
那两颗未被直接撞击的靶星,外部的太阳能帆板像被烤焦的蝴蝶翅膀瞬间卷曲、发黑、崩裂!
所有精密的探测器和通讯天线指示灯疯狂乱闪,甚至直接爆出细小的电弧,随后陷入彻底的黑暗与死寂!仿佛被无形的巨手瞬间掐断了能量与信息的源头。
“EMP打击效果:目标2、3号靶星……所有模拟电子系统……瞬时性瘫痪!”
报告声带着尘埃落定的余悸。
但“尘埃之怒”的攻击还未结束。
撞击的动能转化、聚变爆发的EMP瘫痪,都是为最终那无声的杀手创造舞台。
“纳米集群——释放指令确认!”
无声的命令通过晶尘立方最后的能量管网与预设的引力波密钥注入核心。
下一秒,那个刚刚遭受重创撞击点的蜂巢网格外壳上,覆盖了一层奇异的银色光泽——那不是金属反光,更像是活着的液体金属瞬间蒸腾。
无数极其微小的、尺寸小于病毒的银色“点”如同倒流的暴雨,无声无息地逆向向上喷发、扩散!
它们不是水珠,它们无视撞击产生的扭曲力场和飘散的碎片,如同闻到血腥味的嗜血鱼群,如同被精确引导的沙尘暴,瞬间漫延至另两颗瘫痪靶星。
没有任何物理碰撞的声音。
只见那些漂浮的、精密的卫星天线、传感器镜头、散热板缝隙、甚至引擎喷口附近……只要肉眼可见的孔隙和脆弱节点,都被一层细密的、流动的银色“蛛网”急速覆盖、渗透!
“侵蚀目标结构锁定中……计算核心区域……能源供应管道……”
控制系统屏幕上,代表纳米机器人运动轨迹的银色洪流图像在模型上疯狂标记着红色目标节点。
短短几秒内,一颗靶星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连接处闪过一道微弱的电弧——“咔嚓”,坚硬的连接点被从内部“啃食”、破坏,整个帆板无声地断裂飘离。
另一颗卫星的主传感器外壳上,银色网状结构迅速蔓延,然后猛地向内坍缩——传感器那厚重的观测窗口,被无声无息“融化”出一个精准穿透的圆孔!
更令人悚然的是,一颗卫星姿态控制微型喷口附近覆盖的银色斑点猛地“亮”起暗红色光芒,下一秒,一小股橘红色的燃料流就从彻底失控的喷口处泄露喷涌,导致卫星开始无规则翻滚!
吞噬、分解、短路、从内部瓦解一切承载“智能”与“功能”的基础结构!
整个毁灭过程充满了冰冷的生物活性和极致的效率。
仿佛一颗精巧的星辰被看不见的瘟疫瞬间腐蚀成一堆昂贵而无用的太空垃圾。
“目标2、3号……结构崩溃程度已达91%……目标卫星……功能性……确认……完全摧毁。”
冰冷的数据宣告最终降临。
整个玄武试验场的巨大空腔,陷入了绝对的死寂。
只剩下些许撞击飞溅的碎片缓缓漂移的微弱声响,以及那逐渐黯淡、熄灭的聚变余晖,在穹顶投下最后摇曳的光影。
是的,相比于传统的爆炸方式,这才是“尘埃之怒”的核心攻击手段。
上面如此重视的绝密研究项目,又怎么会只是因为方便携带,不易被发现这么点优势呢。
在传统爆炸方面,“尘埃之怒”每个纳米单元由氧化铜纳米杆与铝纳米粒子通过分子键精确堆叠,接触面积达到理论极限值,这种设计使燃烧速度达到7马赫,远超传统炸药。
在单元外壳包裹液态金属镓铟合金,当温度突破500℃时,液态金属瞬间汽化形成等离子通道,使相邻单元的连锁反应速度提升300%。
更重要的是,每个纳米单元搭载碳纳米管基处理器,通过太赫兹频段脉冲信号实现集群自主组网,集群可依据战场环境动态切换编队结构。
虽然像《源代码》中那样原本的使用方式依旧可以,适用于一些特种作战,潜入敌后的情况,毕竟不易被发现。
但他真正的战场,是在头顶上,在那片星空下,还有数不尽的卫星,那是每个国家最依赖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手段。
而“流星”对应的便是针对大面积的卫星群的战略打击,它的代号也正是因此得来的。
……
指挥大厅内,灯光恢复了稳定,但屏幕的数据流仿佛也凝固了。
曹部长原本紧握扶手的手背青筋慢慢隐去,指尖轻叩了一下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钱司长缓缓摘下眼镜,食指捏着眉心来平复着心中的震撼。
王院士重重地靠回椅背,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仿佛卸下了一生的重负。
洛珞依旧站在主控台前,微微侧身,目光穿透防爆玻璃,投向试验场核心那片狼藉的“星空”,那翻飞崩解的卫星残骸,那无声弥漫最终又缓缓飘散的银色尘埃云。
他眼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片如深潭般的沉静,以及最深处一闪而过的、属于造物主凝视己作的微芒。
“‘流星’尘埃之怒……最终验证性实爆实验……所有功能目标……达成。”
洛珞的声音清晰地穿透了大厅的寂静,最终的报告词句沉稳如山。
伴随着团队的欢呼声,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一个新的武器时代,在玄武试验场三百米下的静默中,轰然拉开帷幕。
而另一边曹部长眼神火热的看着这一幕,已悄然推演着这银色尘埃在真正星辰大海间无声蔓延的未来图景。
第283章 后续的提升方案
“了不起!”
曹部长的大手搭在洛珞的肩膀上,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炽热与激赏。
他当初最看重的就是洛珞提案里,关于对各种电子仪器有效打击的能力。
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居然真的被洛珞搞出了一个成品,虽然距离他们畅想中那种:
在近地轨道部署纳米云团,通过动能撞击与电磁脉冲大面积瘫痪卫星群,单次投放覆盖范围设置达到10万平方公里级的战略武器标准还相距甚远。
但今天的成功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开端了,作为项目方案的唯一策划人,以及名为总顾问,实为总设计师的项目第一负责人,洛珞当居头功。
“部长”
洛珞轻声开口,声线平稳得如同在汇报实验参数:
“这只是一次静态靶场验证。”
他指尖轻点屏幕,精准切入能量转化图谱:
“动能撞击转化EMP效率,理论峰值应是65%,此次仅达41%,晶尘立方核心储能损耗超预期12%。”
他的指尖划向另一侧卫星残骸的微观成像——纳米侵蚀留下的蛛网状结构边缘仍显凌乱。
“您看到了,这次成功,只是推开了一扇门。”
洛珞看着面前的数据沉思着,虽然看上去首次试验是成功了,但跟他预计的确实有不小的出入,而且出入的点应该还是在未来科技和现实的差异,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
“可以了,年轻人不要对自己太严苛,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曹部长没想到进度已经快到了这样,洛珞居然还能不满足,当即不禁苦笑,这年轻人对自己要求也太高了。
不过,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这么小的年纪里,却做下如此惊天动地成果的原因吧。
……
办公室的门无声滑闭,隔绝了试验成功后的兴奋声浪,也隔绝了冰冷数据构筑的战争机器。
厚重的特种玻璃窗外,是灯火通明、依然有序运作着收尾工作的巨大试验场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洛珞和曹部长分坐在简朴的办公桌两侧,桌上,一只军绿色搪瓷杯正袅袅升腾着热气,曹部长刚刚亲手泡的茶。
“委屈你了,这么大的项目完成的那么漂亮,但是却没法给你办个庆功宴。”
曹部长开口说道,声音低沉,他的目光没有离开洛珞,深邃的眼瞳里闪烁着之前那种对未来的热切推演,此刻却沉淀下几分务实。
洛珞说的没错,虽然“流星”第一次爆炸试验就获得了成功,但“尘埃之怒”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至于不大肆举办庆功宴,当然也是出于对洛珞的保护角度。
就连刚才的试验现场,也都只有各组的负责人和绝对没有问题的老工程师在场,即便是庆功宴,洛珞在场的时候,也就只有他们能出席了。
还是那个从立项时就不变的宗旨,洛珞的安全比项目推进的优先级更高。
洛珞端起茶杯,指腹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温热,指尖无意识地在杯沿轻轻摩挲了一下,这是他思考时的小习惯。
“能量传导的损耗”
他简洁地说:
“还是太大了,撞击那一瞬间的野蛮动能,蜂巢结构转化了41%,差强人意,但远非极限。”
“聚变爆发刹那,有12%的能量没能纳入预设的磁镜加速轨道,直接以高温形式逸散了,这部分热量不仅白白浪费,还差点冲破了安全壳的设计冗余阈值。”
他语气平静,仿佛在讲述一个物理现象,而非刚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项目瑕疵。
“蜂巢的骨架?”
曹部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鹰隼般钉在那些细微的粒子路径上。
多年的装备发展经验让他迅速抓住了关键。
“撞击转化是起点,EMP是利刃,起点不稳,利刃的锋锐必然受挫。”
“对”
洛珞点头,手指在光幕上划动,焦点转向蜂巢之心外壳的复杂结构:
“蜂巢外壳材料的‘缓冲’和‘传导’两种功能,在极限冲击下,平衡点还没找到最优解,材料组的老胡够严谨够拼命,但传统的实验迭代思路,面对这种量级的能量调控,效率有点…不够看。”
他没提时佳雪记忆里的高效方法,那属于不可复制的“作弊”。
“材料学是水磨功夫。”
曹部长沉吟道:
“尤其是这种颠覆性的复合结构,不过,‘银弦’那边,张老头倒是打了个漂亮仗,硬是用算法从螺丝缝里抠出了精度。”
提到引力波密钥系统的突破,洛珞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光芒。
“张总工的办法,是把‘硬件不足’这碗夹生饭,硬生生‘炒’成了‘软件风味’,逆向建模噪声,动态预判补偿…这条路子虽然刀尖跳舞,但给了我们宝贵的喘息时间。”
他话锋微转:
“不过,根基不稳,再精巧的算法也只是空中楼阁,设备的温漂、元件的微小迟滞……这些终究是物理极限上的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