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30节

  除了不少人曾经一度期待过,陆星衍把时佳雪也带进循环里,然后把她彻底救出去的桥段并未发生。

  循环里依旧是陆星衍孤军奋战,时佳雪依旧是每次刷新的“NPC”。

  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加上开头的第117次循环和解释,几乎占据了影片一半的内容。

  这一点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

  跟《开端》不一样的是,陆星衍比肖鹤云和李诗情加起来还要聪明,找到炸弹和犯罪嫌疑人的效率十分的高。

  而且,洛珞这次没有搞什么群像戏,列车上的乘客们真的就是无关痛痒的“路人甲”,没有什么详细的故事。

  这也大大节省了剧情推进的时间。

  冰冷的循环像永无止境的钟摆,每一次振荡都带来爆炸的灼热和死亡的虚无,此时,已经是陆星衍记忆中的第7次循环了。

  再次醒来的他,没有惊慌,没有茫然四顾。

  站起身,陆星衍没有半分多余动作,如同潜入数据的幽灵,贴着车厢壁快速穿行。

  他对每一位乘客只投去瞬息的一瞥:姿势、行李、眼神方向、手指的小动作。

  信息碎片被飞速摄入、处理。

  很快,他接近了车厢尽头。

  这里人员明显稀疏。

  一个半封闭的行李储存间就嵌在通往下一节车厢的控制室门外。

  那扇不起眼的门紧闭着,门上印着“非工作人员勿入”的标准标识。

  陆星衍停下脚步,屏息倾听。

  之前捕捉到的那股微弱蜂鸣在此处变得清晰可辨,且夹杂着一丝高频的、不自然的金属粒子碰撞音——像是密集而稳定的微电流在作用。

  他瞬间警觉:这绝非正常列车设备的声响。

  ……

  第九次循环,他注意到了一个身影:

  一名身穿深灰色连帽衫、身材中等的男性乘客,似乎因车厢拥挤而被迫靠在这段通道的角落。

  他没有大件行李,只有一个巴掌大的皮夹随意搭在肩上。

  但他的姿势太过刻意——背对着行李间门,身体紧绷,手指在袖口下方极其轻微地、有节奏地弹动。

  那不是紧张,更像是在模拟调试某种小型输入装置。

  而且,他的“视线落点”看似窗外,但眼角的余光如同一道无形的扫描线,从未真正离开过那扇紧闭的行李间门。

  结论几乎瞬间达成:眼前此人高度匹配核心嫌疑人特征。

  随即在陆星衍的观察下,对方在爆炸前唯一的一次经停站下了车。

  又经过一次循环的验证,他成功确定了对方就是安放炸弹的犯罪分子,只是,他却并没有急着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方欣和许博士。

  因为还有另一个让他十分怀疑的问题,在困扰着他,在他这十次循环中,不可避免的跟时佳雪交流了很多次,而那些对话的内容,不由让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第十一次循环,无声地在幽绿代码流深处闪过。

  “我决定了,还是去牛津大学。”

  对面,时佳雪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晰温和。

  然而这一次,陆星衍没有立刻扑向可疑区域。

  在前面的几次循环中,他已经成功确定了炸弹和犯罪分子,所以这次他不用再着急,可以暂时搁置本能的恐慌,转而凝视眼前这位据说与他“同专业的博士生校友”——时佳雪。

  爆炸的死亡预感依旧炽热,但另一种更隐秘的渴求在他意识深处滋生——关于“我是谁”的谜团,如同一根顽固的刺,抵在混乱记忆的废墟上。

  他开始引导对话。

  “量子物理…弗尼·波特教授…”

  他尝试着接过她话中的关键词,声音带着刻意的迟疑:

  “量子比特耦合的最新进展…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还是基于KLM协议吗?”

  他的提问并非完全空泛。

  在无数次循环中寻找炸弹时,他被迫“扫描”过车厢里的每一处细节、听过乘客的闲谈、甚至扫过时佳雪放在桌上的柔性电子卷轴屏幕边缘——一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曾短暂映入他模糊的感知区。

  时佳雪扶了扶无框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微讶:

  “KLM协议?那是上世纪的基础理论了,秦海,你……你不是也在研究量子算法吗?现在方向更多集中在误差校正和环境变量的动态耦合上,尤其是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应用。”

  “秦海”?

  这个被强行赋予的名字再次响起,带来的不是认同,而是更深的疏离感。

  尤其是时佳雪提及“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时,一些奇异的东西在他意识深处……共鸣了。

  仿佛一扇尘封的巨门被无形的钥匙轻轻触动。

  不是具体的记忆,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极度熟悉的感觉,一种对这些艰深概念无需思索的本能掌控感。

  与此同时,大量破碎的记忆在荧幕上还是闪烁。

  当列车某处设备发出特定频率的微弱电流噪音时,陆星衍能下意识地在脑中构建出其可能的电子线路模型,并对噪声源进行精确定位的画面。

  一个穿着实验服的身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量子计算阵列前,屏幕上流淌的复杂波形,与“源代码”程序里用于稳定他量子意识的编码模式……惊人地同源!

  方欣在安抚陆星衍时,有些固定的说辞模式,仿佛在背诵一本厚厚的“面对实验体V型”的操作手册。

  当陆星衍在一次循环结束后,故意用一句极其拗口、关于量子退相干补偿算法的专业句子描述自己的挫败感时,方欣虽然努力维持平静,但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茫然和一丝……程式化之外的无措。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循环里,陆星衍利用全部时间开始寻找自己身份的秘密。

  而剧情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第十三次循环里,失败的炸弹破解过程中。

  是的,相比于八分钟的爆炸限时,如果能先一步拆解炸弹,是不是就会有更多乃至无限的时间来让他查明真相呢?

  于是从第十一次循环开始,他将炸弹的事告诉了时佳雪,希望集两人之力共同破解炸弹。

  这还是洛珞在【剧本游戏】出来后获得的灵感,临时修改的剧本,现在看来效果意外的不错。

  那是佳雪根据陆星衍提供的精确物理参数,在巨大的压力下推导出了一个简化但极具突破性的耦合算法框架。

  “我们需要将高频电磁脉冲叠加到一个特定相位的引力波背景扰动点上,才能暂时冻结核心力场的自我迭代……”

  时佳雪急促地说,用尽了她全部的智慧和灵感:

  “但这个相位点难以精确同步锁定!”

  就在这句话落下的瞬间,炸弹核心力场的混乱数据通过陆星衍临时组装的简陋传感器汹涌冲入陆星衍的感知。

  如同闪电撕裂长夜!

  一个词,一个无比精准、甚至带着一丝自负的术语,毫无征兆、无比清晰地砸进了陆星衍的意识核心——“环境变量诱导式量子退相干屏障生成器”

  EV-Quant Decoherence Barrier Generator!

  今天六更呈上,写了将近两万字,我可不可以求-月-票!

第295章 囚徒?造物主!

  这个术语,并非来自方欣的灌输,也非来自过去的记忆碎片,而是一种基于当前物理场景和数据的、极度直觉化的结果。

  就像是刻在了陆星衍的记忆里。

  其理论深度远超时佳雪的“特定相位点”描述,是一种只有量子领域顶尖专家才可能触类旁通、瞬间悟出的理论创新!

  起码……不是秦海这种博士生能接触到的东西。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术语出现的瞬间,陆星衍感到某种坚不可摧的禁锢——碎了!

  仿佛陆星衍的一种意识本能,与“秦海”这个强加角色的设定之间,产生了根本性的、无法调和的量子逻辑冲突。

  这个冲突形成的“逻辑塌陷”,瞬间击穿了记忆清洗后脆弱的“认知囚笼”。

  随即便是洪水滔天!

  “轰——!”

  爆炸的轰鸣声再次传来,只不过这次是在陆星衍的精神世界。

  他的记忆恢复了。

  而这一场面表现在荧幕上,自然就是最经典的回忆画面一幕幕闪现的表现手法。

  首当其冲的便是直接曾经出现的实验室画面,那个穿着纤尘不染白大褂的背影,正俯身操作着中心那个巨型的、水晶柱状的量子阵列核心。

  那个白大褂身影的手精准而自信地在光控面板上移动,准备点下那个关键的启动图标。

  这一幕对于观众来说有些熟悉,不少眼尖的人已经发现了,这个图标跟方欣面前的虚拟屏幕上的图标一模一样。

  显然陆星衍正在操作的就是创始初期的源代码系统。

  屏幕角落,一个微小的、猩红色的警告三角急促闪烁着,却被他视若无睹——那是属于顶尖架构师的、掌控一切的傲慢。

  屏幕猛地切换!操作台前的白大褂骤然转身!

  冰冷的灯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

  高挺的鼻梁,微微紧抿的薄唇,那双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近乎狂热的专注和……一种俯瞰生命的冰冷。

  正是陆星衍!

  “量子意识场探索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哗——!”

  整个观影厅爆发出一片无法抑制的、混杂着惊骇与恍然大悟的抽气声!

  前排的导演们猛地挺直了脊背。

  冯晓刚忘了他的羡慕之情,张大了嘴巴;张艺谋锐利的眼中精光爆闪;陈凯歌紧皱的眉头骤然松开,随即又因这剧情的重磅炸弹而拧得更紧。

  他们比普通观众更明白这画面的冲击力——这不是简单的闪回,这是身份本质的核爆!

  陆星衍不是一个丧生在列车上的普通乘客,而是源代码系统真正的操作者,这身份的转变简直是极致的反差。

  在之前的半小时里,陆星衍不断地在列车和源代码空间里循环,背负任务,寻找炸弹,如同一个源代码的囚徒。

  但实际上,他才是源代码的造物主,一个真正的量子物理的科研天才。

首节 上一节 23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新时代新股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