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48节
航天内部确实有在非核心型号上用“外包任务”验证新型工艺和材料的做法,但那通常也轮不到民营企业,更别说是“电影道具”。
但周总如此安排,理由技术得足够硬,关键是解决了占用“国字头”核心产线的名目问题。
“明白了周总!我这就去协调707厂!”
老吴不再质疑,拿着签批单风风火火地出去了。
周建平看着下属离去的背影,又把目光转到了信封里的图纸上。
作为总工程师,他当然不会干出这么因私废公的事,但他也只是表示了这个订单是合规的,至于它的优先级为什么会突然提到这么高,却并没有过多解释。
几乎与此同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曲江院士办公室里异常安静。
这位年近六旬、头发花白、平日里神情总带点学者式游离的老人,此刻却目光如炬,手指反复摩挲着洛珞信纸上那几行看似公式片段却又暗藏玄机的数学符号和几句关键提示。
这些正是洛珞在信中提到的,用于解决超高温等离子体流束在极寒真空复杂环境下相互作用的、基于“流形”引擎底层的核心算法逻辑雏形。
曲院士沉默了许久。
他并非影视专家,但他对湍流物理数值模拟的前沿困局了如指掌。
洛珞在信中展示的这条思路,直指当前大规模复杂流体动力学计算中最令人头疼的冗余难题。
它没有提供完整代码,但勾勒出的框架,巧妙地利用深度信息进行预测性裁剪计算量的理念,对大规模物理模拟具有颠覆性的启发意义。
他猛地站起身,抓过内线电话,声音带着一种少有的急促:
“超算中心协调组吗?是我,曲江,关于那个电影项目申请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优先级重新评估。”
“他们提供的这个核心逻辑框架,具有明确的、潜在的基础物理研究价值,特别是对大型天体物理环境等离子体行为的模拟优化路径!需要立刻进行验证性算法导入和数据拟合测试!”
“时间?就排在……下个月的‘星辰海洋’项目模拟周之后,批给他们一组中型计算节点,连续机时至少72小时!后续根据验证效果再说。”
相比于这两个还算正常的商业合作,最多不过节省了一些流程,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是场地。
毕竟是洛珞跟国土那边可没有什么交集,不过这也难不倒他。
他协调不了,但有人一定可以。
科工委,肃穆的办公室里,张云超书记摘下眼镜,指尖反复摩挲着洛珞那封信的署名处。
信纸上那熟悉的字迹,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内容,让他沉默了许久。
信的内容很正式,阐述了《流浪地球》项目的特殊性——不仅是一部科幻电影,更是国内首次系统性整合前沿视觉引擎技术、大型实景工业美学构建以及未来空间环境建模验证的“科技文化融合体”。
但这并不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
在洛珞送出的这三封信里,只有给张云超的是真正提及了一些他真实的想法和规划。
因此,张云超才会更加为之震动。
他不由得想起了洛珞之前参与的几个项目,“尘埃之怒”除了“流星”的惊天一爆外,在生物工程、化工和材料学领域的相关研发也不断开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长五的预研工作缩短了整整三分之二的时间,如今进度更是比预期提前了足足五年,顺利的话,说不定2010年之前就能看到它顺利升空。
再想到洛珞在信中给他描绘的那个蓝图,他当即不再犹豫,直接拿起了专线电话,拨通了规划司。
“我是张云超,关于晋省S7-X废弃矿坑的再利用申请…那份地质报告我看了,第三方机构的复测结论显示在科学加固和严格监控下风险可控,拾光那边的安全预案,规模在国内民企前所未有,保障等级很高。”
电话那头显然在谨慎确认意图。
“嗯”
张云超声音沉稳有力,一锤定音:
“这个项目性质特殊,技术含量高,具备一定的国家级大型科技应用示范工程潜质,可作为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试点项目予以支持。”
“文件按‘重大科研协作及特殊文化产业项目用地’特批,安全监督方面,由晋省安监局总牵头,我们科工委技术安全处派员远程监督指导。”
“让他们按提交的方案严格执行,确保万无一失,国土那边,我去协调说明。”
放下电话,张云超重新戴上眼镜。
这扇紧闭的门,终于找到了一条既合规,又能解决实际困难的特殊通道。
国家对于真正具有前瞻性探索意义的重大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并非没有特事特办的机制,关键在于项目定位足够“特”。
……
实验室里,张嘉文带着一众技术骨干守在屏幕前。
项目组长李工推门进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栗:
“张…张总!接…接进去了!超算节点!中科院的‘天河二号’!我们…我们能跑完整的发动机流体交互模拟了!”
张嘉文猛地起身,他一个箭步率先冲到主控台前。
屏幕上,河图引擎庞大的数据流如同找到了倾泻的闸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远方庞大的计算网络核心区域。
他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调出预设的复杂测试场景——行星发动机尾部等离子流束在真空极寒环境下的动态扭曲。
“全负载导入!给我跑极限压力测试!”
他的声音难以抑制的激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洛总的架构能行!现在有了算力验证,三个月…不,也许两个月!‘流形’核心的性能数据就能炸翻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家伙!”
与此同时,拾光映画的道具制作中心,气氛截然不同却同样火热。
巨大的工作台上,小心翼翼地放置着一个闪耀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涡轮核心部件。
其表面布满了精密得如同艺术品般的蜂巢状结构,每一处都折射着顶级的加工工艺。
道具组长老王的手指离部件还有几厘米远,就僵在了半空,好像生怕一口气吹上去就会玷污它。
他喉咙发干,对着身后同样屏息的团队,声音轻得像是梦呓:
“是…即便是航天集团也不是所有厂线都有这么高的精度…看这纹路,这光洁度……以前咱想都不敢想能用来当电影道具……”
旁边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掏出高倍放大镜,凑近了看,随即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
“老王,真…真是微米级的!天呐,这哪里是道具?!”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温岚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和不容置疑的果断:
“东西给到位了,现在考验的是我们!所有配套模具立刻开始复制生产,主发动机模型按洛总要求的比例,工期压缩百分之二十!谁拖后腿,我亲自去给他打下手!”
她环视一周,目光扫过那张令整个道具组陷入石化状态的蜂巢结构图。
她不知道洛珞到底在那三份信上写了什么,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接连两个大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场地问题……就在她沉思之时。
“温总,S7-X矿坑的审批下来了!”
她的助理拿着一张新鲜出炉的通知书激动的递了过来。
第315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晋省S7-X矿坑的审批障碍被突破,安全监督方案在科工委专家的远程指导下火速完善,工程队已经进场做前期加固,巨大的探照灯将那片沉寂了许久的废矿坑照得如同白昼。
原本棘手的场地问题,竟成了项目最具末世压迫感的优势。
现在所有外部问题都已解决,拾光映画内部,一场围绕《流浪地球》项目组的深度重组也已悄然完成。
核心编剧团队在温岚的直接领导下日夜兼程,依托刘慈欣的原著精髓和洛珞定下的核心人物框架,剧本的脉络愈发清晰扎实。
伴随着《白夜追凶》的杀青,洛珞的回归显得低调高效,他不再介入细节讨论,却像一个精准的舵手,定期检查关键的剧情节点和技术实现结合点。
那些在会议室里构想出的震撼场景——从木星红斑笼罩天空,到行星发动机过载引发的席卷全球的蓝白炽焰——在各部门的协同下,开始变成一份份详尽的执行方案和效果预览。
整个拾光和时光科技,都沉浸在一股近乎窒息的狂热里。
曾经的无力感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
每一个节点都在加速推进:
航天级加工部件被源源不断送达,“老冰棍”韩子昂居住的地下城街区开始在棚内搭建,充斥着粗粝工业感的设计图纸迅速变为脚手架和钢构。
张嘉文的团队如同上了发条,超算节点的性能被压榨到极致,复杂流体动力学的模拟数据开始反哺“流形”引擎的算法优化。
震撼的测试DEMO片段开始在内部小范围流传,每一次渲染成功都伴随着实验室爆发的短暂欢呼。
洛珞偶尔出现在实验室,会针对性地提供几个关键参数的调整建议,往往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效果。
矿坑实景地的改造日新月异,巨型金属构架不断被吊装就位,目标直指原剧本中最具冲击力的工业场景。
而另一边,选角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了起来,尤其是几个尚未完全确定的关键配角。
早在年初时,伴随着《源代码》以三亿六千万的国内票房收官,外界就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拾光的下一部科幻巨作了。
如果说之前还有很多人对于洛珞和拾光,如此冲动的大手笔投资到科幻电影上嗤之以鼻,那现在一个个早就五体投地了。
对于这个刚刚开始筹备,甚至连剧本都还没完全敲定的新剧,不少人都摩拳擦掌的等待着了。
尽管洛珞目前的大戏几乎都是他自己出演的主角,女主也大概率会是刘艺菲,但不代表剩下的角色他们就看不上了。
恰恰相反,有《源代码》珠玉在前,拾光的科幻片现在成了国产科幻唯一的代名词,即便是当红的一线小生,也要担心在这部剧里抢不抢的到一个重要配角。
尤其是打算从偶像派往实力派转型的演员艺人,更是都想抓住这个机会。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说自己的定位没有用,得观众说了才算数。
如果有一个影响力足够大,口碑非常好的电影发酵,连带着他的角色定位也会随之更改,而目前国内还有比拾光更大的船嘛。
而这一大众想法,在七月之际到达了巅峰。
随着时光科技的技术攻坚突破,以及场地道具问题被解决,拾光紧紧捂着的口袋里,终于放出了风声:
拾光映画正式启动项目:《流浪地球》
类型:科幻/剧情/灾难
导演/主演:洛珞
主演:刘艺菲(待定)
特别出演:刘慈欣(编剧顾问)
核心亮点:华语影史首部真正意义上的 3D科幻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