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63节
他必须要承认,他现在确实有点焦躁。
整个剧组都以为他的苛刻是在追求电影的完美,只有他知道,他其实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甚至能改变科技进步世界发展的机会。
他严格要求布景和道具,为的自然是跟【未来视界】中呈现的画面吻合。
除此之外,他也是少有的要求下面,完全按照他【洞悉之眼】纠察出来的问题,严格改正。
以前他虽然也是这么要求,但基本是得过且过,效果呈现的好就可以,有些事情没必要矫枉过正。
但这一次不同了,他担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万一哪里没布置好,导致任务触发不了就大条了。
只不过,随着现在拍摄进度已经近半,他一次S级任务都没能触发,已经不得不焦虑了。
《源代码》整部戏的拍摄才用了半年多点,足足两个S级任务,就连《星你》也触发了一个S级任务,《流浪地球》这么宏大的作品,他这么精密的布置,没道理现在还没动静啊。
而且更让他有些烦躁的是,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可能。
如果没有【未来视界】的预见,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那个场景是注定会发生的。
也就是说不知道几年后,他会选择拍摄《流浪地球》,然后按部就班的拍摄就好了,如果有他预料的那种S级任务,势必会触发。
但问题在于,也许那个时候他心态放松,并不会要求的像现在那么严格。
他在思考自己有没有可能被自己的【未来视界】坑到了,把本该放在几年后拍摄的戏提前拿出来,导致应该触发的任务……没有了。
只是,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如果要适当放宽,那哪里调整都是问题。
倒不如将错就错,完全严格的执行,怎么说往好了改,应该只会让任务难度提升才对,总不至于把他的S级任务降到A吧。
怀揣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洛珞继续着自己的审核日常。
“温度传感器数据波动超过阈值。”
洛珞那严厉的声音,让技术组长抹了把结霜的眉毛,数据屏幽光映着他发青的脸:
“洛导,误差在摄像机宽容度内……”
“我要的不是镜头过得去。”
洛珞的指关节敲在标注“反应堆核心压力阀”的仿生金属件上,发出沉闷回响。
“是这里泵动时,液压声必须带着低温氦气的嘶鸣。”
他眼底血丝在强光下如同裂纹的陶瓷:
“重调共振频率,现在。”
整个《流浪地球》剧组在一种高压的精密中运行。
张涵予裹着厚重的防护服从他身边擦过,欲言又止。
这位“刘培强”的扮演者刚从领航员空间站模型下来。
空气里有种无声的焦躁——开机四个多月,投资超过十亿,已经燃烧的也足有四五个亿,结果成片素材还不足四十分钟。
洛珞像陷入某个偏执的旋涡,对行星发动机组件的较真已到病态:
某个涡轮叶片的反光角度,某条管线的锈迹氧化层,甚至仪表盘某个指示灯每秒的闪烁频次。
剧组暗流涌动,流言顺着冷凝管蔓延:
洛神是被3D电影压垮了?还是在用拖延掩饰对科幻题材的失控?
不过但凡对洛珞了解的人,都不会有如此猜测,尤其是刘艺菲,只有她是真的对洛珞的所作所为有所猜测的。
因为也只有她清楚,上次拍《源代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她有种预感,这次拍摄《流浪地球》历史还会重演。
她曾撞见洛珞独自站在已搭建完成的行星发动机1:10剖面模型前,手掌按在冷却管道交错的核心区。
他面前摊着剧组谁都没见过的黑色笔记本,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工程草图与公式,笔迹锋利得能割破纸面。
……
拍摄任务缓慢又严格的进行着,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拍摄的效果都无比的贴近现实,然而系统除了那些零碎的小任务,给洛珞提供了大量积分外,就再无动静。
这让他十分无奈。
积分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他如此大动干戈,可不是单纯为了刷点积分。
S级任务才是他的目标,类似“尘埃之怒”的产物,才是他想要的收获。
不过这种事急也没用,一切都得按部就班的进行,一直到救援行动的一场重头戏的到来。
“第214场7镜,点火救援!全场静音!”
场记板砸碎沉寂。
洛珞饰演的刘启站在钢铁平台的雪花里,眼前是直径五十米的巨型金属环——行星发动机点火核心的微缩模型。
粗粝的工业感扑面而来:冷却管道如虬结巨蟒,液压杆裸露着暗红防锈漆,环形约束结构内嵌着七百二十颗高功率LED,模拟高温等离子体湍流。
这是他亲自监工三周的产物,每一颗螺栓都复刻了他【未来视界】中闪回的画面。
“哥!信号接上了!”
刘艺菲在下方嘶喊,鼓风机卷着她的声音没入风雪。
洛珞深吸气,硫磺味的人造烟雾刺入鼻腔。
他猛地锤下虚拟点火按钮,液压装置发出洪荒巨兽般的轰鸣!
嗡——
整个片场陷入极暗。
下一秒,蜂巢结构内壁的暖红外灯珠同步点亮,七百二十点熔炉红光在金属网格后脉动起来,光流如岩浆在血管奔涌。
随即是内圈一百零八组小喷口阵列,幽蓝光束“唰”地刺破黑暗,粒子流模拟束精准聚焦于环形核心。
中央主喷口的全息激光器发出低频震颤,一道凝练如实质的蓝色光柱轰然冲破三十米高的片场顶棚!
炫光吞没了刘启的身影,光柱内漂浮的雪屑瞬间气化,白雾嘶鸣着翻卷。
监视器里,那张脏污的脸上,是孤注一掷的疯狂与希冀——
不过,洛珞还没来得及去查看这一镜头的效果,一道提示音如同天籁一般在他脑海响起。
他心心念念期盼了许久的高级任务,终于来了。
【触发任务——点燃聚变之火】
【任务等级——传说级】
第331章 限期三年的传说级任务
成功了!
仅仅是看到了任务名称,洛珞便十分肯定自己触发了那个最理想的任务。
从【未来视界】预见他拍摄《流浪地球》的那一天起,他就有此猜测,他刚想到可控核聚变,下一秒就浮现了这部戏的画面,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巧合。
他只是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提前,导致本应该触发的任务消失,或者改变。
毕竟是可控核聚变啊!除了在《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大片里,哪里还见过这么高端的东西,其重要性简直超过了过往所有任务和奖励之和。
如今看到它成功触发,总算松了口气。
随即才冷静下来,仔细的看起了任务内容,
【触发任务——点燃聚变之火】
【任务等级——传说级】
【任务描述:行星发动机的怒吼象征人类存续的呐喊,你不仅是刘启,更是点燃文明火种的执炬者,需在物理规则框架内,让这座钢铁巨兽的心脏真正搏动。】
【要求:基于剧本中的重型聚变发动机核心设计图,在剧本游戏中推演出可实际运行的聚变反应逻辑,三年之内点燃聚变之火,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
【奖励:开拓者勋章】
【备注:行星发动机的虚构火焰已照亮深空,但人类真正的聚变灯塔仍隐匿于迷雾。】
浏览完任务详情的洛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S级任务还不是最高,上面还有更高的传说级,只不过这个任务内容……
这跟他想象的也太有出入了……
他想到了是跟点燃聚变之火相关的任务,但按照他的想法,这个任务应该是发生在戏里,哪怕让他实际在【剧本游戏】里代替刘启,完成那个如同末日一般,点燃聚变发动机的任务也不是不行。
但现在这是什么?
三年内点燃聚变之火!?
洛珞在心底发出一声无声的嘶吼。
这三年无论怎么看都不会是戏里吧,合着系统让他在现实里三年内搞出可控核聚变!?
不是剧本里的角色在点火!不是用道具和特效模拟聚变的光芒!是要在现实世界中,让那颗能够点亮地球、推动星球的“火种”真正点燃!
有没有搞错啊大佬。
他是想完成任务,然后拿到核聚变的相关资料,方便他能更快的在现实里搞出来。
现在任务直接让他去搞,他要是有那么大本事还用费劲巴力的拍戏干嘛,早就写设计方案交到中央了,还用等你安排个鬼的任务。
至于那个任务奖励,开拓者勋章它的价值有多大,洛珞已经无心关注了。
要是他真的能在三年之内把可控核聚变搞出来,那什么奖励都没有也值了。
不过仔细看过任务后,洛珞也算松了口气,虽然是传说级任务,但系统不至于完全给他一个只能在传说里才有可能完成的要求。
首先便是那个任务描述了,仅仅是点燃聚变之火,没有让他去直接造个聚变发动机出来,这其中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别。
前者只需要产出聚变能源就可以,后者却要通过粒子动能产生推力,更不要说还需要解决粒子定向控制、辐射防护、微型化聚变装置等问题。
一个仅仅只需要勉强搞出来可控核聚变,一个还要设计为推进引擎,跳过“烧开水”环节,直接利用聚变产物产生推力,这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别人让他自行研发,就是把完整的设计方案给他,三年内没一点可能造出来他电影中的这种发动机。
除了任务难度没有那么突破天际外,系统还给他留了一线生机,那就是【剧本游戏】。
参考上次在《源代码》的剧情里,【剧本游戏】百分百还原了“尘埃之怒”的构造,那么这次应该也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这次可没有那么紧的时间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