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50节

  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了,虽然没有【扫描仪】的加持,并不敢说对整个数学模型融会贯通,但也是略知一二。

  只见他的指尖穿过全息投影,三维流场立即坍缩成二维黎曼面。

  他看到导弹挂架与主翼衔接处的曲率存在0.003弧度的隐性不连续,这微不可察的缺陷正是导致气动畸变的元凶。

  重构器突然发出蜂鸣,800积分化作金色粒子注入涡量方程:

  $$ abla cdot (rho mathbf{u}otimes mathbf{u})=-mathbf{T}{ext{asym}}+mu abla^2 mathbf{u}+mathbf{F}{ext{film}}$$

  原本离散的非对称涡旋在流形折叠中形成自相似结构,洛珞福至心灵地引入分形湍流修正项。

  当最后一束数据流没入垂尾抖振频率参数时,整个投影突然坍缩成闪着红光的晶核。

  看着投影中那翱翔在天际的歼11,随着飞行曲线的变化,各项数据也同时浮现了出来。

  “好智能”

  洛珞惊叹的同时大喜过望。

  有直接的数据抄,他就好办多了,带着答案找问题要是还找不到,整个歼11项目所有人都可以辞职了。

  更智能的还在后面,一行行数据还把改进位置标注了出来:

  修正了传统对称涡假设的局限性,使方程能更精确描述翼尖涡与挂载导弹气动畸变的相互作用。

  显著提升了1.5马赫高超声速流场的模拟效率。

  计算效率:原始变式方程使风洞模拟效率提升37%,优化后模型进一步缩短20%计算耗时;

  精度改进:歼-11挂载导弹时的气动畸变误差从0.8%降至0.3%,已经接近首飞试验阈值;

  而最重要的是这次重构不仅解决了激波分离流的二次失稳问题,修正项将模拟误差从0.231%降至0.04%。

  作为整个数学模型的模拟误差,已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过洛珞肯定不会觉得这就是【流形重构】的极限,应该是以目前的数学和工程科技水准,没法契合完美的数学模型吧。

  就在洛珞沉浸在系统空间里时,外面的张工则是一脸疑惑的注视着他。

  因为在张工看来,洛珞来了之后就是快速的翻看所有资料,那速度别说记下来,正常人想全看完都不容易。

  然后就突然盯着屏幕一动不动,到现在.得十多分钟了吧。

  张工抬起手腕看了一眼,不由的暗自嘀咕道。

  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过去问问时,洛珞终于开口了:

  “这有黑板吗?”

  “有,我让人给你拿。”

  张工连忙应道,不过刚说完他就有点恍惚了。

  这话咋这么耳熟。

  黑板很快便有人拿了过来,至于为什么不是让洛珞去实验室,那里有现成的黑板,自然是张工担心打扰他的思路。

  不管洛珞是真的有进展,还是虚张声势,他都不敢赌那一丝一毫的可能。

  洛珞凝视着系统空间内满屏湍流数据,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粉笔灰。

  在道具加持下,他脑海中正浮现重构出的三十多页优化记录——那些被标注有问题的紫色批注区域正闪烁着微光。

  缕清思路,粉笔开始飞速在黑板上舞动,经过改进后的数学模型一行行的呈现了出来

  “这这是?”

  只是看到第三行,张工便立刻判断出洛珞在写的是新的数学模型,但这怎么可能?

  就算洛珞真的是高斯转世,那不也应该是你改进了偏微分变式方程,然后各个项目负责人一同参与修改,把最终的数学模型优化出来嘛。

  所以你这是在干什么?一个人把活都干了?

  然而眼睛是不会欺骗他的,作为歼11项目的总体工程师,他可不是一般的项目工作人员。

  从两年前的预研便扎根在项目上他十分清楚,这就是歼11设计实验的数学模型。

  虽然没有经过超算验证,他无法肯定模型精准度,但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找到任何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此刻仅仅看到了第9行,而洛珞已经写到了第.15,16,17行。

  “这是现场计算出来的?”

  他实在难以相信还有这么离谱的事情,但就这样确实的发生在了他的眼前。

  “难道他真的能凭一己之力完成整个模型设计?”

  张工仅仅是脑海里产生这个想法,便立刻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他知道,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连忙掏出手机往外走去。

  与此同时,解放军总装备部:

  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歼11项目的总设计师的杨院士,正在跟装备部的领导汇报项目进度。

  如果洛珞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诧异:合着张工你说的总装是总装备部是吧。

  “杨总”

  这是,助理突然拿着电话走了过来。

  杨院士扫了助理一眼,倒没有先行责问。

  这个助理跟了他好几年,他很清楚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对方是不可能贸然过来打扰的。

  果然,刚一接电话听完第一句,杨院士便直接站了起来:

  “你现在就把所有总体和所有分管负责人召集起来,我马上回去,另外紧急申请曙光-3000配合验算。”

  交代完要紧的事项杨院士放下电话快速的解释道:

  “曹部长,歼11项目有了重大突破,我恐怕要立刻回所里一趟。”

  “老张,情况怎么样了?”

  当杨院士赶回研究所时,房间里已经人头攒动显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到场了。

  “马上收尾了”

  张工满脸严肃的回答道。

  果然,话音刚落,洛珞停下了粉笔,先是揉了揉已经麻木的手腕:

  “力学所把湍动能项做了张量分解,但忽略了旋涡破碎时的螺旋模态耦合。”

  粉笔尖精准点中某处傅里叶谱缺口:

  “如果引入我论文里的非对称涡相位锁定算法”

  整个资料室忽然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杨院士的眼镜滑到鼻尖,这位曾主持过东风-31气动设计的泰斗猛然按住桌子:

  “立刻调取7号探头数据,把周向压力分布投影到黑板坐标系!“

  当三维流场图与洛珞的算式重叠时,原本离散的激波纹路竟如拼图般严丝合缝。

第76章 LuoLuo模型

  “超算申请下来了嘛?马上验算”

  见状,杨院士立刻吩咐道。

  “是”

  以曙光号的算力,验算出来结果还得一会儿,杨院士走上前注视满黑板的算式一行行看了起来。

  屋里的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洛珞站在黑板边上继续揉着手腕,诡异的是居然没有对他表示疑问。

  他正担心这个呢,毕竟很多地方是他直接在系统数据中照着抄下来的,完全解释不了。

  【流形重构】用起来确实很给力,但就是这点不好,包教不包会啊。

  手里又只剩7个积分,想用【扫描仪】临时抱佛脚都不行。

  好在竟然没人上来问。

  其实不是没人有问题,稍微环顾一下四周便能从大家不时瞟向洛珞的表情中看到,都是一肚子的问题。

  但就是问题太多了,一时不知道从哪问起,况且整个过程他们都还没有吃透,正费力的啃着。

  刚才张工感受到的那种不可置信,此刻他们也统统体会了一遍。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忙着研究这套模型的实验部分,对于纯粹数学部分感兴趣的也不在少数,譬如同样第一时间赶到的洛珞的老师。

  “你这部分模型是怎么想到的?”

  不懂就问,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学生,陈教授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要不是护工拦着,谷老师刚才也差点赶过来呢,毕竟只要是偏微分方向的数学人,很难不对洛珞怎么改进的方程感兴趣。

  洛珞见状又找了一张黑板画出环状拓扑结构讲述了起来。

  应用建模的问题他不擅长,但数学部分是他的强项。

  因此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一时间也吸引了不少项目里数学方面设计师的目光。

  陈教授注意到弟子在修改边界条件时,将传统雷诺平均法替换成了大涡模拟的动态亚格子模型——这是十年前一桩争论未果的学术悬案。

  不过现在看来应该要盖棺定论了。

  “用磁流体力学中的哈特曼层做过渡,钱老提过类似的双尺度耦合概念!”

  另一边,几个工程师不时的传出一惊一乍的讨论声。

  整个房间里此起彼伏的学术争论,好不热闹。

  大概半小时后,走廊的急切的脚步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随着“咔”的开门声响起,没等屋里众人发问,来人便立刻说道:

  “超算结果出来了,新模型完美预测激波分离点,误差不到0.1%,具体误差率还在计算但应该是在0.05%左右。”

  话音落下,屋子里顿时爆发了欢呼声和热烈的鼓掌声。

  “后生可畏啊,老陈,你这个学生牛啊。”

首节 上一节 5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新时代新股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