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第59节
那位大哥还在那边对着湖面调整他的三脚架高度,动作幅度不小,三脚架的一条腿陷进了松软的泥土里,他费了点劲才拔出来。
祝清越递给李悠南一瓶水,笑眯眯的说说:“装备真够齐全的。”
李悠南心里确实有点哑然。
那大哥的那堆顶尖的装备,和他拍出来的、还有他试图拍出来的东西之间……有种说不出的错位感。
李悠南拧开水瓶喝了一口,湖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远处,那几只小白点还在不紧不慢地盘旋。
……
李悠南和祝清越开始从后备箱搬露营装备。
湖边的风带着水汽,吹得人挺舒服。
那位摄影大哥还在拍摄,三脚架挪了好几个位置,嘴里不时念叨着“光线”“角度”“噪点”之类的词。
祝清越在车边支开折叠椅,有一些悠闲的靠在上面,摊开一本书。
李悠南则把天幕包拎出来,准备找个平整地方。
就在弯腰放包的时候,眼角余光瞥见靠近岸边的一片浅水滩涂。
那里水很浅,刚没过脚踝,泥滩上散布着一些水草和小水洼。
几只长腿的反嘴鹬正低着头,用它们独特上翘的喙在泥水里快速扫动觅食。
这种鸟是本地的夏留鸟,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冬季之前能够看到的少部分鸟类。
它们的动作很快,但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白色的羽毛在灰暗的背景下很显眼。
这画面很生动,带着点湖畔特有的忙碌生机。
李悠南觉得这幅画面还不错,相机又在后备箱里,便顺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
对于李悠南来说,哪怕只用手机,这种距离和光线下,也足够捕捉到有趣的瞬间。
李悠南半蹲下来,身体微微前倾,找到一个不会被杂草遮挡的角度。
只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了两下,锁定焦点在那个动作最舒展的反嘴鹬身上,然后轻轻触了一下曝光补偿的小太阳图标,稍微压暗了一点点背景,让水鸟的轮廓更清晰些。
手指悬在虚拟快门键上,耐心等了两三秒,就在那只鸟猛地从水里叼起一条扭动的小鱼,身体微微后仰保持平衡,翅膀尖儿轻轻张开一点点的那个瞬间,按了下去。
李悠南直起身,低头在手机屏幕上快速划拉了一下刚才拍的照片。
还行,动作凝固住了,背景虚化得自然,鸟的细节清晰,构图谈不上多精妙,但是有种现场感。
李悠南随手把手机塞回裤兜,继续弯腰去解天幕的带子。
“嘿,小兄弟……”摄影大哥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带着点惊讶。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溜达过来了,大概是看到李悠南刚刚拍照的动作。
他脸上那点之前摆弄器材的自信劲儿淡了些,眼神里有点好奇,还有点不确定。
他凑近了一点:“我刚才看你用手机……拍到了?”
李悠南停下手里活,点点头:“嗯,碰巧它在抓鱼。”
“能看看吗?”他眼神瞟向李悠南放手机的裤兜。
“行。”李悠南掏出手机,划开屏幕,找到那张照片递给他。
他接过去,手指在屏幕上放大、再放大,凑得很近,仔细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没说话。
“手机也能拍?”他语气里有一丝茫然。
“嗯。”李悠南应了一声,没多解释,伸手拿回手机揣好,“光线还行,运气好,它刚好离得近,但如果用相机的话,效果会更好一点。”
摄影大哥张了张嘴,但最终只是“哦……哦”了两声。
没有说什么。
祝清越在旁边轻轻笑了一声,没看李悠南,低头看书。
湖风吹过,芦苇沙沙作响。
……
天空飘来几朵乌云遮住了阳光,光线变暗了不少。
李悠南从酷路泽后备箱的器材包里拿出自己的相机。
配了个长焦镜头。
这种价位的相机,虽然有侧重点,但是平时拍拍风光和野鸟,也够用了。
开机,李悠南习惯性地检查了一下电池和存储卡。
就在这时,靠近李悠南和祝清越这边的一片芦苇丛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响亮又有点粗粝的鸣叫——
紧接着,一只体型中等的大白鹭猛地从芦苇荡里冲出来,几乎是贴着水面高速掠飞。
它翅膀扇动得极快,飞得又低又急,直直朝着李悠南和祝清越这边开阔的湖面。
这种鸟飞行轨迹不好预判,速度快,而且光线很差。
但这是李悠南。
系统甚至带给了他本能反应。
李悠南身体立刻半蹲成稳定的姿势,左臂曲起托住沉重的镜头前端,右手食指飞快地在相机肩屏上盲操了几下,驱动模式调到高速连拍,感光度往上推了一档,快门速度直接拧到1/2000秒以上!
同时,李悠南眼睛紧贴取景器,镜头紧紧咬住那只高速移动的白色身影。
它飞得太快了,在取景框里急速放大。
李悠南屏住呼吸,身体微微随着它的轨迹转动,手指半按快门……
就在它几乎要从李悠南和祝清越头顶斜掠过去,翅膀完全展开,身体姿态最舒展有力的那一刻——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高速连拍的声音像撕布一样密集响起,大概持续了两秒多。
声音停歇。
李悠南放下相机,迅速回看刚才拍的照片。
在高速连拍的十几张里,只有那么两三张是清晰的。
其中一张,白翅浮鸥完全在画面中央,翅膀完全展开,背景虽然暗,但主体曝光准确,细节丰富,飞行动态被完全凝固住了,构图也简洁有力。
李悠南长出了一口气,这种光线下的飞版,能抓到清晰的就挺不错了。
就在这时,那位摄影大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凑到了很近的地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悠南相机屏幕上的回放画面。
他听到了那阵密集的快门声。
李悠南也不吝啬,直接拿给他看,心里有一丢丢装逼成功的快感。
“这……这光线……这速度……你怎么做到的?”他指着屏幕:“我……我刚才都没反应过来有鸟飞过去!你就……就端着拍?还拍这么清楚?这感光度得上千了吧?噪点呢?”
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语气茫然。
“光线差,快门必须快,感光度就得高,噪点后期能处理一点。”李悠南简单解释了一句,没提具体参数,把相机挂回脖子上,弯腰继续去弄天幕,“主要得预判它的飞行路线,跟焦要快稳。”
他站在那儿,消化不了这些信息。
看看李悠南脖子上那台被用得熟稔的相机,沉默了好几秒,才往前蹭了一步,脸上堆起一种有点局促又极度诚恳的笑容:“那个……兄弟……老师!您……您能不能……教教我?就……就刚才这种,怎么抓?我这设备也不差啊,可就是拍不好……”
“我……我请吃饭!或者……或者你看看我这设备,有啥需要改进的?”他指了指自己那堆设备。
祝清越在旁边轻轻咳嗽了一声,像是被风呛着了,也可能是别的。
她低头翻着书页,还是没抬头。
李悠南看着眼前这位装备齐全却一脸无措的大哥,有点好笑又有点理解。
摄影这东西,有时候真不是钱堆出来的。
有的人靠天赋,有的人靠熟练……还有的人靠系统。
大家都有令人感动的付出。
……
出门在外,都是朋友。
摄影大哥姓王,估且叫他老王吧。
老王说:“对于经常在外面露营的人来说,共享是身体的本能。露营地借盐借柴火像呼吸般自然,陌生人递来的食物敢直接咬。”
这附近只有他们两辆车子,自然可以一起野炊了。
老王大哥带了新鲜的炭火,用一把喷枪给烧红,丢进炉子里面,已经过了一阵子了。
这会儿,炉子里的炭火红得正好,没什么烟。
李悠南拿铁签子串好的几条小鲫鱼架上去,离火苗两指高。
鱼皮遇热,很快绷紧,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油珠渗出来,滴在炭上,腾起一小缕青烟,带着焦香。
清越坐在旁边的野餐布上。
她膝盖上摊着个厚实的牛皮笔记本,手里捏着支铅笔,笔尖悬在纸面上,好久没落下。
她望着远处水天相接那条模糊的灰线,湖风吹过,她额前的碎发就跟着飘几下。
偶尔,她低头,铅笔在纸上划拉出几道短促的线条,又停住,抬起头,偷偷看一眼李悠南。
旁边十几米外,是王哥一家的帐篷。
王哥正弯腰摆弄一个稍大的卡式炉,炉子上坐着一口不锈钢锅,热气顶得锅盖边缘噗噗作响,他媳妇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个苹果,小刀一圈圈削着皮。
餐食好了以后,大家便围坐在一起,一起吃东西,聊天。
湖风一阵阵吹过,不紧不慢,带走了烤鱼的油烟,也吹散了炉火的热气。
第87章 非典型网红
李悠南和祝清越赶在天黑之前收拾好了东西,准备离开。
摄影老哥老王加了李悠南的微信,他说:“你别看我摄影技术还在学习阶段,但其实我一直在拍视频了,现在已经有7000多个粉丝了。”
有一点点小骄傲。
上一篇:末日将临,还好我有末日模拟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