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被抓:我挖自家祖坟还犯法? 第2663节
“人没事!”护卫喘着气说道,“刑部大牢守卫森严,刺客没能得手,被当场格杀了几个,剩下的都逃了。不过……据说那些刺客的身手,很像是……很像是东宫的幽灵卫!”
书房里,再次陷入了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川的身上。
只见秦川非但没有惊慌,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冰冷的笑意。
她拿起桌上那个已经雕刻成型的小狐狸,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着。那狐狸的眼睛,仿佛闪烁着狡黠的光。
“这么快就沉不住气了?”她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嘲弄,和一丝……期待。
“他终于,开始犯错了。”.
秦川抬起头,看向面色凝重的靖王,眼神亮得惊人。
“王爷,我们的机会,来了。”
书房内的死寂,被靖王粗重的呼吸声打破。他胸膛剧烈起伏,额上青筋突起,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既有惊骇,又有被欺骗了半生的滔天怒火。
“好……好一个窃取国祚!”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冰的钢刀,带着彻骨的寒意,“难怪,难怪父皇这些年对太子百般容忍,难怪他明明对太子的许多做法心生不满,却始终不肯废黜!原来……原来他是想保住皇后的颜面,保住皇室最后的体面!”
徐先生的脸色比纸还白,他扶着椅子扶手,身体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个秘密太过骇人,足以让整个大周王朝的地基都为之动摇。他作为一个臣子,仅仅是听到,都感觉到了凌迟般的恐惧。
唯有秦川,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她将那只雕好的小狐狸放在了靖王的面前,狐狸的眼睛狡黠地弯着,仿佛在嘲笑这世间的荒唐。
“王爷,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她的声音清冷,像山间清泉,瞬间浇熄了靖王心头的部分火焰,“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而太子,已经先我们一步失去了理智。”
她指了指门外,那个护卫还跪在那里,等着回话。
“夜闯刑部大牢,刺杀朝廷命官,还是在您接手案子之后。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挑衅,这是狗急跳墙。”秦川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他这么做,恰恰证明了两件事。第一,钱振知道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多到足以让他不惜动用幽灵卫也要灭口。第二,他慌了。我们种下的种子,在皇太后那里浇了点水,就已经让他坐立不安,开始用这种最愚蠢、最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靖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着秦川,眼神里带着一丝依赖和询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立刻进宫,将此事告知父皇?”
“不。”秦川摇了摇头,断然否定,“现在不行。”
“为什么?”靖王不解,“这可是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把柄!”.
第四千四百三十一章 刺向我们自己的刀
“一个没有证据的把柄,就不是把柄,而是刺向我们自己的刀。”
秦川耐心地解释道,“王爷,您说那些刺客是东宫的幽灵卫,可有证据?被格杀的刺客身上,可有东宫的令牌?
幸存的活口,可愿指认太子?都没有。我们现在空口白牙地去指证太子,陛下会信吗?
他不会信,他只会觉得您是为了储位,不惜构陷自己的亲侄子。
到时候,太子只需演一出抵死不认、声泪俱下的戏码,再反咬一口,说您是为了脱罪才恶意中伤,您猜,父皇会更倾向于相信谁?”
靖王沉默了。他知道秦川说的是对的。
父皇对太子多年的“父子之情”,皇后在旁边的枕头风,都不是他这个常年不受待见的儿子三言两语就能动摇的。贸然前去,只会打草惊蛇,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靖王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
“当然不。”秦川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狐狸般的狡黠,“我们不去告状,我们去‘担忧’。”
“担忧?”靖.
王和徐先生都愣住了。
“没错。”秦川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两个字:人心。
“王爷,您想,刑部大牢是什么地方?是国之重地,是律法威严的象征。
现在,居然有刺客能如入无人之境,意图刺杀朝廷一品侯爵。这件事传出去,百姓会怎么想?
百官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朝廷无能,连一个关键人证都保护不了。他们会觉得这背后水深无比,有人想要只手遮天。”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您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刻进宫。但不是去告太子的状,而是去向陛下表达您的‘忧虑’。
您要告诉陛下,您为了查案,夙兴夜寐,好不容易才从钱振口中得到一些线索,正准备顺藤摸瓜,结果就有人要杀人灭口。
您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却担心国法的尊严,担心陛下的声誉受损。您要请求陛下,为了保护人证,为了彰显国法,必须将钱振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严加看管。”
靖王听着秦川的话,眼睛越来越亮。他明白了秦川的意图。
这招太高明了!
不去指责任何人,只是站在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忧国忧民的皇子的立场上,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建议。这建议,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如果太子反对,那正好就坐实了他做贼心虚。他为什么害怕保护人证?
如果太子不反对,那钱振这个最关键的“核”,就会被转移到太子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到时候,他们想再从钱振口中问出什么,就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番话,是在不动声色地给皇帝心里埋下一根刺。
——为什么靖王一接手案子,就有人要杀钱振?
——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捣鬼?
——这个要杀人灭口的人,究竟想掩盖什么?
皇帝是多疑的。这些问题,他不需要靖王说出口,他自己就会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想。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
第四千四百三十二章 可是谋逆啊!
“我明白了。”靖王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的怒火和迷茫被一股坚定的力量所取代.
他看着秦川,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激赏,“秦先生,有你,是本王之幸。”
徐先生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看着秦川,仿佛在看一个怪物。这个年轻人,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危局在她眼中,似乎永远都能变成棋局。每一步都看似平淡无奇,却又都落在了最关键的位置上。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对秦川的敬畏又深了几分。
“王爷,还有一件事。”秦川提醒道,“您去见陛下的时候,姿态一定要放低,要显得忧心忡忡,甚至可以带上几分惶恐。
您越是表现得‘害怕’,陛下就越会觉得您是受了委屈,是被人逼到了墙角。他会同情您,更会愤怒于那个在背后搅弄风云的人。”
靖王深以为然,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刻意地垮下了一些,脸上瞬间带上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憔悴和忧虑。
“好,本王这就进宫。”他转身,大步向外走去,脚步坚定而有力。
看着靖王离去的背影,徐先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走到秦川身边,低声问道:
“秦先生,我们……真的要走上这条路吗?这可是……可是谋逆啊!一旦败露,王爷和我们,都将粉身碎骨!”
秦川没有回头,她的目光依旧落在书桌上那张写着“人心”二字的白纸上。
她轻声说道:“徐先生,从太子是蜀王遗腹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不是我们想不想走的问题,而是他会不会放过我们的问题。”
“一个窃国者,最怕的是什么?是知情者。我们知道了这个天大的秘密,您觉得,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做,他日后登基,会放过靖王,放过我们吗?”
徐先生的身体猛地一僵,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是啊,他怎么忘了这一点。知道了这样的秘密,他们和太子之间,早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秦川拿起那只木雕小狐狸,放在唇边,轻轻吹了吹上面残留的木屑。
“所以,我们不能退。”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不但不能退,还要逼着他,一步一步地,走进我们为他设好的陷阱里。”
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一场足以颠覆整个王朝的巨大风暴,正在这小小的书房里,悄然酝酿成型。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滞的压抑。
大周朝的皇帝,萧衍,正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手中把玩着两颗油光锃亮的紫金胆,却无心感受那温润的触感,只是任由它们在掌心碰撞,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响,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殿下,太子萧承泽和刑部尚书张承明跪在地上,头深深地埋着,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就在半个时辰前,刑部大牢被刺客闯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宫里。萧衍震怒,当即将太子和刑部尚书召来问话.
第四千四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来的气势
“好,好得很呐!”萧衍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山雨欲来的气势。
“朕的刑部大牢,现在是变成菜市口了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去逛一圈?还想杀人灭口!张承明,你这个刑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
张承明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是臣治下不严,罪该万死!
臣已经下令封锁全城,全力追捕逃走的刺客,定会将他们缉拿归案,给陛下一个交代!”
“交代?”萧衍冷笑一声,将手中的紫金胆重重地拍在御案上,发出一声巨响,“人证差点就在你的大牢里被杀了,你拿什么给朕交代?拿你的脑袋吗?”
张承明抖如筛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萧衍的目光,缓缓移向了跪在一旁的太子萧承泽。
“太子,你怎么看?”
萧承泽心里一紧,他知道这是父皇在考验他,也是在怀疑他。
但他面上却不敢露出分毫,依旧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父皇,儿臣以为,此事性质极其恶劣!
钱振是朝廷钦犯,更是儿臣举荐五弟彻查的粮草案的关键人证。
如今有人胆敢在天子脚下,行此灭口之事,分明是不将父皇放在眼里,不将我大周律法放在眼里!其心可诛!”
他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仿佛自己才是最痛恨幕后黑手的人。
“哦?”萧衍的眼神里看不出喜怒,“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儿臣以为,必须彻查!不但要查刺客的来历,更要查这背后指使之人!无论涉及到谁,都绝不姑息!”萧承-泽斩钉截铁地说道,同时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张承明,暗示他将事情引向别处。
张承明心领神会,立刻接口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以为,此事或许与那批失踪的粮草有关。幕后之人眼看罪行即将败露,这才铤而走险,想要杀人灭口,切断线索!”
这是一个很完美的解释,将刺杀的动机归结于粮草案的幕后黑手,从而将嫌疑从太子自己身上摘了出去。
萧衍不置可否,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就在这时,殿外太监通报:“陛下,靖王殿下求见。”
靖王?
萧承泽的眼皮猛地一跳,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个老五,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想干什么?
“让他进来。”萧衍淡淡地说道。
片刻之后,靖王萧承启快步走进大殿。他一改往日的沉稳,脸上带着明显的惊惶和忧虑,脚步甚至有些踉跄。一进殿,他看也不看太子,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萧衍面前。
“父皇!”靖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甚至有些哽咽,“儿臣……儿臣无能!请父皇降罪!”
萧衍眉头一皱:“老五,你这是做什么?起来说话。”
“儿臣不敢!”靖王抬起头,双眼通红,满脸的自责和后怕,“父皇将粮草案交给儿臣,是对儿臣的信任。儿臣本想尽快查明真相,为父皇分忧.
第四千四百三十四章 蛛丝马迹
这几日,儿臣与秦先生不眠不休,总算……总算从那钱振口中,撬出了一点蛛丝马迹。可没想到,就因为这一点线索,就有人……就有人要下此毒手!”
他捶着自己的胸口,一副悔不当初的样子:“都怪儿臣!是儿臣太急于求成了!若是儿臣晚一步去审问钱振,或许那些贼人就不会这么快动手!钱振是朝廷要犯,死不足惜,可他要是死了,线索就断了!儿臣……儿臣有负皇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