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第806节

  东海舰队在舟山外海演习时,以密集炮火轰沉靶船,震慑倭寇。南洋舰队更远航至吕宋,西洋诸国见巨舰入城,纷纷上表称臣。

  至于空军则是一直是机密,除了内部人员从无人知晓。

  军事学院的首批学员亦成为军中砥柱。

  这些年轻军官不仅精通火器、兵法,更在欧阳伦推行的“忠君报国”思想熏陶下,将“武德”奉为圭臬。昔日淮西旧部盘踞的腐化风气一扫而空,甚至有老将私下感叹:“如今升迁全凭战功与考绩,再无人敢以出身论高低!”

  军队的变革如巨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六部官员在军事内阁“五日一简报,十日一考核”的鞭策下,纷纷效仿其严谨作风。

  户部为厘清全国田亩,官吏们挑灯夜战,仅三月便完成洪武初年以来积压的鱼鳞册修订;工部督办水利时,侍郎亲自下到河道督工,原定两年的工程缩短至九个月。连素来慵懒的礼部,也因欧阳伦一句“教化不力则问责主官”,连夜修订了州县学宫考课制度。

  朱元璋在奉天殿翻看奏报时,罕见地对朱标笑道:“这帮酸秀才,如今倒有了几分刀笔吏的利索劲儿!”

  朱标亦含笑回应:“欧阳伦以军制促吏治,实乃意外之喜。”

  腊月将至,朝堂事务愈发繁重。

  各地年赋结算、边疆戍防轮换、来年科举筹备等事项堆积如山。

  但最牵动帝心的,却是工部尚书单安仁每日必奏的《京平铁路竣工事宜》。

  这条贯穿南北的钢铁脉络,自洪武二十二年动工,耗银钱无数,征调民夫数十万,如今终于到了最后时刻。

  洪武二十五年腊月二十,奉天殿大朝。殿外寒风凛冽,殿内炭火熊熊,百官肃立。朱元璋高坐龙椅,朱标侍立一旁,欧阳伦则立于武官之首,神色淡然。

  就在各部奏事完毕,即将退朝之际,韩国公李善长突然出列,手持奏本,朗声道:“老臣有本要奏!“满朝文武顿时屏息。自淮西党连番受挫后,李善长已许久未在朝堂上如此锋芒毕露。

  朱元璋微微眯眼,淡淡道:“讲。“

  李善长躬身一礼,随即展开奏本:“臣弹劾军事内阁大将军欧阳伦,借军队整编之名,肆意挥霍国帑,致使军费暴涨三倍有余!“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淮西党官员纷纷附和:“臣附议!““请陛下彻查!“

  李善长从袖中取出一册账簿:“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军费四百八十万两;今年仅陆军便耗银六百万两!“他语气凌厉:“新军虽号称精锐,但边关战事未增,军费却凭空翻倍,其中恐有贪墨之嫌!“

  朱元璋眉头紧锁,转向欧阳伦:“欧阳卿,此事你如何解释?“

  欧阳伦从容出列:“回陛下,军费确实增加,但绝无挥霍。“他示意户部尚书郁新呈上明细册:“请陛下御览军费去向。“

  就在朱元璋翻阅账册时,齐泰突然出列:“臣要弹劾欧阳伦虚报军费!“他高举一叠文书:“同样的燧发枪,民间报价十五两,军械局采购却要二十二两!“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朱元璋面色阴沉如铁,手指重重敲击龙案:“欧阳伦!这又作何解释?“

  欧阳伦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份密折:“齐大人查访的七家作坊,东家皆为淮西籍商人,且与李国公府管事有姻亲。“他声音陡然转冷:“这些作坊火器炸膛率高达三成!“

  朱元璋勃然大怒,将密折摔在案上。欧阳伦继续道:“军械局的燧发枪虽贵七两,但炸膛率不足百分之一。“说着取出测试记录:“这是每支枪的工匠署名和试射数据。“

  朱标适时补充:“儿臣曾亲验新式火器,确实精良数倍。“

  朱元璋拍案大笑:“好!军费虽增,但边患大减,值!“随即厉声喝道:“齐泰降职三级!李善长罚俸一年!“

  就在朝堂上针对军费问题的争论即将平息之际,欧阳伦突然从袖中取出一本蓝皮账册,双手呈上:“陛下,臣还有本要奏。“

  朱元璋眉头一挑:“讲。“

  欧阳伦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雷:“臣近日清查军中账目,发现三大营中有将领勾结军需官,虚报兵额、克扣军饷,涉案银两高达八十万两。“

  “什么?!“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龙案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老皇帝双目圆睁,额角青筋暴起:“是谁如此大胆?!“

  殿内百官顿时噤若寒蝉。方才还在窃窃私语的淮西党官员,此刻个个面如土色,有几个甚至不自觉地往后退了半步。

  欧阳伦展开账册,声音清晰可闻:“神机营副将赵德胜,虚报兵额三百人,每月冒领军饷九百两;五军营都指挥使王保,与军需官合谋,以次充好采购军械,差价中饱私囊;三千营...“

  随着一个个名字、一笔笔赃款被公之于众,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当听到“海军都督佥事张永年挪用造船银两“时,老皇帝终于暴怒:“来人!把这些蛀虫都给朕拿下!“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立即出列:“臣遵旨!“

  兵部尚书颤声道:“陛下,这些将领多是...多是...“他偷眼瞥向李善长,不敢再说下去。

  朱元璋冷笑一声:“都是淮西旧部是不是?“他猛地转向李善长:“李善长!这就是你带出来的兵?!“

  李善长扑通跪地:“老臣...老臣实在不知...“

  “不知?“朱元璋怒极反笑:“方才弹劾军费时,你们不是查得很清楚吗?怎么自己人贪污就不知道了?!“

  欧阳伦适时补充:“陛下,此案还牵扯到几位朝中大臣。“他从袖中又取出一份名单:“这是受贿官员的名册...“

  “够了!“朱元璋一把抓过名单,扫视片刻后,突然将名单狠狠摔在地上:“纪纲!即刻带人查抄这些蛀虫的府邸!凡涉案者,一律严惩不贷!“

  “臣遵旨!“蒋瓛领命而去,铁甲铿锵声中,几名被点名的将领已经瘫软在地。

  欧阳伦继续道:“陛下,臣建议成立专案组,由都察院、刑部、锦衣卫三司会审...“

  “准!“朱元璋斩钉截铁:“此案要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谁,绝不姑息!“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善长一眼。

  欧阳伦突然拱手出列:“陛下,臣有一议。“

  朱元璋余怒未消,皱眉道:“讲。“

  欧阳伦的声音不紧不慢,却让满朝文武都竖起了耳朵:“齐泰虽犯大错,但终究是科举正途出身,精通算学。如今京平铁路正值用人之际,不如让他去保定府当个站点负责人,戴罪立功。“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几位翰林院的老臣倒吸一口凉气——这简直比直接罢官还狠!堂堂兵部侍郎,二品大员,竟要被贬去管铁路站点?

  “欧阳伦!“齐泰猛地站出来,站出来时官帽都歪了,“你这是要羞辱于我?!“

第749章 各方反应,李善长反击(求订阅!!)

  欧阳伦连眼皮都没抬:“齐大人言重了。保定站乃京平铁路枢纽,年过货值百万两,责任重大。“他转向朱元璋:“正需齐大人这等精于算计的人材。“

  朱元璋捋须沉吟,目光在齐泰惨白的脸上扫过。老皇帝突然冷笑:“准了。即日起,齐泰贬为保定站监理,正五品。“他特意加重语气:“若再有差池,数罪并罚!“

  “陛...陛下!“齐泰扑通跪地,声音都变了调,“臣愿去边关充军...“

  “怎么?“朱元璋眯起眼睛,“嫌弃朕的铁路?“

  齐泰顿时语塞,额头重重磕在地上:“臣...领旨...“

  当齐泰被摘去乌纱、剥下绯袍时,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几位淮西党官员死死盯着自己的笏板,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工部尚书单安仁悄悄擦了擦汗——保定站监理实际只是个七品差事,欧阳伦说“正五品“分明是给皇帝递话柄。这招杀人诛心,比直接流放还毒!

  “退朝!“朱元璋一甩袖袍,临走时却对欧阳伦微微颔首。这个细节被李善长看在眼里,老国公的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

  散朝后,齐泰失魂落魄地站在午门外。几个昔日下属远远避开,只有个小吏捧着套青色官服跑来:“大...大人,这是您的...新官服...“

  齐泰猛地掀翻托盘,青色官服落在雪地里分外刺眼。他突然发疯似的扯开衣襟,露出里面的白色中衣——这是要学古人“去官表志“。

  “欧阳伦!“他对着宫门嘶吼,“你不得好......“

  “齐监理慎言。“阴影里转出锦衣卫千户,冷笑着递上纸笔:“这是交接文书,您画个押,下官好去抄家——啊不,是帮您搬家。“

  回到文华殿,朱标忍不住问道:“为何不直接流放齐泰?“

  欧阳伦正在批阅军报,闻言轻笑:“殿下,死人只会让人怀念,活着的笑话才能时刻警醒。“他蘸了蘸朱砂墨:“再说...保定站离京城两百里,正好让李善长的人睡不着觉。“

  窗外,一队驿马踏雪而去,马背上青色官服的身影佝偻如虾。皇宫角楼上,几个小太监指指点点,笑作一团。这场贬谪大戏的消息,恐怕天黑前就会传遍整个金陵城。

  .....

  金陵城·醉仙楼雅间

  几位致仕老臣围着炭盆低声议论。“堂堂翰林学士去管铁路?“前礼部侍郎捏着酒杯直摇头:“这比洪武三年流放琼州还狠呐!“对面白发老者突然呛住——他当年正是从琼州熬回来的。

  秦淮河画舫

  歌女们抱着琵琶窃笑:“听说那位大人连蒸汽机都不认识?“绿衫女子掩唇:“昨儿刘通判家的嬷嬷说,齐家姨娘们连夜典当首饰呢!“笑声混着酒香飘进夜色,河面碎银般的月光忽然被蒸汽船的黑烟吞没。

  七日后·保定铁路站

  齐泰踩着结冰的月台下车时,官靴“咔嚓“陷进半尺厚的煤灰里。举目四望,所谓“京北枢纽“不过是三间芦苇棚,铁轨像两条生锈的蜈蚣蜿蜒进雾霭中。

  “下官...保定站书吏王驴儿...“缺门牙的老役卒跪在煤渣上,怀里抱着的账簿沾满油渍。齐泰刚要发怒,突然被刺骨寒风呛得咳嗽——官袍里絮的丝绵根本挡不住燕山刮来的白毛风。

  站务房

  掉漆的木牌歪斜挂着“监理值房“四字,推门瞬间“哗啦“砸下。屋内霉味混着马粪味,墙角结着蛛网般的冰霜。齐泰颤抖着摸炕席,却抓出把枯草——里头窸窣窜出几只灰鼠。

  “火盆呢?“

  “回大人,按例每月供煤三百斤...“王驴儿偷瞄他铁青的脸:“可上个月...让涿州站'借'走了...“

  远处突然传来汽笛嘶鸣,齐泰踉跄扑向窗口。只见一列满载的货车喷着黑烟呼啸而过,震得房梁簌簌落灰。车尾押运的兵丁竟冲着站台撒尿,哗哗水声清晰可闻。

  “货运班次呢?“

  “原是一日三班...“老吏突然结巴起来:“自打...自打大人赴任的消息传来...就改成半月一班了...“

  齐泰呆立片刻,突然发狂般撕扯身上青色官服。忽然“刺啦“一声,袖口露出褐黄棉絮——这竟是拿旧军服改的!王驴儿吓得直磕头:“户部说...说铁路属新衙,须等来年拨新料...“

  暮色中,齐泰攥着裂开的官服跌坐煤堆。

  此刻京城皇宫宗人府。

  小厮正念着保定来的密报:“齐泰首日呕吐三次,夜间咳血...“驸马爷轻笑摆手,案头《铁路运营则例》的扉页上,朱批“生不如死“四字墨迹未干。

  与此同时这消息也是传到民间,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那个齐大人被贬去管铁路了!”金陵城西的茶楼里,一个短褂汉子拍着桌子大笑,引得周围茶客纷纷侧耳。

  “那个齐大人?”有人问。

  “还能是谁?就是那个整天在朝堂上装清高,背地里却贪得无厌的齐泰!”汉子啐了一口,“呸!活该!”

  旁边一个卖炭的老翁插嘴:“这狗官早该收拾了!去年我兄弟在户部当差,就因为他克扣俸禄,活活饿病了!”

  “可不是?”一个绸缎铺的伙计凑过来,压低声音,“我听衙门里的书办说,这齐泰在任上没少捞银子,光是修河堤的款项,就贪了上万两!”

  众人哗然,有人拍案叫好:“陛下圣明!让他去管铁路,真是大快人心!”

  秦淮河畔的洗衣妇们一边捶打衣裳,一边嚼着舌根。

  “齐家那几个姨娘,平日里穿金戴银的,现在可惨喽!”一个瘦脸妇人幸灾乐祸地笑道,“昨儿个我看见她们在当铺门口哭呢!”

  “该!”另一个胖妇人狠狠拧干手里的布,“她们男人贪了那么多银子,现在报应来了!”

  “听说那齐泰连火车都没见过,去了保定站,怕不是连煤灰都吃不饱?”众人哄笑。

  一个老妪摇头叹道:“作孽太多,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下关码头的力夫们蹲在货堆旁歇息,一个满脸煤灰的汉子咧嘴笑道:“齐泰那狗官,以前克扣咱们的工钱,现在让他也尝尝苦力的滋味!”

  “保定那破地方,冬天能把人冻死!”另一个汉子搓着手,嘿嘿直笑,“让他去铲煤,看他还能不能摆官老爷的谱!”

  “最好让他天天被火车汽笛吵得睡不着!”众人哄然大笑。

  菜市口,一个卖萝卜的小贩高声吆喝:“新鲜的萝卜!比齐泰的脸还白!”

首节 上一节 806/8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蜀汉兵圣,我成了卧龙养子

下一篇: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