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93节
小人这次过去,特意带了一箱子银器,显爷和那番人说,听闻他是外海有名的银匠,特来上门拜访。
还说我们银店缺少有手艺的大匠,想请他到店里落脚,银薪可以让他自己提,可那番人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小人在一旁看得清楚,他的表情极不自在,小人又拿出那箱银器请他掌眼,还请他指点一下,那几件做得最好。
结果那番人相中的几件,都不是上乘的,甚至有几件是我两个一年学徒,做的一些样子货。
小人又和他聊了一些银器的事情,这番人叽里呱啦说了一顿,那秀才通译说给我听,我才知这番鬼根本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甄少爷,凭小人做了一辈子银匠的眼光,我敢保票他根本不可能是个银匠,而且那双手也有些古怪。”
甄三姑娘问道:“他的手有什么古怪?”
那陈师傅说道:“他的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上都有黑色焦痕,那是沁到皮肉里的,洗不干净的。
小人作银匠每日经细活,练就一双好眼睛,看得再清楚不过,银匠作手艺活,绝不会在手上留下这样的痕迹。
小人的妹夫是个铁匠,常年在火炉旁边打铁,他的手指便有这样的焦痕,所以小人觉得他可能是个铁匠。”
陈师傅对自己的见多识广,颇有些沾沾自喜,但是眼前这位娇滴滴的甄少爷,对铁匠的说法,似乎不太感兴趣。
只是对刘显说道:“显叔,你送陈师傅出去吧。”
刘显拿出两张百两银票递给陈师傅,说道:“陈师傅,我找你帮忙的事,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出去了谁也不能说。”
那陈师傅满脸笑容收了银票,又赌咒发誓一定保守秘密。
甄三姑娘在正堂中,习惯性的来回走动,这是她想不通事情的时候,才会有的举动。
刘显送走陈师傅回来,甄三姑娘说道:“显叔,你相信那个英吉利人是个铁匠吗,三哥大老远从英吉利请个铁匠过来,这不合常理。
这件事太奇怪了,显叔,你安排人盯着这个英吉利人,看他到底是什么来路,我担心大房的三哥又会惹出什么事来。”
第386章 浣女曲悠扬
姑苏,金碧园。
贾琮和邹敏儿到姑苏后,便让江流带人去码头寻找船户郑小海。
没过多久,江流回来说,郑小海没在姑苏,他问过码头上的人,说郑小海昨天出船,可能等一两天才能回来。
贾琮听了这话,也不觉得意外,郑小海常年在苏扬等地跑船,一时没在姑苏也是寻常之事。
好在他跑的都是短途航船,最多三二天功夫,必定返回姑苏。
按常理贾琮到了姑苏,是要去蟠香寺看看芷芍的。
但是,他从神京到姑苏,没人会注意到他的动向,更不可能知道他将芷芍安置在蟠香寺。
但是这次他从金陵去姑苏,知道的人却不少。
自从五尊新型火炮运抵神京,陪都火器司和兵部公务往来,已经渐渐增多。
两处衙门时常有人员和文牍往来。
他携美下金陵,已成了清音阁的风流韵事,风声必定会传开,那位兵部右侍郎张康年多半就会知道。
他不能保证,是否会有金陵的耳目跟踪到姑苏,一探他此行的虚实。
他不想让人知道蟠香寺和他的联系,更不想让人知道芷芍的存在。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暂且忍耐,这次下姑苏不去蟠香寺探望。
……
既然,他陪邹敏儿下姑苏,是为陪她在姑苏采买戏女乐伎,表面上戏份自然做足,才好掩人耳目。
所以,他们两人到了姑苏,确定了郑小海的去向,便去了位于姑苏阊门附近的金碧园。
金碧园附近都是姑苏最繁华的街巷,店铺林立,摊贩游走兜售,很是热闹。
贾琮随手买了些绸缎、刺绣、纸扇、苏点之类本地特产,让江流和两个亲兵琳琅满目的提了,跟在自己和邹敏儿身后。
做足了携美下姑苏游历的派头。
金碧园是姑苏最有名的戏园子,在整个江南六州一府都颇有名气。
姑苏本地很多出色的戏班,都会在这里排号登台献艺。
他们到金碧园时,正是午后时分,这个时候戏园子是不会开戏的。
一进入金碧园大门,一路走来,便听到许多咿咿呀呀,轻柔婉转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那是戏班子的小戏在吊嗓子。
贾琮只觉得这些唱腔高低清浊,各不相同,在午后的金碧园中碰撞交织,听在耳中颇有生气和意趣。
邹敏儿不像贾琮,只是听个热闹,她跟杜清娘苦学琴艺声调,是个熟通乐理的行家,能听出这些戏子唱腔的优劣。
只要听出其中优美的练唱声,明眸波光便随着来回流转寻觅。
此时这些吊嗓子的唱腔之中,一个清秀柔媚的唱声突然响起,清灵透澈,磬人心脾,悠悠绕绕,百转低回一般。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声音毫无雕琢浮躁之气,清新明丽,轻悦柔蜜,如同花枝上新绽放的玉兰,像是蜻蜓点过碧波泛起的涟漪。
轻轻巧巧,便在那些吊嗓子的唱腔之中,脱颖而出。
……
贾琮这个外行听热闹的,以及邹敏儿这个内行听门道的,都被这嗓音所惊艳,不同而同的对视了一眼。
邹敏儿和贾琮来姑苏,虽然只是拿采买戏女的名头做幌子,不过真遇上好的,也不想轻易错过。
更不过说刚才那段游园唱得出奇的好,邹敏儿很想瞧瞧这唱曲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两人循着清秀甜丽的声音找去,就进了金碧园后园的一处小院。
那小院就方圆十多步大小,显得十分破败,院子中有两间简陋的平房,透过窗棂看到里面堆放着不少杂物。
院子中挂满麻绳,绳子上晾满了刚洗过的衣物,合着午后明媚的阳光,在微风中如旗帜般不停起伏飘动。
院子正中放着一堆待洗的衣服,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边卖力的搓洗衣服,一边正在反复吊唱那曲游园。
嗓音清丽曼妙,似乎在这破败的小院,缭绕盘旋,久久不散。
邹敏儿看得心中稀奇,本以为有如此出挑唱腔,定是戏班中的佼佼者,总该是润茶对花练唱,才是应有的景象。
可眼前所见,这唱腔精致之人,居然只是个洗衣服的小姑娘。
要知道戏班的角儿,是不做洗衣服这种粗活的,这些庶务自有戏班低等杂役去做。
那小姑娘察觉到有人进了院子,好奇的转头望过来。
贾琮看清小姑娘的容貌,心中不禁大为惊讶。
见她虽然年龄稚嫩,却已出落得极为标致,眉蹙春山,肤色玉净,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
更离奇的事情,这女孩的容貌竟和黛玉有七八分相似。
邹敏儿笑道:“小妹妹,刚才那曲游园唱的极出色,你是哪个戏班的?”
那女孩听了这话,细长精致的秀眉微微一挑,显得有些清冷倔强,问道:“你们是谁,我又不认识你们。”
邹敏儿听了这话一愣,没想到这漂亮的小姑娘,还有些傲娇,不怎么好说话。
而一旁的贾琮看着小姑娘的容貌,有些若有所思。
……
这时,另一个八九岁小姑娘,手里还捧着一堆衣物,踉踉跄跄进了院子。
说道:“小福,你还不快洗衣服,让班主发现你在这里蘑菇,等下又要打你。”
那洗衣服的小姑娘听了这话,微微哼了一声,脸上都是执拗不服的神情。
那拿衣服进来的小姑娘,似乎和她关系不错,安慰道:“你也不要气,你摔坏了花冠头面,班主正在气头上,师傅已经去说和了。
总要吃些苦头,让班主消了气,等我吊完了嗓子,我过来帮你一起洗。”
这小姑娘放下衣服,转身就要离开院子,对贾琮和邹敏儿的出现也毫不在意。
洗衣服的小姑娘叫道:“阿豆,我饿了,今天还没吃过东西,你帮我去寻摸一些来。”
那叫阿豆的小姑娘蹦跳着走远,头也不回应道:“我知道啦。”
贾琮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从江流手上拿了一盒新买的甄儿糕。
对那女孩说道:“你不是饿了吗,我请你吃甄儿糕。”
那女孩儿看了贾琮一眼,似乎被他温和的笑容感染,挑起的秀眉松弛下来,不过还是没去接那盒甄儿糕。
说道:“我又不认识你,我不吃你的点心。”
贾琮笑道:“你刚才那曲游园唱的极好,我白白听了这么好的曲子,这盒点心就算我听小曲儿的谢礼。”
那小姑娘听贾琮夸她唱曲好听,言语之间很是真挚,心中也有些高兴,脸上露出笑容,问道:“果真唱得好听?”
贾琮笑道:“自然是真的,还是第一次听到唱这么好的,你要是不肯吃这盒甄儿糕,就是说我没有眼光耳力,觉得自己唱得不好了。”
那女孩儿一听这话,秀眉微微一挑,一双水润润的大眼睛睁得溜圆,很是灵秀可人。
瞧她的神情颇有些自信,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唱得不好的。
贾琮刚才见她和人说话的神情,多半看出她性子执拗倔强,才用那些话激她,如今看来果然是没错的。
贾琮又笑着把那盒甄儿糕递给她,那女孩有些羞涩一笑,这下并没有拒绝,接了那盒点心,还轻轻说了句:“多谢公子。”
一旁的邹敏儿看着贾琮,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没想到贾琮平时一本正经,哄起女孩儿却很有一套。
都说世家子弟都是浪荡的性子,果然是没错的,看得长得好看的女儿家,这人便这等油嘴滑舌起来。
“小福,你还在这里偷懒,不快些把衣服洗完,仔细你的皮,你的账我还没跟你算完呢!”
那叫小福的女孩听了这话,吓了一跳,手上的点心掉在地上。
双眸微微红润,咬着薄薄的嘴唇,嘴角紧紧抿着,低着头不说话,拿起手上的衣服,又用力搓起来。
贾琮捡起地上的点心,还好纸盒没破,点心并没弄脏。
他抬头有些脸色不善的看着来人。
那人见贾琮和邹敏儿衣饰气度不凡,心中便不敢小觑,他干的的戏班子行当,日常多有富贵权势交接,最懂得曲意逢迎,察言观色。
眼前这两人怎么看也不像普通人,便堆着笑脸问道:“不知两位客人来金碧园有何事,眼下还没到戏目上台的时辰呢?”
贾琮对他刚才训斥那女孩,心中有些不满,皱眉说道:“我们来自神京教坊司,不是来听戏的,是来采买戏女歌伎,你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