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46节

  其实我也早想到这一层,儿子给贾存周去信,也从没想过单凭一份书信,就能议定两家的亲事,不过是事先互通声气罢了。

  男女婚姻,既讲究有缘,也讲究有份,他荣国贾家有赐婚之荣,我甄家也未必就没有。

  所以,儿子在给贾存周去信的同时,也给宫中老太妃去了一份家信,并让二丫头转送到宫中。”

  甄老太太听了这话,一下明白了儿子的心思,刚才因二儿子带来的伤感,也淡去了大半。

  笑道:“你这事做的妥当,当年三丫头入宫陪伴老太妃,在宫中教养长大,老太妃对三丫头一向爱逾珍宝。

  那琮哥儿在神京这么响亮的名头,老太妃定会满意这门亲事,只要她在上皇跟前撮合,这事就能成。”

  甄应嘉笑道:“老太太所言极是,贾太夫人想要圣上赐婚的荣耀,我们甄家不过想让青儿觅得佳婿,终生有靠。

  二家其实殊途同归,予以成全,正是两全其美,三丫头有了着落,也了了老太太一桩心事。”

  甄老太太叹道:“你那兄弟命数不好,好端端一个人,只是出趟海,就怎么不明不白的没了。

  他就三丫头一个女儿,他把女儿看得眼珠子一样,如果芳青和琮哥儿能成,我也算对得起她老子了。”

  ……

  甄府,甄二太太宅院。

  二太太早上昏厥,着实把甄芳青吓得不轻,好在那位张先生妙手回春,几根金针下去,就稳住了母亲的心脉。

  她今天本想去铺子去盘账,临时都把事情推掉,留在府中陪伴照顾母亲,

  今天她换掉在外行走的男装,一身柔媚大方的女儿家打扮,

  上身穿了淡蓝底折枝菊花刺绣对襟,白色交领纱绸里衣,下身是条米黄菊花刺绣长裙,娉婷袅娜,风姿绰约。

  刚服侍过母亲喝药,便听丫鬟传话,说大太太过来探望。

  甄芳青把大太太让进内房,自己带着丫鬟去了外间,拿出做了一半的刺绣消磨时光。

  自从甄应泉出事后,大太太对二房的生意,便生出觊觎心思。

  大老爷甄应嘉只是个无权的清贵官身,外头看着体面,其实大房就是个虚架子。

  甄家之所以能在金陵世家中立足,很大部分还是因二房手中豪阔的海贸生意。

  这也就免不了大太太会生出这种念想。

  谁让二房只有一个女儿,并无男丁可以传嗣……。

  其实以甄青芳的精明,她却清楚得很,这种念想岂止大太太有,自己那位貌似清贵严正的大伯,心中也是这般算计。

  只是大伯顾着官场和家主体面,从来不会轻易表露,只让自己夫人出面摇旗筹谋。

  大太太平时虽做不少动作,但还算顾及体面和底线。

  世家大族,历来都不是至清之水,这种宅门阴私,免不了的事情。

  只要大太太做事没到扰乱门风的地步,老成多识如甄老太太,精明聪慧如甄芳青,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甄芳青坐在外间,就听到大太太和母亲说道:“二嫂,常日还要保养好身体,将来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你还要送女儿出嫁呢。”

  甄芳青一听这话,目光微微一闪,便对里间的话留了意。

  又听自己母亲说道:“芳青这丫头一门心思做生意,她的亲事八字都没一撇呢。

  我听老太太说过,大老爷曾给荣国二老爷去过书信,提起议亲之意,这事不是还没准信吗?”

  大太太笑道道:“贵勋世家的亲事,那能一份书信就落定,不过两家先通了声气罢了。

  大老爷可不止给荣国府去了信,还给宫中老太妃也去了书信,说了芳青的事情,今天他刚收到神京二姑娘的回信。

  说宫中老太妃对这门亲事很满意,她得了合适的时机,会亲自和上皇进言,这门亲事再没不成的……。”

  在外间刺绣的甄芳青,一听这话心中剧震,手腕抖动,绣花针便刺破了手指,一颗殷红的血珠冒出指尖。

  她下意识的将手指放在柔唇中吮吸,芳心生出涟漪波动,一阵喜意溢上心头,但随之又有一阵担忧。

第429章 伤怀怨檀郎

  神京,荣国府,荣庆堂。

  紫鹃过了堂前垂花门,绕过风雨游廊,去了荣庆堂后找鸳鸯。

  自己姑娘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心血来潮,想给三爷做双秋鞋。

  只是姑娘和三爷是表亲,多少有些嫌疑,不便自己动手,还是要自己这个丫鬟代劳。

  所以紫鹃和鸳鸯要个好看的鞋面式样,她可是知道鸳鸯是给三爷做过鞋的。

  刚进了后堂,就见到鸳鸯扶着老太太进前堂,似乎要去待客。

  鸳鸯对紫鹃点头示意,她便在后堂先等着,等鸳鸯得空出来,再和她说事情。

  这两天贾母的心情很是不错,根源还是出在贾琮身上。

  虽然因贾琮生母杜锦娘的原故,贾母和这个孙子从小不亲。

  但如今她不得不承认,最能给贾家争荣耀体面的,就是这个自己从小不待见的孙子。

  这次他下金陵没多久,竟然就被金陵甄家人相中,老远的来信想要贾家议亲。

  虽然贾母心中自有打算,想着把娘家的嫡亲侄孙女湘云许给贾琮,让贾史两家血脉相融,更增合势。

  但不管怎么说,甄家这样的举动,让贾母脸上也有光彩。

  更没让贾母想到,昨天宫中来了内侍,说宫中甄老太妃得知,荣国威远伯在金陵救助甄家子弟。

  老太妃赞赏贾母治家有道,子孙有为,将金陵族人上供的上等云雾尖转赠贾母,以为致谢。

  那甄老太妃可是被上皇待若生母,在后宫中地位十分尊崇,连懿章皇太后都要时常入清和宫向她请安。

  贾母虽然贵为超品国公夫人,也只是每年进宫朝拜,会远远见上一面,连话都没机会说上。

  主要是这位甄老太妃,辈分太高,身份太过特殊。

  如今因贾琮在金陵对甄家有所施惠,竟让这位老太妃纡尊降贵,送来名茶以为致谢。

  虽然让贾母心中生出疑惑,不过到底是份很大的体面,心中自然很是受用。

  以至于自己的侄媳妇忠靖侯李氏到访,贾母依旧满脸笑容,心情显得格外畅快。

  只是今天李氏有些神思不属,似乎藏了什么事情,贾母心中好奇,便询问原因。

  李氏说道:“姑太太有所不知,昨日老爷被圣上召入宫中议事,凑巧听到宫中一些消息。

  说北静王妃多日前入宫朝见甄老太妃,还带了份金陵甄家的家信,好像是让甄老太妃从中撮合,成全琮哥儿和甄家三姑娘的亲事。

  说不定还会去求上皇赐婚呢。”

  贾母一听这话就傻了,这甄家不久前过书信,隐晦提起这门亲事,贾母并未表态,其实也算委婉回绝,不伤两家体面。

  她可是满心要把娘家侄孙女湘云许给贾琮,自然不会让贾琮去和甄家联姻。

  却没想到甄家那位贵为北静王妃的二姑娘出面,竟请了甄老太妃出面撮合,这位老太妃只要和上皇开口,赐婚几乎就成了定局。

  贾母突然明白过来,昨天这位老太妃,为何会一反常态,对自己突然表现出善意,原来是应在这件事上。

  贾母心中生出满心不乐意,甄家这不是以势压人,要生生坏了她史家一桩亲事……。

  李氏见了自己姑太太脸色难看,自然是极不乐意这桩亲事,心中一松,便又说了一堆话出来……。

  荣庆后堂内,紫鹃有些无聊,正等着鸳鸯得空了回来,给她拿想要的鞋面式样。

  无意间听到前堂传来说话声,其中还有琮哥儿、甄三姑娘的字眼,便一下子激灵起来。

  她悄悄上前几步,离了那扇玉石镶贝的大屏风更近些,顿时将前堂的说话声,听了个一字不落。

  ……

  居德坊,威远伯爵府,黛玉院。

  当日贾琮接迎春入住伯爵府,让姊妹们也在府中挑选喜爱的地方,时常可以过来盘桓。

  黛玉住的院子,说是黛玉自己找的,其实是贾琮帮她精心挑选。

  这所院子和贾琮的主院,只是隔了条水榭,两座假山,只要走上百步就能到达。

  贾琮在自己院子中,就能清晰看到,黛玉院中那座秀巧精美的两层绣楼,还有挂在窗口的鹦鹉架子。

  院子入门有曲折游廊,台阶下是石子铺设的小道,院子中有二三处房舍,一座精美修挺的二层绣楼。

  后院墙下开有水口,开沟仅尺许,引入一脉清流,灌入墙内,绕阶缘屋流转前后院,灌溉院中植被树木,又在前院暗渠中流出院外。

  黛玉房中椅、案、书架、古玩、帘幕窗幔、绣床、纹帐、被褥等一应日常物品,都是贾琮亲自过目置办。

  他还清楚黛玉不喜香花艳朵,只爱清雅闲适,所以在前后院空地上种百杆修竹,盛夏之时,翠叶云云,遍生清凉。

  黛玉在荣国府中的住处,是贾母亲自布置,精致豪雅,甚至比三春姊妹还要好上一筹。

  但也没有东府贾琮亲自布置的院子,这么让她贴心欢喜。

  虽然她和贾琮自小在西府相处,但也不是彼此事事知晓。

  有时贾琮的行为,也让黛玉有些费解,不知他是怎么做到事无巨细,一事一物都如此懂得自己的喜好。

  不过她在东府去迎春和探春住处多了,多少也听说两位姊妹一些相同的感觉。

  这让黛玉对贾琮愈发欢喜的同时,已多了一些不服气的担忧。

  三哥哥如此会哄女儿家,只对家中姊妹倒也罢了,如果拿这手段去哄外头的姑娘,那可就真糟糕了。

  不过黛玉觉得自己这种担忧,好像并不是空穴来风,胡乱耍小性子。

  金陵甄家的三姑娘,不是就听说和三哥哥合得来,八成是三哥习惯成自然,哄了人家姑娘对他长了心思。

  不然人家长辈会老远来信说亲,想到这些黛玉心中便有气,觉得自己的卦算的总是没错的。

  不过四年前宝玉在她房里摔了玉,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

  这些年有了贾琮的陪伴开解,黛玉的心思比年幼时开阔许多,虽难改多思的性情,但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介怀,悲春伤秋。

  当一个人心里有了真正安稳的寄托,思绪行止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两年随着贾琮年纪渐长,愈发人物出众,一些事情开始闹得多了起来。

  逢年过节上门的贵妇太太们,大概是三哥哥的名头太响亮,都要说些旁敲侧击的媒妁之语。

  比如城阳侯家的三小姐,金陵甄家的三姑娘……。

首节 上一节 34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