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69节

  似乎那些工部火器司的差人带旺了人气,之后一个时辰,竟然不断有数人成群的马队入城。

  这些人看情形都是南下而来,倒像是大家都凑了这天进城。

  但是只要往来公文和路引无误,守门军士自然照常放行。

  在这样看似寻常的一天,常人难以觉察的波澜,在金陵城中微微鼓荡。

  那些风尘仆仆的骑士,散落在恢弘古城的蚂行人流中。

  他们有些奔赴陪都六部衙门,有些急驰都指挥使司衙门,有些责湮没在人气喧闹的街巷之中。

  ……

  金陵,丰乐坊。

  未过午时,已有两拨人进入坊中哪所三进宅院。

  宅院里书房中,气度森然的中年人,满脸阴郁中压抑怒火,让书房的气氛显得异常压抑。

  对着身前的年轻人质问,声音低沉冰冷,让人不寒而栗:“为何事先毫无征兆,突然有大批人手进入姑苏,连夜劫走周正阳。

  我事先让水罗刹下了姑苏,就是防止周正阳出现变故,为何水罗刹豪无反制,眼睁睁让人被劫走!”

  年轻人回道:“目前水罗刹还没消息,但苏州卫的传信人在出发前,罗雄已探知那批人的踪迹,带了大队卫军出城追击。

  相信他定能将这批人截住,只要重新控制住周正阳,就会有转机。”

  中年人叹道:“这些人能悄无声息潜入姑苏城,有本事探知周正阳藏身之处,劫人之后还能顺利出城,行动缜密,岂是寻常人物。

  罗雄此人虽有些才干,但失于莽撞冒进,要靠他将人截住,只怕是不容易的。”

  他又问道:“贾琮和那五尊火炮有什么消息?”

  年轻人回道:“前日探马回报,贾琮的队伍进入惠州,距离姑苏约七十里,当晚周正阳在姑苏被人劫走,此事情必定与他无关。”

  中年冷笑道:“我们可能都被他骗了,入城劫人多半就是贾琮,那支进入惠州的队伍必定是他的幌子。

  今晨神京来人急送消息,贾琮的亲随赶往神京,就是向宫中奏本,圣上已下圣旨,圣旨的内容我已知晓。

  这两天时间,宣旨钦差就会到达金陵,到时候金陵就要变天了!

  我如猜的没错,贾琮先往神京发送奏本,然后借下姑苏松江护送火炮的时机,瞒天过海,入姑苏劫走周正阳。

  都说贾琮一贯奸诈多谋,果然闻名不虚。

  我不知道罗雄有没有留住他,如今再探马消息,时间已来不及了,金陵姑苏来回需要二天,两天足够金陵天翻地覆。”

  中年人说到最后,语调中流露出惨然:“不过也不能坐以待毙,事到临头,也要搏一线之机。

  贾琮如躲过罗雄追击,定会带着周正阳快速返回金陵,会合钦差入城宣旨,这是我们最后的时机!。

  城中其他首尾,你尽快处理,如今官船已不能用,你在甄家船队有关系,早些做安排,以备不时之需……。”

第445章 满城皆绝杀

  金陵,成贤街,海云阁。

  这间铺子位于金陵黄金地段,是甄应泉创立的五大商铺中,规模最大的一间。

  铺中各种从外海运来的舶来品,很受城中小康大富之家青睐。

  甄芳青看过邹怀义留下的秘帐,虽不动声色,但对海云阁的生意,却异常关注起来。

  一早来店中巡查生意,只是刚走不久,三公子甄世文后脚就进了店铺。

  他才被父亲解除禁足,便立即来海云阁,似乎对铺子生意很是挂心。

  铺中二掌柜见了甄世文,连忙迎上问好。

  甄世文问道:“库房里那批精铁,是否妥当,可有人留意?”

  二掌柜一听这话,脸色有些发苦,说道:“三爷,那些精铁倒是好好的,不过大掌柜问了几次这批货的来历。

  我只好说是三爷朋友临时存放,大掌柜说这样的货物,容易招来嫌疑,让我叫事主尽快取走。

  可上次三爷进了锦衣卫千户所后,店铺周围一直有生面孔出没,必定是哪些番子留了暗桩。

  这种情形,对方哪里还敢取货,我怕时间久了,那批货滞留手中,迟早要出事。”

  甄世文听了二掌柜的话,脸色有些不好看,铺子里大掌柜是甄家老人,是当年二叔一手带出来的。

  二叔出事后,这些老掌柜就都成了三妹的心腹,连说话的口气,都和三妹如出一辙。

  也就是因这些老资历的大掌柜在位,甄家最重要的五间铺子,才能被三妹牢牢辖制。

  甄世文虽花了不少心思,但最终只能是个敲边鼓角色,连库房里存一批自己的货,都要被老掌柜唠叨,多半是被三妹授意。

  甄世文说道:“前头我被老爷禁足,出来后我就想了法子,今天你警醒些,会有人来取货……。”

  ……

  日头过了中天,因已入了初秋,店铺中的生意依旧兴旺,进出人群反而比上午还多。

  海云阁斜对面一座民宅,二楼靠窗位置,两个男子倚墙而立,望着海云阁进出熙攘的人流。

  一个男子说道:“刘百户,我们已盯了海云阁半个月,那批精铁一直在库房,没人来取货,难道甄家真的用来铸船锚的?”

  刘勇讥笑道:“甄家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用奥斯曼精铁来铸锚,这么长时间,都没人取货,说明对方很小心,反而有问题。

  你们几人日常有没有盯紧,可不要被人钻了空子!”

  那男子说道:“百户尽可放心,千户大人特意调我们五人来盯着海云阁,每隔半個时辰,我们都换人在前后街布桩。

  海云阁库房所有进出货源和人口,我们都有详细记录,绝不会给人钻了空子。”

  刘勇接过那男子递过来的册子,随手翻阅,突然听到窗外一阵骚动。

  两人从窗口看出,见海云阁店铺中不少客人跑出,各自神情慌张,然后听到有人嘶声喊走水。

  街面上顿时一阵混乱,街上房子大都是木质,一家着火,只要救火稍有迟缓,很快就会蔓延烧去一片,变得不可收拾。

  刘勇看到海云阁的后院,正升起一股浓烟,而那个位置正是阁中后院库房。

  这时成贤街拐角处,一队十余人的火甲队推着水龙车和云梯,闻讯赶来。

  成贤街是金陵闹市街区,商铺云集,人流汇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应天府在成贤街两端设立三所水龙局,每所水龙局都有两组火甲队,一旦火灾发生就可随时救灭。

  这队火甲队应是最快获知海云阁走水,行动算十分迅捷,没一会便赶到海云阁正门,从旁边小巷拐进后院库房。

  刘勇站在窗口,看到火甲队一辆水龙车,停在海云阁后院门口。

  两个汉子摇动车上水泵,另一个汉子拿着掏空的竹管,往起火的屋顶喷水。

  另一辆水龙车被七八个人推进海云阁后院,在里面喷水灭火。

  一个汉子跑到二楼,对刘勇说道:“属下刚才去问过,海云阁的二掌柜在库房碰倒烛火,点了房里帷幔。

  不过百户不用担心,那批奥斯曼精铁,起再大的火都不会烧坏。”

  这时成贤街另一头,又出现了一组火甲队,大概是闻讯较晚,迟了一步赶来。

  只是后院库房小巷,空间狭窄,进了一组火甲队,便再也进不去第二组,他们只好把水龙车停在街面上。

  街头行人早被闻讯赶来的衙役驱赶一空,巷子里的火甲队忙碌了顿饭的功夫,才把后院库房的火势扑灭。

  十多个火甲队汉子,满脸烟熏火燎的漆黑,推着两辆水龙车,一脸疲惫走出巷子。

  等海云阁大掌柜拿着赏银追出店铺,那支火甲队已走到拐弯的路口,远远的去了。

  海云阁对面民宅中,刘勇和他的属下,将刚才那场火灾都看在眼里。

  不过就像刚才一个校尉说的,就算烧再大的火,也烧不坏那批奥斯曼精铁。

  刘勇走下楼梯,准备回千户所向葛贽成回复情况,突然他停下了脚步,觉得有些不对。

  官府在城内设立水龙局,所用的火甲队人手,都是聘用贫寒人家的男丁。

  毕竟灭火这种事,还是有些风险,非贫寒难以维生的人家,也不会去做火甲队的事。

  官府发给火甲队的饷银十分微薄,好在火甲队每次救火之后,苦主多少都会给些赏钱,也算一笔额外的收入。

  而成贤街上的火甲队,比其他地方的更加乐观些,因为成贤街上都是富商店铺。

  虽然火灾这种事情不会经常发生,但一年半载遇上一次,哪怕只是小火小灾,那些商户为了吉利,都会给大笔赏银。

  这对贫寒的火甲队员,可是一年难遇的大利是。

  可刘勇想起方才情形,那支救火的火甲队,居然没拿赏银就匆匆离开,这实在太不合常理了!

  想到这些,刘勇脸色大变,对几个锦衣校尉喊道:“马上去海云阁库房,看看那批奥斯曼精铁是否还在。

  去路口追那支救火的火甲队,务必要将人给我截下!”

  没过一会,一名校尉神情慌张回来,说道:“百户,库房里的那块精铁不见了。

  我问了店里伙计,他说刚才灭火的时候,场面十分混乱,火甲队的人怕有人受伤,让店里的人都退出后院,便于他们灭火。

  没人看到那批精铁是怎么没的……。”

  刘勇脸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对方为了取走这笔精铁,竟弄出这么大阵仗,让人防不胜防。

  这时,去追索那支火甲队的校尉回来,说过了路口就不见了火甲队的踪影,路边遗弃了两辆水龙车。

  问过附近的百姓,说是那十个多个火甲队男丁,从水龙车中搬出不少箱子,上了两辆马车,往城东去了。

  刘勇咬牙切齿的说道:“马上调人,把海云阁给我围了,派人往城东去查,一定要把东西和人找到!”

  ……

  九月初八,金陵,陪都兵部衙门。

  这几日兵部衙门右侍郎官廨,时常有人出入,右侍郎张康年比往常更加忙碌,时常出衙半天才返回。

  每日办理衙务的兵部属官,却能隐约一种异样的压抑。

  衙门里不知哪里来的风声,传言近期神京将下达重要旨意,金陵官场只怕要发生波动。

  这样的事情,以前在金陵也发生过几次,比如两年前水监司大案告破,金陵官场就有许多官员落马。

  不过这种应圣旨下达,而造成的官场波动,一般都是四品级以上高官的事情。

  六部之中六七品的芝麻属官,还没荣幸能上圣旨,所以再有波动,也影响不到他们身上,所以自然乐得等看好戏。

  也有人猜测,右侍郎张大人在周正阳事发后,领衔兵部处置得当,颇受官场赞誉,这次圣旨下达,极可能要高升。

首节 上一节 369/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