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27节
小姑娘心中暗暗得意,揍屁股这招,的确好吓人的。
不过那门房小厮吓一跳,可不是因为什么打屁股,而是小姑娘说自己是龄官的亲妹子。
如今伯爵府的人都知道,这次伯爷下江南,带回了一个龄官姑娘,据说生得十分好看,还有一副金嗓子,唱小曲儿比城里的名角都好听。
这龄官姑娘日常很得伯爷宠爱,府上的大小姐和姑娘们都很喜欢她。
要是这小女孩,真是龄官姑娘的妹子,自己拦着不让见,被伯爷和大小姐知道,必定是要挨家法的。
而且这小女孩口齿伶俐,理直气壮,怎么看也不像是哄人的。
那门房小厮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思,决定还是先回报到内院,让那龄官姑娘出来一见,不是什么都知道了。
……
伯爵府,贾琮院。
贾琮居住的院子,是东府里进深最大的单院,除了贾琮居住的主屋之外,两侧还有八九间厢房。
龄官到府之后,就被贾琮安置在左侧第四间厢房中。
她房间里布置得简朴而雅致,和其他人颇有些不同。
房间一侧摆着宽大的黄梨雕花云纹衣架,上面挂许多件色彩绚丽的正旦戏服,一旁柜子里,还放了几件闪闪发光的头面花冠。
房中的圆桌上,龄官正坐着翻阅贾琮送的那套《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她穿了绣花淡青交领长马甲,一件粉白色袄子,一条淡紫红长裙,眉蹙春山,眼颦秋水,说不出的俏丽可爱。
她嘴里还不时念叨默诵,玉指纤纤,偶有戏文兰势,只是呀呀无音,没有唱出声来。
如今正是国丧之期,民间隔绝戏乐,她闲暇时刻,也只是在自己房中瞎琢磨。
她自从跟着贾琮入府,因从小生于贫寒,脆利纯真,手脚勤快,并无同龄小姑娘的柔弱娇气。
她又生得很是得意,还有副难得到的金嗓子,不仅受贾琮看重,迎春等姊妹也对她亲近喜爱,而黛玉对她更是异常亲近。
在贾琮的院子里面,他日常生活都已定例,芷芍管起居,五儿管衣食,晴雯管针线,香菱管书房。
所以龄官入院之后,日常也做不上什么事情,贾琮也不愿太拘着他,怕她平时无趣,买了不少戏服花冠送她解闷。
龄官因日常没有定例之事来做,便常常在院中做些修剪花木,洒扫庭院,颇为自得其乐
又每隔一些日子,便去厨房找柳嫂,亲手给贾琮下厨做些菜肴,这也是她在金陵兴隆坊老宅做惯的。
她长到十三岁,自遇到贾琮之后,日子才过得平顺安和,只要能呆在贾琮身边,便觉得万事都好,只是常会想念隐居姑苏的邹敏儿。
她正在房中专心看戏本子,突然听外头娟儿叫道:“龄官姐姐,外院传信,说有个小姑娘来找你,自称是你的妹妹豆官。”
龄官一听豆官来找她,心中一喜便抛下书本,说道:“那就是我妹妹,快请她进来。”
当日贾琮返回神京,去陪都礼部说了人情,带了龄官一起同行。
豆官和芳官、藕官、艾官、葵官等人,当初是邹敏儿以神京教坊司的名义,采买的江南戏女。
如果都跟贾琮同行,多少要留下一些话柄,所以她们最后是由陪都礼部派专人,送到神京礼部教坊司安顿。
龄官进了伯爵府内院,日常不好随便出入二门外,在院子里等了稍许,便有二门外的婆子,领了豆官进来。
豆官见了龄官,先是展颜一下,甚是可爱,转而小嘴一撇,说道:“龄官,我是找你救命的,你可要让三爷救救我们。”
第480章 双子降皇恩
荣国府,荣庆堂。
贾赦丧事完结,除了东路院还有挂白,整个西府都已除丧,完全恢复了往日模样。
贾赦生前不过是吃祖宗福荫的纨绔,死后对整个荣国府似乎也毫无影响,就算有也可能是负面的。
今日荣庆堂上人气兴旺,主位上宝玉被贾母搂在身边,王夫人和王熙凤在侧位就坐。
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都坐在下首,正围着湘云在低声说话。
今日,保龄侯陈氏、忠靖侯李氏连袂上门拜望贾母,因老太太儿子新丧,有安慰探望的意思,也是老亲人情往来。
当然,在话语之间,这些老练的贵勋主妇,谁也不会触及哀伤的话题,反而挑些贾母爱听的,堂上说话的气氛和煦犹如春风。
而贾母最爱的话题,自然是她最得意的宝玉,两位史家的侄媳妇,都懂投其所好,时不时夸两句,宝玉懂事孝顺之类的好话。
前些日子因贾琮和甄家姑娘赐婚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保龄侯陈氏为了避嫌,急急将史湘云接回侯府,已过去不少时间。
谁都没有想到,贾琮的赐婚果然成真,甚至连赐婚诏书都下了,但更让人没想到的,最后出现这么大的变故,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当初保龄侯陈氏和贾母,撮合贾琮和史湘云的亲事,似乎又重新恢复了可能。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贾琮需要守制三年,三年内都无法定亲娶妻,多少让保龄侯陈氏有些失望。
不过她想到史湘云年岁还小,三年后也只是过了及笄之年,倒也不用太着急。
不管是贾母,还是史家两位侯夫人,心里都暂时把这件事情搁置起来。
……
史湘云在侯府窝了好几月时间,本听说贾琮从金陵返回,便心中欣喜,嚷着要去贾家找姊妹们玩耍。
可是保龄侯陈氏总是不许,后来湘云听说贾琮要被赐婚,不知怎么闷闷不乐了两天,但她毕竟年少,似懂非懂,很快又淡忘了。
正当她在家里百无聊赖之际,婶娘陈氏突然说要带她,去贾府拜会老太太,对湘云来说实在是意外之喜。
她虽性子开朗无忧,还有些大大咧咧,不过该细心的时候,也不算糊涂。
她知道贾琮刚丧父,特意改了爱穿红的嗜好,穿了件淡蓝缠枝白色对襟,白色交领小衣,米白色长裙。
满头的珠钗头饰,也清简了许多,浑身透着往日没有的清雅俏丽。
此刻正说道:“怎么你们都来了,三哥哥怎么不见人影,他去了金陵这么久,都好几个月没瞧见他了。”
迎春回道:“今儿上午,琮弟来了一位小故交,好像找琮弟帮忙救急,如今正在东府府上说事呢,估计要晚些时候过来。”
湘云一脸好奇:“怎么还是一位小故交,到底哪里小了。”
黛玉笑道:“我刚巧看到了,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娃,自然是小了。”
黛玉说着话,又看了眼两位史家的侯夫人,她们和外祖母说话,虽常夸宝玉几句,但总不忘会提到三哥哥。
其实之前黛玉隐约猜到,保龄侯夫人的一些心思,不过心里并不做准。
经过贾琮赐婚的波折,又有了那晚在闺房之中,贾琮对她说明心迹,黛玉也想开了一些事情。
姊妹之中湘云年岁偏小,还是懵懂未开的年龄,姊妹们又一向要好,所以她也放下这桩心思,再怎么说都是三年后的事了……。
……
伯爵府。
龄官见了豆官很是欢喜,两人说了几句话,龄官知道大致原由,便带豆官去书房找贾琮。
贾琮只是略问了几句,便知道了事情缘由。
原来甄老太妃亡故是为国葬,宫中下了诏书,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
因此,往后一年的时间,教坊司将会门庭冷清,无人会来听唱观戏,酒宴取乐。
教坊司作为礼部管辖的司衙,也需要在息乐服丧上做表率,便乘势对教坊司歌乐伎娘进行裁撤。
坊中但凡年老体衰的曲乐伎人,或遣散民间,或发卖良家;年幼的戏女乐童,并未成角的,也都在发卖之列。
豆官等五人是教坊司刚从姑苏买来的新人,不仅年幼,而且在教坊司又无半点根底,自然都在发卖之列。
豆官说这几日,已有好几拨富商贵勋来看过她们,都有发买之意,这些人看起来都善恶难分。
本来豆官等五人被邹敏儿买入神京教坊司,以为就有个稳妥的安身之所,却没想到入教坊司不到一月时间,又要被贩卖为奴。
这回不仅要丢了唱戏的营生,以后为奴为妾,凶险未知。
而这次再没有贾琮和邹敏儿,这样的良善人物关照,到底会落得什么下场,就十分难测了。
因此这几日她们日夜恐慌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豆官虽然年纪最小,但心思却最灵活,胆子又格外大,便想到溜出教坊司,去找龄官和贾琮求助。
贾琮听清楚了来由,摸了摸豆官的头,笑道:“你记得我们是旧交,来找我帮忙,我必定会伸以援手。
我和教坊司琵琶色教头杜大家熟识,我会让人给她送信,请她帮忙周旋,我先把你们都买到我府上,以后也好安排。”
豆官听贾琮肯帮忙,一双大眼笑得眉月弯弯,毫不掩饰内心的欢畅,看起来很是喜人。
贾琮又问道:“你们这几个人,家里都还有亲属吗?”
豆官说道:“我和葵官都是从小被卖,已经不知家在哪里了,芳官、藕官、艾官她们家里都还有父母兄弟。
三爷,我已没有家了,求你买了我,让我留下和龄官一起,洗衣做饭干什么都行。”
贾琮见豆官说得可怜巴巴的,摸了摸头,笑道:“这有什么难的,你愿意留下就行。
其他家里有人的,我会给她们脱籍,给了盘缠,送她们回家过活,和家人过安生日子。”
龄官知道自己以后又多了豆官作伴,自然欢喜不已。
几个人正说着话,外头娟儿来报信,说礼部的小吏来报信,说礼部的官员一刻钟后会到府宣诏,请三爷预备着接圣旨。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还在和两个侄媳妇说闲话。
史湘云年少好动,堂上又都是自家长辈,也不用太过顾忌,便和贾母道恼,拉着黛玉探春去逛园子,说体己话。
宝玉倒是想着一起跟去,但史家两位侯夫人话语伶俐,时常夸上他几句,愈发逗得贾母拉他陪客,一时也不得离开。
姊妹中只有迎春年长,如今又是东府当家小姐,贾琮一直也没露面,她总要留在堂中陪客。
保龄侯陈氏说道:“这次琮哥儿得宫中赐婚,是桩大体面,虽说因变故被夺情,可见是天定姻缘未到,只怕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呢。”
贾母听了这话,看着湘云离开的背影,说道:“你这话倒是没错,自古姻缘都是天注定,人力总难胜天。
琮哥儿是个能折腾的,事事总要到出些变故,这些年我都经习惯了。”
贾母又对陈氏笑道:“你要看见哪家出众的小姐,也帮他留意着,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这把老骨头,总是能熬到的。”
保龄侯陈氏一听这话,心中一喜,姑太太话里有话,这是明白着告诉他,如今万事从头,贾琮和湘云的亲事,老太太放在心上。
不然也不会说什么,三年不长,她这把骨头能熬得到的话,明摆着还想着给这件事做主。
在座的王夫人、王熙凤都是内宅的人精,自然都听出贾母话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