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65节

  圣上摆出这样的排场,已让这件事变得皇威赫赫,不容置疑,其势如山!

  贾母除了低头接受,她一个后宅老妇还能怎么样。

  好在贾母和王夫人总有些不同,她是个高乐享受的性子,虽也是满肚子算计,但最烦将忧愁悲痛存在心里,让日子过得不爽利。

  不管怎么样,荣国爵位总算传袭下来,虽承袭家业的不是最贴心的那个,但贾琮也是她的亲孙子,也算是肉烂在锅里。

  既然事实已成了这样,贾母心中便开始软和下来,开始给自己找补起来。

  这是贾母立足于荣国府,王夫人立足荣国二房,她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

  这边贾母开始扭转了心思,郭霖这一番客套的好话,给贾母一个极好的台阶。

  一体双爵,传遍神京,天下皆知,这几句光彩耀眼之词,让方才如丧考妣,又一贯好体面的贾母,一下又被灌注了活力。

  贾母吃力的收拾心情,好一会儿才缓过精神。

  此刻突然想到一事,小心翼翼的问郭霖:“敢问郭公公,琮哥儿如今一体双爵,威远爵和荣国爵需同脉相传。

  圣上这是要让他兼祧传续,还是其他什么章法?”

  贾母所说的兼祧,一般是指子嗣单薄的家族,一个子弟兼祧父辈两房血脉,娶两房妻室,分别延续两房子嗣。

  两个妻子虽同侍一夫,但却是分属两房的媳妇,她们之间也是妯娌的关系。

  贾琮如今的情形却和普通兼祧不同,他不是兼祧父辈两房,因为一体双爵,后辈子孙分脉相传,等同于兼祧威远爵和荣国爵。

  虽然两者之间有所区别,但究其根底十分相似,所以贾母才会由此一问。

  贾母之所以会如此发问,是她在接受眼前事实之后,方才心底又生出的一层算计……。

  她知道贾琮是御封世袭罔替伯爵,十分得宫中贵人看重,所有前番才有赐婚一事,虽然后来因父丧被夺情。

  但是此番贾琮一体双爵,只怕宫中对他的看重有增无减,他又是这等年纪,将来必定还会有赐婚一说。

  贾母虽然是贾琮的亲祖母,但是宫中如再行赐婚,到底给他定那个女人,却是贾母无法左右的。

  但是,如因贾琮一体双爵的缘故,还能得到兼祧之荣,他就能娶两房妻室。

  宫中总不可能给他两房赐婚,总会空置下一房妻室,让其家自己婚配。

  这样贾母就可借机撮合,贾琮和侄孙女史湘云的婚事,史家大小姐怎么也要做一房正室嫡妻。

  如此这般,贾母意欲贾史两家联姻合势的打算,也就落下来地。

  这样贾琮的一体双爵,虽然违背了贾母初衷夙愿,但多少也算遂了贾母的少许心意。

  况且还有更重要的一桩,如今贾琮一体双爵,主导了荣国府的家业,威势根底更加浑厚。

  贾母虽然身为祖母,但祖孙两个一贯都不太亲近,甚至深有隔阂,贾母实在没有底气和能为,能将自己这孙子笼在手中。

  可一旦嫁了自己养大的侄孙女给贾琮为妻,祖孙之间就多了一条扯不断的纽带。

  这世上的枕头风可是最为厉害的,有了史湘云做自己的孙媳妇,贾母就更好坐镇荣国府,照样地位不衰的做她的老祖宗。

  也能多看顾着她的宝玉一些……。

  ……

  郭霖即便再老道,那里能猜到贾母心中那些弯弯绕绕,他还以为这老太太未免太贪心了些。

  圣上已赏赐贾琮一体双爵,老太太居然还想着加恩兼祧之荣,那到时候朝廷岂不是要封两个诰命,真是贪心不足,尽想美事。

  郭霖说道:“太夫人,这次圣上并没给贾大人加恩兼祧,圣旨上已明示,荣国爵由贾大人支脉子嗣传承。

  将来贾大人的嫡长子承袭威远爵,荣国爵由其余子嗣传承,并不限嫡庶。”

  贾母一听就傻眼了,按这个说法,贾琮一门双爵,威远伯爵明显比荣国爵高了一层。

  传了好几代的荣国爵,将来不是贾琮的嫡长子接位也就罢了,还有很大可能是被庶子承袭。

  什么时候荣国爵变得怎么不金贵了,随便一个庶子都能染指,圣上岂不是有意贬低荣国世传爵位。

  想到这些,贾母刚刚有些平复的心绪,又变得起伏懊恼起来。

  此时,贾琮送郭霖、刘舒友、张政和出府门,跟过来的听信的芷芍和五儿,也兴高采烈会东府报喜讯。

  荣禧堂中,贾政双目充血一般瞪着宝玉,心中怒火焚烧,只觉得今日一纸圣旨,自己一辈子的老脸,都被这畜生丢尽了。

  如果不是老太太在场,自己夫人不省人事,只怕贾政会奋起神威,立时要将这畜生逆子杖毙当场。

  此时因宣诏官员都已离开,李纨、探春、王熙凤都进入荣禧堂。

  李纨和探春自是安排丫鬟婆子,搀扶着形容狼狈的王夫人回房歇息。

  王熙凤又让平儿和鸳鸯搀扶老太太回荣庆堂。

  王熙凤看着贾母和王夫人先后离开荣禧堂,心中却是难言雀跃快活。

  原本以为大房彻底败落,二房占据上风,她怎么都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如此峰回路转。

  只是,琮老三虽然得了荣国府的爵位和爵产,但是老太太和太太,那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琮老三以后只怕麻烦事不少。

  不过不管怎样,于公于私,自己都会站在他这边就是……。

第506章 亡羊补金玉

  宁荣街,伯爵府,迎春院。

  堂屋中迎春居中坐着,穿着鹅黄缎面折枝刺绣圆领袍,白色交领袄子,下身穿玉兰刺绣白色长裙。

  玉颜娇容,清雅端秀,盈盈动人,乌鸦鸦的发髻上,插着那支攒珠累丝金凤,在清晨微光下宝光闪烁,更增几分雍容俏丽。

  当年贾琮知道迎春那支攒珠累丝金凤,常被奶娘偷去典当作为赌资。

  便给迎春重新买了只上等攒珠累丝金凤。

  迎春得了兄弟送的金钗,从此爱逾珍宝,亲自妥善收藏,再也不许奶娘来碰。

  每年遇到喜事和逢年过节,才会拿出来佩戴。

  至于偷拿迎春首饰典当的王奶娘,还有她儿子王柱儿和媳妇,因人贪婪刁钻,一向被贾琮厌恶不喜。

  之后迎春搬到东府当家,只带走了贴身丫鬟绣橘,其他人都被丢在了西府。

  王熙凤看出贾琮喜好,趁着朝廷实行新政,荣国府夏赋大幅增加,需裁减府上家奴人手。

  将迎春乳母和儿媳王柱儿媳妇,还有刁钻霸道的丫鬟莲花儿,各自找了由头,撵出府到城外田庄干活,也算是恶有恶报。

  昨日贾琮赶到西府接旨,芷芍和英莲跟着去听消息,得知贾琮竟意外承袭荣国爵位,便急忙回东府报喜。

  东府贾家姊妹听了虽都惊讶,但都知一体双爵乃是罕见的荣耀,各自为贾琮高兴。

  姊妹之中最高兴的,大概是身为贾琮长姐的迎春。

  自己兄弟一身荣耀,便是迎春心中的最大的骄傲,她早早便换了新衣,又戴了这支绚烂华贵的攒珠累丝金凤,以示庆贺之喜。

  ……

  迎春知道贾琮加袭荣国爵的消息传开,必定会有故旧同僚上门道喜。

  第二天大早,便叫东府二门外二个执事婆子,二门内二个执事大丫鬟,各自到院子里分派事务。

  贾家一贯的规矩,府内的丫鬟婆子分为执事和非执事。

  执事大丫鬟只管各处事务分派协调,手中有第一定权柄,月例也比非执事丫鬟要高些。

  非执事丫鬟只操办具体事务,如服侍主子、洒扫庭院、修建花木、浆洗衣物、行走厨役、看守门户等等。

  荣国府之中,鸳鸯日常服侍贾母,就是一个非执事丫鬟。

  平儿跟随王熙凤管家,就是执事大丫鬟的位份。

  但两人地位高低,却颇有奥妙,不能简单以执事和非执事而论。

  迎春手下的两个执事婆子和两个执事大丫鬟,是迎春和探春从江南购买的五十多个家奴之中,精挑细选出来。

  两个执事婆子在外院听从管家分派,两个执事大丫鬟是迎春管理内院的左右手。

  “外院门户、道路、游廊都要分派人手清扫整洁,外院宣德堂,还有几处偏厅,也还安排人手清扫,器皿帷幔都要换新。”

  “各处让管家安排妥当人手,更换新衣,修整仪容,伯爷袭爵之喜,会有不少道贺的亲友和同僚到府,一定要礼数周到,不许怠慢。”

  “二门外杂室、马厩、车舍等处,安排人手清扫整理,妥善安置访客车马和随从……。”

  “厨房那里,让管家给柳嫂子事先安排足够人手,贺客到府免不了需要吃请酒宴……。”

  迎春有条不紊的把各项事务分派下去,显得不紧不慢,条理清晰。

  她本来从小丧母,生父嫡母漠视,跟着贾母长大,养成了内向木讷的性子。

  但自从贾琮十岁那年搬到西府,对她这个同父长姐颇为亲近,迎春心中有了这个兄弟,事事为他费心照顾,潜移默化之下,渐渐打开藩篱。

  自从被贾琮接到东府当家,本来也是赶鸭子上架,不过一个棋力精湛的女子,哪里会是愚笨的。

  而且这座东府是自己兄弟拼杀回来的家业,也是自己的家园和归宿,所以她对府上诸事都是不厌其烦。

  这一年以来,她有探春帮着一起料理东府家务,对于阖府诸般事务早已练的轻车熟路,日常处置也变的游刃有余。

  贾琮更是乐的做甩手掌柜,事事都靠迎春这个长姐归置。

  ……

  等到迎春嘱咐完事务,正要遣散几个执事各行其是。

  其中一个婆子却问道:“大姑娘,昨日宫中传旨之时,我听说西府都是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袭爵的是我们伯爷,西府都已这样归置,我们东府是不是也要喜庆些,嘱咐布置红彩之喜。”

  迎春说道:“只要各处清扫雅致,人手器皿新鲜周到,礼数到位即可,不需红彩之物,伯爷生性不喜太过张扬,都下去办事吧。”

  等到几个执事丫鬟婆子出去办事,迎春看到堂屋口几个俏丽人影晃动,黛玉、湘云、邢岫烟等人进来。

  黛玉笑道:“二姐姐如今真像开衙办事的堂官,三哥哥承爵可是忙坏你了,这会子放了官印,下了堂,我们特地过来瞧瞧。”

  湘云嘻嘻哈哈笑道:“我说不像什么堂官,如今二姐姐这般能管家,倒是像极了管家娘子。”

  迎春俏脸一红,笑骂道:“多大年纪的毛丫头,说话还是没个遮拦,琮弟还没娶妻,那里来的管家娘子。”

  史湘云一吐舌头,连忙赔笑道:“我说秃噜嘴了还不成,不是管家娘子,应该是管家姑姑才是。”

  ……

  迎春问道:“你们不是去西府看老太太和太太了吗,这才没多久,怎么就都回了。

  史湘云说道:“太太突然就病了,见了面也说不了几句话,老太太精神也不好,整个人懒懒的,鸳鸯正伺候着,我们就都回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65/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