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92节

  当然,给邹敏儿解衣擦身,换药穿衣,抱进抱出这种风流事,自然春秋笔法,删减无踪。

  倒不是贾琮心虚,只是这种话说出口,就再也说不清,黛玉小脸挂不住,必定要羞恼的,甚至还会翻脸……。

  在一个女儿家面前,说自己和另外女子肌肤相亲,那不叫诚实或者坦白,大概归于愚蠢一类……。

  贾琮似乎放大了女儿家的醋意,而忽视了她们泛滥的同情心。

  黛玉听了邹敏儿的遭遇,不仅没使小性儿,反而眼泪汪汪,对邹敏儿的处境颇为同情,倒让贾琮生出一些暖意。

  黛玉叹道:“邹姑娘遭了多少罪,换成是我,多半都活不下去。

  我们姊妹比起邹姑娘,可是幸运了许多,每日富贵度日,过得平安和顺,还能时时和三哥说话作伴。”

  黛玉说到这里,突然反应过来,秀眉微颦,说道:“三哥哥,你是不是相中邹姑娘了,我看她必定是丢了心给你。

  你说你一出门,就胡乱招惹,欠下这么多债头,我看你将来怎么收场,哼!”

  贾琮苦笑道:“好妹妹,刚才不是说好不置闲气,不能说话不算数。”

  黛玉不服气的说道:“我才没置闲气,以后三哥还是别叫好妹妹,免得你嘴里叫着好妹妹,只怕心里想的不知是哪个。”

  贾琮:“……。”

  说着黛玉便站起身要离开,贾琮说道:“妹妹怎么着就走,留下一起说说话,要不我陪你逛园子?”

  黛玉说道:“我有些乏了,回去歪着,晚上好熬夜守岁,要是没有精神,外祖母又会操心说话。”

  她走到门口,还回头说了一句:”三哥哥,我可没使小性儿,一向说话算数。”

  贾琮笑了笑,说道:“我陪妹妹回去吧。”

  贾琮话音未落,黛玉已出了房门,远远的去了。

  贾琮知她虽口口声声说不使小性子,可是听了邹敏儿的事情,心里总归有些不自在,也在常理之中。

  贾琮等到黛玉离开,想了一会儿,取出黛玉送他的那个香囊,上面有黛玉绣的石桥明月红梅图案。

  他在宣纸上将香囊上的图案仔细临摹下来,又另外写了一份信,将图像和信件装入信封,又塞了张银票进去。

  他叫来晴雯,说道:“你把这份信让人传到外院,让人交给江流,让他将信送到城东涌金斋找洪掌柜。

  就说是我交托的事情,请他今天辛苦一下,务必在午夜前把东西做出来,派女眷送进内院。”

  晴雯听到一脸疑惑,不过也没多问,原样传话就是了。

  ……

  姑苏,和光坊。

  巷底一所别致的小院中,深冬的阳光,耀眼光明,充满温和宁静的韵味,

  邹敏儿穿一身布衣裙褂,满头秀发盘成俊俏的发髻,头上那支梅花点翠金簪,在艳阳下璀璨生光。

  她看到院中那株梧桐,又落下寥寥无几的叶子,随手拿起笤帚将落叶清扫干净。

  一双水盈盈的明眸,下意识的看向院门,那次贾琮进门的时候,她也是在清扫院中落叶,时间转瞬便是数月。

  其实贾琮离开后,时间并没过去多久,可是她却觉得异常漫长,似乎已在小院中度过很长的时光……。

  素手莹润,发丝撩动,她握了握手中笤帚的把柄,望着那扇黑油的院门,一种错觉弥漫心头,似乎在下一刻,贾琮就会推门进来。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邹敏儿心中泛起古怪的感觉,一颗心剧烈跳动不停。

  正在厨房操持的丫鬟双荷,连忙跑到院门前,从门缝中看了一眼,才打开院门。

  进来的是个中年婆子,手里还提着一个朱红的木匣子。

  邹敏儿心中很是失望,转念一想,自己也是魔怔了,他怎么这个时候会来。

  双荷明显认识这个婆子,笑道:“周大娘,今日是除夕,你怎么有空过来?”

  那周大娘笑道:“我得了掌柜的吩咐,他说前几日收到神京贵人传信,让商号按他的意思,给周姑娘准备一份年礼,还有一份信转交。”

  邹敏儿听到神京传信,俏脸上生出欢喜。

  双喜接过婆子手中的木匣,道了谢,关上院门,脸有喜色的说道:“小姐,神京来信,是不是少爷送来的年礼。”

  邹敏儿微微一笑,宛如奇花绽放,清研夺目。

  她拿着那木匣放在院中石桌上,小心翼翼的打开,那木匣样式精美,里面分成多个各自,都用朱红绒布铺垫。

  放了一只凤钗、一对耳环、一对玉镯,样式精巧,光彩耀眼,另有胭脂水粉等上等闺阁之物,看着十分华贵喜气。

  但是邹敏儿的目光,只被匣子中一份书信吸引,书信上面写着敏儿亲启四字,邹敏儿看得出那是贾琮的笔迹。

  这是他的亲笔信,不知是用飞羽传送,还是早就从神京寄出,一直到除夕才送到姑苏。

  邹敏儿展开信件,当初她在金陵清音阁,每日和贾琮商讨推演周正阳之事,早就对他的字迹十分熟悉。

  如今再次看到熟悉的字体,一颗芳心忍不住怦然跳动。

  信中写的都是普通之事,叙说自己如今丁忧居家,诸般起居读书之类的日常杂事,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写了近十页信笺。

  邹敏儿在哪些字里行间,甚至能想象得出,贾琮居府度日的模样,她读着厚厚的信纸,心中暖洋洋的。

  其实不管是从坊间,还是从姑苏鑫春号,邹敏儿知道贾琮返京之后,又发生了诸般大事,跌宕起伏,荣耀华彩,让人目不暇接。

  先被圣上赐婚,之后父丧退诏,再峰回路转,竟然得了一体双爵的荣耀,成了神京荣国府的掌家人,一切都显得匪夷所思。

  或许他生来便是这样的根性,不管到了那里,都会翻腾起漫天风云。

  但是,邹敏儿遍尝生死荣辱,爱恨纠缠,假死隐遁,过着如今平静安和的日子。

  她最想知道的不是他的光彩耀眼,而是他褪去华衣之后,那些日常闲散安静的片段,就像自己眼下的时光,如同他一直就在自己身边。

  她不知道贾琮给自己写这样的信,是两人无意间的心性相通,还是他看透了自己的心意,不管是那一桩,她心中都很欢喜。

  旁边的丫鬟双荷,跟了邹敏儿这么久,已经知道但凡来自神京的信息,便和那日上门过夜的少爷相关。

  邹敏儿并没和双荷说贾琮的名字和身份,但双荷知道小姐和那人关系亲密,那人是小姐最重要的人。

  双荷见邹敏儿俏脸红晕,说道:“小姐,你看少爷送的年礼多好看,小姐看了他的信就这么欢喜,要是少爷常常来看你,那岂不是好?”

  邹敏儿轻轻说道:“双荷,世上不能事事如意,人和人都讲究缘法,有些人可以相濡以沫,有些人只有相忘于江湖的命数。

  有些东西,只要有过就好……。”

  小丫鬟双荷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小姐的话是个什么意思。

  ……

  金陵,裕民坊,曲宅。

  除夕之日,整个金陵城一片喧嚣,爆竹声声催旧岁。

  三进的小院中,也粗糙掌灯结彩,处处都是新年的喜气。

  日落时分,内院正房之中,红烛高烧,地上放着两个箱笼,里面整齐码放各种女儿家的礼物,这些是贾琮让从神京寄来的年礼。

  秦可卿在神京长大,曲泓秀也曾长居神京,这些礼物都是神京各大名铺的精巧物件,是贾琮刚过腊月便让五儿提前置办。

  这间内院正屋,原先是贾琮居住,如今曲泓秀和可卿却在屋里摆开席面,两人对杯小酌,说着闲话守岁。

  院子里宝珠像个假小子一样,在燃放爆竹玩耍,把一旁看热闹的瑞珠吓得不停惊叫。

  喧闹的声音传入屋内,将两人心中的寂寥驱散一些,生出不少家的温馨。

  可卿说道:“秀姐,琮弟真是到了那里,都能折腾出事情,虽说赐婚的事没成,却得了一体双爵的荣耀,当真是天大的好事。”

  曲泓秀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动,突然想起自己曾收藏的那幅画像,说道:“他的排场越来越大,我宁可他平庸些,最好做个富家翁最便利。”

  秦可卿听了却不以为然,她出身官宦之家,自然希望自己心上人,科场得意,仕途通达。

  笑道:“秀姐想的怎么和人不一样,男子在世不就求个仕途功业,旁人想像琮弟那样,还没他那个本事呢。”

  曲泓秀听可卿话中满是骄傲,口中却说道:“当初他不过一个伯爵,就闹到要宫里赐婚,如今一体双爵,将来必定闹得更凶。

  你巴巴等在金陵,可就更没指望了。”

  可卿听了这话,俏脸通红,不知是喝了酒的缘故,还是被曲泓秀调侃所致。

  微嗔说道:”这话你不要光说我,也要留着说自己才好,如今琮弟要守制三年,至少三年内不会闹出什么事情。”

  曲泓秀笑骂道:“我看你被琮弟哄多了,都变傻了,他要闹出事情,必定要成亲吗,你看他身边养了多少俏丫头。

  明年他就是十五了,你看他会不会胡闹!

  不行,我要写封信给他,就说我老曲家的功夫,另有关窍奥妙,必要让他再筑基两年,才能真真稳妥了。”

  可卿听了这话微微一愣,憋了一会儿,才忍不住笑出声来,笑声难以遏制,整个人如花枝乱颤,最后笑得趴在桌子上。

  曲泓秀也忍住笑,说道:“喂,你笑什么,你心里必定巴不得我写这封信……。”

第524章 除岁有清欢(二)

  宁荣街,荣国府。

  除夕凌晨,贾母等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坐八人大轿,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返回时已近中午。

  贾琮、贾政带领族中子弟,在宗祠前场排站立。

  贾家女眷事先进入宗祠后堂口排班等候,迎春、探春、惜春等姊妹都在列,惟独不见黛玉的,

  她虽得贾母宠爱,但却是外姓之人,年节皆不入祠堂。

  早上,她给贾琮送完年礼,虽因邹敏儿之事,心中微微失落,说自己要回房歪着养精神,其实也有年节思亲,回避外家宗祭的成分。

  等到贾母车马回府,男女子弟才一同引入宗祠。

  除夕祭祖,贾家主祭之人,已几经改移,从最初的贾敬先变为贾赦,今年的主祭之人,本因改为承袭世爵的贾琮。

  但贾琮以孝道礼数为先,将主祭之位让给贾政。

  这并不单是出于对贾政的感念和尊重,而是在贾琮内心深处,从小到大,所受的各种波折,他对贾家并无充分的归宿感。

  这场除夕祭祖,最终由贾政主祭,贾琮陪祭,宝玉献爵,贾环献帛,贾兰捧香,偏房男丁展拜毯,守焚池。

  青衣乐奏,诸般礼数规程,一一拜兴,焚帛奠酒,礼毕乐止,直到结束,除夕已日头西斜。

  等到祭祖完毕,贾母带着荣国府一脉子孙媳妇,至荣庆堂后大花厅摆开家宴。

  因天色还未黑透,各处席面还未摆上酒菜,王熙凤指派婆子摆了瓜果茶水,又在花厅四周游廊通道,遍点各式花灯,明丽灿烂,炫人眼目。

  贾母和薛姨妈等人说话,迎春、宝钗、探春、惜春等姊妹在一边或赶围棋,或骨牌。

  贾琮自承袭荣国世爵,已被人从后辈子弟的位份中,自然而然剥离出来,仿佛他再和姊妹们聊天取乐,就有些不成体统。

首节 上一节 492/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