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94节

  黛玉一听这声音,眉头一皱,仓促之间,突然纤腰被贾琮一搂,被他牵带到游览的转角处,正好站在廊柱的阴影中。

  黛玉感到自己几乎被贾琮搂在怀里,心中一阵慌乱,却又有些舍不得挣脱。

  宝玉几乎是从眼前走过,但廊柱阴影正是光线盲区,在绚烂明亮花灯映衬下,完全是一片漆黑。

  宝玉刚才隐约看到黛玉的影子,不知为何一下子就失了踪迹,心中迷惑,便继续向前寻找。

  等到宝玉走远了,黛玉才下意识挣扎了一下,嗔怪道:“三哥哥,你这是作甚,不许拉拉扯扯。”

  黑暗之中,贾琮轻笑道:“难道你想宝玉找你罗唣。”

  黛玉微微傲娇,说道:“我也不和你罗唣。”

  这时她才意识到,贾琮还搂着自己的纤腰。

  她正要挣扎开来,贾琮却已自己松开,反而让她生出微微羞涩的遗憾。

  贾琮笑道:“如今刚过了亥时,那东西多半要送来了,我带妹妹去看一个好玩的东西,妹妹一定会喜欢。”

  说着也便拉着黛玉的小手,走了一条偏道,直往东府而去,省得半路撞上宝玉。

  却不知他们刚离开不久,在花厅中不见了黛玉的紫鹃,便跟出来寻找自己姑娘。

  ……

  虽然时间接近午夜,但因近日是除夕夜,王熙凤早命人在府中各处,遍挂花灯,以示喜庆。

  因此即便是黑夜,四处灯光明亮,道路走动便利。

  黛玉被贾琮拉着一路走来,沿途的树木和房舍的影子,不断在两人身上掠过,伴随着两人踢踏轻灵的脚步声。

  黛玉感到贾琮握着自己的手掌,如此温暖有力,让她心中升起融融的安定感,心中原本那丝小性嗔意,很快被心中的柔情消融无踪。

  原本她是被贾琮拉着走路的,很快便开始主动跟上贾琮的步伐。

  问道:“三哥哥,你是不是又哄我,这黑灯瞎火的,那里还有什么好玩的物事。”

  贾琮笑道:“我什么时候拿瞎话哄过妹妹,你跟着我便是,等会儿见了一定喜欢,就是涌金斋是不是真做出来了。”

  两人经过梨香院,过了两府夹道小门,一直便往登仙阁的方向而去。

  一直走到登仙阁下那片种满玄墓山梅花的梅林,又走上林畔水榭上一座石桥,贾琮便停下了脚步。

  天上云顥溶溶,桥下流水潺潺,水边梅蕊枝斜,清冷奇香馥郁。

  黛玉笑道:“今晚的夜色倒是极好,但却并不罕见,这就是三哥哥说的好玩的物事,还说不是哄我。”

  贾琮笑道:“你再等等。”

  ……

  两人在石桥上只站了一会儿,远处便走来好几人。

  黛玉认出走在前头的,是内院一个管事婆子,跟着她身后的妇人却是个陌生面孔,后面还有几个粗使丫头,各自带着几箱子东西。”

  贾琮对面相陌生的妇人问道:“这位大嫂可是涌金斋的人?”

  那位妇人笑道:“回伯爷的话,涌金斋的老板是我当家的,我当家的接了伯爷的来信,连日便赶制了伯爷要的东西,总算没耽搁事情。”

  贾琮高兴的说道:“如此甚好,倒是辛苦洪掌柜的。”

  那妇人连忙说道:“伯爷对我们家有大恩,这话可是折煞我们了,要不是伯爷让我家老爷子,进火器营造坊当差。

  我们一家子那里有能为,来到这天子脚下所在,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大恩难以回报,伯爷吩咐些许小事,我们必定要做好的。”

  贾琮笑道:“如此辛苦这位大嫂,想来你一定懂得操持之法,让我们欣赏一下洪家的祖传手艺。”

  那妇人连忙答应了,指派那几个粗使丫鬟,将其中一箱东西按次序摆放在水边,又细心的接上各种引线。

  对着贾琮说道:”伯爷,我要开始了。”

  贾琮对她点了点头,那妇人取出火折子点燃其中引线,只听得几声尖锐的啸声,天空中已绽开绚丽的烟花。

  那妇人在桥下喊道:“伯爷和小姐看仔细了,正章就要来了。”

  水畔的那箱物事不断向天空喷吐火焰,不一会儿绚烂瑰丽的烟花,弥漫了一整片天空。

  白的似雪,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如翠,绚烂多姿,美不胜收。

  黛玉俏脸上满是欣喜欢愉:“三哥哥,真的好美啊,你看那里像一轮圆月,那里是一座石桥,还有梅花和绿枝。

  三哥哥,这烟花好生神奇,当真绝顶天下,闻所未闻。”

  ……

  此时,天空中由烟花组成的石桥、明月、梅枝等绚烂图案,很快便淡去熄灭。

  黛玉不无遗憾的说道:“三哥哥,这样美丽的烟火,我明明是第一次见到,怎么看着这等眼熟?”

  此时,水畔哪箱烟火发射完第一轮,竟然接着发射第二轮,天空中又出现那明月石桥红梅的奇景。

  黛玉已忍不住欢声雀跃,贾琮取下随身的香囊,举到到黛玉眼前,笑道:“妹妹说看得眼熟,是不是和这上面一样。”

  黛玉一看到这香囊,一双明眸秋水盈盈,充满欢喜和明了,一下子眼眶便湿润了,那些许薄嗔失落,早已不见踪迹。

  那个香囊是当年贾琮去辽东巡边前,黛玉亲手绣了送他,一直被贾琮随身携带,香囊上正是绣着石桥明月红梅图。

  那天上由烟火组成的奇妙图案,完全临摹了香囊上所绣的图形,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黛玉看着天上未完全消散的绚烂图画,一双美眸之中都是赞叹痴迷,不知不觉靠在贾琮怀里,任由贾琮轻轻搂着纤腰。

  此时,江畔的那箱烟火,开始发射第三轮,漫天烟花次第绽放,火树银花,绚烂如诗。

  石桥上依偎的两人,在瑰丽炫美火光的照耀下,恍如非尘世中人。

  那些次第喷涌的烟火,最后一次组成奇绝图画。

  天上人间,石桥红梅,两两相对,一轮烟火明月倒映桥下水中。

  只在刹那间,生出绝妙无伦的异相。

  这一幕必定会永久镌刻,不管生死契阔,不问跌宕离合。

第525章 流火赋娇容

  荣国府,大花厅。

  迎春、探春、宝钗等姊妹正在席上闲话。

  惜春小跑着进来,欢声说道:“你们快出去看,外头在燃烟花,还是好希奇的烟花,天上还有石桥,月亮,还开花了嘞。”

  惜春还是个稚嫩的小丫头,没有其他姐姐的闲情和耐心,在席上吃饱了肚子,便觉得无聊,早溜出酒席去看外头的花灯。

  也刚巧让她看到东府的烟花奇景,只是她年幼,并没有太多心思,只知道天上烟花好瞧,却没意识到是东府那里在放烟火。

  除夕里放烟花是寻常事,大家都是见惯的,天上怎么还能生出石桥月亮,甚至开出花这等稀奇。

  姊妹们都以为惜春这样的小孩,说话夸张幼稚一些,也在常理之中,所以大都不当一回事。

  姊妹中探春和宝钗心思细腻,又都是心思放在贾琮身上。

  刚才她们就察觉到贾琮、黛玉、宝玉都前后离开花厅,不过酒席上中途更衣离开,都是常有的事。

  只是这三人离开的时间有些长,探春心中微微一动,问道:“四妹妹,那里的烟花这么好看,是外院的小厮在燃放吗?”

  惜春回道:“这就不知道了,看着好近,像是我们府上放的。

  三姐,那烟花真的好生奇异,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就像是在天上画了一副画。”

  惜春双眸晶亮,满脸惊奇艳羡,这会子连探春都感觉出,小惜春不是孩子气的夸张胡说,好像真看到这么离奇的烟火。

  探春虽十分精明聪慧,却怎么也不会因惜春这些石桥红梅的只言片语,就联想到黛玉送给贾琮的那个香囊。

  主要还是贾琮制作烟花的心思,过于奇巧古怪,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也无法猜到其中真章。

  贾母听探春惜春聊烟火的话题,笑道:“我年纪大了,经不起夜里的寒气,只窝在里面说话,你们要看烟花,便尽管出去玩,都不用拘着。

  等过了子时,要是有精神守岁,便回来一起守着,要是真困了,就回了睡觉去,有什么大不了的,明年大年初一,我们接着乐便是。”

  王熙凤听惜春嚷嚷看烟花,便安排几个粗使婆子,在外面空地上燃放烟火爆竹。

  迎春牵着惜春,带着众姊妹离席,都去花厅门口赏玩取乐。

  一场火树银花的绚烂之后,众姊妹还没回厅,东府的婆子过来传话,说是伯爷在登仙阁燃放烟火,请老太太、太太、姑娘们去赏玩。

  贾琮这话也就是表面礼数,本就没准备让贾母等人过来,省得大家各自不自在。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也是听过就算,谁也不会真的巴巴跑到东府看烟火。

  惜春已欢声雀跃,拉着迎春便往东府去,其他姊妹自然都跟着去,贾母本来让宝玉也跟着去热闹,却没想到左右都不见他人影。

  ……

  伯爵府,登仙阁南坡。

  涌金斋的老板虽做出贾琮定制的烟火,但因时间紧促,只来得及做出一箱,燃放过也就没了。

  涌金斋本是莱州府名闻遐迩的烟花店,店主洪氏一家是世代相传的烟火技艺,制作的烟火奇异绚丽,巧夺天工,驰名大江南北。

  贾琮为火器司招揽火器营造火药师,因涌金阁店主洪四林,做了一辈子烟火,在火药配置上技艺精深,被他看重遴选入火器司。

  之后火器工坊研制改进型鲁密铳、瓷雷、新型红衣大炮等利器,洪四林的火药配置技艺,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因火器工坊依照贾琮的思路,制定火器营造技艺保密规程,所有关键火器营造匠师,其直系亲眷都要迁到神京安置。

  一是为监控防范,二也是对关键火器营造匠人的福利保障。

  为了让他们的家人立足神京,火器司都会提供必要的生计扶助。

  洪四林一家也因这个原因,才能从平俗之地莱州府,得以迁居到天子脚下的繁华国都。

  洪四林的儿子洪成业,得父亲的技艺真传,在神京重操烟火制作的行当。

  且涌金斋在神京重开后,生意比往日更加兴隆,加上洪四林做了火器司大匠,不仅有一份丰厚的酬金,还有了正经出身。

  对于洪家这样世代匠业为生的门户,能拥有一个正经官家出身,那无异于再生之福。

  所以他们不介意入京定居的另类原因,他们只想用家传技艺,为官府做事,对贾琮这位火器司首官,给于如此天赐良机,自然感恩戴德。

  贾琮定制的烟火,制作繁复,洪成业只来得及做出一件,但他让自己婆娘携东西过来,另送了贾琮许多精美的常见烟火,作为年节取乐。

  贾琮和黛玉放过那定制的烟火,各自都还意犹未尽,才想着让姊妹们一起来赏玩。

  ……

  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邢岫烟等姊妹,跟着那东府婆子一直到了登仙阁。

首节 上一节 49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