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07节

  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举子,容貌普通,身材修长,一双眼睛灵活有光,颇有几分神采。

  他望着高大富丽的伯爵府邸,以及黑底金字的威远伯府门匾,目光中颇有艳羡向往之色。

  对身边的同伴说道:“宜淳兄,你我都是双十之龄便过了乡试,即便在科举鼎盛的江南之地,也算是早发卓越之辈。

  听说这贾玉章今年才十五,竟然早就中了乡试解元,比我等还要胜过几筹,当真让人惊异。”

  那被称为宜淳兄的学子,也是二十左右年纪,神情从容淡定,一身的书卷气息,在同行中显得有几分不俗。

  他微笑说道:“这贾玉章十岁就被邀请入楠溪文会,还能在文会上写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之句,才情卓绝,非同凡响。

  你我十龄之时还在乡间淘气呢,更不用说他后来几首词作,每首都足以鼎立士林,流芳百世,这样的人物,少年中举,有什么奇怪的。

  只是他有这等旷世词才,却似乎不太热衷此道,自在金陵做出那两首新词,两年时间竟无新作传出,倒是可惜了。”

  那容貌普通的举子,性情有些急性子,在西角门口来回走了两趟。

  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府上家人已拿了我们帖子进去,这已过了许久,怎么还没一点动静。”

  同行的一位年纪较大的举子,似乎见过些世面,抚须微笑道:“希文稍安勿躁,这伯爵府听说原先是宁国公府,不比普通人家府邸。

  而且这位威远伯承袭双府,也有可能他今日在荣国府,国公府邸门户重重,地方广大,传递信息需要些时间,也在常理之中。”

  那被叫做希文的举子,听了同伴这话,神情有些发愣。

  喃喃说道:“他这排场可真是不小,昨日北静王府开文会邀宴,堂堂王府进出,也没他这里这般迟怠繁琐……。”

  那名叫宜淳的举子微笑道:“你们定要来拜见这贾玉章,我就说过多半是见不到人的,如今总信了我的话。”

  那希文说道:“虽然他是国公勋贵,身上还有正经官身,但他既然下场春闱,与我等便是同年之谊。

  他既能写出华美词章,又是饱学情怀,总不至于自傲身份,不屑于交往我等白身之人,那未免太自坠风度了。”

  那宜淳笑道:“自傲身份倒不至于,我到了神京便听说,威远伯虽出身国公门第,但幼时微寒,天下皆知,所以性子有些孤僻。

  听说他日常除了上朝入衙,极少外出交际游宴,常日都居府不出,自得其乐。

  我们和他素不相识,人家就凭一张拜帖,难道就要出来相见?

  如今他在入京举子中名头响亮,这几天又有多少人,去文翰街萧家书铺观赏他的墨宝。

  这消息要是传开,不知有多少举子有样学样,都来上门投贴,难道他都一一相见,他见得过来吗,据我看他不会开这个口子。”

  ……

  伯爵府,贾琮院。

  传话的婆子拿了几张拜帖进院子,看到游廊上摆弄刺绣的芷芍和晴雯。

  那婆子是秦可卿从江南帮贾琮选买的家奴,做事本分勤快,也不乏精明干练。

  她知道伯爷院里这几个姑娘,都是极得伯爷宠的,将来必定都是做主子的命数,伯爷日常事务也都是几个姑娘料理。

  笑着说道:“两位姑娘安好,外头有几位举人老爷,递了帖子要拜会伯爷,麻烦两位姑娘给伯爷传句话。”

  晴雯接过帖子翻开看过,小嘴微微一翘,又递给芷芍去看。

  这几年院子里的丫鬟,都跟着贾琮认字读书,晴雯虽没有芷芍、英莲这样通晓文墨,但识文断字却是没问题的。

  俏声说道:“芷芍姐姐,你看又是那些闲得没事干的举人老爷,这几天都来了好几拨人了,当真有些嫌人。

  他们进京不是为了赶考吗,不正经读书做学问,每日东拜会西拜会,也不显寒碜。

  三爷这么大学问,还闭门读书呢,他们这些难道比三爷读书还厉害,就这么四处浪荡闲逛起来。

  还有这帖子上的字太马虎了,七拐八拐,潦草透顶,写的还没我正经,三爷教我写字,可不是这样的。”

  芷芍忍着笑,说道:“你这张厉嘴,还是省点唾沫,人家上门拜帖,见不见在三爷,怎么也算是客,也要被你一顿排落。

  你才写几年字,没学会走就想跑,你想写的七拐八拐还没这本事呢,你这张快嘴真是没治了。”

  芷芍对那婆子说道:“三爷事先已发下话,因他如今丁忧守孝之期,不宜喧哗谈宴,加之要读书应考,所以一律谢绝外客。

  让外院管事这样回复就成。”

  那婆子又说道:“姑娘,今日来拜会的几个举人老爷,好像有些来头,说其中一个叫周应辰的,是杭州府的解元……。”

  晴雯神情有些骄傲,说道:“瞧大娘这话说的,芷芍姐姐都说不见了,难道还不清楚了。

  解元在别人府上算颗了不起的蒜,到我们府上却不值当,我们三爷还是雍州解元呢,比杭州府的解元厉害多了……。”

  芷芍见晴雯一张小嘴噼里啪啦说得清脆,担心她又说出怪话,让传话的婆子脸上不好看,伸手在她腰上拧了一把。

  晴雯哎呀一声便住了嘴,她知道自己嘴巴利索,有时说起来没个轻重,芷芍这是提醒自己。

  芷芍微笑道:“即便是解元也不妨事,三爷不见客是出于孝道,你把这道理一说,都是读书人,他们必定知道的。”

  晴雯忍不住在旁边说了一句:“三爷如今在书房专心读书,可不喜欢别人打扰的,连我们都不轻易进去……。”

  芷芍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红,差点笑出声,方才她进堂屋帮晴雯取刺绣的彩线,正看到书房里的情形。

  三爷的确是在看书,只是怀里搂了个英莲在打盹……。

  ……

  伯爵府,西角门。

  几个拜会的举子,听了外院管事的回复,脸上都有失望之色,不过人家以丁忧守孝为由闭门谢客,却是挑不出半点毛病。

  国朝以孝治天下,读书人敬奉圣贤之学,更是以孝道为先。

  那叫希文的举子,对他的宜淳兄说道:“宜淳,你这个杭州府解元,脸面好像还不够大,不见我们也罢了,你居然也没这个体面。”

  那宜淳笑道:“我这个解元在别的地方唬人,偏在他这里没什么用,人家可也是雍州解元,大家也就扯平了。

  人没见到也就算了,我请给各位到春华楼吃酒,等过了这趟,我也轻易不出门了,春闱前再多用些功夫。”

  ……

  贾琮院子里,芷芍正跟着晴雯学那界线绣法,就见平儿进了院子,问道:“芷芍妹妹,三爷在院子里吗?”

  芷芍回道:“三爷在书房读书呢。”

  平儿回道:“我正有要紧事找他呢。”说着便一路往书房而去。

  芷芍想到贾琮正和英莲腻在一起,虽英莲这毛丫头平时跟进跟出,并不算什么事情,但看到多少有些尴尬。

  忙上前说道:“平儿妹妹,你可有日子没过来了,最近西府的家务很忙碌吗?”

  平儿听到芷芍和她说话,自然慢下了脚步,笑道:“二奶奶如今已经显怀,我们都不敢再让她操心,只让她坐镇罢了。

  日常事务都揽过来自己做,虽比年前忙了些,好在都是做惯的事,又有五儿妹妹做帮手,也都能应付过去。”

  平儿和芷芍清脆的声音传入书房,贾琮脸色微微一僵,拍了拍怀中的英莲,说道:“就这么困,到榻上去睡了。”

  英莲一下抬起头,揉了揉眼睛,有些赧然说道:“我怎么就睡过去了。”

  贾琮本待说话,却见平儿已进了书房,身后还跟着芷芍。

  贾琮笑道:“平儿姐姐怎么有空过来。”

  平儿微笑回道:“今天遇到一桩事情,因不是件小事,二奶奶也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让我来问三爷的意思。”

  贾琮微微一愣,说道:“西府的事情二嫂管了多年,怎么还有她拿不定主意的。”

  平儿回道:“因这桩事情三年才来一次,并不是常年都有,如今三爷承袭了爵位家业,老爷和太太又都搬去了东路院独居。

  家中的情形和往年大不一样,所以这桩事情处置的尺度,和以往也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二奶奶才会拿不定主意。”

  这桩事是应在宫中的大姑娘,二太太要循着往年旧例,从西府公中提出四千两银子,去办大姑娘的事情。

  如今三爷虽然承袭荣国爵位家业,但却是降等袭爵,家里的爵产比往年少了五百石,一年的进项也比往年少了许多。

  眼下荣国府一年公中入账,还不到二万两,日常需要精打细算,才不会出现亏空。

  一下子出去四千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奶奶才不好随意拿主意,要听听三爷的意思。”

第534章 深宫情阑珊

  宁荣街,伯爵府,贾琮院。

  贾琮听了平儿的话,事情涉及到元春,并且还是三年一次,他大概也就猜到是什么事。

  问道:“平儿姐姐说的这事大姐姐有关,是否就是宫中三年一次选秀和封嫔。”

  平儿回道:“三爷猜得没错,正是这桩事情,当初老太太让大姑娘入宫,不外乎是希望能得沐圣恩,为贾家多一层根底。

  二太太对此事很是看重,自从大姑娘入宫后,每到三年之期,二太太都会花费银子打点宫中各处,希望能给大姑娘谋个前程。

  这事每年都从公中支出银两,只是往年都只三千两数目,其中一千两给大姑娘自己支用,添补用物或赏人。

  从大姑娘入宫那年开始,到今年已经第四个三年之期,只是前几次用了不少人情和银子,都没有着落罢了。

  今年支银数额有些大,估计是大姑娘年岁渐大,二太太心中有些着急了……。”

  ……

  贾琮听了平儿一番话,不禁皱起眉头,他曾入宫和元春见面交谈,彼此言语相处十分默契。

  这位家中大姐姐品貌出众,内秀睿智,是个十分出色的女子。

  她和宝玉虽是同胞姐弟,却是天壤之别的两人。

  宝玉虽为男子,却毫无担当,只知一味在内宅浪荡混世。

  元春虽为女子,却小小年纪入宫,肩上背着护佑贾家满门富贵的担子,让贾琮心中生出许多感慨和怜悯。

  这几年贾琮入宫和元春两次相处,虽然元春没有明说,但从只言片语之间,贾琮能清晰感受到,元春对深陷宫中的无助和厌恶。

  她只不过是为承当家族义务,强自压抑忍耐漫长的深宫岁月。

  在贾琮看来,元春美貌智慧,出身高贵,具备一个女子搏取圣宠的所有资本。

  但是,在正常情形之下,贾家就算往宫中填入金山银海,只怕也是无法如愿的。

  因为,嘉昭帝自登基以来,便隐然站在四王八公对立面,对这些依仗上皇的世传老勋,极尽打压削弱之能事。

  他怎么可能让嫡出荣国府的元春,在后宫攀上妃嫔高位,为四王八公等旧勋壮大威势。

  元春入宫已第九个年头,却依旧被冷落闲置,毫无所成,便是最好的证明。

  即便是前世,元春也是在入宫蹉跎多年之后,毫无预兆的突然晋升贤德妃,其中原由一向众说纷纭。

  但是元春封妃之后不久,便突然暴毙宫中,贾家东西两府随着元春的过世,也顷刻间大厦倾倒。

  这其中原因,没有确凿明确的实证,贾琮也不会去做可笑的揣测。

首节 上一节 507/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