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10节

  ……

  据宫里传出的消息,女儿元春这两年在宫中得到皇后看重,听着处境势头很是不错。

  王夫人又从兄长王子腾那里听到口信,当今圣上不慕女色,前面几次选秀,都是虚应其事,充实后宫的秀女屈指可数。

  但这次三年之期选秀,听着风声是要大张旗鼓,其中也是事出有因。

  当今圣上膝下只有三子,元子赵王、次子宁王都已成年封爵,三子还未成年,如今养在宫中,却一向体弱多病。

  皇帝诸子之中,赵王李重瑁才能出众,文武兼备,光彩耀目,十分得嘉昭帝器重,一向被视为皇统接掌之人。

  但是上年贾琮在金陵侦破卫军大案,赵王大力扶持举荐的张康年,被查出是大案的主犯之一,且此人还是赵王妃的本家堂兄。

  张康年在赵王扶持之下,历任苏州卫指挥使、金陵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陪都兵部右侍郎,每一任职位都涉及江南军权核心。

  如果张康年不涉及金陵卫军大案,这一切就不会太过扎眼。

  但是,贾琮查出张康年是捅天大案要犯,并且涉及江南卫军肆权乱政,作为其恩主的赵王便一下浮出水面。

  朝野内外传出不少谣言,不外乎是赵王居心险恶,培植势力,操控江南海政等流言。

  虽然这些谣传到目前为止,并无实证,但却触动了嘉昭帝内心最敏感的神经。

  让他对这个一向倚重的皇子,生出深深的失望,并随之孽生出防范和疑虑。

  自从贾琮侦破金陵大案,回京复命之后,短短数月时间,赵王不少军中部署及举荐官员,都受到严厉打击,轻者罢官,重则伏法。

  而已年过四十的嘉昭帝,突然意识到子嗣不丰的隐患,宫中传出本年选秀将郑重其事。

  官宦之家年满十五闺阁皆入宫待选,宫内六局二十四司女官,凡品貌端丽,德行玉洁,皆有屏选之荣。

  大周宫内六局特指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之下又设二十四司。

  元春官居凤藻宫女史,便是隶属尚宫局。

  王子腾当年因雍州院试案首诬告一事,贾王两家因此生出嫌隙,让王子腾在仕途上举步维艰,困居有名无实的京营节度使一职。

  整日挖空心思便是如何攀附借势,打破眼前的仕途僵局。

  王夫人因贾家二房变嫡为庶,荣耀财势皆失于人手,也是正在费尽心力扭转颓势。

  这两兄妹听到这等扭转乾坤的消息,自然都是焚心于火,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才貌双全的元春身上。

  ……

  王夫人两日前,按照往年惯例,因元春三年之事,让人给王熙凤传话,从公中提出四千两银子,用于宫中打点之事。

  因王夫人知道如今贾家形势大变,二房除日常月例之外,再因专事独自从公众支取银子,已不合宗法家规。

  再说如今贾家有贾琮支撑家业,已今非昔比,是否还需要元春在宫中邀宠,都已在两可之间。

  所以此事她没有底气先告知贾母,先拿话试探王熙凤的口风。

  她原本以为王熙凤听到此事,不会贸然说话,总要找贾母商量一二,因贾母以往对元春能再后宫立位,一向也很是热衷。

  可事情出乎她的意料,王熙凤收到口信,只是过去不到半日,便让平儿传话。

  说荣国府公中银钱紧缩,不足一次支取大额银两,此事搁置暂缓,且时候贾母也没让人传话过来。

  王夫人便知王熙凤根本没有告知贾母此事,看着也不像擅自做了决定,必定是东府那小子给她撑腰,这才理直气壮回绝拨银。

  王夫人虽痛恨贾琮以家主之威,搅黄二房的大事,但心中对王熙凤却是更加愤恨。

  她好坏也是自己的嫡亲侄女,如今行事却半点脸面都不留,当真奸恶狠心的极点。

  王夫人想到姑侄两人的位份,如今大相径庭,王熙凤成了荣国嫡脉大房的管家嫂子,自己却成了贾家偏房一主妇,当真活活气死人。

  王夫人本来想去贾母面前将事闹开,但这两日贾母忙着给宝贝外孙女过生辰,要是坏了老太太的兴致,多半是没好脸色看的。

  而且,王夫人对贾母是否还会偏向二房,心中已是底气不足,不仅老太太在内宅打滚了一辈子,比她更明白审时度势的路数。

  所以,王夫人只能熬过这两日,再找空挡和贾母分说此事。

  毕竟,只要元春的能在后宫上位,贾家二房和大房就能分庭抗礼,不用从此再东路院仰人鼻息,这事想来老太太也是乐见其成……。

  ……

  正当王夫人为元春一事心神焦灼,坐立不安之时,丫鬟彩云过来回话,说夏家太太携礼上门拜访太太。

  王夫人听了心中奇怪,夏家太太要上门拜访,也应该去梨香院拜访自己妹妹,怎么会过来拜访自己?

  王夫人心里虽这么想,口里却让彩云赶紧将人请入内院。

  如今贾家二房败落,在贾家已无财无势,桂花夏家是神京有名的豪富皇商,王夫人自然愿意多和这样的人家来往。

  等到夏太太进了内院,王夫人奉茶客套一番,夏太太才有些神情歉然的说明来意。

  王夫人听了倒是大感意外,夏太太说自从薛家返回,本是有意这门亲事,但半月请高僧给女儿卜卦批命。

  那高僧说女儿和薛公子生肖八字不合,若强携鸳盟,必生无妄之灾。

  夏家恐有伤薛家殷殷之情,不好登门回绝,只好请贾夫人代为转达致歉。

  王夫人不知夏太太所说的高僧之言,是否真有其事,还是夏家看不上薛蟠的托词。

  不过这事左右不合她相干,该头疼的也是她妹妹,她大可不必因此事和夏家生出嫌隙。

  再说,王夫人对夏姑娘颇有好感,觉得这姑娘是一等人物,内心隐隐觉得薛蟠般配不上,两人亲事不成,也在常理……。

  只是薛蟠的亲事不成,自己宝玉和宝钗的亲事,也就要耽搁下去,也不知该如何破解转圜,虽有些烦恼,但也是没法子的事。

  况且,这夏太太礼数十分周到,上门只不过转托一事,却带来了两箱随礼。

  箱子中都是琳琅满目的上等丝绸、上年份的参茸药材、上好的龙涎香料等等。

  王夫人也是当惯了家的,自然有些见识眼力,如果是往年这些礼物虽贵重,也不太算什么。

  如今形势骤变,这些东西再看到眼里,感受已和以往不同,心中只是感叹夏家出手阔绰豪富。

  她却不知夏太太虽上门请托推亲之事,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是借此事和贾家交好,所以才会下重手送礼。

  王夫人面色和蔼的说道:“夏太太也太过客套,儿女亲事,必要慎重,既是高僧批卦,自然不能违背,以免伤了儿女亲缘。

  舍妹是世家之妇,性情和善,通达礼数,必定能体谅夏太太苦心,我会帮二家说项,这也不值当什么事。”

  王夫人把话说开,夏太太又是灵巧之人,两人话语之间越发和睦,宾主之间气氛越发融洽。

  两妇人奉茶闲聊之际,夏家太太也说起家中生意之事,又说到家业无人传承,孤儿寡母的不易之处。

  还无意之中提到夏家在内务府和宫中的一些人脉……。

  夏太太只是无心随口而谈,但王夫人却是听者有心,目光已难以抑制的微微一亮。

第536章 借势入妄局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中娇声丽语,倩影袅袅,香风撩动。

  这天大早,迎春带着黛玉、探春等姊妹,到荣庆堂给贾母请安,宝玉自然也来凑热闹。

  众姊妹闲坐着和老太太说些闲话,史湘云俏丽喜性的嗓音占去大半,叽叽喳喳就数她的话最多。

  自从史鼐带着家人去金陵赴任,贾母将湘云留在贾府教养,

  对湘云来说就像是放了风筝,不用像在保龄侯府那样,针线女红、行动规矩皆丝丝入扣,不能走样了史家长小姐的风范。

  她自住进迎春院子,贾琮和迎春自然对她毫无拘束,湘云越发针线不沾,行走如风,笑必露齿。

  闲话、看书、下棋、闲逛,兴之所至,任性洒脱,十分得趣。

  姊妹中间有了她存在,更显得活泼雀跃,意趣盎然。

  贾母看到一众孙女莺莺燕燕,聚聚一堂,湘云妙语如珠,欢欣雀跃,便觉得心中十分受用。

  二房承爵失败,爱子贾政不得不迁居东路院,曾让贾母生出许多失落和遗憾。

  随着时间过去,贾政安居东路院,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妥,年节时勋贵老亲走动奉承,比起往年更加热烈许多。

  这不就是贾母要的高乐日子,当初内心的不甘和不愿,随着时间过去,也渐渐被老太太淡忘……。

  ……

  姊妹们在荣庆堂闲聊少些,王夫人也过来和贾母请安。

  贾母见王夫人有些心神不定,看着说话闲聊的孙女们微微皱眉,一双眼睛也带了血丝,精神难掩疲倦不济。

  贾母说道:“昨日林丫头摆宴去请你,你便称病没来,今天身子可有好些了?

  家里年前虽闹了一通,如今总算都消停下来,眼下外头有琮哥儿顶着,家里寻常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这几天政儿过来给我请安,我看他的气色就很不错,你也是快五十的人了,日常也要多保养身子。

  宝玉眼看就要十五,还要你这做太太的给他算计筹谋呢。”

  王夫人听贾母这一番说辞,话语中竟透着一丝于愿已足的意思,心中不禁很是膈应。

  老太太竟都忘记了,当初老爷无法承爵,二房要搬出荣禧堂,甚至迁居东路院,她也是满腔的沮丧和不甘。

  如今不过是过了个年,老太太心里竟开始不在乎了,照样过起高乐的日子。

  看到老爷也觉得他很自在,说到那小子也觉得能顶事,左右都是她的子孙承袭家业,肉都烂在锅里。

  可是自己还能像老太太这样高乐,往年但凡是大丫头宫里的事,便是家里一等大事,要用银子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自己搬出荣禧堂这才没多久,又到了元春用银子的时候,凤丫头就如此拿大起来,一句公中余银不足,便轻飘飘驳了回来。

  可见人一走茶就凉,真是半点没错。

  如今自己住的东路院,但凡进一趟西府,都要坐上马车跑上一圈,当真是呕都呕死了。

  眼下老太太还在,还能靠着请安的由头时常进来,以后老太太要是归西了,自己连荣国府的门槛,都很难再迈进去……。

  二房如今能靠西府公中月例过日子,自己老爷那几个俸禄只是摆设,连自己陪嫁店铺的收入,都要贴补进去。

  自己哪有老太太这等好命,事情过去了就放下,一味去过高乐日子。

  ……

  王夫人想到这四千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大丫头真在宫中得了圣宠,也是一家子都得益,今天她就是来和贾母说道这事。

  “老太太,今日过来给你请安,还真有件要紧的事,需要老太太来拿主意。”

  贾母奇道:”你那里还有事需我拿主意?”

  王夫人说道:“是元春相干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510/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