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26节
等贾琮一篇时文习作完成,外头正稀稀落落下起雨来,如今已近三月,虽春寒料峭,但气息渐和煦,雨水也开始频繁。
贾琮出了屋子,在走廊上散步透气,呼吸润泽冰凉的水汽,正感到心胸舒爽。
晴雯上来和他说了紫鹃来过之事,贾琮估摸紫鹃来时,自己这篇时文才刚起笔不久,如今一篇洋洋洒洒写完,可是耗费不少时间。
计算时间迎春黛玉等姊妹,多半已拜望过薛姨妈回来,或就近去荣庆堂贾母处问安闲坐。
他望着院中如丝如缕的雨幕,想到那日也是在雨中,他和宝钗少有的相对而谈,话语和暖投契,颇有意趣。
自己言语无忌,甚至对姑娘家多有唐突,那日宝钗走后,因薛姨妈之病,就再没来过。
如今自己知道了事情,不去问候薛姨妈,不仅失了礼数,宝钗面上也不好看。
于是换衣取伞,带了晴雯随侍,迎风踏雨去梨香院探望。
第547章 白日污闺名
荣国府,荣庆堂。
迎春、黛玉、探春、惜春等姊妹去梨香院看过薛姨妈,便顺路去荣庆堂贾母处问安。
几人正和老太太说闲话,外头婆子来回话,说二太太带夏家嬷嬷来拜见老太太。
贾母听了有些奇怪,一时没想到夏家嬷嬷又是哪里的?
迎春、黛玉、惜春等姊妹自然也不知道究竟。
在坐只有探春心里清楚,夏家嬷嬷必定是桂花夏家的。
只是探春心里也迷惑,昨日夏家母女被太太请到东路院做客,怎么今日太太就带她家嬷嬷来见老太太?
俄顷,堂口门帘被打开,王夫人一脸和煦微笑,身后带着个容貌干净、衣裳精致的婆子。
她们身后还跟着五六个内院婆子和粗使丫头,抬了三箱礼物进来,一下将荣庆堂的空地占满一半。
贾母见了这阵势,一脸惊讶问道:“这是个怎么回事?”
王夫人笑道:“好叫老太太知道,昨日我请夏家太太和小姐,到东路院做客,两家聊得极好。
夏太太是极客套重礼之人,回去后便送了些许回礼过来,以示两家交好,知道我们府上老太太高寿,特意也送一份来致意。”
王夫人身边的婆子笑道:“我家太太得贾太太盛情交好,心中感激,特备薄礼回敬,知道国夫人在堂,高寿尊贵,不敢有失礼数。
这里有两盆上等供物盆景,五盆稀有兰草,一尊青玉香炉、两对茸角,一对上年份野参,送给国夫人赏玩受用,不成敬意。
我家小姐来时得府上三姑娘盛情相待,又知府上还有数位千金,皆人物出众,甚是倾慕。
所以送了各式绸缎、汗巾、扇子、香坠等微物,给各位姑娘赏玩,来日有暇,再请姑娘们到夏家园子逛逛,两家好常有来往。”
……
贾母倒是不在乎这些礼物,自从贾琮不断起势,做了东西两府家主,贾家的风光似乎都被他占光。
去年过年多少故旧老亲上门贺岁,其实暗里都是从冲自己那孙子去的。
自己这个超品国夫人,显得有些日落西山,多少有些无人问津的样子。
倒是这夏家太太知道轻重,虽然从没见过,倒想着给自己送礼,光这点就让贾母心中受用。
贾母对那婆子笑道:“你家太太太客套了,你回去帮我带话,说我多谢她了。”
她让琥珀拿了赏钱给那婆子吃酒,笑着对鸳鸯说道:“你给凤丫头传话,让她给我备一份回礼送去。”
那婆子领了赏钱,便由林之孝家的领下去歇息。
贾母也是老于世故之人,知道夏家原先和薛家在议亲,据说夏家小姐样貌很是出色……
老太太心中还想着宝玉和黛玉的事,上年曾让贾政给林如海去信提起此事,但林如海以黛玉年幼体弱婉拒。
但贾母并没死心,觉得林如海说的未尝不是道理,总之外孙女养在自己身边,也不用着急,只等黛玉过了及笄之年再议。
王夫人这当口突然和夏家热络起来,贾母心中有些猜测,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
贾母和王夫人说了几句闲话,话题慢慢转到宝玉身上。
说道:“宝玉今年四月,便到了舞象之年,你做娘的必定要操心起来,依照我的意思,他身子骨弱,万事再长几岁才妥当。”
在座的迎春,听到老太太突然提到宝玉,话外之意便是宝玉的亲事,自己这些未出阁的姑娘,不方便在旁倾听。
说道:“老太太,我带着姊妹们去园子里逛逛,就不吵着老太太和太太说话了。”
贾母正想给王夫人提醒,省得她在宝玉的亲事上没了章法,迎春等孙女儿不在场,倒是更方便说话,自然笑着答应。
迎春便带了黛玉、探春、惜春等出了荣庆堂,只有黛玉临走时,颇有些担忧的回头看了贾母一眼。
不过心中立刻想到,总之有三哥哥在,出了事情自有他来化解……。
……
王夫人自然懂得贾母话中意思,想到自己妹妹曾明言,眼下薛蟠未娶亲,宝钗不好逾矩下聘。
薛夏两家亲事没成,宝玉和宝钗的事也成不了。
且那日王夫人得知宝钗和贾琮孤室相处,宝钗还穿贾琮的披风回来,虽然并没因此死心,但心里有了怀疑的阴影。
总之,不管是出于那种原由,王夫人清楚宝玉和宝钗的事,怎么也快不了。
说道:“老太太这话在理,我也是这个念头,宝玉虽到了议亲之年,但今年过去再说,倒不用太急。”
贾母问道:“最近怎么和夏家太太走得近了?”
王夫人方才听贾母提到宝玉亲事,还说什么长几岁的话,原以为贾母只是随口而说,宝玉不适宜早娶的话头,贾母以前就曾说过。
现下见贾母问为何和夏家走的近,她才一下子回过神来。
王夫人突然想到,从薛夏两家议亲开始,事情经历波折,搞得府上都知夏家有位样貌出众的小姐,老太太必定也早有耳闻。
原来老太太以为自己想和夏家议亲……。
王夫人突然想到夏家姑娘相貌端丽,举止里外都是大家闺秀风范,心中也忍不住一动,但马上被她否了念想。
这几年她一心想着聘外甥女宝钗为媳,这想法几乎根深蒂固,即便有些波折,岂会轻易改变。
但王夫人又不好和贾母说起,她刻意结交夏太太,是为女儿元春在宫中谋得圣宠。
因元春之事,那日荣庆堂中贾琮、贾政、贾母等人商议落定,为了贾家长远大局计算,以后不再操持此事。
要是王夫人说出夏家根底,只怕大家脸面上就难堪了,毕竟她现在做的事,已经和家族公议相驳。
说道:“只是和夏家太太聊了几次话,彼此很是投契罢了,并无其他。”
……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也松了口气,王夫人毕竟是宝玉母亲,金玉良缘的说法,如今还挂在那里,再弄出个夏家就更节外生枝。
贾母说道:“眼下家里的情形,已和以前大不一样,二房又搬出荣国府,位份也弱了许多,我这么大岁数,还能活过多少年。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宝玉,他以后要更稳妥些,就必得寻门有根底的亲事,他在贾家才更站得住脚。”
王夫人听了贾母这话,心中也微微警醒,想着老太太毕竟还是疼宝玉,如今二房没落,就想到用宝玉的亲事,抬升稳固二房门第。
贾母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一向的心思,以往你和政儿还在荣禧堂,给宝玉找个亲近的富贵千金,倒也还使得。
可眼下这种情形,给宝玉找门官宦门第的亲事,可比找个富家千金更顶用些。”
她一听贾母这话,便知老太太不中意把持,依旧一门心思撮合自己外孙女林黛玉。
王夫人知道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一甲探花出身,如今是正四品两淮巡盐御史,身上的官位前程,可比自己老爷远大许多。
而且姑苏林家是五代列侯世家,家世根底不比金陵四大家差多少。
原先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心气可是傲娇的很,自己门第高了,自然没必要靠儿媳妇门第来抬升。
找一个薛宝钗那样的媳妇,品貌出众,大方守礼,又是血脉之亲,才更利于自己把持家门权财,这才是她该考量的。
可如今二房已跌落尘埃,王夫人可再没以往的傲娇,她不得不承认,论门第根基,薛家远比不上林家。
宝玉如果能娶到林黛玉,而不是娶自己相中的薛宝钗,只怕对二房顶门立户更有益处。
但理虽然是这个理,到了王夫人的心里,却完全变了味道。
当年王夫人刚嫁入贾家,只是个站规矩的儿媳妇,贾敏是荣国府的掌上明珠,金尊玉贵的国公嫡女,姑嫂之间并不和睦对付。
这种隔阂怨恨,并没有随贾敏的去世而消散,连带着她对贾敏的女儿也不待见。
虽然王夫人知道贾母的打算,的确大有道理,但她一想到黛玉俏美灵秀,宛如贾敏复生一般,心里便抑制不住的厌弃恶心。
连带着府上那些和黛玉有相似灵秀的女子,如晴雯之俏丽刚烈,五儿之娇美绰约,也都让她嫌弃鄙视……。
……
贾母见二媳妇听了自己的话,却是默默无语,并没有什么表态,显然自己属意黛玉,而媳妇心中依然不太赞同。
这让贾母心里有些皱眉头,自己这二媳妇要强、心狠,偏执又不知变通,有时候就是个榆木脑子,一根筋不知道转弯。
二房都败落到这个地步了,她还忘不了当年玉儿她娘那些小事。
不过孙子的亲事,自有他的父亲做主,自己只要抓捞儿子贾政也就是了,实在没必要事事指望儿媳妇。
两婆媳又说了些不咸不淡的场面话,便各自散了,贾母让鸳鸯扶着入内堂歇息。
王夫人早听说自己妹妹,因夏家谢亲之事,被儿子薛蟠闹得气病卧床,既入了荣国府,自然要顺道去探望妹妹。
……
荣国府,梨香院。
宝钗正陪着薛姨妈说闲话,丫鬟金钏一脸笑容,进来回话:“太太,三爷刚进了内院门户,过来探望太太了。”
宝钗听了脸上浮现喜色,薛姨妈也笑道:“那敢情好,我也许久没见琮哥儿了,快请进来,再上好茶来。”
贾琮被金钏引入里屋,薛姨妈笑道:“琮哥儿倒是多日没见了,都说你忙着下场春闱,闭门读书,何必浪费功夫来看我。”
贾琮笑道:“其实今早就听说姨妈身子不爽利,本要和姊妹们一起来看望,只是临时有事给耽搁了。”
薛姨妈笑道:“不过是些小毛病,不值当的事,自己在家歪上几天也就好了。”
她见贾琮穿身银竹纹月白团锦圆领长袍,发髻上戴无梁脂白玉冠,相貌俊美,风姿清朗,恍如神仙中人,当真是一等好人物。
薛姨妈想起贾琮考中解元,算起来也不是多久前的事。
那时她觉得贾琮即便才华出众,终归是个庶子,贾家的爵位家业都和他没关系,将来只是个出府立户的命数。
即便考个状元回来,也不过是个穷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