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33节
只是一局棋太耗时间,迎春担心耽误功夫,两人常下两盏茶功夫,迎春便要站起停局,两人一局棋经常几天才下完,倒是有些奇趣。
湘云每次过来,只要抓住空隙,便会拉着贾琮天南地北瞎聊,以此开怀做乐。
邢岫烟一般都是跟着湘云一起,多半只是在一旁听热闹,只是偶尔和贾琮说上两句。
如今她只是过了豆蔻之年,但行动举止却已有闲云野鹤的冲淡风度,清新淡雅,和润可人,让人心生平静欢喜。
……
这日午后,贾琮和姊妹们照常消磨时光,等送走了一群人,又去书房做了半个时辰功课,便见平儿一人进了院子。
平儿将荣庆堂上的事情说了,她也是个精明人,王熙凤看出场面不对,她自然也看出其中蹊跷。
又把薛姨妈向贾母辞行,薛家准备搬出贾府,但是在场作为姐姐的王夫人,竟没说一句挽留的话语,言行很是奇怪。
贾琮想到那日他和宝钗的事情,那里还猜不出事情的起因来由。
只是薛姨妈今日特地到荣庆堂辞行,最后还牵扯到自己出面,这其中是否也有些奥妙,他自然也能品味出几分。
但不管薛姨妈今日所行的意图,还是她是否真想搬离贾府,这些对贾琮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和宝钗之间言行清白,如果让王夫人以这等莫须有罪名,言语辖制薛家搬出贾府,他这个家主岂不是成了摆设。
以后王夫人必定得寸进尺,还会生出其他僭越之事。
……
荣国府,荣庆堂。
王熙凤半靠在软椅上,让丰儿捶着自己微酸麻的腿,贾母和薛姨妈说着几句闲话,唯独王夫人神色有几分局促不定。
突然听到堂外响起脚步声,门口挡帘被丫鬟掀开。
贾母等见贾琮穿件靛青底玉兰暗花圆领袍,俊眉朗目,仪态洒脱,身边跟着俏美婀娜的平儿,两人相应衬托,十分养眼。
站在贾母身后的鸳鸯,看着神采照人的贾琮,又看着他身边的平儿,想到这两人也是名份已定,心中未免生出几分空落。
贾琮向老太太行过礼,对薛姨妈说道:“来时我听平儿姐姐说,姨妈想要搬走,前头都住得好好的,可是有什么人慢待了姨妈?”
王夫人听了贾琮的话,心虚之下,总觉得贾琮意有所指……
薛姨妈笑道:“琮哥儿千万不要多心,里外人等都极好,只是在府上叨扰太久,如今正收拾家中别苑,干脆搬回去住住。”
贾琮笑道:“自姨妈住进梨香园,当初我住清芷斋,还是姨妈的邻居,算起来也有好几年时间,两家人一向和睦,早就亲如一家。
我虽承爵掌家,但最近都在东府读书,少在西府走动,对姨妈也多有疏远,想起来着实不该。
自从老爷、太太、珠大嫂子、三妹妹都搬去打了东路院,这西府比往常空了许多,二嫂如今身子不方便,老太太上了年纪更爱热闹些。
琮再过两月便要完了丁忧之期,到时必定要每日上衙,说不得还要出皇差,在府上的时间只怕是很少。
原想着姨妈还住在府上,家里多了一个老成的长辈,诸事也多个照应,老太太日常能和姨妈说话打牌。
我们做晚辈的虽要在外头走动,心里到底也放心些,说起来姨妈借居贾家,倒是给了琮不少好处和便利。
而且,宝姐姐为人大方明慧,和家中姊妹相处亲密,犹如同胞,姊妹们常日也多了陪伴,殊为难得。
姨妈一家这会子说要搬走,家里都舍不得,定是琮过于年轻,没当好这个家,倒让姨妈生分了。”
……
王熙凤听了贾琮一番话,心中啧啧称赞。
琮老三毕竟是官面上的人物,小小年纪,心思这等通透,这话说的即体面,又不失亲切。
这一番好话,比一帮娘们瞎客气,抓不到挠痒处,着实高明太多。
薛姨妈借住荣国府,到了琮老三的嘴里,倒像是贾家占了便宜似的,虽没有强留人下来,但是这花花台子一搭,大家各自有脸。
薛姨妈为了琮老三给的台阶,只能高高兴兴的就范,或许姨妈这人早就想这样,就等着琮老三这出……
贾母因心中存了绝没金玉良缘的念头,其实薛家搬走她也是乐意的,不过如今话赶话,到了这个地步,也是人情使然,也没什么话说。
况且,即便以她沉浸一辈子内宅的世故,也觉得贾琮这番话说得很体面,小小年纪,言语缜密,有礼有节,的确有家主的风范。
贾母虽疼了一辈子宝玉,易地设想,觉得即便换了宝玉,只怕他很难说出这样一番漂亮话,心中难免又微微遗憾……
王夫人听了贾琮这番话,心中生出无力感,实在没想到小子在家务事上,也生了一张好嘴。
他这番话给足自己妹妹脸面,妹妹即便真像搬走,也要踏踏实实留下,况且两姊妹谁还不知道谁,自己妹妹本就不想走,以退为进罢了。
这小子果然提到宝丫头,说什么姊妹们在一处作伴,只怕是私下里和他鬼混作伴,倒是真的。
自己果然是没猜错,但凡他知道妹妹一家要搬走,必定是要留的,这小色胚那里舍得宝丫头这样的美人儿。
……
既有了贾琮一番话打底,后面的话自然不用他再说,王熙凤插科打诨,烘托气氛,这种左右逢源之事,本来就是她最擅长的。
薛姨妈又客套推辞几句,王熙凤顺势哄抬几句,薛姨妈便顺势答应留下,又笑着谢了贾母和贾琮。
一时之间堂中除了王夫人之外,皆大欢喜……
贾琮一番话留住了薛姨妈,便向贾母道恼离去,堂上一般妇人闲话,他一个男丁没有在场干坐的道理,自然走了耳根清净。
从荣庆堂出来,往两府夹道小门走去,途中经过了梨香园,不自觉想到那日,雨中踉跄,娇软香玉在怀……
正在这时,那梨香院门口,穿花拂柳,一道婀娜的倩影出现……
第552章 房闱生情靡
荣国府,梨香院。
贾琮路过院门口,正好看到屋檐下窈窕身影晃动,正是宝钗刚巧出了院门,身后还跟着金钏。
宝钗见了贾琮,双眸水润明亮,不自禁生出一丝喜色,堆雪般无暇的俏脸,又莫名晕出一丝羞红。
或许是在梨香园门口相遇,又让她想起当日雨中那一幕……
宝钗问道:“琮兄弟这是从哪里回来?”
贾琮回道:“正从荣庆堂回来,姨妈今日本和老太太辞行,想要搬出荣国府,二嫂让人传话给我,刚才正过去劝说姨妈。
宝姐姐可知道姨妈搬走的打算?”
宝钗还未回话,一旁的金钏说道:“姑娘心里正担心这事,见太太出去许久未回,正想着去看看情形呢。”
宝钗听了这话脸上又是一红,金钏的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她是巴不得让三爷知道姑娘的心思。
贾琮笑道:“我在荣庆堂已劝过姨妈,老太太和二嫂也是一心挽留,姨妈已经答应留下了,宝姐姐不用担心。
宝钗俏脸微晕,说道:“我姨妈眼下搬出了西府,又出了那日的事情,我妈也是碍着情理,才会如此,我便是担心也是无用……”
贾琮想了想,说道:“那日之事,我和宝姐姐并无错着,问心无愧,旁人要去瞎想,那是他们的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等姨妈回来,宝姐姐也和她说道,不需要理会那些散话歪话,踏实住着就行,姊妹们多一日惬意,便是多一日便宜。”
宝钗心中盘旋着贾琮那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她扪心自问,自己还能做到清者自清?
那年在金陵老宅第一次见到,她的心绪便已失了自清自静,他竟一点都不知?
贾琮见宝钗有些发愣,说道:“姐姐眼下倒不用去荣庆堂,让姨妈和老太太她们说说闲话,过会儿回来,这事也就过去了。”
贾琮说完话,正想转身回东府,却见宝钗微微抿了抿嘴唇,神色之间似乎鼓着勇气。
虽口齿清晰,心绪似有一丝微微克制的扰动,问道:“琮兄弟挽留我们住下,只是为了亲戚间的礼数?”
贾琮听了这话微微一愣,认真的望了宝钗一眼,却见她也抬头,目光不退缩的看着自己,似乎等自己回答。
贾琮并不傻,这几年日常相处往来,自然看出宝钗一些心思。
他和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从小相守,血脉相通,亲近无忌。
他和宝钗却是隔着房头的亲戚,总归会有些不同,多了矜持和礼数。
或许那日在雨中的事故,王夫人的邪思揣测,甚至要闹到薛家搬离,外力纠葛牵扯,让事情起了无法漠视的变化……
他想了一想,才说道:“宝姐姐素来是个好的,姊妹们能在这园子里相处,便是难得的缘分,自然要加倍爱惜。
不能因为旁人的歪话,让自家姊妹受委屈,心中有了顾忌,反而变得生分起来,未免太不值当了,这可不单单是礼数。”
宝钗听了这话,心中渐渐明亮起来,他留我不单单是礼数……
她心生出以往未有过欢喜,虽然她期望的依旧有些模糊,世事多磨,却比原先清晰了许多……。
她看着贾琮离去的背影,一直过了两府夹道的小门,还静静站在梨香院门口,思绪纷扰,难以平静。
……
荣国府,宝玉院。
因快到了换季的时候,这日袭人和麝月指派小丫头,将各屋里的被褥冬衣,趁着阳光明媚的时辰,都搬到院子晾晒。
秋纹去凤姐院里领各人月例银子,屋里就剩碧痕在收拾宝玉的换洗衣物。
宝玉正坐在书桌前,苦恼的翻看一本四书集注,最近两府的人都在贾琮在苦读诗书,等待春闱。
或许那日王夫人和贾政提到黛玉的亲事,触动了贾政的心结,意识到林如海是科场骄子,如何能同意宝玉和黛玉的亲事。
连带着贾政对宝玉和贾环的功课,比往日督促更紧些,隔两日都把宝玉叫到东路院,考较书经课业。
宝玉去了几次后,都是挨了训斥回来,这还是贾政顾忌贾母生气,所以没动戒尺板子。
宝玉被形势所逼,族学也去的比往日勤快,只是读书时水磨工夫,哪里是临时抱佛脚就成的。
他去求过贾母,但是贾母想到贾琮的出色,贾家二房又成了眼前模样,宝玉在外头的名声也败了,让贾母的心境也变了几分。
虽没说让宝玉刻苦读书,但嘱咐宝玉不要惹父亲生气,即便不喜欢读书,也总要装出个喜欢的样子,在外头留下些好名声。
宝玉见老太太竟然也变了口风,愈发觉得这世上真心人都去哪里了,心中不免寻愁觅恨一番。
但也知道自己书经功夫马虎,为了少受父亲责骂,只好每日都翻书囫囵读上一些。
只是每次不到半盏茶功夫,便觉得恶心,坐立不安,实在苦不堪言。
……
袭人见了宝玉如今竟肯动书本,心中十分高兴。
每次宝玉一拿书本,她就丫鬟准备茶水笔墨,众人退出,只留一人服侍,也好给宝玉多些清静。
这日也是相同情景,宝玉一拿书本,袭人让小丫鬟张罗茶水笔墨,便带了麝月去园子里操持。
唯有碧痕小心思颇多,中途进了房间,让服侍的小丫鬟去后院洗衣,自己跟着服侍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