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42节

  宫中却偏赐下推恩,毫不费力将事情推回原有轨迹上,让人半点都无法挣扎,或者任其坠入深渊。

  他仿佛能看到父皇冰冷幽沉的目光,有些不屑的审视着他,似乎早已将他看穿……

  等到赵王将郭霖让入府内,引入赵王妃摆放棺椁的灵堂。

  嘉昭帝派郭霖拜祭赵王妃,并给于江陵张家以推恩等消息,很快在到府拜祭的宾客官员中传开。

  王府灵堂内外,都传出许多人嗡嗡窃窃私语,言辞中都是都言皇帝慈恩仁厚,赵王妃虽死荣宠不衰……

  ……

  贾琮虽也跟着众人,陪着赵王到王府门口迎候郭霖,并看到了事情整个经过。

  但是他并没有像水溶、李重瑞那样,对嘉昭帝为王妃推恩,发一通赞许感慨,只是在一边静静看着,并不露头出声。

  他从金陵返回神京之后,便听说嘉昭帝因张康年的缘故,对一向信重的皇长子李重瑁,心生嫌隙疑虑。

  自从去岁十一月起始,锦衣卫和推事院活动频繁,赵王李重瑁门下官吏人脉,军中部署将领,都遭到一轮清洗。

  这是皇帝因张康年之事,将赵王暗中积蓄做大视为隐患,并予以压制削弱。

  当今圣上正当盛年,通常情况之下,他的帝王之路还很漫长,他的雄心壮志,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践行。

  坐拥天下,威服四海,帝王皆视同拱璧,未到生死关口,不容他人染指,即便是自己的子嗣。

  自然不希望皇子之中,有人企图做大,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经过金陵卫军大案的冲击,赵王李重瑁露出水平。

  经过嘉昭帝一番打压,在朝野之中文武威名荣盛,甚至被传扬为继统之人的赵王李重瑁,声势已大不如前。

  这或许就是嘉昭帝想要的效果……

  贾琮前世今生听过太多这样的事迹,这种涉及皇室内部纠葛暗斗,历来便是世上最龌龊凶险之事。

  一旦被裹挟牵扯其中,便入万劫不复之境,因此遇上眼前这种情形,他自然能隔多远隔多远,连一句废话都懒得多说。

  ……

  今日所见场景,嘉昭帝在赵王妃新丧之期,不仅派心腹内侍郭霖到府祭,以示慈心仁厚。

  还将已被迁出神京的张氏子弟,重新迁回神京为官,如此优厚推恩于赵王妃,怎么看都颇不寻常。

  而且,皇帝会将迁出神京的张氏子弟,重新迁回神京为官,说明这些赵王妃亲眷,并不是皇帝打压的目标。

  那当初又是何人将他们迁出神京,这个问题贾琮只要稍微思索,答案就是不言而喻。

  必定是赵王因受到张康年的牵连,在皇帝面前失去了信重,所以才将在京张氏子弟,施展手段全部逼出神京,以为撇清……

  这些年贾琮和嘉昭帝接触频繁,他深知这位谋深疑重的君王,最忌讳的就是被臣下蒙蔽。

  以皇帝一贯的精明锐利,赵王这些把戏,如何能逃脱他的眼睛,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皇帝如此大张旗鼓,对已故王妃大肆推恩,便是彰显对赵王所为的不满。

  赵王也算费尽心思,但是所行并没有化解父子嫌隙,反而让父子的关系更加僵硬疏远。

  而且,贾琮暗自揣摩深思,整件事可能还不限于此。

  他想起今日出门之前,五儿曾和他提过外面的传,说赵王妃之所以早逝,是因兄长张康年之死,悲痛过度而亡。

  当时贾琮就觉得此事有些蹊跷,父母手足亡故,的确是人生大痛,但因此悲恸而亡,还是十分罕见之事。

  更何况赵王妃和张康年只是堂兄妹,并不是同胞或同父手足,因之悲恸而亡,多少有些不合世俗人情常理。

  所以,赵王妃之死,很可能不是因堂兄张康年之死,才导致悲恸而亡……

  再联想到被赵王急迁出神京的张氏子弟,嘉昭帝对江陵张氏的刻意优厚,以及赵王脸上貌似感恩,却难免压抑掩饰的失落。

  贾琮似乎有些明悟过来,再看向身边这位皇长子,心中已生出不寒而栗的凝重……

  贾琮想起当初新型红衣大炮的演练现场,那次他初见赵王李重瑁,气度风仪如此不俗。

  而且言行举止,热忱明挚,礼贤于人,甚至还将剿灭残蒙察罕部,缴获的峪王随身宝刀,作为见面之礼相赠。

  可以说贾琮对这位皇长子,一向都有不错的印象,却没想到他是个心机如此深沉阴刻之人,难道他真的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

  ……

  贾琮冷眼旁观,看着郭霖在赵王妃的灵前凭吊致礼,又看着赵王一脸温厚,将郭霖恭送出王府。

  他突然觉得这座恢弘的亲王府邸,俊朗英武的赵王,老练精干的郭霖,这一切都充斥着一股难言的阴森。

  他跟着其他人,在王妃灵前行过吊唁之礼,谢绝了赵王留宴的客套,便匆匆告辞离开。

  ……

  等到他刚走出王府角门,便听到后面也有人叫他,回头看是北静王水溶,心中微微一顿。

  水溶笑道:“本王最近听说玉章一直闭门苦读,多少赴京赶考的才俊,慕名到伯爵府拜谒求见,都无缘得见。

  玉章这等发奋苦读,莫非决意在春闱再行折桂之荣。”

  贾琮微笑说道:“王爷实在过誉了,琮在雍州之地,还有几分侥幸。

  春闱可是天下才俊汇聚,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琮就算再狂妄,也不敢在春闱之试,妄言折桂夺魁之言,没得沦为笑柄。”

  水溶笑道:“玉章太过谦了,这些时日我府上常有才俊来往,皆是各地举子翘楚,奉茶听音,谈诗论文,颇得意趣。”

  贾琮奇道:“琮最近听说世面上出现一本册子,专录本次春闱待选考官和属官,使得各地举子依册所录,纷纭拜谒,沸沸扬扬。

  只是琮最近闭门读书,并未得见那古怪册子,王爷上也有翘楚举子拜谒,莫非王爷的名字也在那册子之上?”

  水溶一听此言,微微一愣,笑道:“玉章真是取笑了,那蓝皮册子上所录,都是朝堂的大儒名流、科场骄子。

  小王这等根底,哪里有这等荣幸,能录名其上,不过是小王日常喜好交往游宴,多少传出些名头,才会有人上门走动罢了。

  只是小王府上虽有举子翘楚云集,为了缺了你这位雍州解元,未免美中不足。

  玉章如能拨冗莅临,众人共论诗文,当必成佳话,小王府上更添蓬荜之辉……”

  贾琮从水溶的话语之中,听到了关键的字眼,蓝皮册子,其上所录都是朝堂大儒名流、科场骄子。

  他已经可以断定,水溶也看过这本古怪册子,不然如何知道它是蓝皮,又对所录名字特征如此确定……

  贾琮笑道:“前段时间,朝廷上关于春闱主考官遴选,颇有些风波。

  柳师嘱咐,春闱之前,让琮闭门读书,专心举业,不得怠慢,走动招惹,琮也是师命难违。

  今番如果不是赵王妃亡故,世家礼数不得轻慢,琮只怕连这趟出门都省下了,只能辜负王爷好意了。”

  水溶听了虽有些失望,但也不觉太过意外,他吃过贾琮的闭门羹也不少了,但每次贾琮礼数周密,让人挑不出半点责怪的理由。

  历来学子读书举业,授业恩师备受尊崇,贾琮一句师命难违,已让人难以反驳。

  且贾琮的恩师柳静庵,乃是当代文宗,文事上一言九鼎,北静王即便有王爵之尊,也要执礼退避三舍。

  ……

  神京,城西鸿翔客栈。

  客栈南侧的独立小院,吴梁和周严谈笑风声的进入院中,见到西厢房的门敞开着,林兆和正在哪里整理行李。

  吴梁好奇问道:“宜淳兄,这当口你整理行李作甚?”

  林兆和笑道:“前几日你们出门拜谒,我家中一门堂亲找到客栈,他在神京已落居数年,只是我一向在书院读书,双方失了联系。

  他也是听京中同年,偶尔说道我的消息,这才找到我的住处,力邀我到他的别苑居住,说那地方清静,正好便于春闱前读书。

  也是一番殷殷之情,又是从小的堂亲之谊,我实在不推却,今日就要搬过去。

  我正等着你们两个回来,彼此道别之后才走。”

  吴梁神情遗憾,说道:“本来还想和宜淳兄时常演讨文章,也好有所进益,没想到你就要搬走了,不过倒也无妨,神京之地走动便利。

  我们两个上次去拜访过户部左侍郎徐亮雄徐大人,请益交谈,很得融洽,加之徐大人和夫子是至交,因此对我们二人也颇为看重。

  今日徐大人府上饮宴聚会,也邀请我们二人赴会,席间只怕要说些春闱入场的心得之思。

  宜淳兄,徐大人可是永安十九年春闱二甲首名,也是才华出众的科举骄子,曾做过二次春闱属官,春闱试场经历十分老练。

  能听他讲解春闱之事,那可是真金白银都换不来的,机遇实在难得,宜淳兄赴过此会,再搬去堂亲别苑不迟。”

  林兆和听了此话,心中微微一动,说道:“这等机遇的确难得,只是春闱下场,人人学识情景各有不同。

  徐大人虽是科场前辈,其言其法,也不是人人可用,希文听了可作为参详之用,也不可全盘搬用。

  我倒是真想同去,可是家长探亲的车马早等候在店外,且他家中还有长辈相侯,实在不敢失礼。

  来日邀你们二人共饮,到时转述参详,也让我长长见识。”

  吴梁听了林兆和的话,只能笑着摇头,他深知自己同窗的脾气,一向信守允诺,和探亲有约在先,必定是不肯去了。

  不过他也说的没错,到时自己二人去了,和他转述一二,他也便什么都知道了,倒也是便利之事。

  两人帮着林兆和拿去行李,将他送上早就等候的车马。

  林兆和上车之时回头望去,吴梁和周严还站在路边和他挥手道别,脸上依旧带着欣然之气。

  大概对今日徐大人府上宴会,能聆听举业前辈教诲,充满期待之情。

  林兆和登上马车,随着车轮粼粼滚动,他突然想起那位雍州解元,将所有拜谒举子拒之门外,一心闭门读书的威远伯。

  以他在神京的威望,还有此人在官场的根底,可比自己这些白身举子,更有机会接触徐亮雄这样的人物。

  可是坊间关于此人传言甚多,却从没听说他和这些春闱待选官员,有什么走动来往。

  可见真正具备才学之人,胸中自有丘壑,并不会将这些拜谒游走的外力,轻易放在心上……

第559章 才俊入彀中

  神京北城,裕隆街。

  贾琮登上马车,江流扬鞭架马,车马缓缓驶离赵王府。

  车厢之中,贾琮斜靠着车壁,闭目养神,想起方才赵王府所见场景,脑海中思绪翻滚不停。

  马车走了一段时间,如同猛然一顿,车窗外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将贾琮从沉思中惊醒。

  他知道刚才必定遇到什么事,江流才会突然勒停马车。

  贾琮掀开车窗,看到道路两旁出现不少军士,正在驱赶路中行人,街边摊贩,正在腾空街道。

  二十余骑快马,正在街道上蜂拥而过,向着城西的方向飞驰,马上人人都穿官制军服,气势十分跋扈枭然。

  贾琮日常行走官衙,出入宫禁,和锦衣卫等衙门也打过交道。

首节 上一节 542/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