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46节

  平儿给王熙凤递了一双筷子,说道:“宝二爷和三爷一边大的,今年也是十五,也正到了说亲的年纪。

  去年要不是大老爷过世,三爷的赐婚也就成了,如今可能都已大婚了,所以宝二爷说亲,也不算稀奇事吧?”

  王熙凤一笑,说道:“你不懂我的意思,我不是说宝玉说亲这事稀奇,而是太太想要说的姑娘稀奇。”

  平儿听了好奇,问道:“太太想说哪家姑娘,左右不过是宝姑娘,那金玉良缘可是鼓捣好几年了。”

  王熙凤笑道:“我就知道你会猜错,太太说的不是宝姑娘,而是林姑娘。”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猛然一跳,突然想起去年那阵子,自己得了吩咐,去二姑娘房里通报三爷赐婚的事。

  出门时看到黛玉远远的背影,走路都有些踉跄,看着必定正巧到了二姑娘院里,八成还听了自己报喜的话,却没进门就离开。

  之后黛玉便大病一场,从那个时候开始,平儿便察觉到林姑娘对三爷有些不简单。

  后来大老爷过世,林姑娘更是每日都陪着三爷守灵,虽然三姑娘也常常来陪灵,但是这两人的形容神态却是不同。

  林姑娘看着就像帮三爷尽孝一般,其中透着说不出的异常亲密。

  其实大宅门里表兄表妹日久生出情愫,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三爷和林姑娘从小一起长大,想来更不算奇怪。

  从那个时候开始,平儿心中就存了这件事。

  只是大宅门里的男女情事,不仅忌讳暧昧,还担着闺阁姑娘的名声,且黛玉还未到及笄之年,扑风捉影起来,闹出事就难以收拾。

  平儿心地纯厚温良,所以即便看出其中端倪,她和谁都没有提起,连王熙凤面前也没露半点口风。

  如今王熙凤将她给了贾琮,虽然还没入东府的房头,但是她的名份却已定。

  所以平儿早就将贾琮看成托付终身的良人,心中对他的事情都维护得紧。

  况且平儿知道三爷从小就和家中姊妹亲爱,这些姑娘里面又只有林姑娘是表亲。

  林姑娘如果对三爷生了情意,她又是这等天仙般的人物,三爷只怕必定也会动心的。

  将来真有了那一天,林姑娘岂不成了当家太太……

  况且林姑娘从小在贾家长大,大伙儿熟头熟脸,知根知底,林姑娘率真爽利,只要你真心待她,便是个极好相处的人物。

  在平儿自己想来,三爷将来要是要了林姑娘,可比在外头娶个脸生的太太,可是好上百十倍。

  所以按着平儿的心思,不管是于公于私,她都对这事谨慎小心,巴望着不要节外生枝,既然三爷都没露出风声,这事自然谁都不能提。

  ……

  她小心翼翼的问道:“奶奶,太太说的这事,老太太同意吗?”

  王熙凤说道:“林妹妹是老太太的心尖尖儿,老太太巴望这门亲事,也有好些年了,只是以前宝玉年纪小,林妹妹就更小了。

  加上几年前宝姑娘进了府,太太又一味鼓捣金玉良缘,所以老太太才不太吱声,如今太太自己开口,老太太哪有不顺水推舟的。”

  平儿听了心中有些担心,问道:“据奶奶看来,难道这一桩亲必定能成事了?”

  王熙凤淡淡一笑,说道:“我觉得老太太和太太,都把事情想便宜了,这事要成就可不太便利的。

  林妹妹刚来我们家,不过六七岁光景,那时她和宝玉也算和睦,只是这几年却是大变了样子。

  我一直也在冷眼旁观,这四五年光景,林妹妹对宝玉竟没有过好脸色,她一贯都混在姊妹堆里玩耍,从不和宝玉单独来往。

  宝玉倒是对她比其他姊妹更热心,一心一意想和她亲近,可这林大姑娘从来就是爱答不理,活活就是一对冤家。

  老太太倒和我抱怨过几次,说她两个玉儿很是可恶,三天两头不和睦,不过小孩子吵吵闹闹,也算寻常事情。

  老太太还说什么,越是这样的两个人,长大了反而更加亲密些,只是这话多少有些胡扯。

  我也是姑娘家过来的,林妹妹这股做派,我还看不明白,她根本就不稀罕宝玉,也就宝玉一味剃头挑子一头热。

  林妹妹虽生得天下少有的模样儿,但从小身子骨弱,里外私下都说她是盏美人灯。

  她表面看着柔弱,心性可是刚强得很,况且她又不稀罕宝玉,万万不肯曲中取直的。

  老太太和太太要是乱点鸳鸯谱,这邪风吹起来,只怕是噗的一声,就能把她这美人灯吹灭了,到时候老太太找谁哭去。”

  平儿听了王熙凤这风吹灯灭的说法,心中也吓了一跳,脸色微微发白,说道:“万一这亲事成了,林姑娘岂不是糟糕。”

  ……

  王熙凤见平儿神情担忧,也没有多想其他,只当是平儿像往常一样,心肠软乎瞎好心罢了。

  笑道:“你就是个烂好心的,也不用一惊一乍的,即便老太太和太太中意,这事也很难成得了。

  虽姑太太去世得早,但林家老爷还在呢,历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妹妹还有父亲做主,老太太虽是亲祖母,其实说不上要紧话。

  况且这里面还有重要的一桩,林家老爷可堂堂的探花郎,天底下有名的人物,他读书的本事只怕比三弟都要强。

  如今管着两淮的盐务,坐着正四品的高官,前程可比我们二老爷强多了。

  他这样的人物门第,找女婿就算不是个进士,怎么也要是个举人吗,不然还怎么门当户对,他的脸往哪里搁。

  宝玉眼下这个样子,名声早坏了且并不说,五岁就开始蒙学,如今都十五岁了,连进学都不能。

  林家老爷要是能选他当女婿,哼,我的姓就倒过来写!”

  平儿在旁边忍着笑,也不去说破,叹道:“这样便最好了,省的闹出什么事情来。”

  王熙凤又说道:“据我平日看来,三弟和林妹妹倒也要好,他们两个很是相配。”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猛然一跳,脱口而出:“奶奶,你怎么也看出来啦!”

  王熙凤一愣:“什么我也看出了来?”

  平儿一下回过神,知道是自己想多了,连忙改口说道:“我是说奶奶怎么看出那里两人相配?”

  王熙凤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家中刚长成的哥儿,就宝玉和三弟两个。

  三弟不管是模样还是能为,再没见过第二个这样的,配个公主都足够了,宝玉配不上林妹妹,三弟难道还配不上了。”

  其实按王熙凤的心思,贾琮如果娶了黛玉那才是好事。

  不仅是黛玉从小在贾家养大,姊妹之间十分熟络。

  且黛玉出身书香门

  按照常理,贾琮一旦娶妻,他的嫡妻便是贾家东西两府,名正言顺的当家太太,也是两府无可争议的内宅管家人。

  到了那个时候,王熙凤的西府管家权,就要乖乖交还给弟媳妇。

  但如果贾琮娶的正室是林黛玉,王熙凤觉得以黛玉的性情,还有彼此多年同府姊妹相处的情分。

  黛玉必定还会把西府交给自己打理,王熙凤在贾家的位份和权柄,便能完好无损,岂不是一件极好的事。

  如果贾琮将来娶了外头的女子,人家和她又有什么情分,自然干脆利落收回西府管家权,她王熙凤哪里凉快去哪里……

  ……

  平儿微笑道:“他俩倒是真合适,模样家世都很登对,再没更好的了。”

  王熙凤似笑非笑,打趣说道:“我还不知你这丫头心里怎么想,不过你这如玉算盘也没错,林妹妹从小在家里长大,知根知底的。”

  平儿被说破心思,一张俏脸涨的红扑扑的……

  王熙凤又说道:“事情最终能成这样,自然是最好的,不过据我看来,只是也是不容易的。

  三弟这人过于冒尖,他身上的变故也是特别多,上次因大老爷突然过世,他和甄家三姑娘的赐婚虽被撤回。

  但是外头都说,那甄三姑娘很得太上皇看中,特地给她赐了非皇族子弟守制皇陵的殊荣。

  三弟年前还特地往皇陵给甄姑娘送了年礼,可见他心里多少也有人家姑娘。

  再说,当初撤回赐婚事出有因,这两人可被皇家开过金口,不会这么不了了之。

  如今那位甄家三姑娘,还在城东皇陵直愣愣杵着呢,谁也说不准,这事以后会不会旧事重提。

  这还是三弟在外头的事情,在自己家里他还有另外一桩呢。

  没有赐婚这档子事的时候,老太太一心想将侄孙女史大妹妹许给三弟,好让贾史两家可以联姻,保龄侯夫人都快把荣庆堂门槛踩破了。

  如今三弟又承袭双爵,将来必定要分支两脉。

  即便三弟将来还要走赐婚的路子,他手头可还留了一个空档,只怕老太太的心里,还惦记着史大妹妹的事呢……

  王熙凤如数家珍的一番话,听得平儿有些傻眼

  心中想着甄三姑娘、林姑娘、史大姑娘,到底哪个当太太会更好些。

  她没想一会儿,便觉得脑子有些发晕,心中不禁有些古怪,三爷也是真能招惹……

  ……

  王熙凤笑道:“这事我想一想就头晕,以后让他自己头疼就是。

  他也是个桃花命,从小开始,但凡家里的姊妹,身边那些丫鬟,他是个个都宝贝,个个都还爱往他跟前凑。

  依我看老太太和太太再怎么算计,想那些拉郎配的好事,也是没什么用处,你看三弟这几年可有吃过亏,老太太还能管得了他。

  将来他看上哪个,就会是哪个,他必定有手段弄到手,老太太和太太根本没辙。”

  平儿微笑道:“那倒是的,三爷有能为,这种事多半要自己拿主意。”

  王熙凤听从平儿话中,透着难掩的倾慕自豪,心中有些苦笑,琮老三是真会对付女人,也不知他给平儿什么好处,这是又给他整懵了一个……

  王熙凤继续说道:“三弟的事情,牌面太多,我们也没本事操心,如今也就是奇怪一件事。”

  平儿好奇问道:“奶奶奇怪什么事情?”

  王熙凤说道:“你也知道这几年时间,太太一心鼓捣金玉良缘的事,把宝钗妹妹看得天上有地上无,一心想要来做儿媳妇。

  这样热络火烫的事情,怎么说变就变了,如今竟破天荒打起林妹妹的主意,把宝钗完全撇在一边。”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也不怎么在意,随口说道:“多半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二太太改变了主意呗。”

  王熙凤目光一亮,说道:“你这话说得正在理上,而且这件事情必定不小,竟让太太嫌弃了薛妹妹,不然太太不会撇下薛家不管。

  只是这样大一件事情,我在府上居然听不到半点风声,也是活见了鬼。”

  平儿笑道:“这事和奶奶又不相关,二房的事情,随他去便是,奶奶哪里用费精神。”

  王熙凤听了平儿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一双凤眼闪烁不定,里面都是探究的神情……

  ……

  伯爵府,贾琮院。

  走廊外五儿手上拿着托盘,里面放了两碗桂花莲子羹,踏着游廊屋檐投下的阴影,晚风微微拂动粉白绣花裙倨,显得十分轻盈俏丽。

  书房里的烛火还是通亮,贾琮正翻阅林如海送的会试时文札记,英莲坐在书案另一头练字,间或抬头看看正在用功的贾琮。

  五儿进了书房,说道:“三爷也歇一歇,刚出来的莲子羹,用过再看书。”

首节 上一节 54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