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09节

  惜春在画画上天赋极好,贾琮手把手引导指点少许,她便能找到窍门,画出来的东西就开始像模像样。

  贾琮心中有些赞叹,自然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通,把小姑娘逗得很开心。

  碧纱橱外响起脚步声,迎春带着湘云和邢岫烟进来,笑道:“你们两个乐什么呢,说的这般高兴。”

  贾琮笑道:“上午到二姐姐这里说话,可巧你们都出门了,我就和四妹妹画画玩呢。”

  迎春说道:“今天一大早,凤姐姐就让人传话,让我过去商量事情,我便带湘云和岫烟一起过去走动。

  凤姐姐说三月二十一是琮弟十五生辰,可巧你在贡院过的,准备过几日初二给你补办生辰酒宴。

  加我过去商议酒宴宾客的事情。”

  史湘云在一旁噗嗤一笑,似乎想到好玩的事情,说道:“琏二嫂子还拿了清客单子出来,上面好多是世家老亲家的太太和小姐。

  三哥哥,那些小姐可都是云英未嫁的哦。”

  贾琮笑道:“云妹妹又开我玩笑,那个不知我现在三年大孝之期,都和这种事挨不上边。”

  史湘云笑道:“三哥哥说的自己多香气一样,这些云英未嫁的姑娘小姐,可不是为三哥哥准备的。”

  迎春脸上神情有些无奈,说道:“这次给琮弟办生辰酒宴,倒是都按琮弟的意思,只请姻亲世家之好,并不涉及官场。

  请的这班太太小姐都是家里亲近交好,名单还是老太太亲自拉的。”

  贾琮听了这话,似乎有些明白过来,脸上也露出古怪表情……

  ……

  嘉昭十五年,四月初二。

  荣国府内外打扫一新,家丁奴奔走忙碌,四下都透着热闹喜庆。

  王熙凤让四个婆子抬着滑竿,平儿跟随身边,在府中各处转悠提点。

  外院的管家安排了许多灵醒的小厮,在府门到仪门之处,导引赴宴的姻亲世交。

  西角门处另外安排老练的婆子,引导各家女眷马车轿子,入西角门直入内院垂花门,下车下轿,由内院丫鬟迎了去见贾母。

  往日冷清的荣禧堂,今日也开堂迎客,只是因接待的都是男客,小红被挪到内院忙碌,堂中端茶送水都换了小厮。

  来客之中除了王史薛三家老亲,四王八公子弟也来了不少,都是和贾琮同辈的人物。

  如齐国公陈翼之孙陈瑞文,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之子柳洪,治国公府马尚之子马堏、城阳侯刘兴文之子刘兴等。

  北静王水溶据说上月去了德州别苑消闲,至今还未回来,但还是得了消息,派了府上长史送了贺礼。

  贾琮笑容温和,风度翩翩,和各家姻亲世家子弟寒暄谈笑。

  今日来的客人都是各家年轻一辈,大多都在二十多年纪左右,相比起来贾琮最为年少。

  但面对各人各面的繁多来客,他言语接待,游刃有余,半点不显窘迫,言辞风度,如沐春风。

  这不由得各家子弟暗暗心折,心中都暗道,这位威远伯不过舞象之龄,有今日这般成就排场,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相比起贾琮的文雅大度,器宇轩昂,陪在他身边的宝玉,就显得十分相形见绌。

  不仅没了在内院时的俊秀风流,面对外客之时,显得举止僵硬,眼神窘迫,言语不畅,浑身上下都透着别扭。

  原本宝玉就是极度厌恶仕途应酬之事,更何况今日来的不少世家子弟,都是武将之后,在他眼里等同粗粝之辈。

  他要是能像贾琮那样应酬自如,那他真就不是宝玉了。

  ……

  那日,迎春有些脸色古怪的说道,这次贾琮舞象成年生宴,贾母特地请了勋贵老亲的主妇小姐。

  史湘云还拿这个话头,调侃笑话贾琮,他心中已经明白几分。

  等到今日开席迎客,贾母让宝玉跟着他一起迎客,这其中的意思也就越发明显。

  贾琮虽心中明白,却根本不放心上,贾母想借自己的东风,只是宝玉有没有草船引箭的能耐,却不关他的事情。

  荣禧堂之中各家子弟,都和贾琮谈笑风生,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和宝玉攀谈。

  不仅是因为贾琮才是今日的主角,更因为来的各家子弟,都是家中长子嫡子,也是各自族里出色的年轻一辈。

  这些人都是幼受家教,作为未来家主来培养,所以年纪虽不是太大,却都是同龄人中世故精明之辈,当真是没一人是傻瓜。

  前段时间宝玉口出狂言,被宗人府煞有介事下文训斥,闹得满城风雨,在座的各家子弟都心知肚明。

  不要说宝玉今日连配角都不算,如今不过是荣国府一个偏门子,就算他是贾琮的亲兄弟,各家子弟也不会主动和他亲近攀谈。

  那个不知宗人府训斥之事,背地里却是宫中圣意,那家子弟会傻到去碰这种霉头,传出话头岂不知自己也成了棒槌。

  此时,治国公府马尚之子马堏,冷眼旁观贾琮身边手足无措的宝玉。

  他对身边交好的城阳侯长子刘兴说道:“孝安,原先我听你说,这次贾琮成年之宴,荣国太夫人还请了你家太太和三妹。

  我以为贾琮赐婚的事没成,荣国府要暗自为他筹谋亲事,这才请了多家世勋女眷入内堂。

  外头都说你未出阁的三妹,相貌人物出众,我还以为你小子要走运,没想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你小子可要留点心,可别金子没捡到,捡了块烂铜回去,要紧,要紧,呵呵……”

  城阳侯长子刘兴,读书虽然不成,但自小继承祖风,向往军伍建功,学了一身武艺,是个性子直爽之人。

  他听了马堏这番话,脸色不禁一变,这次贾琮生辰宴席,贾家不仅下了正帖。

  还下了内帖,请各家世交女眷和闺阁赴宴,听说还是荣国太夫人的意思。

  这就不得不让各家多了些心思,城阳侯府和荣国府一向有交情,两家年节走动频繁,刘兴的三妹还跟母亲拜访过荣国太夫人。

  贾琮的威名神京谁人不知,刘兴作为城阳侯府的世子,对这样的事自然乐见其成。

  但此刻被马堏提醒,也意识到事情出了偏差,他看着宝玉那僵硬娘气的做派,忍不主皱起眉头。

  思虑片刻,连忙叫过随身小厮,在他耳边嘱咐了几句,那小厮得了吩咐,便急步出了荣禧堂……

第603章 择婿文华郎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今日换了一身新装,平添喜气,雍容慈祥,满面春风。

  堂中正坐了五六位各家贵妇,绫罗锦绣,满头珠翠,香风熏人。

  来的各家太太之中,贾母娘家来的是忠靖侯李氏,另外还有泾阳侯张氏、城阳侯徐氏、忠诚伯邹氏、治国公长房刘氏等。

  另外同来的还有四位各家闺阁小姐,皆十四五岁花样年华,衣饰清贵,仪态万方,通身大家闺秀气派,看得王夫人目不转睛。

  贾母又叫了迎春、黛玉、探春、史湘云等孙女辈,一起过来陪客,荣庆堂中愈发显得璀璨热闹。

  忠靖侯李氏也是个精明人,原本贾琮摆生辰宴下帖,她以为不过是两家寻常礼节来往。

  今日赴宴的是她的长子,李氏也被贾母请来说话的,加上史湘云如今养在贾家,她自然趁便过来走动看望。

  只是刚进了荣庆堂,见到堂中除了几位贵妇,还有莺莺燕燕几位芳龄闺阁,便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李氏心中奇怪,今日是琮哥儿的成年生日宴,自己姑母请了一堆和他同庚的丫头片子,这是算哪一出。

  但是李氏不会觉得,贾母这是借着贾琮过生日,要趁机给他做大媒。

  这其中的根底,别人可能都不知道,但他们史家人心里可是门清。

  李氏知道姑母早拿定主意,要把侄孙女湘云许配给贾琮,借此让贾史两家联姻。

  当初贾琮因被宫里赐婚,这桩亲事差点就黄了,没想到贾琮突然死了老爹,这事又重新兜了回来。

  为何家中大伯去了金陵外任,会同意湘云留在神京,湘云要去和贾家姊妹作伴,贾史两家长辈都同声允许,不过是大开方便之门罢了。

  所以,李氏笃定今日这等排场,绝不是姑母要拆自己台子。

  李氏再看自己侄女湘云,见她一脸笑容,一双明眸古灵精怪,来回盯着那四位小姐打量,神情有些搞笑调皮。

  她是清楚自己这侄女心性的,小丫头虽还没完全开窍,还有些似懂非懂,但可不是个傻子。

  她要是知道姑母摆这么大的局,是专门给琮哥儿做媒选媳妇,还能自己乐成这个德行……

  而且,李氏看到贾家二太太居然也在荣庆堂中,跟着自己姑母应酬到访女眷。

  反倒是琮哥儿的嫡母,像个摆设似的,没什么话说,这两人整倒了个儿。

  琮哥儿过生日招待客人,用她一个偏门婶婶瞎起劲?

  李氏也是聪敏之人,看到王夫人的目光,老在几家小姐身上打转,隐约都是相看儿媳妇的神情,她就觉得好笑。

  这几位闺阁千金,今日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各自母亲上门做客,她们想要给谁看就不好说了,至少不会是这位贾家二太太。

  李氏突然对今日之事,充满了好奇和乐趣,觉得应该有场好戏能看……

  ……

  一帮子贵妇人一通寒暄之后,贾母也将各家闺秀看了仔细,又各自夸赞了不少好话。

  还让鸳鸯拿了金玉戒指、腕香珠串等物,分给四位贵勋闺阁做见面之礼,场面倒是挺其乐融融。

  贾母又笑着对迎春说道:“你们姑娘家自有体己话好说,陪着我们这些老的有什么趣味。

  你带这些世交姊妹,一起去园子里逛逛,不可怠慢了,等到了开席,我再让丫鬟去请。”

  等到迎春、黛玉、探春等带来几位姑娘出了荣庆堂。

  贾母又说了几句闲话,对城阳侯徐氏笑道:“我看你家三丫头就挺好,可曾许了人家了?”

  贾母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今日来的四位闺阁之中,以城阳侯家的三小姐样貌人物最出众。

  加上这几户带了闺阁上门的世家,以城阳侯府和荣国府关系最亲近。

  贾家代字辈子弟曾和城阳侯府有过姻亲,只是当年的老人早已过世,但是两家情份还留在那里,算是正经的老亲。

  城阳侯徐氏也是精明人,见贾母问话的神情,心中料定自己猜想没错,心情愈发舒畅。

  笑道:“我那三丫头过了今年十月才十五,岁数还小,哪里就用怎么着急。

  我养了几个儿女,最宝贝的就是她,除非有上好的姻缘,不然多养她几年呢,实在是舍不得。”

  贾母听了这话,倒想起自己的小女儿,说道:“这话我倒是清楚,小女儿总是得宠些的。

  你也别舍不得,俗话说姻缘天定,说不得那天就来了极好的,那也是大喜事。”

  城阳侯徐氏听了贾母的话,自以为正对了自己心意,至于贾琮眼下大孝守制,也没什么打紧,二年后自己三丫头也才十六……

  徐氏笑道:“那就承老太太吉言了,我也盼着这丫头有个好归宿。

  要说我这女儿也有让我头疼的,女儿家学学针线女红就罢了,可偏偏喜欢文墨之事。

首节 上一节 609/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