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3节
你便这般逼着他读书,他要是累出好歹,我可是不依的。”
贾政听了母亲的话,心中异常悲愤,我真是作孽,生了这样的孽子。
这畜生也会累出好歹,他在我的书房中糟蹋丫鬟,倒是精神头足得很……
他虽心中愤怒,脸上不得不对贾母强颜欢笑,还咬牙说起瞎话:“老太太不要多心,儿子并没有逼宝玉读书。
他如今已满十五岁,今日酒宴之后,我们父子在书房说话,他大约觉得自己年岁已不小,但还是一事无成,心中也肯读书。
儿子这些日子帮他梳理功课,等忙过这段时间,便让他回西府孝敬伺候老太太。”
贾母听儿子说宝玉主动要读书,心中也是将信将疑,总觉得儿子是不是说胡话?
但是,历来老子教导儿子,那就是天经地义,贾母即便是祖母,也不好多做阻拦,多少也要给儿子留些体面。
老太太心中想着,既然要读书,那就先读上几日,大不了自己每日派人来看顾,等三四日之后,儿子过了瘾头,再把宝玉接回西府便是。
贾母又唠叨了几句,也就起身回西府,贾政又恭敬将老太太送到荣国府西角门。
贾琮也送迎春等姊妹回东府,他知道贾母走后,贾政定会和王夫人痛陈今日之事,少不得又是一阵闹腾。
他自然是早早离开为妙,尽量少去掺和……
……
东路院,梦坡斋书屋。
贾政急匆匆送了贾母回西府,又急匆匆回了书屋。
他看到门口小厮依旧看守,并没出现异样,倒是松了一口气,又让人叫太太立刻到书房说话。
王夫一进书房,看到宝玉衣裳凌乱,头破血流的狼狈样子,顿时吓掉了半条命。。
她上前搂住儿子便哭,忙问到底出了什么事,伤得要不要紧。
她正让丫鬟赶紧去叫大夫,却被贾政厉声喝止,怒道:“你问问这畜生,今日在我的书房里,做了什么下作事情!”
王夫人听过贾政的厉声痛述,脸上也是有一阵红一阵白。
心中也怪儿子太不争气,自己正和夏家相谈亲事,他就这般急不可耐,竟然先勾搭起夏姑娘的丫鬟。
一个小丫头有什么好玩的,宝玉未免太不知轻重,还在老爷的书房中乱来,也怪不得老爷生气。
但是,王夫人看到宝玉脸上血迹,一颗心还是揪心的疼。
埋怨说道:“老爷,宝玉是你亲儿子,即便不懂事,你好好教导就是,何至下这么重的手,还是打出好歹,可怎么得了。”
贾政怒道:“你看他都做出什么下流事,要不是琮哥儿硬生拦住我,今日我就拿了这畜生的性命,省得他败坏贾家的门风。”
王夫人听贾政说的凶狠,吓得双腿有些发软,不自禁护在宝玉身前。
她心中又有些起疑,这事情怎么又和琮哥儿相干,他还会这么好心,竟然去救宝玉的性命?
贾政说道:“今日和宝玉鬼混的那个丫鬟,已被琮哥儿晓以利害,她绝不敢向人透露此事,想来能捂住一段时间。
但是那夏家太太独立支撑家业,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万一她看出那丫鬟的破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她是寡妇门第,担心宝玉露出口风,自家名声被污,提前闹起事情,撇清自己,说我贾家借宴客上门,宝玉酒后玷污宾客女眷。
到了那个时候,我贾家两府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你我夫妇从此也不用做人了!”
……
王夫人听了贾政声嘶力竭的痛斥,也觉得背心有些发凉。
自己老爷说的半点没错,那夏太太要是知道,今日自己当面和她谈两家亲事,宝玉背后就玷污她女儿的贴身丫鬟,还不得气疯了。
这那里是结亲,分明就是结仇,夏太太对这门亲事,必定避之不及,怎么还可能同意。
而且更会如老爷所说,夏太太担心寡妇门第清誉,只怕会先发制人,将此事揭于人前,再将那丫鬟乱棍打死,就能撇清自家。
到了那个时候,我的宝玉就要名声尽毁,不要说找什么官宦门第女子为妻,只怕寻个正经的平家女子,也是万万不能了……
贾政说道:“我不知那小丫头能否瞒过夏家太太和小姐,为今之计,只能将宝玉和夏姑娘的亲事早早说定,才能破了此劫。
今日和宝玉厮混的丫头,是夏姑娘的贴身丫鬟,只要两家亲事成就,她必要跟着夏姑娘陪嫁贾家,这桩祸事也就揭过去了。
今日多亏有琮哥儿在场,他机敏多智,这才控制住事态,没有张扬开来。
尽快成亲两家亲事的主意,就是琮哥儿想出来的。
我方才左思右想,没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那夏姑娘我也见过两面,人物相貌都是一流,足够匹配宝玉。
此事宜早不宜迟,夫人这些日子花些心思,和那夏太太好言相说,早些定下两家亲事,这才能高枕无忧。
省得那小丫鬟露了破绽,到时候就难以收拾了……”
……
王夫人听了贾政之言,知道他句句在理,但心中却别扭到极点,本来她就相中夏姑娘,心中期盼宝玉能娶她为妻。
这件事情到了临头,虽还按着自己意想,却没想到闹出这样的变故,好好一门亲事,变得这样凶险诡异,让人心中好不自在。
还有,这主意还是琮哥儿出的,他今日跟着老爷,知道了事情始末,竟然会这么好心,还帮着宝玉遮掩谋划,真不知道他安什么心。
但是,王夫人心思狭窄,虽对贾琮参与此事,心中有所疑虑,但也抓不住什么毛病。
而且,自己老爷说的法子,也是眼下唯一对策,这门亲事确要尽快落定,要是出了纰漏,爆出家里丑事,自己的宝玉可是全毁了……
……
神京,庆逾坊,夏府。
夏太太心满意足的回来,路上见丫鬟宝蟾神态有些古怪,不过也没其他不妥,并没太放在心上。
这其中因宝蟾离开梦坡斋,曾得了贾琮提醒,自己找了地方,将衣裳和发髻都仔细整理,并没留下破绽。
也是因为,王夫人今日终于主动提亲,遂了夏太太长久筹谋算计,她心中兴奋得意。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即便以夏太太的精明干练,此刻精神灌注女儿亲事,自然没心思放在这小丫头身上。
不然,夏太太真察觉到今日之事,知道宝玉如此丧德败行。
即便她再羡慕贾家的国公门第,也不会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这大概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夏太太是个极厉害的人物,却做梦都想不到,事情背后竟起了这等变故。
自己为女儿精心挑选的亲事,本以为手段高明,无往不利,却被家中不起眼的小丫鬟,暗中破了罩门……
……
夏太太回到家中,便跟着进了女儿闺房,喜气洋洋,将今日王夫人提亲之事,都和女儿一一述说。
说道:“乖女儿,如今也算天遂人愿,荣国贾家是世勋豪族,国公门第,他家二太太主动提亲,多体面的一件事。
贾家二房,虽不是袭爵长房,但也是贾太夫人的嫡子嫡孙,正经的荣国所出。
你只要嫁给宝玉,将来你的子嗣,娘的外孙子,那就是正经的国公血脉。
再加上我们夏家的万贯家财,将来他即便在贾家,那也可做人上之人,多好的一件事情……”
夏姑娘听说贾家提亲,心中不仅没半点高兴,反而针刺一样难受。
她做梦都想过有那么一天,贾家来上门提亲,可是她巴望的是那劳什子宝玉?
夏姑娘想到方才离开东路院,远远的看到贾琮走来,如此风姿绝世,但凡自己见到他,眼光舍不得离开。
可是提亲的不是他,而是那个让她厌烦,蠢到要吃土的贾太太!
夏姑娘一脸不甘,说道:“娘,我都听外头说过,当年荣国公可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一等一的英雄人物。
贾家的子孙,只有那个贾琮,不过和宝玉同岁,就能战功封爵,他这等人物,才算正经荣国公血脉。
宝玉那娘气兮兮的软脚虾,算什么国公子弟,女儿死也不嫁这种破玩意儿!”
第613章 会榜证人心
神京,庆逾坊,夏府。
夏太太一听女儿泼辣放肆的话语,头上青筋都要暴起。
皱眉说道:“那贾琮少年得意,名动天下,神京城哪个不知他的好处,你以为就你能瞧见。
女儿,娘早就和你说过,他这样的人物,不是我们这种门第能指望的。
去年他要不是死了老子,他早就被宫里指婚,他的亲事连贾老太太都做不了主,你还在那里痴心妄想,你真是晕了头了。
都是我做娘的太过娇惯你,把你养出这等任性狂妄的性子,实话不好听,但是娘还是要和你说。
你这辈子都指望不上他,趁早死了这条心!”
夏姑娘听了自己母亲的话,就像被人捅了一刀,站起身将房中摆物件,到处乱摔,一张俏脸挂满眼泪,神情十分悲戚。
夏太太看了虽然心疼,却任意女儿砸东西发泄,就当自己没看到一般,但嘴里的话语却半点没放软。
说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能许给宝玉这样的世勋贵子,让你嫁入国公门第,这样的机缘不会再有了。
虽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娘也不逼你,你要是不愿意这门亲事,那也没有关系。
娘只能帮你找户门当户对的亲事,找一家和我们家登对的商贾之门,你就像娘一样嫁作商妇,也一样可以过日子。”
夏姑娘方才满腹失落绝望,乱砸房间的东西发泄,但是一听夏太太这句话,一下就愣在那里,脸色也变得苍白。
夏太太一看女儿的神情,就知道自己方才那句话,真正戳到女儿心底深处。
她自己养大的女儿,自然最清楚她的性情……
夏家虽是没有官身根底的皇商,但夏姑娘是夏家独生女,在夏家就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
夏家和贾家的门第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夏姑娘自小过的日子,比起迎春、探春这等荣国府小姐,只怕还要奢侈贵气。
夏太太知道自己女儿过惯好日子,一向都是泼辣骄傲,眼高于顶。
些年以来,夏太太靠着亡夫留下的人脉,虽和赵王等高官权贵有些来往。
但那些都只是银钱利益往来,从无什么亲近交情,彼此泾渭分明。
因在那些权贵眼中,夏家不过是低贱的商户,夏家做他们赚取银钱的工具,他们给夏家一定庇护,仅此而已。
所以,夏太太来往密切的亲眷友好,都是同类的商贾门户,夏姑娘能接触的同辈中人,也都是商户小门的儿女。
自己女儿的相貌家财,在这些同辈子弟之中,自然是出类拔萃,高高在上,久而久之,才养成骄傲跋扈的性子。
但是,自从她上次带女儿去贾府议亲,虽夏家和薛家的亲事没成。
却让女儿第一次见识到世勋豪门气派,这对只过惯金银富贵日子的女儿,内心的冲击和艳羡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