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37节

  晴雯嘻嘻笑道:“五儿,自从你去西府做了管家婆,真是长了好大见识,说话都文绉绉,一溜溜的。”

  五儿俏脸一红,上前拧了晴雯一把,笑骂道:“你这张巧嘴又欠收拾,胡咧咧什么,你才是管家婆呢。”

  几人说说笑笑,帮着贾琮穿戴官袍,各人巧笑嫣然,转着圈的打量贾琮,看衣着是否还有不妥,看得贾琮眼花缭乱。

  等到他们进了堂屋,圆桌上早就备好了各式早点,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院门口脚步轻盈,笑声扰动。

  迎春、黛玉带着众姊妹进来,因她们也知今日贾琮半年丁忧期满,都来为他送信除服。

  众人围了一桌,和气融融,陪着贾琮用过早点。

  只是林之孝亲自来请,因今日贾琮丁忧除服,他得了老太太的吩咐,按家规需入祠堂祷告祖先,拜别亡父灵位。

  贾琮对这些繁文缛节,内心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只是即为宗法礼数,也不会去做吐槽的蠢事,按部就班罢了。

  等到从荣国祠堂出来,直接出了西角门,去往神京城东礼部官衙,录名消除丁忧之礼。

  ……

  荣国府,荣庆堂。

  王熙凤大早便进了荣庆堂,正和贾母说着闲话。

  因贾琮得中会元之喜,西府宾客盈门,热闹喧哗了数日。

  贾母待客时虽觉光彩体面,但毕竟上了岁数,事后歇上两日,才算堪堪缓和过来。

  今日贾母刚养足精神,便让人去东路院叫宝玉来见,自贾琮及第喜庆之日起,宝玉已多日没在西府露面。

  贾母问道:“琮哥儿今日出门了?”

  王熙凤笑道:“方才我出院子时,正好五儿过来管事,说琮兄弟大早就去了祠堂上礼,如今已去礼部录名除服。”

  贾母叹息道:“这半年以来,家里也闹腾的很,好事坏事都一起折腾,如今总算消停下来,琮哥儿也重新出来做官。”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放宽心,经过前面这一阵,以后家里必定事事顺心。

  琮兄弟如今得中会元,那可是天大的功名,过几日还要入宫殿试,将来前程必定红火,我们东西两府也必定错不了!”

  贾母听了这话,脸上也露出不少笑容,贾家府邸兴旺,是贾母最乐意之事,她是生来富贵命数,最在意不就是这桩。

  这时,王夫人带着宝玉进了荣庆堂。

  多日不见,宝玉白嫩的脸庞又圆润讨喜几分,只是脸上神情有些不自在。

  或许是那日贾琮得中会元,荣庆堂上的喜庆情形,让宝玉有些厌弃欲死。

  连带着他对西府,都有些心有余悸,似乎这里已被贾琮玷污,到处也蒙上禄蠹之气,让他扼腕叹息……

  贾母见了宝玉就满脸笑容,把他叫到身前,又解了头上双龙抢珠大红抹额。

  看到宝玉额角伤疤已大好,只是还留下一道明显的红痕。

  贾母心疼的说道:“宝玉,你如今也十五成年了,做事可要稳重小心,可不能像这次,好好走路也摔这么狠一跤。

  我看着伤疤就心颤,就知道你当初伤得多重,你老子娘只是一味哄我,哼!”

  王夫人赔笑道:“老太太,我们也是怕你担心,如今宝玉不是都好结实了吗。”

  贾母说道:“他这伤疤还没好平实,这些日子吃东西还要清淡些,忌讳咸辣油熬,不然留下疤痕,坏了相貌,这可怎么得了。”

  王熙凤听了心中好笑,老太太这话说的,宝玉过了十五的爷们,额角不显眼的地方,多个米粒的疤痕,有什么打紧的。

  他又不是大姑娘家家的,也不是上台唱戏的名角,难道还能靠脸吃饭不成。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说的有理,宝玉如今还没娶亲呢,这么好的相貌要有折损,那可怎么好呢。”

  贾母听了这话,也用慈爱的阳光,看着宝玉圆润喜庆的脸庞。

  王熙凤一听这话,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害喜,腹中忍不住一阵翻涌。

  丫鬟丰儿见状连忙递上食盒,王熙凤捡了块酸梅含在口中,才算顺过一口气。

  贾母听到王夫人说道娶亲,问道:“上回你说相中夏家姑娘,这门亲事如今说和怎样了?”

  ……

  一旁王熙凤听了这话,一双耳朵就差要竖起来了。

  其实,王夫人看中夏家姑娘,欲为宝玉媒聘为妻,自宝玉生辰宴席之后,便在两府流传。

  这种内宅大事,王熙凤自然早就听闻。

  她在荣庆堂和东府酒席上,见过几次夏家姑娘,要论姑娘家的相貌风韵,那夏姑娘也算一流人物。

  但是,王熙凤心思精明,看人眼光毒辣,她总觉夏姑娘有些不寻常。

  面容俏丽,目光明朗,却隐含一丝锐利;言语爽利,举止大方,能品味出几分泼辣。

  总之,在王熙凤的心目中,夏姑娘和家中知书达理的姊妹相比,必另一种闺阁人物,而且让她天然生出膈应……

  东路院两次寿宴,夏家母女都是堂上贵客,王熙凤也都在席。

  王熙凤将贾琮视为大房靠山,所以凡和贾琮相关之事,她都格外留意。

  因此东路院两次寿宴,每当贾琮入内堂致礼数,王熙凤都察觉出异样。

  夏姑娘每次看琮老三的眼光,都透着骚呼呼的味道,甚至就像被黏住一样。

  虽然这夏姑娘在人前,十分注重举止仪态,所以已有所克制。

  但王熙这种经事的精明妇人,又是格外留意,一双眼睛看的分明。

  ……

  不过这件事情,王熙凤从没和人提过。

  不外乎夏姑娘是外家闺阁,这种事又无凭无据,况且和自己不相干,多少留些口德。

  而且,在王熙凤看来,琮老三生成这等得意风流样儿,被女人盯着瞧,有什么稀奇的。

  上回老太太请了四家贵勋小姐,本来想给给宝玉做媒。

  结果那四个丫头片子,一见到琮老三,个个看得眼睛发直。

  所以夏姑娘这幅嘴脸,也就不稀奇了。

  但是,王熙凤听到王夫人相中夏姑娘,想为宝玉媒聘为妻,她心中就有些傻眼。

  夏姑娘每次看到琮老三,都是火撩撩的浪样,却要做宝玉的媳妇,姑妈这眼神可真不利索……

  不过其中原由,她绝不会和王夫人提,不要说这些是她的臆断,就算是真的,她也不去讨这个臊。

  如今大房和二房这种行情,自己要是说了这事,自己姑妈不会觉得自己是好意,多半以为自己从中作梗。

  再说,夏姑娘爱看琮老三,就让她看个够,又不会少块肉,还能让她把人勾走。

  琮老三家里外头一堆女人,他可能会挑花眼,但绝不会挑到夏姑娘头上,因为夏家不配,夏家也就能配宝玉这样的……

  所以,王熙凤对宝玉娶夏姑娘这事,心中毫不在乎,最多就是看热闹的心情。

  ……

  王夫人听贾母询问这门亲事,脸色微微有些尴尬。

  说道:“那日宝玉生辰宴,我倒和夏太太隐晦说起此事,她相中我们宝玉的相貌人品。

  但她是寡居孀妇,夏姑娘是她的独养女,儿女亲事总要慎重,说要先探探女儿口风。”

  贾母听了心中不乐,自己宝玉这种人物,娶一个商贾之女,已有些低就委屈,怎么夏家还拿起架子?

  说道:“宝玉生辰宴过去这些日子,夏家也没个准信,听着有些渺茫,这事也别太当真,咋们该干嘛干嘛。

  我们贾家规矩,儿郎满十五成年,要在房里安排得力之人。

  宝玉身边多了可靠的人服侍提点,让他早些收心,多懂些人事,将来好成家立室。

  我看挑个好日子,把这里头礼数尽了,也算了了一桩事情。”

  贾母看了王熙凤一眼,笑道:“凤丫头,琮哥儿也到了岁数,这事也一起办。

  如今你是带喜信的人,你来挑个好日子,讨个吉利,将来他们说不得早些开枝散叶。”

第622章 吉日双登科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提出贾琮和宝玉都过十五,按照贾家的老规矩,要给他们房头里放姑娘服侍。

  原本这样的事情,宝玉定会眉笑眼开,可如今听了却毫无喜意。

  他只觉得这些日子,除了和宝蟾嬉闹得趣,竟然再无一件好事。

  太太正在操办他和夏姑娘的亲事,虽然夏姑娘也是生的极好。

  但是自己要是娶了她,就是对林妹妹负心薄幸,岂不是辜负了两个出众的女儿家,当真是大罪过,想想叫人伤心。

  万一亲事得成,自己在林妹妹跟前,还有什么脸面,还怎么说得响话语,倒不如去死了干净……

  至于贾母所说之事情,对宝玉来说,也并无意外之喜,因他早知那两个人入他的房头。

  袭人不知给他戏耍风流过多少次,早已经有些腻味了。

  至于彩霞从小就是王夫人的丫鬟,宝玉自小就厮混熟悉,虽没真正沾惹过,但戏耍调笑的事没少做,也早不新鲜……

  所以他听贾母要操办此事,实在没什么可乐的,只是觉得无趣,想到贾琮要收的姑娘,甚至还心疼得很。

  贾琮身边的芷芍,宝玉也是见过的,不仅生得花容月貌,竟连宫里都器重,还曾在佛院清修数载,多么出众洁净的女儿家。

  那个五儿更不用说,自己房里所有丫鬟加上,都没她生得俏丽得意。

  这样两个极其得意的女儿家,居然被贾琮这种禄蠹霸占,当真是天道不公,做出这等污浊凄惨之事。

  宝玉想到这些,只觉得胸中生出郁气,让他这种清白之人不吐不快,恨不得立刻癫狂发泄一番。

  正当他有些来劲投入,突然牵动额头伤疤,那一阵隐隐作痛,瞬间让他灵台清明,打消了种种念头。

  ……

  王熙凤见贾母刚提了此事,宝玉脸上没有喜气,反而一脸丧气,还不着痕迹的有些长吁短叹。

  王熙凤心神灵动,平日也最清楚宝玉的性情,突然想到前些日子,宝玉常借故到她院子,想言语招惹五儿。

  她一想到这桩,有些明白宝玉为何这种脸色,只觉得腹中有些翻涌,她心中有些奇怪,自己到了这个月数,怎么还老是害喜。

  她连忙在丰儿的食盒中,捡了颗酸梅塞在口中,这才止住心中恶心。

首节 上一节 637/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