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75节

  宝玉刚和贾母说了半句,余光便看到黛玉和宝钗,两人皆匆匆离去,心中越发委屈,自己都说了不想成亲,林妹妹怎么还不理人……

  贾母有些好笑,说道:“瞧你说的孩子气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哪有人不成亲的。

  你不是中意生的好的姑娘家,那夏姑娘美貌爽利,便是这样一等人物,你想找一个她这样的,可是不容易,我瞧着亲事挺好的。”

  只要黛玉不在跟前,宝玉也就放开一些,虽然还说不愿意,口气没原先那么坚决,毕竟贾母说的没错,夏姑娘美貌爽利,是难得的人物……

  只是他虽惫懒纨绔,且并不是完全痴傻,自然自己一旦成亲,只怕很多事情都变了,在老太太跟前撒娇卖乖都不便利,和姊妹们自然更疏远。

  贾母见宝玉偌大的人,这会子还扭糖葫芦一般吵闹,有些哭笑不得,说道:“这门亲事可是你父亲应允的,你要是再闹,小心你老子锤你。”

  宝玉一听这话,不由自主一哆嗦,倒像孙悟空听了紧箍咒般灵验,瞬间变蔫了,也不敢再闹了。

  贾母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心腹婆子说道:“宝玉来了许久,看着也累了,你们去把袭人叫来,送宝玉回房歇息去。”

  贾母搬出了父亲贾政,宝玉顿时收了神通,知道再闹也没用,再说黛玉和宝钗都走了,他还闹个什么劲……

  等到袭人过来接了宝玉回去,贾母对王夫人叹道:“宝玉一向身子弱,我瞧着怎么又有些糊涂起来,早些成亲也好,可以冲一冲,或许就清明健旺了。

  我想着宝玉的亲事,还是要抓紧些操持。”

  刚走到堂口的宝玉,听到贾母冲喜的言论,吓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一旁的袭人连忙用力扶住,宝玉心中一阵发苦。

  ……

  荣庆堂,后花园。

  时至初夏,日头还未中天,水榭曲廊之上,被树荫遮蔽出大片阴凉,黛玉手拿团扇信步而走,环佩相撞,裙角微拂。

  突然身后有人叫道:“林妹妹,你站站。”

  黛玉回头见是宝钗,笑道:“宝姐姐怎么也出来了?”

  宝钗笑道:“姨妈正和老太太说话,宝玉也是古古怪怪,呆着也是没趣儿,不如出来逛逛。”

  黛玉挽着宝钗的胳膊,说道:“刚才多亏宝姐姐拿话岔开,我还要多谢谢姐姐,不然宝玉不知又说出什么疯话。

  他也是快成亲的人,说话还老是牵三挂四,叫人听了算什么意思,再这样我都不敢来西府了。”

  宝钗笑道:“林妹妹也是个聪明人,怎么这会子又糊涂了,杞人忧天起来。”

  黛玉手拿团扇,目光流转,若有所悟,问道:“宝姐姐倒说说其中道理?”

  宝钗说道:“姨妈和姨夫早已迁到东路院,按照常理宝玉也该过去尽孝。

  他如今依旧住在西府,是因年纪小又没成家,老太太一贯疼爱,才会留在身边。

  等到他成亲之后,便是有家有室之人,那便是大人了,怎么还能住在堂兄府上,更何况是内院之中,颇多忌讳。

  等到他娶了夏姑娘进门,必定要搬回东路院,礼数摆在那里,老太太也不会再留。

  到了那个时候,你便是在西府想见到他,只怕都不容易,只要过了这段时间,就不用再有什么顾忌了。”

  黛玉说道:“宝姐姐说的虽是道理,不过老太太宠了宝玉一辈子,宝玉又是惫懒性子,这事只怕难说。”

  宝钗笑道:“妹妹怎忘了还有琮兄弟,我知道二十四日便要殿试张榜,到时琮兄弟进士及第,愈发引人瞩目。

  神京勋贵虽多,但像琮兄弟这样文华鼎盛的武勋,眼下却找不出第二个,多少人眼睛都要盯着荣国府这地界。

  上回宝玉不过在内院说了几句闲话,就闹出这么大风波,可见总有一些人,看重这些宗法礼数。

  姨夫是个极知轻重之人,宝玉只要成亲了,即便老太太不说话,姨夫必定也是要说话的……”

  黛玉略微细想,便知宝钗心思细腻,说的半点没错。

  虽她说宝玉上次胡乱说话,竟惹来宗人府上门,但因避讳长辈之尊,另外一层意思却没说,黛玉却是能想到的。

  上回三哥哥承袭荣国爵,二舅舅因老太太和二舅母阻拦,在荣禧堂多住了几日,惹上的风波可比宝玉还大。

  宝钗说总有些人看中这些宗法礼数,便是暗指其中意思……

  黛玉苦笑道:“按宝姐姐这么说,我倒想夏姑娘早些嫁进门,以后宝玉也少些胡闹是非。”

  宝钗听了黛玉的话,心中微微一愣,因夏姑娘原先和她哥哥议亲,宝钗和夏姑娘几次相处,都对她格外留意。

  她自然清楚记得,每次夏姑娘见到贾琮,那种炽热迷恋的目光,都会让宝钗脸红心跳,她自然懂得其中意味……

  宝钗心中有些忐忑,夏姑娘早些嫁过来好吗,可不要堂房兄弟闹出什么事,希望都是自己胡思乱想。

  她对黛玉微笑道:“妹妹盼着夏姑娘早些进门,还不如盼着早日开榜,琮兄弟早些做上进士公,更加实在稳妥些。”

  ……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正靠在西窗下软榻上,正在和五儿说着闲话,

  她虽素面朝天,却半点不显寡淡,反而俏脸生韵,血气红晕,气色十分可观。

  身上穿件宽腰软锦长袍,云鬓如墨,头上只插两只发簪,并无其他装扮,显得清简利落。

  眼下王熙凤已怀胎已足过七月,日常走动都有些困难,贾母早免了站规矩礼数。

  她已十多天没去过荣庆堂,倒是贾母来看过她两次,还说她腰圆腹尖,这胎多半是要生男。

  贾母是过来人,一辈子子嗣繁盛,她说的话自然有道理,王熙凤心中颇为期待。

  丈夫贾琏要流放十五年,王熙凤是指望不上他,如果能生个大房嫡长孙,以后在家里也更体面稳当。

  每每想到这这些,她便心中充满期待,老是下意识抚摸腹部。

  此时,门帘掀开,平儿进来说道:“二奶奶,刚才荣庆堂传来消息,宝二爷和夏家姑娘的亲事定了。

  夏家挑选了吉日,五儿二十四送夏姑娘庚帖上门。”

  王熙凤笑道:“夏家倒是会挑日子,送庚帖嫁女儿的日子,正和三弟殿试开榜同一天,真是被蹭去了彩头。”

  平儿说道:“奶奶不要光看夏家会选日子,宝二爷娶亲不算小事,公中怎么都要花不少银子,这一桩还要紧着算计。”

  王熙凤端着案上的雪莲银耳羹,轻轻抿了一口。

  说道:“如今西府少了大笔爵产,又要加缴两季田赋,手头可不宽裕,是要紧着算计。

  要按照往年旧例,那时二老爷还是家主,宝玉是嫡子,他的亲事必定要大操大办,满破要花去一万两银子。

  但是,如今三弟承爵,长房正溯,情形已大不一样,没有再按旧例的道理,自然要大为裁剪。”

  平儿说道:“二奶奶,如今家里少了许多进项,一年满打满算也就二万两不到,抛去各项耗费之处,到年底没有多少零碎。

  这还是二奶奶多方缩减,裁撤人口,才有这等局面。

  即便如今情形不同,宝二爷的亲事支出,可以大为裁剪,但即便缩减一半,也需五千两银子,光这一项耗费,今年的账目就要穿底。”

  王熙凤将手上的粉彩羹碗,轻轻放在案几上,说道:“如今这个行情,宝玉娶亲之事,公中哪里还能花五千两,要我报账,最多只能两千两!”

  平儿和五儿日常料理家务,自然知道银子用度底细。

  如今二房虽不是正房,但宝玉毕竟是二房嫡子,老太太最疼爱的子孙,娶的又是富贵闻名的桂花夏家小姐,里外的排场脸面总少不了。

  单单两千两银子,怎么算都有些捉襟见肘,西府的家的确不好当,但二奶奶的手段,也算着实不客气。

  这两千两的话头一传出去,老太太暂且不说,东路院那边多半要生是非……

第649章 荣盛隐深危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说宝玉成亲支出,荣国府公中只出两千两的话。

  五儿自然不会多嘴,如今王熙凤管家主事,再说她给三爷省银子,五儿当然没意见。

  可是平儿跟着王熙凤一辈子,非常清楚她的性情,知道这两千两银子,必定还有另外说法。

  如今虽二房已沦为旁支,或许将来会不可避免败落。

  但如今老太太还在世,二房老爷可是老太太的嫡子,宝玉又是老太太最宠的嫡孙,光凭这两样倚仗,二房的体面还能维持不少年头。

  所以用两千两办宝玉的亲事,从贾家的排场和实在用度,是怎么都不够的。

  平儿说道:“奶奶既有这个盘算,只是老太太和太太那边不肯,那该要如何呢?”

  王熙凤笑道:“我料到公中只拨两千两,肯定有人要不甘心,自己不说,也会挑唆老太太说话。

  不管当初三弟不受待见,宝玉是怎么得宠,但今时不同往日,贾家两房正偏已分,有些规矩就要立起来。

  三弟把西府的家当让我们打理,不精打细算过日子,迟早要坐吃山空。

  二太太也是管惯家务的,最清楚家门开支用度的弯弯绕绕,如今又遇上宝玉成亲这种虚耗出项。

  我们自己先把口袋扎紧扎实,人家即便来撕开口子,也就撕扯不开多少了。

  按平儿说的依前例裁剪到五千两,倒也能站得住一些道理。

  但我们自己开口可支五千两,老太太和二太太多半还是嫌少的,到时牵扯加码必定要六七千两,再弄些损耗出来,我们今年就不用过了。

  所以我只一口咬死两千两,即便后续用度多了损耗,左右不过多上几百两,这就截住了源头。

  银子只是一事,要紧是借宝玉成亲一事,敲山震虎,晓谕众人,大房的家业,大房来当家,该有的规矩都要有,谁也不能乱打马虎眼。”

  平儿和五儿听了王熙凤这话,自然都明白其中意思,大房掌家之事,瞎子都能看出来,最不服的就是东路院二太太。

  王熙凤是借事立威,先吓住人家的胆子,即便以后挑唆摆弄是非,心中有了顾忌,也就成不了气候。

  王熙凤又笑道:“我也心里清楚,宝玉的婚事,两千两多半是不够的,但你们不要忘了还有老太太。

  老太太当年可是尚书令史老太爷的嫡长女,嫁入又是一等一的国公门第。

  我听家里老人说过,老太太当年可是正经的十里红妆,这等风光我们小辈都没见识过。

  这么些年宫中赏赐、节庆拜礼、还有老太太那些家当,加上起来都不止一座荣国府。

  老太太一辈子就疼了林妹妹和宝玉两个,林妹妹年纪还小,据我看也是三年后的事,眼下就宝玉成亲,老太太还不得出体己贴补。

  老太太拔根寒毛都比我腰粗,她那些宝箱里扫些零碎出来,都不止两千两,所以宝玉成亲少不了体面。

  还有二太太是我们王家嫡长女,根底也是厚实的很,出门除了嫁妆还带两间嫁妆铺子,腰杆子半点也不软。

  她给宝玉物色的夏姑娘,可是桂花夏家的绝户独生女,夏家金银满屋,可比薛姨妈的家底都厚,宝玉这是娶了尊金菩萨入门。

  二太太捞下这么一桩大便宜,总不能儿子娶媳妇,还一味到西府公中吸血,她自己怎么也要下点本钱,不然怎么说的过去。

  你们就这样算算,宝玉这份亲事,东捞西凑一番,这不就近万两银子的花销,他可是体面的很,半点都不会吃亏。”

  ……

  平儿听王熙凤调侃之言,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按奶奶这番说道,我怎么觉得公中出两千两银子,也算我们大方了。”

首节 上一节 675/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