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83节

  所以,大周历届探花遴选,还是以才遴选,只是尽量顾及相貌仪态,但毕竟不是选美,这种顾及不过是相貌端正,不要过于磕碜。

  因此,像陈启瑞这样的探花,不过在中允之列,合理之中。

  那些吹捧探花皆为貌比潘安,不过是市井浅薄之人,一厢情愿扯淡幻想,发骚买浪而已……

  ……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大亮,承天门外聚集的新科进士越来越多。

  因入宫时辰未到,正是这些新晋进士,相互联络同年,交谈熟络好时机。

  三百进士已是规模不小的人群,各自围成小圈,相互寒暄说话。

  其中最多是以同乡相叙,也有以同师相论,或以同书院聚集。

  另有一种便多些心机,以来经营人脉关系为上,为未来仕途打好伏笔。

  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以三位一甲进士为核心,周围举了不少新科进士,相互寒暄攀谈。

  而且三位一甲进士之中,又隐隐以贾琮为核心……

  其中原因不外乎状元张文旭、探花陈启瑞虽点榜之荣,名声大噪,却无官身名望。

  相比之下,贾琮官爵贵重,名动天下,听说还是天子宠臣,自然也更炙手可热。

  贾琮的同窗蔡孝宇、刘霄平也到承天门外,远看到一群进士围着贾琮攀谈。

  他们和贾琮都是至交,有的是把酒闲扯的时间,所以只站在圈外看热闹。

  此次蔡孝宇、刘霄平都名入二甲中前之列,只要有些运气,说不得都有入翰林之资,所以心情都十分轻松写意。

  刘霄平望着贾琮身边的人群,说道:“玉章差一点就可以三元及第,名流青史,当真有些可惜。”

  蔡孝宇微胖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玩世不恭。

  笑道:“我父亲说过,名望要有,过重不及,可成标靶,也为累赘,有时候仕途行事,反而难生风雷之气,难行务实之事。

  玉章和普通人不同,他什么时候缺过名望,你瞧他不过做了榜眼,就已这般招蜂引蝶。

  真要是做了状元,再见了我们,还不是鼻子上天,不妥不妥,榜眼足够了,大家还能好好吃酒说话,没那些劳什子顾忌。”

  刘霄平听了微微一笑,想到蔡孝宇的父亲蔡襄,身为内阁大学士,虽位极人臣,却一贯有枭士之名。

  蔡襄在朝臣之中,多少有些异类,不推孔孟恕德之道,只讲行事务实致用,虽是极有才干之人,但对政敌也一向毫不手软……

  他会对儿子说这样的话,一点也不奇怪,自己如果不是蔡孝宇的至交,只怕蔡胖子还会顾忌,自己还听不到这话呢。

  微笑说道:“探花陈启瑞倒是仪表堂堂,风度大方,人缘颇好,着实不负探花之名。

  状元张文旭也是才名卓著之人,只是看起来像是不太受同年待见啊……”

  蔡孝宇有些幸灾乐祸一笑,轻声说道:“要说张文旭确有些名堂,我家祖籍青州,家中亲眷来京中走动,说起过张文旭在青州颇有才名。

  他也算洪福齐天,祖坟冒烟,居然能点中状元,只是运气还稍许不够些,居然遇上玉章这种怪胎。

  你我兄弟还不清楚,这么些年了,玉章最擅长之事,抢尽自家风头,败光他人兴致,哈哈,你看这些同年,还一个劲往上凑。

  嘢,仲文你什么时候瞎的,就陈启瑞这样子,还仪表堂堂,不负探花之名,他都还没我生得俊。”

  刘霄平有些嫌弃的看了蔡孝宇一眼。

  摇头说道:“男子之容,鼻直口阔,魁伟丰美,阳刚昂藏,雄壮堂堂,方为上选。

  陈启瑞便是这等卓绝风仪,其人又才华横溢,虽肤色黑了点,也不伤大雅,自然不负探花之名。”

  他又对蔡孝宇劝道:“孝宇,不是我说你,自从会试上榜之后,你就懈怠贪吃,敲诈了玉章多少春华楼席面。

  你瞧你如今形容,心宽体胖,腰背浑圆,都快赶上探花郎了,再不知节制,就要有碍进士观瞻了。”

  两人正在那里调侃互损,承天门内响起隆隆鼓声,礼部官员过来教导礼仪,所有今科进士开始整队理衣。

  耀眼明朗的晨光之中,两扇巨大宫门缓缓大开,三百进士在礼部官员导引下,列队进入承天门……

第655章 传胪赐翰林

  大周宫城,承天门。

  随着入宫吉时已到,以张文旭、贾琮、陈启瑞等为首的三百进士,在礼部官员导引下,出承天门,过瑞门。

  一直到午门之前,进士队伍暂时停下,在礼部官员的分派之下,三百进士按照三甲排名,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

  这等步走入宫礼仪,与入宫殿试之时,矩仪礼数相近。

  等到宫中传胪大典结束,三百进士出宫之时,他们过午门的走法,按照矩仪却又不同,这是后话。

  三百进士队伍,通过午门之后,一路所见甬路宽阔庄严,两侧殿宇叠嶂,红墙绿瓦,飞檐瑞兽,气象万千,恍如天上宫阙。

  当初他们入宫殿试之时,已见过这派皇家气象,但那时他们入殿应考,心中忐忑,各有憧憬,难有心情品味沿途景象。

  如今却是大不相同,此间人人得进士之身,多年书卷苦读,科场煎熬搏斗,终得圆满正果,志得意满之下,眼中所见自然处处恢弘。

  三百进士入承天门,一路经过会极门、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华门,恍如步步青云,似乎走上登天之路。

  他们之中的少数人,或许会位极人臣,权势滔天,甚至名垂青史。

  但他们中的大多人,最终只能远赴他乡,为一县父母,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珍惜令名,终其一生止步五品,过完曾经辉煌,却大部平庸的一生。

  科举虽是天下学子,惟一攀附青云之路,但是真正登临绝顶,一览无限风光,又能有几人?

  ……

  等三百进士走到奉天门前,在礼部官员的提醒下,再次停下脚步。

  眼前高大巍峨的朱红大门,密布碗口大铜钉,闪动着幽冷的金光。

  这里是皇城内宫外宫的门户,能频入此门者,皆为仕途通达之辈。

  三百进士之中,其中大多数人,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步入奉天门。

  这两扇朱红巨门之后,将是他们起伏难测的仕途,谁能搅动风云,屹立巅峰,谁将沉于下僚,庸碌一生!

  等到辰时二刻,宫门后号炮震响,钟罄起鸣,宛如仙乐,让人凭生宏大庄严之感。

  奉天门随之缓缓开启,似有一股凛然威严之气,扑面而来,浩然生韵,让每一个进士都心神一振。

  在礼部官员的导引之下,三百进士各按班次,陆续进入皇极殿外广场丹陛前,并各自站定位置。

  三百余人整肃而立,一甲三名进士站在队列首排,异常引人瞩目。

  状元张文旭居左一,榜眼贾琮居左二,探花陈启瑞居末。

  所有新科进士皆着统一制式进士礼服,只是上榜人数众多,礼部除了库存进士礼服,又重新赶制了一批。

  虽按数个规尺制作,但难免会有人衣不合体,不过混迹百人之中,不大显眼罢了。

  唯独一甲进士礼服,形制更加精美繁复,超于同伦,因三人乃传胪大典的脸面,他们的礼服事先经过数套试穿,所以皆衣履合体。

  只是张文旭和陈启瑞,都是外乡入京赶考,不像贾琮排场极大,一套礼服到手之后,便有几个丫鬟连夜清洗熨烫。

  晴雯针线功夫绝顶,不用看都知贾琮身形尺寸,还连夜在礼服上改了几针,使贾琮穿着更加妥帖。

  因此,一甲三人并列,贾琮那身礼服异常崭新合体,挺括舒展,就像精工定制,肩削背挺,袖展腰直,更显玉树临风,风姿隽美夺目。

  张文旭和陈启端的礼服,虽也干净整齐,相比之下,总显得有些旧气,肩肘腰背有不少皱褶,有些美中不足……

  单凭衣着风仪,一甲三人已显轩轾,就像陪衬和被陪衬,各生意趣……

  ……

  皇极殿广场丹陛前,本届春闱两位主考官,内阁大学士王士伦,吏部尚书陈默,以及礼部尚书郭佑昌等早肃立等候。

  本届春闱之中,十八位同考官,未受到舞弊案和官员风纪牵连,还剩下十位,也等陪同肃立在次列。

  再之后便是本次春闱部分执事属官,包括阅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等十几位官员。

  到场的春闱属官的数量,已远少于朝廷配置官员之数。

  那是因为有三十余名春闱属官,因涉及官员风纪败坏,或受贿论罪,无法列席传胪大典。

  除了这些春闱属官之外,京城各官衙正四品以上官员,都按律出席观礼,满眼朱紫,浩浩辉煌,气宇俨然。

  等到辰时三刻,宏正悠扬的钟罄鼓乐微微收敛,皇极殿宫门缓缓打开。

  各列春闱属官以及观礼官员,按各自班位,鱼贯步入皇极殿。

  按礼部官员安排引导,所有新科进士依旧在殿外丹陛前列队肃立。

  丹陛石正中已预设的一张黄案,两侧各立三名礼部传胪官。

  黄案上面摆放九鼎香炉,点燃三支明黄燃香,烟气悬浮升腾,透着庄严神秘之气。

  皇极殿之中,皇帝宝座东边,同样设立一张黄案,上面供奉今科进士名单金榜。

  等入殿官员站定位置,只过去片刻,钟罄鼓乐再次响起,嘉昭帝身穿青底明黄团龙冕服,头戴二十四旒通天冠,缓步步入大殿。

  所有入殿官员,以及殿外三百余名新科进士,齐齐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山呼万岁。

  ……

  等到官员礼拜完毕,今科春闱主考官,内阁大学士王士伦出列。

  言道:“启奏圣上,吉时已到,入殿官员,奉礼进士,皆已就位,请开传胪大礼!”

  嘉昭帝回道:“准奏!”

  殿内传诏内侍大声唱道:“嘉昭十五年,春闱传胪大礼,开启……”

  内侍唱报的声音,逐个传递,从深广的皇极殿中,一直传报到殿外丹陛下广场,在所有今科进士耳边回荡,人人正襟竖立,神情愈发郑重。

  内阁大学士王士伦,神情肃穆,从皇极殿内捧出金榜,置于丹陛石正中预设黄案之上,在香烟缭绕中膜拜致礼。

  最后对两侧的六位传胪官言道:“奉圣谕,金榜入位,传胪唱名!”

  排在左侧的首位传胪官,走到黄案之前,双手张开金榜,高唱榜首名单: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嘉昭十五年五月初十,策试天下贡士三百零五人,金榜点选,昭告天下!”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张文旭,青州临淄人……”

  “第二名,贾琮,雍州神京人……”

  “第三名,陈启瑞,粤州宜山人……”

  金榜上每一名进士,都会被传胪官唱报名字。

首节 上一节 68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