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93节

  可以说贾琮能有今日之局面,追根溯源之下,都和这位康顺王有不小关联,两人渊源匪浅。

  因此王府都知监上门道贺,贾琮礼数十分周到,那王栋和贾琮也是老相识,彼此言语也十分熟络。

  笑道:“咱家初识威远伯,已是五年之前,这些年伯爷步步生莲,事事卓绝,当真是让咱家大开眼界。

  当初伯爷年方十岁,就被王爷盛邀参加楠溪文会,如今回头看来,王爷也算目光如炬,慧眼识珠。

  王爷得知伯爷名入一甲,进士及第,官封翰林,乃是文华巅峰之事,心中十分欣喜,让咱家携礼道贺,不成敬意。”

  贾琮知道康顺王身为皇爵,比起水溶这等异姓王,要多不少顾忌。

  水溶会以平辈之名,以王爵之身上门道贺,但康顺王行事却不会如此。

  这些年贾琮不管是登第之喜,还是袭爵之荣,康顺王都只是让都知监王栋,代为上门道贺。

  王栋让随从小黄门递上一个黑檀锦盒。

  笑道:“这是王爷去年得的一副唐朝古画,是一幅精到的山河旭日图,是一件罕有的古物,送给威远伯以祝及第之喜。”

  贾琮连忙谢过,笑道:“王都知,外厅已备下酒席,还请入席相谈,让在下敬王都知几杯。”

  王栋笑道:“多谢威远伯盛情,咱家在王府还有职司,不敢耽搁,还请伯爷海涵。”

  贾琮又客套了几句,才亲自将王栋送出荣禧堂,相互道别。

  ……

  等到返回堂中,又请各家祝客离席款待。

  众人都离座赴宴之时,忠靖侯史鼎却慢了两步,贾琮心有所感,也不知觉慢下脚步。

  史鼎笑问道:“玉章,湘云这丫头在府上叨扰,有贾家姊妹作伴,乐不思蜀,她性子疏朗闹腾,你这做兄长的多担待才好。”

  贾琮笑道:“世叔这话太见外了,贾史两家至亲血脉,湘云如同我的亲妹妹,她性子活泼灵动,给家里添了许多喜气乐趣,我巴不得她一直住着呢。”

  史鼎听了这话,满脸笑意,想到自己这侄女儿,自小生得俏美可爱,性子活泼浪漫,那里会不招人喜爱。

  他早知自己姑母和大嫂的打算,如今听出贾琮对湘云喜爱,自然心中多了一分笃定。

  等到来客前行,隔开一段距离,两人闲话几句。

  忠靖侯问道:“玉章,不知城外工坊之事,进展如何?”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微动,知道史鼎言语隐晦,说的是后膛枪营造之事。

  当日嘉昭帝亲临工坊,观看后膛枪演练,伴驾之人只有顾延魁和史鼎,可见皇帝对这两人的器重。

  今日史鼎突然问起此事,必有缘故。

  贾琮说道:“按照圣上定下的营造数量,工坊所需新入工匠,以及各类营造材料,现下都已就位,营造之事已开工,一切顺利。

  再过一月时间,新入工匠技艺就会娴熟,到时营造效率会大为提升,年前完成圣上所需之数,应该可以做到。”

  史鼎说道:“圣上对此事极其看重,玉章应知其中轻重,务必事事谨慎,如今魑魅魍魉不少,万不可大意。

  玉章可还记得,当初遴选工匠,其中两人被你剔除,事后锦衣卫盘查,发现两人心有不轨,于是将他们下狱关押。”

  贾琮心中凛然,问道:“锦衣卫可曾查出其中根由?”

  忠靖侯说道:“在锦衣卫大刑逼供之下,这两名工匠招供,他们受人重金贿赂,指使他们混入工坊,刺探火器机密……”

第662章 笔墨藏柔情

  荣国府,荣禧堂。

  贾琮听了史鼎之言,暗自心惊,后膛枪不过刚研制成功不久,竟然就有人暗中觊觎。

  因火器工坊需在年底之前,完成五百支后堂枪营造,嘉昭帝下旨相关部衙全力襄助其事。

  当时户部曾从雍州各地筛选能工巧匠,这些人在进入火器工坊之前,都要经贾琮和工坊大匠考核筛选。

  其中两名来自上等铁匠,经过工坊大匠掌眼,认定他们技艺过关。

  但工坊为保障后膛枪营造机密,要与所有新入坊工匠签订契约,半年内不得跨出工坊,违者以通敌论处,以司法牢狱刑之。

  大部份入选工匠都对此项无异议,他们看重工坊为官府所办,且发放高额薪银。

  温饱糊口匠人之流,半年不离开一个地方,不过等闲视之,大都并不在意。

  但贾琮和这两名工匠接触问话,察言观色之下,发现他们对半年不得踏出工坊半步,显得有些恐慌抗拒。

  而且,这两人对工坊支付高额薪金,只是面上表示满意,并没有太多兴奋之情,与其他入选工匠颇为不同。

  这贾琮隐约感觉不同寻常,为了宁缺毋滥,谨慎从事,在最后入选的关口,这两名工匠被他剔除。

  或许正是他这样的决定,让锦衣卫盯上了两名工匠,稍加审讯之后就将他们收押,没想到锦衣卫真从中挖出内情。

  贾琮问道:“后膛枪不过刚刚研制成功,就被人觊觎,兹事体大,世叔,锦衣卫可曾抓到幕后之人?”

  史鼎说道:“锦衣卫对两名工匠严刑问供,他们招供有人许以重金,让他们进入火器工坊,一探工坊火器营造机密。

  这两人开始只是贪图巨额金银,收了对方的部分酬金,意图混入工坊。

  后来工坊遴选工匠,他们得知入坊之后,半年之内不得踏出工坊半步,否则要被官府论以重罪,便开始有些害怕,后悔应承此事。”

  史鼎微笑说道:“还是玉章行事谨慎,看出他们身上的端倪,即便他们本身技艺过关,还是将他们从入选工匠中剔除。

  据这两人招供幕后之人的姓名和容貌,前些日子锦衣卫搜遍城内所有药铺、医馆,都没有找到此人。”

  贾琮问道:“世叔,为何锦衣卫要搜查药铺和医馆?”

  史鼎说道:“据那两名工匠招供,指使他们的幕后之人,身上有股浓烈药草味道,锦衣卫推测此人做药铺行当,或者经常出入医馆。”

  贾琮听了此话,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幕后之人指使工匠混入工坊,妄图窃取火枪机密,这本就是抄家灭族之事。

  但凡行事必定十分小心,他告知于人的姓名和身份,必定都是虚构伪造,一旦察觉两名工匠落网,此人定会早早销声匿迹,或隐蔽行踪,哪里那么容易抓到。

  史鼎继续说道:“圣上对此事大为震怒,让锦衣卫指挥使许坤继续严查此事,还让我参知其中,一旦锦衣卫余力不足,可以从五军营抽调人手。

  圣上为防患未然,无所遗漏,还让锦衣卫加紧翻查火器失窃私造旧案,一旦有所起获,绝不姑息。

  玉章,你研制而成后膛火枪,威力惊人,闻所未闻,堪称镇国神器,如今又主事后膛枪大批营造,身负重任。

  一旦后膛枪展现于世人之前,工部火器工坊和你,都会被世人瞩目,不知有多少魑魅魍魉,会有所异动。

  我告知你这些事情,也是给你提个醒,凡事务必谨慎,不可大意。”

  ……

  史鼎能和贾琮说这些话,不仅出于贾史两家的密切关系。

  自从贾琮在贾家崛起,步步卓绝,如今进士及第,官封翰林,前程难以限量。

  史鼎身为嘉昭帝的心腹之臣,更深知贾琮奇才峥嵘,深得圣上器重,将来仕途必定不会止步于五品,在朝份量势必与日俱增。

  史鼎的才略远在兄长史鼐之上,是史家这一辈实际掌舵人。

  不管是出于贾史两家亲缘血脉,还是史湘云和贾琮的特殊关系,他对贾琮都会起近水楼台之念,将这位出色后辈视为史家未来一大臂助。

  所以他才会放下某些顾忌,将自己参知锦衣卫的秘事,借机和贾琮和盘拖出,让贾琮可以因此提高警惕,防患未然。

  ……

  贾琮听了史鼎一番话,心中生出一阵凛然。

  史鼎的话不仅让他对火器工坊之事,多添了一份谨慎小心,他还从中听出不少话外之音。

  当初嘉昭帝亲临火器工坊,看过后膛枪演练之后,龙颜大悦。

  忠靖侯史鼎就曾提出,辽东发生改进型鲁密铳失窃,引发金陵火器私造,如今后膛枪营造成功,更应防范于未然,嘉昭帝就深以为然。

  如今被自己遴选剔除的两名工匠,又引发出这样的事端,只怕嘉昭帝心中的忌惮,会显得愈发深沉。

  他让锦衣卫追查此事,并加紧翻查金陵火器私造旧案,让忠靖侯史鼎参知此事,关键时刻襄助人手。

  嘉昭帝此举是在给许坤施加压力,只要他办事不够得力,皇帝即便不是走马换将,也会大幅削减锦衣卫的权柄。

  锦衣卫身为皇廷内衙,皇帝的鹰犬走狗,所有的权柄和荣耀,都来自皇帝的认可和赏识。

  贾琮能够想象,锦衣卫指挥使许坤为保住官位权势,对火器阴霾要案追查,必定会全力以赴,甚至为达目的,敲骨吸髓,不择手段!

  贾琮想起曲泓秀从金陵传回消息,新任金陵锦衣卫千户王彰江,自到任之后,便对金陵火器私造案穷追不舍。

  并通过翻查涉案甄家子弟甄世文,大肆查封甄家在金陵城的店铺产业,还一度入甄家大宅搜查。

  贾琮相信王彰江的一番举动,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朝廷换掉缉案不利的锦衣千户葛贽成,让王彰江这样的人物上马,只怕是早有深意,王彰江到任前必定得到某种授意。

  如今神京这边再起变故,金陵火器私造案重新翻上台面,锦衣卫指挥使许坤骑虎难下,推波助澜之下,金陵王彰江行事只怕会变本加厉。

  此时,贾琮想到甄老太太去世已过半年,想到还在城东皇陵守制的甄芳青,还有金陵传来消息,甄家海船队离奇在外海失踪……

  他从这些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渐渐梳理出一条明晰的思路,虽然这些都是他的推测,但他隐约觉得,这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他既然能想到这些,在城东皇陵守制的甄芳青,必定也是能够想到。

  甄芳青虽是一介女流,但不比贾琮认识的任何一个男子简单。

  ……

  荣国府,荣庆堂。

  时近午时,贾母和堂中老亲女眷,至荣庆堂后大花厅入席吃宴。

  王夫人入席坐立不安,心中挂念儿子,自己的宝玉娇贵,好端端的国公嫡传,这么跪下去怎么得了。

  她让彩云取来坐垫,给宝玉垫着膝盖。

  等到用过酒席回堂,众女眷回了堂中说闲话。

  王夫人实在忍不住,问道:“老太太,怎么不见琮哥儿,也请他来见见女眷长辈,也算是个礼数。”

  贾母望了眼堂口,心中也挂着宝玉,自然懂得王夫人意思。

  宝玉因言语犯大忌,被儿子贾政惩罚,只有家主贾琮发话,免了宝玉罚跪,家法礼数才能过去,即便话头传言出去,自有贾琮这家主担待……

  贾母想着宝玉已跪了个把时辰,这么弱的身子骨,实在不能再跪了。

  说道:“鸳鸯,琮哥儿如今东府还是西府待客?”

  鸳鸯说道:“方才我从外头过来,听说三爷去了荣禧堂,那边不少老亲爷们在奉茶,三爷必定赶过去待客。”

  贾母说道:“你去请琮哥儿过来说话,就说是我的话。”

  鸳鸯连忙应了,快步出了荣庆堂。

首节 上一节 69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