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06节

  贾琮脸色有些发窘,突然想到晴雯有一个毛病,就是鼻子特别灵敏。

  当年她能在自己房间里,闻出曲泓秀的味道,自然也能闻出芷芍的味道。

  贾琮说道:“昨夜芷芍在我房里,我身上有她的味道,有什么稀奇的。”

  晴雯听了心中不信,自己值夜的时候,也在三爷房里,怎么他身上从没自己的味道。

  ……

  这边晴雯刚帮贾琮梳好头发,他又拿牙膏净过口,只见龄官进了房间。

  说道:“三爷,早点已准备好了,三爷用过还要上衙呢。”

  贾琮问道:“龄官,怎么是你在操持,大早上怎么不见五儿?”

  龄官说道:“五儿姐姐一大早就去西府了,昨日大夫说二奶奶孕期将至,这月可能要分娩,事事都要小心。

  所以西府一应家务,二奶奶都不能操心了,都要五儿姐姐和平儿姐姐代劳,所以五儿姐姐出门特别早。”

  贾琮一笑,说道:“我瞧这大夫医术寻常,都说十月怀胎,怎么算也该是七月,又有六月什么事。”

  龄官听了也不在意,笑道:“三爷好厉害,连这个都懂。”

  贾琮之所以这样说,自然不是随口胡说。

  因为按照原来脉络,王熙凤应该生下女儿巧儿,那位巧姑娘的生日正是七月初七。

  因幼年体弱多病,乡野刘姥姥便出了个以毒攻毒、逢凶化吉的话头,给她取名巧儿。

  如果事情还是按原先的脉络,那就该丝毫不差,王熙凤的分娩之日,自然也该在七月初七。

  但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贾家的许多事都发生巨变。

  黛玉不会再泪尽而亡。

  迎春不会嫁给孙绍祖,以至于受虐而死。

  秦可卿脱离原本的悲凉,有了完全崭新的际遇。

  英莲和晴雯也因自己改变命数,不会再遭受厄运。

  荣国府嫡传二房,也因自己的崛起,而发生巨变。

  二房贾政变为旁支,搬出荣国府,迁入东路院,自己所在的大房,却继承荣国家业,成了神京贾家正溯。

  甚至宁国府的提前覆灭,都和自己密切相关……

  贾琮不知除了这些,是否还有其他因自己的出现,而发生难于预料的变化,只是连自己都不得而知。

  虽然,贾琏被充军发配之事,与他没有直接关系,但即便如此,也是完全偏离了原先轨道。

  在这样的种种前因之下,王熙凤是否还会在七月初七,生下女儿巧儿,也是未知之数。

  ……

  贾琮和晴雯、龄官出了房间,还顺手带上房门,他知道芷芍害羞,总要给她些缓冲时间。

  晴雯见贾琮特意关上门,心中愈发怀疑,恨不得推门进去问个究竟,太好奇了。

  他们是不是和陈婆子说的一样……

  龄官见晴雯神情异样,好奇问道:“晴雯姐姐,你这是怎么了,古古怪怪的。”

  晴雯见贾琮进了堂屋,便在龄官耳边嘀咕一阵,说道:“你说芷芍姐姐真的是身子不舒服?”

  龄官想了想说道:“三爷这么疼芷芍姐姐,她要是真的身子不好,三爷早让人请大夫了。

  哪会让她一人在房里歇着,还拉了帘幕不让人见的,所以芷芍姐姐必定不是生病。”

  晴雯喃喃自语:“她不是生病,三爷还把她藏起来,生怕让人见了似得。”

  龄官突然想清楚了什么,俏脸一红,说道:“三爷那会不让芷芍姐姐见人,多半是芷芍姐姐自己害羞,不想见人。

  嘻嘻,晴雯姐姐,陈婆子的故事,还是你给我说的,你这还想不出来,他们两个相好了呗。”

  晴雯觉得龄官的话果然有理,不服气的哼了一声。

  龄官忍不住一笑,说道:“瞧你酸溜溜的样子,是不是三爷不和你相好,你吃醋了。”

  晴雯马上反击,说道:“别说的没事人似的,你瞧你多听三爷的话。

  你每次给三爷捏头揉肩,在书房唱小曲给他听,心里不知多开心呢,傻子都看得出来。

  你不要和我说,你不想和三爷相好。”

  龄官被晴雯说中心事,俏脸不由通红,她只过了豆蔻之年,芳龄盈盈才十三,虽然似懂非懂,却不是完全不懂。

  她从小就被家人卖给戏班,早已没了家园之念,自在姑苏邂逅贾琮,从此便脱离颠沛流离。

  一个人在最灰暗寂寞之时,被另一个人救赎和关爱,自然会对他有难言的依恋。

  总会不由自主,想将自己一切都交给对方,龄官虽在稚龄,也是这种相似的情怀。

  晴雯见龄官被自己刺话,却一点不生气,一双明眸亮晶晶,眼神如慕似喜,不知在想什么。

  八成就是被自己说中心事,不然小丫头怎么这等神情。

  正在晴雯有些患得患失之际,突然听到贾琮叫她,连忙进了堂屋。

  贾琮让她传话到外院,让江流在二门口等候,他有事情吩咐他做。

  ……

  正房之中,芷芍在床上休息片刻,便起身梳洗过。

  又红着脸将落红褥单卷了藏好,给床榻铺上新的褥单,微微松了口气,羞于见人的心思,似乎淡了许多。

  听到房门被推开,见龄官提着食盒进来。

  说道:“芷芍姐姐,三爷让我给你带些早点过来。”

  龄官将早点一一摆到桌上,心中却想起,方才和晴雯说的相好话题,俏脸红扑扑的。

  她抬头好奇端详芷芍,见她两颊雪润红晕,美眸秋水盈盈,光彩流溢,情不自禁说道:“芷芍姐姐,你今天好漂亮啊。”

  芷芍笑着摸了摸她的脸庞,笑道:“等你再长几岁,一定会更漂亮。”

  芷芍对贾琮从姑苏带回的龄官,有些异样的偏爱。

  小姑娘虽有些倔强,但做事手脚勤快,心思灵巧清澈,长得还好看,还有就是她们都来自姑苏。

  甚至芷芍遇到身子不适,还会让龄官代她值夜。

  龄官虽对贾琮很依赖,但她毕竟年幼,比晴雯还小几岁,心中男女之念,还没那般强烈。

  即便猜到贾琮和芷芍相好,似乎也没有太多介意,芷芍吃着早点,两人还时而说笑。

  这时贾琮进了房间,芷芍好奇问道:“三爷,你到上衙的时间,怎么还没出府?”

  贾琮笑道:“江流已帮我到翰林院告假,今日暂不去翰林院上衙,在家里清闲半日,陪你说话。”

  他虽被嘉昭帝册封翰林侍讲学士,但那只是对他进士及第的敕封。

  皇帝可不想他在翰林院过清贵日子,工部火器司才是他的主务。

  这点贾琮十分清楚,翰林院士葛宏正也很清楚,所以贾琮偶尔告假,葛宏正根本不会在意。

  对应贾琮来说,碍于当下宗法礼教,他给不了芷芍相应名分,对已行过家礼的五儿,也是同样如此。

  但迥异于当世的理念和认知,在某些特殊时刻,多一些简单的陪伴,是他觉得需尽力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

  大周,翰林院官衙,葛宏正官廨。

  翰林院是一等清贵衙门,翰林官员做好诏书文章,埋于文献案牍,多少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

  因此,翰林官员极少牵扯朝堂纷争,也很少有翰林官员陷入罪愆之事。

  但这些日子翰林院却出了意外,让翰林院主官葛宏正颇为头疼。

  本次春闱大比之前,翰林院作为科甲魁首云集之地,有三名官员入选春闱属官。

  一名为会试同考官,另两人为会式阅卷官。

  七十五名落榜举子联名举告,这三人翰林官员都牵扯其中。

  虽然未至落罪下狱,但都因行为失矩,有损翰林清明,被吏部上奏罚以外贬为官。

  翰林官员外任为官,本也是寻常之事。

  但翰林官员因罪外贬任官,确是极其难堪之事,翰林清名受损,以后仕途上难有作为,翰林院也因此大失颜面。

  此刻,官廨之中,除了葛宏正之外,还有翰林院从五品侍读学士李从勉。

  李从勉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从七品晋升到从五品,是老资格的翰林官员。

  而且,李从勉甚至还算是皇族血脉,他的祖先曾是太祖李天凌的远房族兄。

  当年大周建国,李氏族亲鸡犬升天,李从勉的祖先入朝为官,但并不是高官贵勋,只是家世比普通人好些罢了。

  从他的祖先那辈算起,其实和太祖嫡传一脉,就要出五服之亲,到了李从勉这辈,更与皇族血脉再无关联。

  所以李家可追溯与皇家同宗,但皇家玉册上根本没李从勉这一宗。

  李从勉靠着自小苦读诗书,不到三十岁便高中二甲,入了翰林院之后。

  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兼之才华出众,加之有些家族人脉,所以一直留在翰林院任职。

  几任翰林首官都对他首肯,使得他从七品翰林编修,不动神色,逐级升到从五品翰林侍读学士。

  如今翰林院也有传言,李从勉资历深厚,很可能是葛宏正之后,下一任翰林主官。

  而李从勉和葛宏正私交颇好,也葛宏正的心腹下属,今日两人聚在官廨,说的便是翰林贬官之事。

  ……

  葛宏正叹道:“他们三人都是三年资历的老翰林,皆为学问精深之辈,日常并无逾矩之处。

  此次行为过于放旷,会试前与考生交游饮宴,诗文相和,畅谈考题趋向,虽有失仪,但也不算大罪。

  言辞针砭,以示警戒,也就是了,却好闹到贬官出京的下场。”

  李从勉劝道:“此次春闱爆出舞弊大案,国朝科举清名受损。

  三位同僚会试前与举子交往,虽只是小节之过,但圣上看的却是大势。

  今上要借严惩科场舞弊和官员失轨,来导正朝堂科举清名,三位同僚身逢其事,蹈入风波,也是时运不济。

首节 上一节 706/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