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09节
而王彰江也没有让他失望,到任金陵之后,便紧锣密鼓展开稽查,将前任留下的僵局,逐个蚕食突破。
根据中车司的密报,王彰江十几日前,于甄世文一案已取得突破。
嘉昭帝按照时间估算,今日许坤会如此急迫入宫求见,必定是金陵传来捷报。
否则,工匠意图混入工坊窃密之事,锦衣卫稽查一直毫无进展,许坤躲圣驾还来不及,哪里会自己送上门。
嘉昭帝想清楚其中关窍,不由精神一振,沉声说道:“传他觐见!”
……
稍许,乾阳殿高大的殿门,出现锦衣卫指挥使许坤的身影。
他稳步走到御案之前,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许坤叩见圣上。
金陵锦衣卫快马缇骑,半个时辰前入城传递消息,金陵甄世文案有所斩获,臣特入宫向圣上禀奏。”
嘉昭帝神情振奋,说道:“讲!”
许坤说道:“前番,金陵王千户查封甄家各处店铺之时,曾对店铺之人进行审讯。
并意外发现一家名为海云阁的店铺,店中名册上录名之人,有一人下落不明。
因店铺中管事伙计众多,难以一一留意,因为各种原因,人员有所流动,也是商贾寻常之事。
甄家也从未提起此事,当地官府也无意之中疏漏,所以一直无人察觉此事。
王千户经过查证之后,失踪之人名叫陈荣,是甄家的家生奴籍。
陈荣虽不是店里的掌柜,只是一个普通管事。
但据店中伙计交待,陈荣十分得甄世文信任,甄世文日常行事都会带他跟班跑腿。
因此,陈荣对甄世文的底细,比起旁人要知晓许多。
但是自甄世文离奇被杀,甄家因此动荡不安,甄芳青为防患未然,对甄家的生意进行整顿。
凡是甄世文主导之生意,有阴霾不法之处,甄芳青纠察整理向官府上报,由此减轻甄家暂时之危。
陈荣的父亲陈銎,乃是甄家大房管家,也因此被查出有不法之举,并被应天府缉拿定罪。
陈荣可能因父亲落罪,甄世文被杀,心中惧怕惹火上身,所以才会脱店逃离。
王千户对此人寄予厚望,推测陈荣可能知晓甄世文之事,多方搜索之后,确定他躲藏在福建泉州。
于是带领精干部属赶赴泉州,经过多日搜捕,将此人押解回金陵。
六日之前,陈荣在金陵锦衣卫大狱招供,甄家店铺海云阁,存放奥斯曼精铁之事,并非他人寄存店中货物。
而是甄世文得一位赵掌柜所托,通过甄家海船队,从海外购买了这批精铁。
甄世文办理此事时,陈荣曾跟班左右,所以对内情知之甚详。
之后因辽东边军火枪失窃,锦衣卫稽查案件,推定失窃之新式火枪,可能被偷运至江南水陆通畅之地。
于是,对金陵城火器私运越轨之人,进行逐个搜检,甄世文因曾走私火器,其主事的甄家店铺,也在搜查之列。
最终存放海云阁的奥斯曼精铁,就此被锦衣卫查获。
时任金陵锦衣千户葛贽成,听取威远伯贾琮的建议,并未将这批精铁从甄家店铺收缴。
而是以此为饵,在海云阁附近设下暗桩,诱捕提取精铁的幕后之人。
之后海云阁突然发生火灾,混乱之中,有人趁机提走了这批精铁。
陈荣在锦衣卫大刑之下,已据实招供,海云阁的火灾,就是甄世文指使他所放。
之后金陵城外火器私造工坊,被锦衣卫带兵围剿,并从工坊中查获了这批精铁。
由此可知,甄世文清楚奥斯曼精铁的用途。
他也不是对火器私造之事,不知就里,而是蓄意参与其中!
他相助幕后之人,偷运奥斯曼精铁入私造工坊,便是无可辩驳之铁证。
金陵火器私造工坊,被锦衣卫查获之后,他也被幕后之人灭口。
甄世文之案诸般细则,皆在金陵锦衣卫来函中,诸般陈述详尽,请圣上御览,”
……
郭霖走上前去,接过许坤手中密函,呈上嘉昭帝御案。
嘉昭帝取过密函,浏览片刻,冷冷说道:“这甄世文是甄家几房子弟?”
许坤听出嘉昭帝话中阴森之意,心中不禁凛然,回道:“甄世文是甄家长房长子,其父为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
甄世文也是金陵甄家未来的家主,臣以为金陵甄家乃江南大族,不仅世代为官,而且富甲一方,在金陵有甄半城之称。
甄家在江南士民心中颇有份量,如今甄家长房世子,竟然参与火器私造之事。
臣以为,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侍立御案下首级的郭霖,不动声色的看了许坤一眼,他自然听出许坤的话意。
心想这位许指挥使,缉查断案的本事,不如威远伯贾琮,但是揣摩圣意的本事,当真不俗……
嘉昭帝神情淡然的说道:“许爱卿所言有理,你对此案有何谏言……”
许坤说道:“臣以为,江南之地远离京畿,少沐皇恩,商贾流通,地广人丰,富庶繁茂。
因此,人心多变,历来都易生迥异之变,不测之危。
十几年之前,金陵曾有名声冠于江南杜氏家族,声望威势,溯源流长,尚在金陵甄家之上。
但就是这样的世家鼎族,家主杜衡昌却勾结隐门余孽,隐祸于江南六州一府。
幸得朝廷及早发现杜家谋逆不臣之心,及早将杜家余孽尽数诛灭,换得江南之地十余年安宁。
而今,甄家与杜家同为金陵望族,声望财富不弱于当年杜家。
甄家历代承受皇恩,虽无世爵,但领三代世职,不思回报皇恩,门中嫡传子弟,忤逆无德,私造火器,心怀不臣之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甄世文虽死,隐罪至今,终至昭示,忤逆阴邪,不可轻恕。
其父甄应嘉,身为朝廷正三品高官,是否参与火器私造,还有待查证。
即便甄应嘉不涉此事,难逃罪愆,治家无德,教子无方,阴蔽谋逆,难承官爵之尊。
火器乃国之重器,社稷之藩篱,奸邪之辈,觊觎之心,斩灭殆尽,不可姑息。
今日之甄家,便是昨日之杜家,臣谏言,请圣上对甄家之罪,处以重罚,以儆效尤,以震宵小。”
……
侍立一旁的郭霖听了许坤这番话,心中也不禁生出寒意。
这位许指挥使这是要甄家置于死地,他莫非与甄家有仇?
但郭霖转念思索,便想清楚其中缘故,许坤一直在神京为官,和江南甄家风马牛不相及,又哪里会有过节。
但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看似位高权重,却是刀锋上行走的差事,历任锦衣卫指挥使,几乎少有善终。
锦衣卫指挥使身为圣上走狗鹰犬,只有深体圣心,做好圣上的尖刀利刃,才能坐稳官位,活的更长。
许坤这是揣摩到圣上对火器的慎重,对于甄家的隐忍已到尽头。
再说,甄世文一案的追查,都是锦衣卫全力操办,如今侦缉证据确凿。
在这种情形之下,甄家之事如果被高举轻放,不了了之,锦衣卫还有什么功劳可言。
只有以甄世文火器私造之事,将甄家重罪定名,昭然于世,才能迎合圣心,才能彰显锦衣卫之功。
嘉昭帝听了许坤之言,虽然不动声色,也未有明确表态,但脸上的神情却有一丝松弛。
说道:“许坤,此次你统筹有方,锦衣卫侦缉查证有功,朕会不吝封赏。”
“郭霖,传朕口谕,诏大理寺卿韦观繇、刑部尚书陈茂舒、左都御史周显扬入宫议事……”
……
金陵,明德坊,甄家大宅。
往日荣华富贵,气度雍容世家大宅,如今多了衰微落寞气息。
宅院中来往的丫鬟奴婢,脸上没了往日的坦然,操持忙碌之中,似乎都带上一丝惶恐不安。
前段时间,大批锦衣校尉,凶神恶煞闯入大宅,在宅院四处搜找,家什瓷器打碎的声响,七零八落响起。
这等情形对大宅主人们,不啻于倾世未见的奇耻大辱。
对甄家一众家生奴仆而言,早习惯大宅的富贵安稳,几辈子都没遇过这等可怕风波,每每想起便觉胆寒。
但他们是甄家的奴籍,生死荣辱早绑定甄家,不管甄家富贵荣华,还是落魄沉沦,他们只有接受的命运。
这些日子内院丫鬟做事,都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更不敢言语喧哗。
生怕有什么行差踏错,惹恼心情沉郁愤闷的主子,可能不再是言语训斥,说不到要挨家法责打。
之所以甄家下人有这样的担忧,实在自去岁年中开始,甄家已每况愈下,诸事烦忧,竟没一桩称心之事。
先是大房三少爷牵扯火器私运,被锦衣卫拿下大狱,让甄家丢了老大脸面。
后来还是那位威远伯出面斡旋,才将三少爷弄出了大狱。
可没过去多久,三少爷居然被人杀死,而且还死在外室的床上,据说死的十分难堪,让甄家颜面丢尽。
这之后甄家再没遇上好事,等到去年年关,神京又传来老太妃病重的消息,让甄家主子心生恐慌。
金陵城里那个不知,甄家富贵荣华几辈子,多半都是得了老太妃的庇佑。
老太妃一旦年老西去,甄家的屏障和威势,多半要被削去一大半。
二房三姑娘千里迢迢赶去神京,探望老太妃的病情,居然有了些峰回路转。
不久之后,神京就传来好消息,甄老太妃一力撮合,圣上要将三姑娘赐婚给那位威远伯。
那位大名鼎鼎的威远伯,以前是来过甄家的,内院不少丫鬟奴仆都见过,那可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更不用说荣国贾家是神京顶级豪门,甄贾两家结成姻亲,对于颓势已显的甄家,可是有莫大的好处。
那段时间,老太太和二太太心情极好,连大老爷和大太太脸上也有了笑意。
可没想到好事不长,祸不单行,过去多少时间,神京传来消息,威远伯突然就死了亲爹。
朝廷以恪守孝道为由,撤除了他和三姑娘赐婚,据说那份赐婚诏书,实在宣读到一半,才被宫中来人打断……
从那个时候开始,甄家的情形就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