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26节
贾琮见王海急迫的神情,知道事情不容耽搁,当即便拆开书信。
甄芳青的书信写的简明扼要,毫无私情絮语,让人一目了然,贾琮看过信中意思,脸色不由一变。
原先他听五儿说起,王熙凤突然向薛姨妈打听甄家,心中便觉得有些蹊跷。
以王熙凤的精明干练,她的言行不会无的放矢,况且甄家眼下情形危急,处在十分敏感时期。
并且在他原先的记忆之中,王熙凤和甄家并无关联,虽然心中有所猜测,但一时也没有头绪。
如今看过甄芳青的书信,一下就将前因后果贯通。
原先的轨迹之中,金陵甄氏被抄家之前,就曾将家财偷运到贾家收藏。
因当时荣国府是王夫人当家,最终王夫人接收藏匿甄家私财,也给贾家埋下一桩祸患。
所以之后,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因春宫绣囊之事,连夜查抄大观园各处。
探春因被王善宝家的冒犯,才会愤而说出: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往后只怕果真抄了。
探春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因她是二房庶女,多半知晓嫡母藏匿甄家私财,自然也知甄家获罪抄家之事
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荣国府早已不同往昔,贾家二房成了偏房旁支。
荣国府的当家妇人不再是王夫人,而成了替自己代管家业的王熙凤。
甄家藏匿私财之事,也从原先王夫人转而牵扯到王熙凤。
贾琮想清楚这些,心中多少有些感叹,有些事情终归难以泯灭,虽已出现极大变数,但冥冥之中又定数难灭。
一旁王海没等贾琮放下书信,便急声说道:“伯爷,三小姐已让我日夜兼程,生怕比大房的马车迟到一些。
小人虽然也日夜赶路,不敢有半点怠慢,但还是没有赶到他们头里。
方才我在角门等伯爷回府,正看到有几辆马车往荣国府那头去。
车上有个妇人我认得,是我家大太太陪房刘宝正家的,必定是送大房的箱子,去找府上琏二奶奶的……”
第683章 情缅财帛心
荣国府,凤姐院。
外头烈日当空,院子里一片滚烫,但正房门栏处正通风,倒也十分清凉。
房内王熙凤正和来客说话,丫鬟丰儿便坐在门栏口,随手做些针线活,也方便王熙凤应答使唤。
她正将手上的活计缝完几针,突听到院门口传来脚步声。
抬头正见英莲打着油纸伞进来,穿印花对襟褙子,粉白抹胸里衣,桃红百褶裙,步履轻盈,风姿俏丽。
丰儿笑道:“英莲姑娘怎么有空过来,可真是稀客了。”
自从贾琮搬去东府立居,他身边常来西府传话做事,只有五儿和晴雯。
英莲和芷芍一样,日常极少来西府走动。
但是西府的丫鬟婆子却没人不认识她的。
因一向喜欢清俊女儿,但眼光挑剔的老太太,在人前多次夸英莲长得好,让她在西府人人皆知。
更因在贾琮的丫鬟当中,英莲身份比较特别,她不是贾家的奴才丫头,而是贾家的寄养姑娘。
身上还戴老太太给的赤金项圈,这东西可不是丫鬟能戴的,都是府上少爷姑娘才戴的物件。
在丰儿的印象之中,英莲像第一次进二奶奶的院子,自然有些希罕。
丰儿笑道:“英莲姑娘,怎么大晴天还打着雨伞,看着真有些古怪。”
英莲笑道:“我们三爷让我来办事,担心日头太毒晒坏了我,特意让我打着雨伞过来。
我也觉得有些古怪,可是真的很管用,这么毒的日头,走的快些也不觉得晒了。”
丰儿笑道:“还是你们三爷会疼人。”
两人说了两句闲话,英莲问道:“二奶奶和五儿姐姐在房里吗?我找她们有事儿。”
丰儿说道:“她们都在房里呢,不过现下房里有客人,是金陵甄家大房的婆子,来拜会二奶奶的。”
英莲听了这话,目光微微一动,说道:“既然有客人,我就不进去了,烦你帮我叫五儿姐姐出来说话。”
……
方才贾琮看过甄芳青的书信,又听王海说甄家大房的车马,也是刚刚到达荣国府。
虽然甄芳青的书信到得稍许晚了些,但还不算太糟糕,事情还在可控之内。
贾琮曾听五儿说过,王熙凤听薛姨妈说了甄家当下凶险,神情已经有了顾忌。
以王熙凤的精明,即便有些小心思,但还不到因贪图财货,须臾之间便草率做出决定。
如今事情还都可转圜,他身为两府家主,一举一动受人关注,此时还没必要亲自入局牵扯。
于是便让英莲去西府为他传话,让王熙凤及时悬崖勒马。
贾琮之所以会让英莲去传话,因在贾琮身边姑娘之中,英莲最通文墨,举止行事皆有分寸。
她比性格直爽的晴雯,说话做事更细腻多思,比起刚入府不久的龄官,更清楚西府人物门道。
……
正房之中,王熙凤看着案几上珠光宝气的小箱,要说半点都不心动,自然是不可能的。
如今荣国府是贾琮的产业,她身为长嫂虽代管家业,但多了许多顾忌和谨慎,和之前大权独揽已全然不同。
虽贾琏只是充军发配,但对王熙凤来说,眼下和孤儿寡母没区别,心中总难免心虚不安。
能抓住机缘积攒财货私房,让自己和孩子多些依靠根底,她自然是热衷的。
但之前薛姨妈所言,已让她对藏匿甄家钱财之事,生出许多担忧顾忌。
如今这价值四五千两的的宝箱,虽让王熙凤心生贪念,但也更多一丝忌惮。
她也是在利禄场上打滚的妇人,通晓人情世故,深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甄大太太出手这等阔绰,可想而知,请她藏匿财货有多少……
王熙凤看了一眼案上小箱,看似随意的问道:“我们府上也是人多眼杂,不知你家太太带了多少东西暂存神京?”
刘宝正家的说道:“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就是十三口箱子,都是些零碎东西。”
王熙凤听了心中一惊,她可不会认为那十三口箱子,都是眼前这种小箱子。
随便送出手的好处,都已值个四五千两,那十三口箱子少说也有十几万两。
都说甄家在金陵极其富贵,有甄半城的绰号,果然是名不虚传。
甄大太太手头的私房钱,都值十几万两银子,那甄家公中的财货,岂不是要数百万两之多……
王熙凤想到这里,心中也有些咂舌,即便荣国府也算富贵之门,但也远到不了这种地步。
……
正当她心中有些踌躇难舍,举棋不定,左右摇摆,突然丫鬟丰儿掀了门帘进来。
她在五儿耳边说了两句,两人便一起出了房间,王熙凤见了心中奇怪。
只过了一会儿时间,五儿便重新进门,脸上神情有些波动。
她到了王熙凤身边,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又递给她一份书信。
王熙凤只是打开看了一眼,不动声色折叠好书信交回五儿。
她伸手合上那小箱的盖子,满箱的珠光宝气,瞬间便收敛无踪。
那刘宝正家的见了王熙凤的举动,明摆着是不想沾惹这箱物事,心中愈发忐忑不安。
王熙凤微笑说道:“刘大娘,按常理来说,甄贾两家是世交老亲,危难之际,相互扶持,应有之义。
但眼下甄家牵扯朝廷的事,你我两家虽亲近,但也担心妨碍了朝廷法度。
我只是个妇道人家,实在搞不懂外头这些事,心里也是战战兢兢,不敢多拿什么大主意。
况且,如今大房三弟才是荣国家主,是贾家东西两府的正主,我这做嫂子不过是帮他看家罢了。
如今他又做着朝廷的正官,但凡涉及的朝廷法理之事,他都是不愿意轻易沾惹。
这事原也难怪他,点灯熬油考取功名,好不容易挣来的官爵前程,自然是要谨慎小心的。
所以,你家大太太托付之事,我虽感激长辈人看重,但却万不敢自作主张。
否则,家中三弟回府知晓此事,必定是不依的,我要是轻易应承此事,到时可就下不了台了。
所以,你家大太太这桩事情,我也是爱莫能助,还要你们自个儿另想他法。”
那刘宝正家的听了这话,脸面苦涩,略带哀求说道:“二奶奶,我们千里迢迢进京,可就指望拜你这尊大佛。
如今在神京人地生疏,还能想其他什么法子呢。”
……
方才五儿和王熙凤耳语,便告知她贾琮已知此事,给王熙凤看的是甄芳青的书信。
甄芳青这份书信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告知财货私运之事,言明其中风险后患。
言辞诏诏无垢,便是宣之于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她写这样的书信,仿佛有所深意,本就不介意被人看到似的。
贾琮和甄芳青皆为谋算缜密之人,他们都从金陵得到消息,甄家获罪之事,在城中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眼下的金陵甄家,早已成众目睽睽之地。
甄家大太太送了十几箱金银出门,即便再小心谨慎,不管采用何种办法,要想神不知鬼不觉,只怕是很难的。
金陵锦衣卫、应天府衙、陪都三法司衙门,这么多双眼睛不可能都瞎了,总会有人看出破绽。
如果已有人察觉端倪,还让这些箱子送到神京,那背后的图谋就有些险恶了……
虽然这些猜测,甄芳青在书信中未提一字,但不管是她还是贾琮,都是心知肚明。
所以,贾琮看了她这份异常板正的书信,两人之间便已达成某种默契。
甄芳青人不在金陵,拦不住大房太太做蠢事,但以防日后事发,给甄家减轻些罪责,总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贾琮会将她的书信,拿给王熙凤过目的缘由……
不过是提前留下些痕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