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790节

  玉钏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奇怪,太太看着满脸红光,怎么还就不舒服了?

  不过她是奴才丫鬟,王夫人说回去歇息,她自然不会多嘴。

  两人转身远远离去,背后那座库房依旧门户紧闭,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第721章 家宅多隐患

  伯爵府,贾琮院。

  时序十月,深秋将尽,神京的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凌晨更是最清寒时刻。

  屋外天色幽黑,夜风从游廊上掠过,在窗棂上刮出呜咽怪声。

  比起室外初冬阴寒,贾琮的睡房却温润如春,床榻上华丽的红绣团花锦被,紧紧裹着两个身体。

  溢满甜香被褥里,芷芍温热丝滑的娇躯,正依俯在贾琮身上,交颈而睡,吐气如兰。

  乌云如墨的满头秀发,堆满了玉纱枕畔,千丝万缕,撩人心魄。

  昨夜一场欢愉恩爱,两人便相拥而眠,一场好觉十分香甜,房间内透着异样的静谧安然。

  等到寅时过半,贾琮才刚苏醒,微微掀开床帐,往墙上西洋座钟看了一眼。

  芷芍滑腻香软的身体,被他的动作牵动,微微一颤,很是敏锐的被他惊醒。

  星眸如丝的抬头问道:“三爷这是要起身了?”

  贾琮笑道:“还有两刻多就到寅时,还能稍微再躺一会儿,早些醒来免得错过时辰。”

  现在不比后世,夜间无太多虚耗光阴之事,贾琮不用点灯熬油读书,每晚亥时便熄灯就寝。

  否则每日天不亮就起身赶早朝,即便少壮之年,长此以往,身体也吃不消。

  说着他将身子躺正一些,重新将芷芍搂在怀里,一榻软玉温香,两人低声私语,言笑晏晏,说些闲话。

  只是片刻之间,忍不住情动,附身其上,婉转低回,摇曳厮磨,引颈幽咽,直至寅时方罢。

  此时便再不舍锦被温柔,也强自克制起身,拦住想要起身的芷芍,自己起身净身穿衣。

  只是他刚穿好小衣,芷芍不顾疲惫挣扎坐起,用锦被裹住身子,拿起散乱榻上的衣物穿好。

  贾琮笑道:“以后离了你们,难道还不会穿衣起居,你又起身干嘛,安稳躺着就是。”

  芷芍俏脸粉红,说道:“三爷都起身了,我可再躺不住,待会儿五儿她们进来,脸上好没意思的。”

  ……

  她穿好衣裤,用发绳随意扎好头发,便过来帮贾琮穿衣,又帮他梳头束发。

  等忙过贾琮的事情,才自己坐在妆台前梳妆。

  说道:“三爷,明儿我会回趟牟尼院,眼看就要入冬,我去看看师傅,也帮师姐料理一下。”

  贾琮问道:“最近修善师太身体还好?”

  芷芍叹道:“上回吃了张大夫的汤药,病症已稳定下来,虽没有大碍,但时好时坏,叫人不敢大意。

  比起姑苏之地,神京的冬天太过严寒,去年师傅在神京过冬,便颇为吃力。

  师姐担心师傅太过辛苦,曾劝师傅入冬前返回姑苏养病,我虽舍不得师傅师姐,但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师傅说她宿命在北地,没有必要再奔波迁徙,说自己年老多病,未必能撑得住千里跋涉。

  我和师姐听了才只好作罢,入冬前总要给师傅多料理预备,也好踏实过了这个冬天。”

  贾琮微微思索,说道:“牟尼院我也去过多次,虽然院舍坚固,但已有些老旧。

  出家之人讲究清净苦修,禅房修建颇为清简,不易抵御隆冬酷寒。

  年轻人还能抵挡一二,年老多病之人却有些艰难。

  这事你不用担心,其实也不难解决。

  上回我们修缮东路院,用的一帮修筑工匠,原是山子野老先生引荐,手艺十分精湛。

  这些人的名录如今都在西府公中存着,我想着入冬之前,还有个把月时间,倒是正好趁此空档。

  干脆为牟尼院重塑金身,修缮房屋,年关之际,也算为家门积些福德。

  等下我就和五儿说,让林之孝来操办此事,所有用度都从东府划拨。

  让工匠在院中禅房修筑火墙,挖掘地龙,搭设火坑,再冷的冬天也不怕,让师太安安稳稳过冬。”

  ……

  芷芍听了这话,一脸欣喜,起身说道:“还是三爷有办法,这样我和师姐再不用担心师傅过冬之事。

  只是修缮禅房之时,师傅师姐不便居住,我让管家帮找妥当落脚地,等修缮完毕再搬回去。”

  贾琮笑道:“不用这么麻烦,上回妙玉师傅来给林妹妹祈福,住在登仙阁左近坡上院子。

  那个地方环境清雅幽静,里头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只要稍加一些收拾,便能改成一座庵堂。

  可让修善师太和妙玉师傅暂住,省得年关要在外面借宿,你日常也好去走动照顾。”

  芷芍听了心中欢喜,她是雅静内敛性子,即便床笫上也有些腼腆害羞,此时却有些忘情。

  她看了眼紧闭的门户,上前在贾琮颊上吻了一下,俏脸红润,娇美动人,微笑说道:“三爷可真是好。”

  惹得贾琮一把将她搂在怀中,迷恋不舍的亲昵揉搓一番。

  稍许两人才撂开手,贾琮帮芷芍扣上衣扣,芷芍帮他擦去胭痕,看对方都觉好笑,芷芍俏脸愈发红晕难消。

  ……

  等两人整理完衣装仪容,房门被敲响两下,五儿端了热水进来,服侍过贾琮净面漱口。

  三人便入堂屋用早点,外头天色虽还没大亮,但院里的姑娘都已起身。

  自从贾琮需每日赶上早朝,她们也跟着改了起居作息,每日皆早睡早起。

  龄官带着两个小丫鬟,各自手中拎着食盒,陆续走进堂屋。

  晴雯最是手脚麻利,将盒中吃食端出摆桌,英莲和平儿又分碗布筷,稍许众人团团坐了一桌。

  贾琮又将修缮牟尼院之事,都和平儿五儿说了,让她们告知王熙凤,尽快操办此事。

  又让晴雯饭后给迎春传话,说明此事从东府公中拨银,顺便又问起最近西府之事。

  平儿说道:“最近西府倒没特别的事儿,八月从北城粮铺采买的米粮,各处人吃过都说好。

  外头行情竟和三爷说的一样,这两月米粮还在涨价,虽镇安府协同粮商,从外省运来一些新粮。

  但是神京人口太多,南北往来客商,入京游学科考学子,到了年关也不见少,反而更多起来。

  官府督管运来多少新粮,也只是杯水车薪,但多少压住粮价上涨势头。

  前日二奶奶找了薛姨妈,还是走薛大爷的路子,从城北粮铺新采买十车米粮,够两府用到明年开春

  另外西府荣禧堂两间正房,东廊三间小正房,用度年头已久,到了整理修缮时候。

  老太太正房东西穿堂后院,也已有些陈旧,该重修粉刷,补种草木。

  这几项其实二老爷迁至东路院,当初腾空地方就该做的。

  只是当初三爷承袭荣国爵,因是降等袭爵,西府少了大笔爵产,公中腾挪有些吃紧,所以才耽搁下来。

  这半年时间,二奶奶带着我们裁撤人口,缩减冗余例项,现下公中腾挪已从容许多。

  才要赶在年前把这几项了结,给年关多添些新气象。

  昨日二奶奶和老太太说起修缮之事,二太太正过来给老太太请安,顺口说宝玉的院子也有些陈旧。

  二奶奶说一次修缮多处,当月公中支出过大,只怕要透支下月贴补。

  宝玉院子不如荣禧堂、荣庆堂打紧,放在明年开春得空再说。

  且宝玉最近功课极忙碌,即便修缮他的院子,他也没工夫腾挪。”

  ……

  贾琮听了一笑,也不知王夫人怎么寻思,难道宝玉还能在西府住一辈子。

  至于王熙凤的话,贾琮也是明白意思。

  宝玉今冬或明春就要成亲,王熙凤说明春得空修缮房子,明摆着就是在赶人。

  他随口问道:“宝玉日常不喜读书,怎会有许多功课,莫非老爷新布置的?”

  平儿忍不住笑道:“三爷正问起这事,如今西府都传开,倒有几分好笑。

  上回宝二爷砸烂几千两家当,二老爷本要叫回东路院教训,可是被老太太给拦下了。

  二老爷不好违背,便变了法子惩戒宝二爷,让他十天之内抄完十遍孝经。

  我听麝月说起,宝二爷刚开始点灯熬油的抄书,只过去几天便吃不住苦头,整个儿松垮下来。

  结果十天过去才抄完八遍,二老爷赶到西府,将他好生责打一顿,连着老太太都来不及拦住。

  之后又让宝二爷再抄写十天孝经,这次宝二爷倒是拼死抄完十遍,二老爷看过骂字迹潦草,亵渎圣贤。

  于是让宝二爷重新抄写十天,如此反复数次,因此事涉及父教孝礼之事,即便老太太也不好太过阻拦。

  如今算起来时间,宝二爷已抄了一月多孝经,每日都忙得出不得房门,因此二奶奶才有这等话头。”

  众人听了都笑,贾琮心中莞尔,没想到贾政也是妙人,大概真被儿子气晕了,想出这等古怪法子

  笑道:“居然还有这等事情,我却一点都不知。”

  五儿笑道:“三爷每日早出晚归,我们又觉此事无趣,也都没有提起,三爷自然不知。”

  ……

  五儿和平儿虽清楚宝玉的糗事,但知贾琮不喜宝玉纨绔无能,不知所谓,所以她们寻常不屑说此事。

  日常芷芍、晴雯等人极少去西府走动,自然不清楚西府的趣事。

  姊妹们倒常到西府给贾母请安,虽也都知道这桩轶事。

  但迎春深知兄弟不喜宝玉,又因宝玉每每言语贬低贾琮,让她对堂弟心生隔阂,自然也不愿去提。

  黛玉是根本懒得在贾琮跟前说起宝玉,不仅无趣,还坏了自己和三哥哥说话兴致。

  探春因和王夫人的嫌隙,对这个同父兄弟已生疏离,况且也不是好事,提了也是没脸。

  至于史湘云因和宝玉在贾母身边养大,终归有些姊妹情义,不好在别人跟前说他的糗事取笑。

首节 上一节 790/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