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15节
因她经常出入贾琮书房,成为晴雯口中继英莲之后第二个书呆。
……
等到日头有些升高,龄官已临摹完两张大纸,依旧意犹未尽,铺了第三张来写。
贾琮见她练字上心,微微一笑,放下手中舆图,上前扶住龄官小手,引导她笔画转折,又指点各处不足。
龄官因年纪尚稚,并不像晴雯这般开窍,被贾琮碰到就会脸红,只觉小手被贾琮握在掌中,心中十分惬意。
一笔一划愈发流畅,小脸生出些许笑嫣,稚美乖巧,宛然动人。
两人执笔挥毫,正写的有些投入,听到书房门口传来脚步声,黛玉笑意盈盈进来。
穿淡蓝折枝绣梅对襟褙子,白色交领里衣,浅黄色百褶裙,云鬓上插蓝宝步摇凤钗,风姿绰约,袅娜如仙。
她见贾琮手把手教龄官写字,耳鬓厮磨,有些亲昵。
笑道:“哟,我倒来的不巧,耽搁三哥哥教授女弟子。
三哥哥难得休沐一日,还忙着开起女学堂,自己做翰林还不够,身边丫头都教成女秀才,才算罢休不成?”
贾琮笑道:“我哪有这个本事,轻易随便就教出秀才,她们不过是多认得些字,能多读几本书罢了。
妹妹是探花之女,进士开蒙,饱读诗书,七步成诗,何止是女秀才,高低也是个女进士。”
黛玉一笑,说道:“三哥哥真会哄人,好话张口就来,说得这等顺溜,也不知是不是真心的。”
……
贾琮问道:“妹妹怎么一个人,其他姊妹去了哪里?”
黛玉笑道:“二姐姐带了四妹妹去了南坡小院,找妙玉下棋去了。
湘云妹妹也是爱棋之人,这个热闹自然要去凑的,还拉了岫烟妹妹同去。
方才我去了三妹妹院里,丫鬟说她大早去了东路院。
我想三哥哥今日休沐,就过来找三哥哥说说话。”
……
贾琮听了也不算意外,自妙玉师徒搬入东府,除了与黛玉宝钗相处融洽。
因她也善棋,棋力不俗,与迎春堪为匹敌,两人趣味相投,时常对弈为乐。
邢岫烟因和妙玉有半师之谊,也常去南坡小院走动,有邢岫烟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史湘云。
贾琮白天上朝上衙不在家中,姊妹们倒是多了一个去处。
至于探春最近常去东路院,是不放心自己姨娘和兄弟,担心他们没有章法,言语出现缺漏,惹出什么祸事。
黛玉走到书案前,观看龄官临摹笔迹,骨架匀称,笔力舒展,虽有柔媚,却有功底,忍不住赞了几句。
又看到案上的舆图,说道:“这图三哥哥送过我一张,可是大周九镇分布舆图,三哥哥怎琢磨起这个。”
贾琮说道:“这两年残蒙死灰复燃,陈兵漠北,控制河套,眼下北边不太平,我不过闲了拿出来翻翻,”
黛玉好奇问道:“朝廷前两年平定辽东,这会子三哥哥看起舆图,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贾琮笑道:“这事眼下说不准,残蒙各部落已派人来京朝贡求和,不打仗解决问题,自然是最好的。”
……
两人正说着闲话,突听外头晴雯说道:“宝姑娘来啦,三爷和林姑娘正在书房呢。”
贾琮听到环佩相碰之音,门口裙角摇动,见宝钗带着金钏进来。
笑道:“林妹妹也在,你们两人说什么话呢,老远就听到声音。”
黛玉笑道:“我们正说好事儿呢,三哥哥临馆开堂收女弟子呢。”
宝钗听了有些迷惑,贾琮笑道:“别听林妹妹打趣,宝姐姐怎有空来走动。”
宝钗说道:“我原闲了找二姐姐说话,进园子才知她去了南坡小院,定是去找妙玉下棋。
我本也想过去走动,算今天是琮兄弟休沐之日,正有一桩事与你相干,所以过来说了再去。”
贾琮笑道:“我倒是一时没想到,什么事经了宝姐姐那里。”
宝钗笑道:“琮兄弟怎忘记,昨日你让林之孝采买十袋米粮,说你自己有用处。”
如今外头米粮愈发涨价,林之孝便让人给哥哥传话,依旧从城北段家粮铺购买。
今日一早哥哥便出门,也不知去了哪里逛,粮铺正送了十袋米粮过来。
我将粮铺的人打发走,已用自家马车装载。
我想东西两府都采买到明春的粮米,琮兄弟不会独独多买这十袋,必定是外头用的。
所以运粮马车只停在东角门檐下,并没有进入东府,方便琮兄弟自己归置。”
贾琮笑道:“还是宝姐姐细心,这粮米确不是家里用,是我另有用处。”
他又问道:“我平日杂事太多,没多关心粮价,宝姐姐说最近粮价又有上涨?”
宝钗说道:“这月粮价比上月足足涨了半成,我听哥哥说最近城里多了许多蒙古人。
说是从北边草原来的使团,这些人到神京城之后,四处游走购买粮食,搅得城里粮价越发上涨。
后来官府出面干涉,外蛮之人不得肆意购粮,需官府勘合文书为准,以免造成城内粮价浮动。
琮兄弟在朝廷上行走,见识比我们大宅女人多些,最近城里的蒙古人是什么来历?”
……
贾琮听说蒙古人在城内大肆买粮,心中微微一凛,虽官府已出面制止,但此事隐忧依旧不小。
草原之人游牧为生,比起中原农耕汉民,他们是更彻底的靠天吃饭,一次雪灾就能让他们全族陨灭。
所以他们必须像草原狼一样,在生计艰难之时,靠抢掠、杀戮、争斗才能适者生存。
他们的狡诈狠辣,绝不亚于深受兵家熏陶,精通诡道诈术的中原人。
朝廷不允许他们肆意购买粮米,他们就不能通过其他渠道吗……
贾琮听宝钗问起,说道:“因我有位同窗,本次春闱得中二甲,被吏部选派鸿胪寺观政。
前日我们在春华楼小聚,倒和我说起此事,所以正好清楚根底。
这两年蒙古安达汗实力不断壮大,除麾下土蛮部兵强马壮,部族数万户,拥兵近十万。
又通过联姻和军力压制,将永谢伦部、鄂尔多斯部这两大部族掌控节制,号称二十万之众。
这两年安达汗的兵马一直袭扰大同、宣府等地,烧杀抢掠,军民死伤无数。
圣上因此震怒,下诏禁绝九镇边贸,虽未关闭茶马互市,但已形同虚设。
安达汗虽兵强马壮,但漠北严冬将至,边贸禁绝,无法通过茶马互市,从关内获取米粮布匹等过冬物资。
他麾下数万户子民,也将陷入生存困境,所以他不得不低头。
最近月余时间,残蒙袭扰边关大幅减少,残蒙土蛮部、永谢伦部、鄂尔多斯部各自派出使臣入京朝贡。
一是通过朝贡良马、皮裘、兽筋等草原之物,企图换取米粮盐铁布匹等赏赐之物,作为部族过冬物资。
二是向朝廷求和,希望圣上放开边贸,重开茶马互市。
这次蒙古三大部落,加上一些小部落,为求回更多赏赐,来京朝贡二千余人,声势浩大。
朝廷担心残蒙使团入城人数过多,带来难测隐患,只让首脑人物及扈从入城,其余都驻扎城外二十里处。
即便如此,入城部落使团也有五六百之众,城里自然会看到许多蒙古人。
这些人入京朝贡,就为获取过冬物资,自然不会错过市井购买米粮的机会,只是没那么容易得逞罢了。”
黛玉宝钗都是千金小姐,身在深宅大院,安稳祥和,哪里知外头发生这么些大事。
听了虽然稀奇惊悚,但这些事离内宅太遥远,也是听了就算,都不太放在心上。
……
但贾琮却心中笃定,别看此次残蒙朝贡声势浩大,多半要铩羽而归,无功而返。
自从辽东女真平定,朝廷在辽北拓土千里,随着火器之术蓬勃,嘉昭帝开疆功业之念被熊熊点燃。
安达汗乃漠北枭雄,实力强盛,野心勃勃,南据河套,制肘榆林宁夏,对峙大同宣府,已成大周心腹大患。
近半年时间,朝廷应对安达汗所部扰边,不断收紧边贸尺度,禁控关内物资外流,渐成困兽之势。
又正值漠北草原严冬来临,在嘉昭帝的眼中,安达汗如踩入兽夹的饿狼,深陷窘迫才会朝贡求和。
眼下这种时候,皇帝怎么会轻易松开枷锁,让这只草原狼得以喘息之机……
……
神京城东,一座精致二进小院,这里是艾丽和母亲徐氏的住处。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驶入街巷,在小院门口停下,贾琮并没带府上家丁,只让江流驾车同行。
等到敲响小院的门钹,没过一会儿,院门便打开,出来个雪肤明眸的窈窕少女。
穿件月白绣花蜀锦胡袍,苗条高挑,腰系墨蓝浸香汗巾,纤腰盈盈一握,身段娉婷,风姿绰约。
她看到贾琮神情欣喜,说道:“今天怎有空过来走动。”
见贾琮招呼江流从车上搬下许多袋米粮,艾丽神情有些诧异。
贾琮笑道:“眼下神京米粮紧俏,越到年关怕采买不易,你和大娘又都是女流,背袋扛米颇为不便。
我府上有米粮门路,帮你们准备了十袋,够你和大娘用到明年春末,过年也少些操心。”
艾丽俏然一笑,说道:“多谢你事事都想着,我娘年纪大了虽不成,我哪里有这么娇气。”
说着从车厢上取下一袋米粮,纤腰微微发力,便已将米袋子扛到肩上,迈开长腿就进了院子。
……
贾琮见了微微一笑,他认识女子之中,艾丽最有古人似今人的特质,落落大方,无拘无束。
他们曾一起跨马冲锋,搏杀敌阵,以命相交。
她没有寻常女子的拘谨,喜忧随意,爱恨由心,不懂掩饰。
有时他甚至淡忘艾丽的女人属性,尽管她是个很美的女人。
贾琮跟着扛起另一袋米粮,三人只是几个来回,就将十袋米粮扛到院中空置厢房。
自从贾琮入了翰林院,每日公务繁忙,日常到艾丽家中走动,比以前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