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21节
这一日粮铺掌柜段春江忙过几笔生意,正在柜台上清理账目,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算盘旁还放了盘烘焙羊肠,暗红干涩,气味寡淡。
这时店里进了个体型壮实,衣履鲜亮,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像是个有身家的客商。
段家粮铺生意兴荣,每日进出客商无数,这类人物出现在店堂,再寻常不过之事,无人会特别留意。
……
段春江看到来人,神情微微一动,放下手中算盘。
满脸笑容说道:“原来是孙老板,你要的上等碧梗米已到,都屯在后院,我带你去瞧瞧。”
两人进了后院里屋,段春江小心关好门窗,那孙老板问道:“粮道的事情,可有查探到眉目。”
段春江摇了摇头,说道:“这种兵家要事,市井之中哪里能打听出来,只有官场中人才知底细。
汉人不像我们蒙古人,狗屁规矩极多,官商贵贱相异,界限经纬分明,商贾极少交友官宦。
更不过说我是外乡人,在神京本就没太多根底,这么短时间哪里结交官员。
前些日子我挖苦心思,借着卖粮运粮的由头,笼络了城北一家车行的几个把式。
因他们前段时间被户部临时征调,曾运送大量军粮出关,目的地便是九边重镇。”
那孙老板听了生出喜色,说道:“段掌柜果然神通广大,这都能被你找到门路,当真无孔不入。”
段春江苦笑道:“你别高兴太早,我虽找到运粮之人,但他们也不清楚最终屯粮之地。
他们被户部征调之后,随军运送粮食数日,粮队出了紫荆关,在一个叫宝屯里的地方停驻。
那里已集结从九边过来的兵卒粮车,双方清点交接粮食后,他们便原路返回神京,都不知最终屯粮之地。
我已用了各种曲折手段,找了另几家被兵部征调人手的车行,得到消息都是一样。
我在大汗麾下,做的便是达鲁花赤职司,最清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粮道和屯点历来是兵家重中之重,即便行事小心一些,也都在常理。
但此次周人如此谨慎周到,十分不同寻常,可见大周备战之心,颇为炙热坚决”
……
段春江从柜子取出一份舆图,找到紫荆关所在,手指向北指向一个地方。
说道:“这个地方就是宝屯里,距离大同、宣府、蓟州都位置适中,适合粮草各地中转。
我对此地并不熟悉,大力兄弟可清楚?”
孙大力说道:“上回家中剧变,族中许多产业都被查封,不过那些都是明面上的。
家中在北地经营数代,破船还有三斤钉,九镇各处及京师沿线,还留下不少暗桩和人手。
我虽不知宝屯里详情,但我知大周军在神京至九镇沿线,设有多处小型军屯。
每一屯都驻扎数百兵卒,作为粮草运输和兵员调动周转,想来宝屯里也是如此。
我回去即刻修书发出,少则二三日,多则五六日,必能查清宝屯里的情形。
或许还能顺藤摸瓜,另有斩获……”
段春江听了此话,心中暗自喜悦,按下询问暗桩的冲动,这是人家立身之本,自然不会对他透露。
当初此人家中举族北上,能让大汗予以收留优待,他们凭借的便是这些资本。
大汗也是着眼长远,知道他们悍然北投,必早在关内埋下伏笔,这才有奇货可居的底气。
孙大力说道:“段掌柜想在神京扎根,于军武线报有所斩获,结交官宦是必由之路,否则举步维艰。
不知上次说的薛蟠之事,段掌柜是否有进展,要是通过此人搭上贾琮,对我们可大有好处。”
段春江苦笑道:“原本以为薛蟠和贾琮亲缘亲密,很容易便能搭上线。
此事我已问过他几次,他都是顾左右而言他,神情很有些尴尬。
想来是他告知过贾琮,似乎人家不给他这表亲脸面。
我说过中原汉人规矩极多,官商隔阂,泾渭分明,即便亲戚也是如此。
贾琮盛名在外,都说此人虽年轻,狡诈多智,手段阴森,不同反响,不然怎做下许多大事。
所以,此事不宜再催促薛蟠,还是顺其自然最好。
薛蟠骄奢愚钝,毫无城府,我担心他多提此事,被贾琮闻出味道,就要节外生枝,不得不防。”
孙大力听了这话只好作罢,两人又说了其他事项,约定再见之期,便一起出了内院。
孙大力走时运走几袋上等碧梗米,一点破绽都没留下。
只是他离开段家粮铺时,没有留意街对面的货摊上,一个男子在随意挑选货品。
这男子身材高瘦,背部微微佝偻,虽在购买东西,但目光有意无意瞟向粮食铺门口。
当他看清孙大力的样子,脸上露出诧异吃惊的表情……
第740章 娇娆多情痴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听了宝玉的喜讯,哪里还有心思打牌,乐的合不拢嘴,只让王夫人扶着去前堂说话。
王夫人笑道:“还是老太太高寿映着福气,明夏老太太就又抱上曾孙子了。”
王熙凤听了心中好笑,自己姑母尽想好事,哪个妇人还能保生儿子的。
不过转念一想,别人或许是这样,这彩霞可是太希奇,被男人挨着就能怀胎,保不齐真生个儿子出来。
自己姑母虽常做狗屁倒灶的事,到底还是做了件漂亮事,居然养了个这么容易生养的丫头。
笑道:“宝兄弟这会真得意了,竟还跑到琮兄弟前头了,老太太这是要子嗣绵长,大好的事情。
我听着彩霞可是真好,这么容易生养的丫头,房闱里就是活宝贝,说不定就能生个小子。
只是事情太巧了些,明年三月夏姑娘要嫁进门,家里出了庶长子,只怕姑娘心里不自在。”
贾母听了这话,不禁微微一愣。
叹道:“凤丫头这话也在理,我们这样的人家,虽爷们十五岁就放女人服侍,但十五岁多半也成亲了。
这前后时间差不了多少,所以一般少有庶长子落地。
如不是出了宗人府那档子事,宝玉的亲事也不会耽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添丁进口,总归是好事。”
贾母转而笑道:“况且宝玉这一辈人也稀罕,庶长之事怕还不止宝玉这一桩。
琮哥儿虽没外头闹事情,却正遇上他老子没了,好端端丢了一桩赐婚。
不然他和甄家姑娘早成亲了,说不定连孩子都有了,如今他大孝三年,一时也娶不了妻房。
不过他房里也进了女人,将来多半也要有庶长之事,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既这不是家里单例事情,旁人也说不得什么闲话。
夏姑娘进门就算不自在,我们多哄几句,哪里还会不依不饶。
这话头再往回说,要不是宝玉出了宗人府的事,夏家的门第本靠不上贾家。
这不是我们看轻了人家,正经的人情世故罢了,也就我们娘们关起门说。
那夏家太太是极精明人物,门户登对,左右权衡,其中道理她哪会不明白,自然也会和女儿说道。
所以,这桩事情虽是个话头,但是并不打紧,用不着太顾忌。”
王熙凤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服气,老太太也是好笑,怎老拿着琮老三给宝玉做底子。
他们两个是一路货色吗,我的平儿要生下庶长子,将来说不定就是荣国爵,比寻常嫡子都金贵。
宝玉要生下庶长子,左右就是丫头生的,这能是一样吗?
王夫人笑道:“还是老太太老道,别人家在意庶出嫡出,咱们贾家却是不同的。
琮哥儿可不就是庶出,如今京中八房,金陵十二房,哪个子弟也没他冒尖得意。
所以,嫡出庶出在我们家都一样,宝玉要生下庶长子,只要好好教养,将来也能给老太太争光得意。”
……
迎春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并不说话。
探春听了喜讯,觉得有些不对,但她是闺阁小姐,不解男女床笫,不明生养之理,心里嘀咕罢了。
只是心里想着,都说其父必有其子,二哥哥养的儿子,长大后和三哥哥一样厉害,只怕是不成的。
但她转而一想,三哥哥是大老爷养的,他们父子哪有半点相似,太太这话说不得真有可能。
二哥哥的子嗣不求像三哥哥这等出众,只要有兰儿这么乖巧听话,老爷也就足够欢喜了。
黛玉听了王夫这话,端起茶杯往小嘴里灌,心中一阵古怪膈应。
这个二舅母老是心里瞎琢磨,孩子都没影儿,就想着将来争光得意,不就想盖过我三哥哥。
王熙凤嘴角牵动,自己姑妈也是见了鬼了,往日心里多恨,今儿竟赞起琮兄弟,太阳从西边出来。
只是这话也是可笑的,这世上没生儿子的秘方,宝玉能搞大彩霞肚子,还能包她生儿子,也是骗鬼的话。
即便宝玉真生下儿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就宝玉养出来的货色,将来还能和琮老三这样出息,真是做他娘的春秋大梦,自己姑妈心真大。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话,对什么嫡庶一样,内心深处不以为然,毕竟一辈子的念头,哪怎么容易改移。
面上却不露半点,微笑说道:“你这话在理,只要孝顺有出息,不管嫡庶我都宝贝的。”
她又对迎春笑道:“二丫头,如今你是当家姐姐,你兄弟房里也不缺标致丫头。
你回去多嘱咐他,不要满脑子都是当官办差的事,他如今官也不小了,知足常乐。
让他多放心思在房里,他将来也是家大业大,开枝散叶也最要紧。”
贾母这话虽家常,但多少有些露骨,不说迎春听了脸红,连黛玉和探春都俏脸绯红。
唯独史湘云嬉皮笑脸,心里想着三哥哥也生个孩子,每天给我玩耍,哪该多得乐……
王熙凤笑道:“瞧老太太这话说的,二妹妹虽是当家小姐,但还是黄花闺女,这话她哪说的出口。
你只交待孙媳妇我就成,我是琮兄弟长嫂,大太太如今吃斋念佛,我嘱咐小叔子天经地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