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54节

  琥珀说道:“鸳鸯姐姐,方才老太太说了,剩下一篓卢橘,让送一半给宝二爷,另一半给二奶奶,大家尝尝鲜。

  老太太说有些乏了,已让小丫鬟扶去歇息,不用我们在跟前服侍。

  还说东府雪景难得,叫我们不必在房里闷着,也跟着一起去逛逛,送完卢橘便一起过去。”

  鸳鸯听了心中微动,不由自主看了贾琮一眼,不知是外头寒风太凉,还是屋里带出的火热,脸颊泛起一丝娇红。

  说道:“老太太想的周到,能看看东府雪景,自然最好了。”

  贾琮笑道:“二姐姐,今日人倒是来的齐全,如今时候还早,不如大家过去都不用拘着,各自找地方游逛。

  等中午我们在登仙阁摆上酒菜,众人也不用讲究客套规矩,一起坐了吃酒赏雪,这才叫有趣。”

  迎春笑道:“登仙阁也是正合适的地方,入冬之后,那里面的帷幔、窗屉、桌椅、坐褥都是新换的。

  另外熏笼炭火都一应俱全,那个地方又在高处,正是高处赏雪看景地方,我回去就让麝月带人归置。

  我叫人把宝钗妹妹也请来,再把凤姐姐、五儿、平儿都叫来,哪个都不能落下。”

  惜春说道:“登仙阁南向有一排大窗户,可看到大半个会芳园,左右景致都能瞧见,在那里画画正好。”

  迎春奇道:“我平时都没注意,你怎么就清楚了?”

  惜春笑道:“我都溜上去玩过好几次,看的仔细得很。”

  迎春笑道:“我让人在窗前给你摆一张书案,叫你丫鬟把笔墨纸砚都搬来,让你称心画画便是。

  这会姐姐们就看你本事,要把我们和你三哥哥都画进去。”

  ……

  荣国府,凤姐院。

  院子地面覆盖厚厚白雪,只在通往主屋的小道,被扫清积雪,露出青石路面,还铺上防滑的竹篾。

  西边窗棂子四边缝隙,还积着晶莹落雪,玻璃上凝结些许冰花,远看去异常清寒绚丽。

  透过玻璃窗子,看到临窗的罗汉榻上,王熙凤和五儿、平儿正坐在说话。

  榻上摆着花梨镶贝小几,上头放一把红泥紫砂茶壶,里头新沏暹罗贡茶,散发清淡隽永的茶香。

  今日大雪,上午忙过府上要紧事务,其他便交林之孝家的张罗,三人躲在房里猫冬取暖。

  小几上还摆一盘卢橘,是刚才荣庆堂小丫鬟送来,三人正在那里剥卢橘尝鲜。

  五儿一边剥着卢橘,说道:“二奶奶,这个季节能吃到这么甜的卢橘,还真是件稀罕事。”

  王熙凤笑道:“我在西府管家年头长,多少知道这事的底细,如今这个时节,便是拿黄金都买不到卢橘。

  这可是宫里火阁屋庑种出来的稀罕物,整个神京城找不出第二处,这怕全天下也找不出了。”

  平儿好奇问道:“奶奶,什么叫火阁屋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

  王熙凤说道:“以前我也不懂,因老太太常进宫朝拜,知道古怪见闻多,有次闲聊时才告诉我。

  火阁屋庑是宫里的奇怪房舍,建在四季向阳之地,四周建有火墙,底下埋着火龙,严冬里头还烧柴炭火盆。

  即便是隆冬腊月,里头暖得春夏一般,那里的房顶不是筒瓦梁柱,而是铺一水的半透琉璃,白天太阳能直射。

  火阁屋庑就像是神仙施了咒法,春夏的果子蔬菜,到了里头冬季都能生长。

  据说十几年前,皇家从民间搜寻贫苦菜农,净身进宫中入火阁屋庑,专门种植卢橘,用的法子是皇家秘传。”

  ……

  五儿自小跟着母亲在厨房打杂,对菜蔬果子十分熟悉,听了火阁屋庑的神奇,心中大感兴趣。

  问道:“二奶奶,宫里火阁屋庑能种春夏物件,为何单单之中卢橘,其他菜蔬也种上一些,岂不是更美。”

  王熙凤笑道:“你这话头当初我也问过老太太,老太太说因太上皇最爱吃卢橘,所以火阁屋庑只种这一样。”

  平儿嘴里细嚼卢橘,问道:“火阁屋庑这么神奇的主意,到底是那个高人想出来的,当真聪明的紧。”

  王熙凤笑道:“你们两个丫头的念头,怎么都和我当初一样,合该你们都是管家妇人的命数。

  那时我也问过老太太,老太太说太上皇打年轻开始,便只爱吃卢橘一种果子。

  当年一位上皇皇子,才智超群,博览群书,他从古书上看到火阁屋庑的典故,自己又花了不少心思推敲。

  上皇四十八大寿那年,他便在宫中建了火阁屋庑,作为孝敬上皇的寿礼。

  这事听着像是戏文似的,还真挺稀罕。”

  五儿笑道:“那这位皇子不仅聪明有学问,还是个大孝子。

  我日常在三爷身边,常听说康顺王爷、忠顺王爷都是上皇之子,可是他们其中一位?”

  王熙凤笑道:“当时老太太只是讲古,我也就当稀罕事来听,倒是没问这么细致。

  不过康顺王爷和忠顺王爷,都是名头响亮的人物,老太太日常也很熟知。

  要是造火阁屋庑之人,是这两位王爷其中一位,老太太当时早顺口就说了。

  再说忠顺王虽是厉害人物,却没听说多么博学精深,康顺王按如今年岁,当年还不到十岁,必定也不是他。

  当今圣上那时还是潜邸皇子,要知道造火阁屋庑可是孝举,如果是圣上所建,老太太也早说了。

  据我看来都不是这三位贵人,必定是我们不知的皇家人物,你们这么好奇,那天我得空问问老太太去。”

  ……

  五儿笑道:“不过是闲聊罢了,左右是不相干的事,哪里还要二奶奶特意去问。

  只是老太太脸面可是真大,宫里种给上皇吃的卢橘,老太太都能得到赏赐。”

  王熙凤笑道:“这话你真说到点子上了,满神京城的高门勋贵,能得到宫里赏赐卢橘,还真没听说过几家。

  我听老太太说过,我们家老太爷是太上皇重臣,当初跟着太上皇鞍前马后,南北征战,十分得上皇信重。

  老太太说老太爷生前也最爱吃卢橘,那年老太爷病重,宫里火阁屋庑种植多年的卢橘,恰恰在这时结果。

  太上皇知道老太爷病重,便赏赐了两篓卢橘,也是君臣之间慰问情义。

  只是这卢橘刚赏下没两天,老太爷突然就病重西去了。

  老太爷虽然去了,但宫里赏赐卢橘的情分,十几年来都没断过。

  只是从刚开始上皇赏赐给老太爷,变成皇太后赏赐给老太太,老太太还说这都是老太爷留下的福泽。

  不过每年宫中赏下的卢橘,只有两小篓的数量,可是极金贵的东西。

  除了老太太自用一些,也就分给两房的老爷太太,其余大半都进了宝玉肚子。

  即便是我和家中姊妹,寻常也吃不上几个,琮兄弟没出息之前,只怕连碰都没碰过。

  哪里像现在这等惬意,我们三个对着半篓卢橘可劲造,追根溯源起来,我们都是沾了琮兄弟的光。”

  ……

  王熙凤看向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叹道:“今年冬天比去年还冷,辽东那边只怕冷的更厉害。

  我寄到辽东的年礼物件,林之孝问过邮驿的官差,说东西要在红树集停顿几日,才能转寄送到辽东。

  只怕还要再过些时候,二爷才能收到,也不知他如今过得怎么样。”

  平儿劝道:“奶奶不要太过担忧,二爷在辽东有三爷的同僚袍泽关照,吃不了什么亏。

  奶奶这次寄去的那件熊皮大氅,用的是二姑娘送的上等熊裘,即便辽东是苦寒之地,单这一件就冻不着二爷。”

  几人正在说着闲话,突然迎春的丫鬟秀橘进来,说道:“我们姑娘让我来传话,中午要在登仙阁摆席面。

  让我来请二奶奶,还有平儿姐姐、五儿姐姐过去入席,三爷和姑娘们等你们一起吃酒赏雪。”

  王熙凤笑道:“还是二妹妹会过日子,你回去就说我们必定到的。”

  ……

  荣国府,宝玉院。

  宝玉满脸羞臊的回来,悲愤难过,无地自容,可偏偏又无从宣泄,气的有些傻傻呆呆。

  即便袭人在身边劝慰,他也是不理不睬。

  他正心中郁恨之时,见贾母的丫鬟翡翠进来,手中还拎着竹篓。

  因翡翠和鸳鸯、琥珀同列,也是贾母身边一等大丫鬟,宝玉即便心情极差,也不好做出脸色。

  再说但凡能做贾母的大丫鬟,都是丫鬟中出众人物,翡翠自然也是如此。

  宝玉虽在荣庆堂受了冷落,但他只要见到漂亮丫鬟,心情再差也会变得好些,历来如此。

  他脸色和缓问道:“翡翠姐姐,这是今年宫里赏的卢橘,往年老太太都送来一篓,今年怎么只有小半篓?”

  翡翠说道:“今日二爷和三爷都来请安,老太太心里高兴,又见四姑娘喜欢吃卢橘。

  东府那边有三爷和姑娘们,人口比我们这边要多,便让鸳鸯姐姐送了一篓过去。

  因二奶奶如今产后养身子,剩下的又分了一半给二奶奶,所以送到二爷这里没去年多。

  这东西也就吃个稀罕热闹,多少倒也不打紧的。”

  宝玉倒也不在乎这些卢橘,往年也是分给丫鬟去吃,他见翡翠放下卢橘,便要告辞离去。

  他盯着翡翠秀丽端庄的脸庞,笑道:“姐姐既然来了,便坐着说说话,不然倒是我慢待了。”

  翡翠笑道:“谢谢二爷好意,只是今日老太太恩典,放了我和鸳鸯姐姐、琥珀姐姐去东府赏雪。

  如今她们正等着我一起过去,我也不好多耽搁了。”

  翡翠言语细密,礼数周到,客套几句,匆匆离去,宝玉脸色立时酱紫一片,心中刀割火燎一般……

  ……

  伯爵府,南坡下梅林。

  从玄墓山移载的几十株梅树,经过一夜风雪,今晨皆竞相盛放,映着满园银装素裹,红梅似火,俏艳绝伦。

  今晨,芷芍和妙玉在南坡小院早起,临窗眺望,看到梅林奇景,梳洗用餐之后,便相互携下坡赏梅。

  看到故地梅花盛开,两人都有些忘情,在这梅林中徜徉徘徊许久,依旧舍不得离开。

  芷芍穿淡蓝折枝菊花翻毛圆领袍子,浅橘色折枝菊花马面裙,披着大红缎面织金纹斗篷。

  寒风吹拂,斗篷翻卷,映着皑皑白雪,衬着似火红梅,灿灿夺目,娇艳绰约,美不胜收。

  妙玉因出家修行,服色比芷芍素淡许多,里头穿身淡青色僧袍,脖上挂一百零八颗禅定菩提念珠。

  披一件单色松烟绿斗篷,里面衬雪白裘毛,头上未戴妙常髻,满头秀发挽着纂儿,只用一根木簪别了。

首节 上一节 854/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