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856节

  不能说是敲山震虎,但至少也要予以警示,让金陵各店掌柜管事心中有数,操持生意需愈发谨慎。

  虽然这些举动,在远隔千里之下,显得有些隔靴搔痒,眼下也只能先如此行事。

  总之家业纷扰,儿子又不顶事,让薛姨妈颇为头痛。

  等打发了蒋婆子出去,见宝钗带着丫鬟金钏进来,手里还举着一支红梅。

  薛姨妈露出笑容,说道:“你不是去了东府赏雪,这红梅倒是极俊,从哪里来的?”

  宝钗笑道:“琮兄弟从东府南坡梅林剪的,送我在房里插瓶摆放。”

  薛姨妈见女儿但凡提到贾琮,便会笑意盈盈,心中很是受用。

  这样下去似乎也不见底,将来真不知该怎么了局。

  又见女儿让金钏进屋,端了床头常摆的土定瓶,仔细擦拭干净,又灌入清水,将梅花插入瓶中摆正。

  薛姨妈见宝钗对这瓶中梅花,有些爱不释手,心中虽有些叹息,一下又想到些什么。

  说道:“蒋婆子明日就要返回金陵,上回你说金陵那边的生意,将来还要借重曲大姑娘,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

  宝钗捧着梅花正要进屋,听了母亲的话语,微微一愣,说道:“妈怎么还记得这事,我不过随口一说。

  如今金陵的生意,虽有些不太清爽,但还没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我想的法子是万不得已用的。”

  薛姨妈说道:“即便还不到时候,先说出来听听总无妨。”

  宝钗将花瓶放回桌上,说道:“妈,这事我也思量过多次,哥哥将来总要继承祖业。

  但以哥哥的性子,想要管好的金陵的生意,只怕很不容易,他也很难压服家中那些老臣子。

  我说过等到哥哥子嗣中出了人物,或者薛家族中出了官身子弟,祖业兴盛才有了依仗。

  但这种事情必定长远,不是一时间能得的,想要家中祖业安稳,还有想些其他折中法子。

  自从金陵甄家败落,鑫春号生意愈发红火,它不仅有皇商名号,还有琮兄弟官爵庇佑,必定更加稳如泰山。

  商号声势大涨,就要增设店铺,拓展商道,琮兄弟和曲姑娘都是精明人,必会这样做的。

  江南大城,寸土寸金,好地方、好铺位早被大族占据,有时候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想要的好东西。

  我们薛家这几年生意不景气,但祖辈在留下各处店铺,都是江南各地最繁华街市旺铺。

  即便是金陵城中,要紧闹市街区,几乎都有薛家的祖传铺位。

  原本妈想着和琮兄弟商议,薛家能分销鑫春号造物。

  但鑫春号一向都独家售卖,不好为了薛家破例,否则以后生意只怕难做。

  琮兄弟乃是家门亲眷,怎么好叫人为难,所以此事并不妥当。

  女儿想着可选几处祖传旺铺,全价租用给鑫春号操持,薛家不参与店铺经营,只收取全价租金。

  如此行事,相比自开店铺,挣不了更多银子,但有鑫春号为屏障,这银子赚的十分稳当。

  这般将祖业分剥出去一部分,那些积年掌柜和管事子弟,对家里生意的辖制也弱了许多。

  我们自己也多了根底凭仗,即便家中生意出了变故,也有了反制的底气。

  因哥哥的人命官司,我们家只能迁居神京,一时又无可靠掌事之人,时间长久,必生变故。

  女儿也是无计可施,这才想出来的笨法子,所以一直没和妈细说,也从没和琮兄弟提过。”

  ……

  薛姨妈叹息:“你这哪是笨法子,极聪明的法子才是。

  我自己养的儿子,自己心里最清楚,你哥着实不是做生意的料,他能安生过日子,便是祖宗保佑。

  你这法子听着不如原本赚银子,但因有琮哥儿的关系,这银子却赚的极稳妥,而且不用费心思。

  我们一家三口能用多少银子,光几间旺铺的租金,也够我们在神京日常嚼用。

  只要能保住薛家祖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才是长远之道。

  我看这法子可行,等你哥回来,我们三个再合计合计,我瞧你哥必定愿意。

  你先想着怎么和琮哥儿说道,只要他肯伸手帮忙,租金的事情都能商量。”

  宝钗笑道:“妈也太急了些,即便这事琮兄弟愿意,做起来也不是一两天的事。

  比如选那几家店铺租用,店铺出租之前,店里的存货和人手,要如何打发清退。

  店里老掌柜和管事子弟,只怕不会无动于衷,多半会有话要说,因这是砸他们饭碗子。

  这些都需要妥当的法子处置,待我将后续的事想仔细了,再和琮兄弟开口不迟。

  这事只要明年春末前能办妥,也就足够便利了,倒也不用急于一时。”

  宝钗又问道:“今日怎么不见哥哥影子,莫非又出去逛了?”

  薛姨妈叹道:“你哥哥被我拘在家里几日,哪里是熬得住的,刚才刚吃过午饭,便急匆匆出门。

  说是好久没去段家粮铺,今日找那段春江盘盘生意,我瞧他多半找借口出去胡混……”

第762章 雪道可觅踪

  神京城北,雍瑃街,段家粮铺。

  昨夜整宿大雪,街道两旁房舍屋顶,皆被白雪覆盖,粉妆素裹一般。

  刺骨的寒风在街道上肆虐,将粮铺店招吹得不停摆动。

  雍瑃街是繁华街道,往来行人车马众多,道路上厚厚积雪,经过半日践踏,留下各种车马人足的混乱印记。

  洁白松软的雪花,被蹂躏成一片泥泞,又被寒冷北风吹拂,冻成坚硬的杂色薄冰,在日光下放射阴郁光芒。

  因岁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已储粮过冬,粮店的生意比上月清淡许多。

  加上今日大雪,外头冰寒彻骨,入店的客人越发稀少。

  店堂里两个伙计缩着身子,坐在炉子边烤火,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柜台上不见人影,放着一张算盘,旁边还摆着一盏小蝶,里面是暗红干涩的烘焙羊肠。

  一个伙计有些好奇,起身到了柜台前,伸手拈了一块羊肠,放进嘴里咀嚼。

  只是嚼了几口,便皱眉说道:“掌柜的口味真怪,怎么喜欢吃这种东西,淡兮兮的,还带着一股骚味。”

  另一伙计看了眼后院,低声笑道:“掌柜是大同人,那边紧贴着关外,爱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奇怪。”

  ……

  店铺后院,阴冷安静,屋檐下挂着几处冰棱,在日光下闪着锐利单调的光芒。

  后院厢房门窗紧闭,屋内桌案上铺着一张舆图,段春江正和老主顾孙老板,正指着舆图低声商议。

  那舆图上有三个地方被画了红圈,上面分别标着宝屯里、遥山驿、红树集。

  三个红圈又被一条红线相连,在舆图上形成西北走向轨迹。

  孙大力说道:“上回段老板打探到消息,陈瑞昌北上曾经过红树集,我便让人快马传信北边。

  家里出关之前,为了盐铁生意便利,在各地都留下暗档人手,昨日我已收到回传消息。

  红树集是个占地不小的市镇,镇上设有一处军驿,虽然军驿的规模不大,但是镇子北边有一处夹山平地。

  那处地方场地极大,足够驻扎数千兵马,据说最近数月常有大批车马,在那里燃火歇脚过夜。

  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山谷附近必有大队军士把守,闲杂人等都不许靠近。”

  段春江问道:“难道红树集便是周人军粮囤积之地?”

  孙大力说道:“红树集距离大同、宣府、蓟州三地都在四百里左右,位置十分适中。

  但此地作为军粮囤积派发之地,位置距离边城还略显遥远。

  我在大同边军多年,虽不涉及军需之职,但对边城军粮派发,多少也知道一些。

  朝廷为了节省军粮运输耗费,对相临近边城的军粮补给,都会用同一粮道运输。

  军粮送达某处集镇集中囤积,各边城根据兵部下达文书,各自派出军马押运领用军粮。

  所以军粮囤积之地,必须和送达边城距离适中。

  红树集离大同、宣府、蓟州三地都在四百里左右,位置还太过遥远。

  如果距离各边城二百余里,兵马三天之内便可往返,才是最恰当的军粮囤积地。”

  段春江说道:“孙兄弟的意思,军粮囤积之地不在红树集,而在沿途往北的某一处地方。”

  孙大力说道:“段老板在神京打探出粮道三处驻点,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如今陈瑞昌已经北上,你手中没有其他人脉打探消息,想要找到军粮囤积之地,只怕是难上加难。

  且红树集往北,市镇密集,大周粮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经常有所改移。

  只有派人实地觅踪查探,才是最妥当的办法。

  如今大同往东一线戒备森严,消息要送出关外等待回复,只怕会耽搁太久时间。

  明日我就带人北上查探粮道,靠着孙家留在北地的人手,想来应该能够办到。

  如今大理寺和锦衣卫四处查探,据说还调集不少府衙人手,游走街巷,这些人耳目灵通,不可不防。

  眼下风声颇紧,在下北上之后,段老板可清闲一段时间,按兵不动,以免多露破绽。”

  ……

  两人正说着话语,突听前堂传来喧哗之声。

  只听伙计说道:“原来是薛大爷来了,店里来了老主顾,正和掌柜在内院谈生意。

  掌柜交待不要轻易打扰,有客来访,让我们先行通报。”

  又听一人声音响亮,带着些许傲慢张扬,说道:“既然是谈生意,我在这里候着,你赶紧进去通报。

  好几日没见段兄弟,正想问问最近生意如何,我手头还有些关系,年底说不定还能做成几笔生意。”

  厢房内孙大力脸色微变,问道:“此人就是薛蟠?”

  段春江说道:“正是。”

  孙大力说道:“如今九边粮道之事,已经有了眉目,薛蟠在此事上再无借重。

首节 上一节 856/8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