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384节

  可当刘桃子来到边塞,开始操持诸事之后,过往那能连着下四个月的大雪,奇迹般的开始减弱。

  乾明元年下了三个月,到河清元年下了一个半月,而到河清二年,时下时不下,尽管还是大雪,却从白灾忽变成了庇护耕地牧场的瑞雪.

  干涸又荒凉的边塞,气候明显回暖,原先那稀疏的荒凉土地,竟被抹上了绿色,水流也开始变得充足,变得湿润。

  这种趋势还在不断的加强。

  底层百姓尚且不说,就是崔瞻这样的士大夫,在意识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都是哆嗦到说不出话来。

  真有天助邪???

  显安听着对方的解释,浑身僵硬了许久,方才缓缓说道:“北地大多回暖.”

  崔瞻摇着头,激动的说道:“事情就出现在这里!”

  “公有所不知啊,这白灾几乎是以长城为界,长城之外,竟是白灾,长城之内,却是这般模样,您说这是不是天命?!”

  显安瞪圆了双眼,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

  王晞同样如此。

  做大事者有祥瑞傍身,可这所谓的祥瑞,两人其实见识了不少,当初给孝昭皇帝造势的时候,各种祥瑞齐出,可真正是怎么样的,他们心里最清楚。

  可如今这祥瑞,想造都造不出来啊!!

  见了鬼!!

  过去一直都很苦寒,刘桃子一来,这里就开始好转,偏偏塞外不属于他的地方还是过去的老样子.这他妈的算什么??

  两人默默无言,就这么跟着崔瞻走向了武川城。

  武川此刻正在扩建,能看到两侧的城墙都已经被拆卸,此刻正在扩建,密密麻麻的民夫,都在卖力的做事。

  看着这些筑城民夫的数量,当真是越来越像了。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城门口的时候,早有一人笑吟吟的等候着他们。

  那人正是祖珽。

  几个人走下马车来,祖珽并非是个见外的人,热情的与他们相见。

  祖珽虽名声不佳,可毕竟是大族出身,资历又老,跟许多老臣都是认识的,王晞跟显安也没有多少轻视。

  崔瞻却忍不住问道:“祖公,今年的祥瑞更明显了??”

  崔瞻是在大雪停止之前就离开了武川的,祖珽看着他,笑着点点头。

  祖珽心里多少也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边塞大寒有数百年,越来越冷,很多郡县戍镇都成了空地,到如今,也到了该反弹的时候,至于那长城内外的区别,此刻的长城是前朝的遗留物,当初就是以地方的气候环境来决定位置进行修建的.不过,这件事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属于天命所在,那祖珽也就不卖弄。

  更何况,天命本来就在此处。

  “王公,厙狄公,主公此刻并不在城内,否则定然会亲自前来迎接,他对二位很是重视,特令我来迎接二位.”

  祖珽带着两人往里头走。

  城内那对称的建筑格外冷峻,道路形成了井字状,沿路上的行人步伐匆匆,脸色坚毅,不苟言笑。

  王晞这下却不奇怪了。

  很合理。

  他们来到了官署内,官署同样也在扩建,祖珽让崔瞻去找路去病汇报情况,自己则是带着他们往别院里休息。

  算是摆了个粗浅的宴席来款待他们。

  显安看着面前丰盛的饭菜,笑着说道:“好在卫将军没有禁止官员们设宴.”

  祖珽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认真的说道:“乱世当以重法。”

  他坐在上位,神色严肃,那张脸上再也看不到平日里的谄媚之色,整个人的气质也没有半点的猥琐和小人模样。

  他像是柄出鞘的利刃。

  他凝视着面前的两个人,目光炯炯。

  “中原各地,治理懒散,令不下乡,使得民不聊生,如今的边塞,无论是律法还是诸多规矩,可能确实要森严许多,跟中原完全不同,百姓驱使频繁,多是疲惫,可至少,在如此情况下,许多人都能活下来。”

  “这些时日里,已有许多名士与我谈过这件事,他们都以过去举例,说使天下宽松,让百姓们安心,不频繁的动用徭役,使民修养安息,方才是治世之道.说的头头是道。”

  “若是天下刚刚统一,不必他们开口,我自己就会上奏,而后挂上丞相的名义,待在家里吃酒,不打仗,不修筑,就让百姓们随心所欲的去生活,等着民力恢复。”

  祖珽说着说着,猛地挥了下衣袖,话锋一转,肃穆的说道:

  “可如今的情况,却并非是那般。”

  “天灾,人祸,周,陈,突厥,庙堂里还有些蠢物地方上吏治混乱,豪强横行,勋贵无视律法,士卒毫无军纪,农民没有耕地,商贾不敢过市,匠人拿不到酬劳,母亲不敢生育,父亲不敢先死。”

  “自古以来,整个天下都不曾祸乱到这种地步。”

  “我以史为鉴,自以为,若想要匡扶社稷与水火,唯有效仿古代的制度。”

  “耕与战。”

  “法与典。”

  “二位以为如何?”

  ps:第六世纪末至第十世纪初,是隋唐(公元589一907年)统一时代,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公元650、669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

第266章 又疯了一个?

  王晞缓缓低下头来。

  “祖公所言有些道理。”

  至少在士大夫这里,秦法是暴虐的,耕与战的体系是有大问题的,以官府来强行控制百姓的衣食住行,一切付诸于重法,将百姓们的一年四季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任何休息的时日,驱使百姓到极点,迟早会引发大乱,导致社稷不存。

  而汉初那种所推行的宽松社会,则是士大夫们公认的优秀体制。

  但是此刻,王晞却也无法反驳对方的言论。

  疲民总比杀民要好。

  在一切都失控,官府的治理名存实亡,律法无人遵守的混乱时期,重法也是一个抉择,官府接手诸事,通过完善和出色的吏制度来让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起来。

  显安看着欲言又止的王晞,主动说道:“自古以来,便不曾有过完美无瑕的法令。”

  “有利有弊,这是正常的。”

  “不同时期,所运用的制自然也不同。”

  “边塞不同于中原,用重法也没什么好说的。”

  祖珽眼前一亮,敬了显安一盏,“还是厙狄公见识非凡啊,不瞒您说,当下将军府之中,依旧是有许多人都反对我的想法,觉得不能让百姓太过疲惫,觉得不能事事都由庙堂做主这些都是读经典读傻了的,记住了其弊端,就大声的叫嚷起来,生怕他人不知道这些,丝毫不考虑当下的情况。”

  “厙狄公能看出其中的道理,便已经超过将军府中的许多贤才啦!”

  显安轻轻摇头,“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比较。”

  祖珽这才说道:“太上皇登基之后,二位都被贬出了邺城,领一小州,此番能来武川,定然也是想要一展才学,能做些事来,我倒是觉得两位不必太着急,当下能做事的地方实在太多,二位可以多看看,看看地方,也看看自己,决定好自己想做什么,再去做事。”

  两人深以为然。

  两人对卫将军治下的诸多州郡依旧是充满了疑惑,此刻终于碰到个能解决困惑的人,自然是不愿意放过。

  “当下卫将军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口?”

  “为何我看边塞各地都是农夫.”

  祖珽笑了起来,他扶着胡须,“具体的数量,两位都去问将军或田子礼,我不负责这件事,我也不知道。”

  “不过,应当是有不少。”

  “说起来,一方面是大量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亡人和被大族藏匿的隐户被找出来,重新安置。”

  “另外一方面,就是各地源源不断逃进来的百姓。”

  祖珽笑着说道:“过去边塞是徭役之地,大齐各地的百姓都被派往这里来充徭役,成分混杂。”

  “将军到来之后,给予这些民夫许多恩赐,后来又允许官府给想要回家探亲的民夫开过所,允许民夫们用书信跟家里人联络。”

  “这些人或者他们的书信,传递到各地去,都是在宣扬卫将军的仁德.而大齐各地的官员嗯,又不是很好,光是今年的冬天,朔州就接收了超出四万人的亡民。”

  “说起来,还有奚人从部族逃离,前来投奔的。”

  祖珽微微仰起头来,“皆是仁政之功也。”

  王晞实在无法将自己这一路所见到的与仁政联系起来,吏治严苛,律法酷烈,百姓们不是被驱赶着耕作就是去修筑城池和长城,各地都频繁的爆发战事,这叫仁政??

  显安却感慨道:“能有个住所,不被随意杀害,不会饿死,仁政也。”

  王晞长叹了一声,彻底不敢说话了。

  显安又问道:“到来之前,我曾听到有人议论,他们说卫将军有不轨之心,除却自己都督之州,就连显州,肆州,幽,营州等都听他的号令.”

  祖珽眯起了双眼,“那您以为呢?”

  “卫将军国之将才,岂会有这样的想法,定是误传,只是.我到幽州的时候,发现那里大多都是卫将军麾下的官吏。”

  祖珽哈哈大笑。

  “幽州刺史高长恭,乃是我家主公的挚友,坐镇显肆的斛律羡,乃是我家主公的长辈,至于营州,您或许不知道,营州刺史病重,无法治理大事,许多事情都是长史等人代为治理的.”

  显安没有再询问,赶忙跳过了这个危险的话题,询问别的事情。

  三人聊了许久,祖珽方才起身,要将两人安排到一处府邸。

  走进了府内,两人再次拜谢对方,祖珽正要离开,忽又停下来,几步走到了王晞的身边。

  “王君,您莫不是丢了玉佩?”

  “啊??”

  王晞急忙搜寻,果然,他随身携带的玉佩找不见了。

  祖珽笑呵呵的将玉佩丢给了他,“方才在地上捡到的,还以为是别人的,原来真的是你的,拿着吧,下次可勿要弄丢了。”

  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此处。

  王晞惊愕的看着他,又看向了一旁的显安。

  显安则是令人将大门关上,拉着王晞走进了书房内。

  坐在书房内,王晞方才反应过来,“什么捡到.分明就是他偷的!!”

  “叔朗.”

首节 上一节 384/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