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476节

  行台那边是怕祖珽乱开价,要盯着他这一路上所谈的贸易等方面,毕竟最后还是要行台来买单,刘桃子这边,就是单纯的盯着祖珽,多进行劝谏,勿要让他旧病复发。

  不过,自从船只离开了桃青州之后,他们就管不住这位长史了,直接被祖珽当作自己的随从来用。

  此刻,那位负责盯祖珽的程吏,直接成为了祖珽专用的倒酒吏,手里的酒壶就没有空过。

  祖珽举起酒盏,对着天空,也不知是敬给了什么人,随即一饮而尽。

  “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

  “云岛相接连,风潮无极已~~”

  “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

  “无待送将归,自然伤客子~~”

  徐吏呆愣了片刻,随即问道:“祖公,这是谁人之诗?”

  “是我的!”

  “我还能去念他人之诗嘛?”

  “诗赋小道,有何难哉?”

  祖珽喝的红光满面,忍不住哈哈大笑。

  徐吏赞叹道:“难怪行台诸贵都赞叹您的才能”

  祖珽瞥了他一眼。

  “你是边人?”

  “是北恒人士。”

  “你在行台是干什么的?”

  徐吏认真的说道:“属下曾是度支尚书金部曹令史”

  “那你在行台得罪了什么人啊?”

  徐吏茫然的回答道:“不曾得罪任何人。”

  “哦,你是考核进职的?”

  徐吏的脸色闪过一丝自豪,他点着头,“对,年初的第一批。”

  祖珽笑了起来,“难怪呢”

  “你这个蠢小子,别人害你尚且不自知呢,这跟着我外出,你当是什么美差?你这性子,也不像是他们安排进来栽赃我的,你且等着吧,若是没有人照应,等你返回行台,有你受的。”

  徐吏脸色大变,“祖公,我不明白”

  祖珽没有理会他,看向了一旁的程吏,他上下打量了下对方,“后生,你还不满二十吧?”

  “你原先是干什么的?”

  程吏急忙低头,“过去是给大将军洗马的。”

  祖珽猛地放下了手里的酒盏,又打量了他几眼,“青狮??”

  “对。”

  “你出身不错?程你父亲是谁?”

  “祖公,我父亲乃是行台五兵尚书郎程哲。”

  “哦,程哲,程哲,我认识他,当初主公在定州做官的时候,跟他是同僚,后来主公开府,他就跟着跑了过去”

  祖珽再次吃了口酒,“徐小子,跟这程小子打好交情,等回到行台,要是有人来治罪,就找他帮忙,知道了嘛?”

  徐吏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过错,他是奉命来记录贸易协议的,自己又不曾怠慢可毕竟对面是祖珽,他也只能点头称是。

  程吏看着远处,问道:“祖公,我们真的要跟那些大和尚贸易嘛?”

  “为何不可啊?”

  “别人能做,我们就做不得?”

  “可是,这不是律法禁止的嘛?他们所要买的都是军事利器,往后总是要交战的”

  祖珽摇着头,“那你可想多了。”

  “这些和尚买这些战马,绝对不是为了将其送给官府,作为战事所用。”

  “他们是要拿来炫耀,拿来巴结权贵。”

  祖珽眯着双眼,“当今天下皆重佛,又以南国最重,南国的僧侣,其富奢是北国所不能比的,当初梁国还在的时候,每次寺庙缺了钱,其皇帝就会出家,不理国事,要群臣们凑钱给寺庙,才愿意离开”

  “啊???”

  程吏瞪圆了双眼。

  徐吏摇着头,“这件事我曾在行台听人说过,他们说,梁国就是亡于佛。”

  祖珽瞥了他一眼,随即笑了起来,“梁人?”

  “哈哈哈,陈国的开国皇帝陈霸先,你们俩知道不?”

  “知道。”

  “他也干了!”

  祖珽沉思了片刻,“不到十年吧,我也记不清了。”

  “陈霸先能登基,都是靠这帮大和尚来给他正名,他用佛牙上位,继位之后,南国的诸寺不减反增.”

  “总之,我们现在需要粮食,也就这几年,等到明年秋收之后,国库就不会如此缺粮,他们要的又不是种马,给就是了,至于铁器,也是同样的道理,破刀上镶几颗珠子,他们才不管好不好用,他们只在乎看起来怎么样.要的是个名头,知道吧?”

  两人缓缓点头。

  徐吏问道:“祖公,既然都谈妥了,那我们为什么不回去,还要继续往南走呢?”

  祖珽又吃了一小口,他眺望着远处。

  “我听那僧人说,这几年,他们的商船不能再像从前那般进出自如,扬州刺史常常派人拦截,阻拦,破坏他们的生意,想让我们想办法。”

  “所以,我得去找这位扬州刺史,好好谈一谈。”

  “这也是交易的一部分。”

  徐吏和程吏皆皱眉,程吏说道:“为了达成交易而去祸害忠良的事情,我认为不妥当。”

  “谁说我是去祸害别人?”

  “人家带着军队呢,我带着你们这几个去祸害别人?”

  徐吏问道:“那祖公是要去做什么呢?”

  “我想为主公征得此人。”

  祖珽眯着双眼,喃喃道:“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会稽郡公王琳。”

  这两个年轻人面面相觑,他们显然不太清楚这个人,但是从他的前缀也能听得出来,此人绝非寻常之人。

  祖珽此刻却格外的激动。

  这个王琳可不是一般人。

  他过去曾是南国名将,参与过平定宇宙大将军之乱,后来陈霸先几次讨伐他,都没占到什么便宜,甚至一度生擒了侯安都,周文育,后败给陈国,逃到了大齐,那时正是孝昭皇帝在位,孝昭皇帝对他也格外看重,想利用他来对付陈国人。

  此人道德不错,深得军民的拥护,同时作战能力高强。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这位是精通水战的,虽然之前惨败给了陈国,但是在大齐,只怕找不出比他更擅长打水战的将领了。

  自家主公身边,将军们着实不少,但是,能打船战打水战的将军,还真的就找不出几个来。

  王琳在齐国被大家所排斥,跟同僚们都合不来,无论上下都轻视他。

  这岂不是好机会嘛?

  当然,祖珽也不是冒然前往南部边境,此刻的船上,还有娄子彦跟随,娄睿在南担任大都督,作为他的儿子,护着祖珽前往扬州,跟王琳见个面,而后再送回来,这并没有什么难度。

  南边这些怂包便是知道自己只身过来了,只怕也没多少胆量敢对自己下手。

  祖珽这么一行人就在娄子彦的带领下沿着海岸一路往前。

  他们赶了很久很久的道路。

  等到他们开始下船换车的时候,都已经是初冬季节了。

  好在,娄子彦早有准备,穿着厚厚的衣裳,也就不怕这冷风,众人就这么一路往前,到次年元月的时候,总算是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扬州,芍陂。

  清澈的湖面上,停放着一艘艘的战船。

  随着主船发出各种命令,战船们不断的往返,汇合,又分散。

  春秋时的楚相孙叔敖修建了芍陂,引水做湖,从那之后,此处便发挥了许多的重要作用,例如灌溉例如抗灾,又例如,操练水军。

  岸边设立了一处高台。

  一个中年男人披着甲胄,就站在高台之上,眺望着远处。

  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严厉,眼神柔和,气质儒雅,他看着远处那些正在操练的船只,一一打量着,低着头又记录着什么。

  在他的身后,则是站着两位军官。

  其中一人脸上带着烧伤的痕迹,非常的明显,看着就令人害怕。

  他缓缓说道:“主公,只剩下三天了,若是我们再不回去,那姓卢的又要为难我们。”

  王琳似是没有听到,也不回答,继续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

  那两人便不再言语。

  过了片刻,王琳又看向一旁的军官,“打变阵旗号,让他们再来一次变阵。”

  “唯。”

  军官也不废话,当即举起了旗帜,开始摇晃了起来。

  远处的那些战船再次开始变幻阵型,此刻,冷风迎面吹来,王琳浑身一僵,愣了片刻,又继续开始书写。

  这风,是王琳一生的痛。

  尤其是多变的风。

  就在他们还在忙碌的时候,远处有一行人缓缓靠近了此处,当然,很快就被周围的士卒给挡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476/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