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551节
宇文邕挑选了一大批不受待见的精锐,用他们逐步替换了原禁军,完全控制了整个皇宫以及长安。
他多次在军营里现身,直接面对基层的士卒,对他们进行多次封赏和犒劳。
这使宇文邕在军中的威望大增,各地的军士们都以天子侍官来自居,很多开府大将军对此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而宇文邕想要做的事情却是太多了。
只是在军队上的事情,就占据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量。
他也是发狂似的做事,跟陈国先帝陈蒨一样,从早忙到晚,只恨自己每天的时间太少,永远都不够用。
在被士卒们围起来的最中间,是一处简陋的高台。
高台四面,都坐着很多的大臣,将领,博士,名士等等。
左边坐的是一群道士,这些人脸色冷峻,仰起头来,不悦的盯着对面的那些人。
在高台右边,则是坐了许多的和尚,这些人满脸堆笑,和蔼可亲的朝着周围的人点头示意。
从两旁的官员和将领们的态度,就能看出当下谁更有优势。
高台边上的众人议论纷纷,言语嘈杂。
宇文宪坐在了对面的官员最中间,看了看左右。
此刻,他身边却没剩下什么俊杰。
独自一人。
也不只是他,其余的官员们大多都是如此。
皇帝上位之后,反复的加强君王的权力,改变了军队只属于大将军,俊才只属于其举主的历史,他不只是将士卒们拉了过来,以往围绕在各个宗室,大将军,柱国身边的那些年轻俊杰们,也都被他吸收过来,委任加官,并且要求彻底改变只忠于自己上司而不忠于皇帝的行为。
坐在他身边的宇文亮看了看周围,不解的问道:“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过去他做的事情,我都能理解,可如今怎么偏偏就跟这些人顶上了?”
宇文宪看了看周围,而后低声说道:“灭佛。”
宇文亮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呢?”
“陛下想要效仿刘桃子不成?”
“大周信佛者有多少人?从上到下,怕是占据了七八成吧?”
“就是在座的这些大臣,将军,再到百姓,士卒,人人都信释,陛下才上位多久,岂能做到?”
宇文宪沉吟了片刻,“不好说。”
“嗯??”
宇文亮惊愕的看着他,“你真觉得能办到?”
“主上聪慧,刚刚登基,却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效忠,可朝中有许多人,却仍然看不明白,陛下在等一个机会.且看着吧。”
宇文宪正说着,从远处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高台周围的众人当即止声。
场面顿时变得肃静无比。
很快,宇文邕就从台阶上走下来,身后许多甲士。
众人急忙起身,纷纷跪拜迎接。
宇文邕挤出了些笑容来,让众人起身,而后坐在了北面的一处高台,能从这里俯视在场的所有人。
他坐上去之后,一个相貌堂堂的男人赶忙走过去,朝宇文邕行礼拜见。
宇文邕轻轻点头。
“甄卿,这次的辩论大会,还是你来记录要用心记录,朕好道学,如此精彩的辩论,实在不想错过.记住了吗?”
这位男人,乃是司隶大夫甄鸾,出身大族,中山甄氏。
甄鸾在大周内算是顶级名士,最厉害的数学家,最厉害的历法家,写的书堪称是当下第一,著作等身,号称大才。
甄鸾低头称是。
宇文邕挥了挥手,示意二者的辩论开始。
这是宇文邕所召开的辩论大会,说是辩论儒,释,道三教的先后,实际上,就是让道士和和尚来辩论而已。
宇文邕的脸色略微显得有些凝重。
辩论正式开始。
一个道士快步走上了高台,朝着众人行礼,而从对面也走上来了一个僧人。
两人的年纪相仿,彼此又行了礼,而后就坐了下来,开始进行辩论。
道士唤作张宾,张宾留着长须,脸色红润,还真有些仙人的架势。
而坐在他对面的和尚,唤作智炫,穿着颇为简陋,缝缝补补,也不知是装模作样,还是本来就如此。
双方就坐之后,由张宾开始叙述自己的论点。
张宾当然是认为道应当排在最前,他以道的来源来举例,认为道出自老庄,意囊括天下,无论儒还是释,都是出自道,道是一切,一切是道。
他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
从来源到意义,说的是清清楚楚。
等到他说完,僧人智炫方才开始了自己的反驳。
“方才您说的,都是些虚话,只是讲述些没有根据的事情,以个人的猜想来诠释诸教。”
智炫认真的说道:“我认为释和道没有先后之别,三教的道义,其实都是要劝人向善,以使天下平定,只是道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建树,最初的道士蛊惑君王,让君王去追逐不切实的长生梦,轻视朝政,引发动乱,而后的道士又开始以妖言惑众,引发诸多叛乱,到了晋末,道士炼丹,士人皆好玄学!”
“他们整日谈论如您方才所说的那些虚假不实在的话,完全不谈论当下,服散,钻进山林隐居,避世,好做谶言,无谶不通,浑浑噩噩,毫无建树!”
“这百余年间,释家吸纳百家,通读经典,人才辈出,而你们却只是固步自封借用儒与释家的言论来与儒,释辩论。”
“若要我来说,当下只有两教,儒与释,道,出于儒,学于释,不能独称一教.”
智炫越说越快,几乎将这数百年的动乱都归结到了对方的头上。
张宾大怒,即刻反驳,“释家盗取的儒,道之经典何其多,到头来怎么成了我们盗取?”
“若我来说,应当只有道,儒二家,你释家本就是外来之宾,胡”
智炫眯起了双眼,一脸期待的看着张宾,就等着对方将后续的话说出来,张宾及时醒悟,改口说道:“胡言乱语!”
这要是扯到胡人身上,那就要出大事了。
尽管周在各方面的汉化进程高于齐,但是毕竟皇帝是鲜卑,将军和许多大臣也是鲜卑。
上一个说自家皇帝和勋贵都是外来胡人的大臣,全宗族的坟头草都成森林了。
智炫就盯上了这一点,一直追着张宾穷追猛打,刻意将他往这方面引导。
张宾满头大汗,又不能输,又不能说。
周用了一种很奇怪的汉化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鲜卑化的汉化。
国内的鲜卑人不够用了,汉人崛起了,可我们要保障国家还是鲜卑人的,怎么办呢?
欸!
有位叫苏绰的仁兄忽举起了手指,他有了个点子。
只要我们让国内的汉人变成鲜卑人不就好了?
于是乎,伪周开始疯狂的给汉人赐鲜卑名,杨坚就叫普六茹坚,李渊就叫大野渊
只要给汉人改个名,将制度和政令改个名,那我们就不是汉化了,我们在鲜卑化!
伪周就走向了这么一条奇怪的鲜卑化道路,鲜卑化越久,鲜卑就越少,鲜卑化到最后,鲜卑话都不能当军令来用了,鲜卑人该听不懂了.
但是,这些都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话题,辩论时也不该引用这个。
张宾越说越吃力,最后被说的哑口无言,智炫就抓住了他这个痛点,疯狂猛击,“这些年里,道总是训斥我们是外来者,是我们是胡,意有所指,多次发动叛乱,也是以这样的名义.从何处来对诸位来说便如此重要吗?能利于天下不就好了?外来又如何?所用的人非外来,莫非您还觉得我们这些人也是外人,不属于周?”
宇文邕坐在上位,脸色漆黑。
看着张宾无力反驳,他忽开了口。
“你们释家便很干净吗?!”
智炫一愣,困惑的看向了后方的皇帝。
不只是他,官员和将领们也是纷纷看向了皇帝,都有些茫然。
宇文邕愤怒的说道:“安定天下??你们就不曾叛乱过?前朝的时候,因叛乱被诛的不是你们?!”
“到了如今,更是抢占耕地,发放利钱,逼人为奴,这大周,竟有数百万人的僧尼,占地无数,不缴纳税赋,吃肉饮血,当真是岂有此理!!”
“就你们这样的,还敢说别人不对?!”
智炫当即站起身来看向了宇文邕,他脸色凝重,“既是辩论,陛下何以护短?”
“若是陛下亲自参与,那还算是辩论吗?”
宇文邕直接站起身来,怒气冲冲的离开了这里。
走向大殿,宇文邕的脸色却越来越差。
当他走进大殿的时候,甲士们都不敢说话,只是低着头,都感受到了皇帝那股冲天的怒气。
宇文邕深吸了一口气,压下了心里的怒气。
他缓缓坐在了上位,两旁放着许多的文书。
高颎快步走上来,“陛下不必太过着急,这些事情没那么好处理,道士们不是僧人的对手,我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今日陛下实在太过急躁不该这么快就泄露了您的看法。”
宇文邕看向一旁的高颎,脸上的怒火消散了许多。
“你说的很对。”
“今日是朕太过冒失了。”
“这些时日里,诸事都不太顺利。”
“派往段韶那边的使者,没能见到对方,甚至都没能进城,险些被杀。”
宇文邕在段韶背信弃义之后,还是再次派遣了使者,希望双方能放下成见,一同来对付刘桃子。
可段韶这个倔驴,压根就没有一点愿意跟周人联手的心思,周人,刘桃子,陈人,都是他的敌人,他绝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