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第592节

  韦孝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表露出什么喜悦,一如往常的平静,在出征大军即将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亲自出来迎接。

  这让他麾下的将领们多少有些困惑。

  宇文邕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让谁来担任主帅,出征的大军是以蜀国公为主的,但是前线的大军又是以郧国公韦孝宽为主,这两个人之间,是互相配合,并非是上下级的关系。

  谁去见谁,其实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是出征大军帮助前线大军来收复失地?还是前线的大军帮助出征大军来完成出征的目的?

  韦孝宽当下在各地的军队数量在三四万左右,而宇文邕凑不出太多的出征大军,这次的兵力仅在两万七千余人。

  前线的军队数量要明显高于出征的军队,并且,粮草后勤等方面,也是以前线的这些州郡来承担多数。

  韦孝宽回过头去,看着麾下这些将军们,对他们的想法是心知肚明。

  他轻声说道:“这些时日里,我们与高长恭多次交手,却没能占到什么便宜.难得有援军前来,难道还要因为一些不值当的事情与他们发生争执吗?”

  “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击败高长恭,收复失地。”

  “自从刘桃子侵占了永丰之后,我们就逐步失去了北方的天险,敌人的贼兵常常劫掠我们的关卡,欺辱我们的百姓,愈发的猖狂。”

  “如今刘桃子的主力在河内,国内的军队不能轻易前来,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

  “可万万不能因为一些不值当的原因,耽误了大事啊,不然,我们便是千古之罪人.”

  韦孝宽说的很是诚恳。

  将军们听到主将都这么说了,那也没有办法,只是低头称是。

  将军韩雄走上前,低声说道:“郧国公,您不必担心。”

  “此番为了讨伐高长恭,陛下派遣了诸多国公,可谓是猛将如云!国内算得上号的将军都来了这里,高长恭就是再能打,还能打得过这么多人吗?”

  听到韩雄这自信的话,韦孝宽眼里的忧愁更加强烈了。

  他低声说道:“我所担心的就是这个啊。”

  韩雄一愣,不太能理解韦孝宽的话。

  他们在此处等候了许久,却迟迟看不到大军到来。

  众人都觉得有些不悦,不是他们自己派人说今日申时准时到达吗?

  这莫不是故意轻视我们??

  就在将领们忍不住开始议论的时候,远处的军队终于缓缓现身了。

  此番,宇文邕召集了三大军府,同时又大开武库,优先进行武装,这一年大周又存了不少粮食,宇文邕先前打击大族,也抄了不少好东西。

  当然,这些没办法让宇文邕召集十万二十万的大军,只能是动用三个军府,宇文邕便选择走精英路线,他选择了兵员素质最高的三处军府,全副武装,而后由国内最顶尖的名将们所带领,前往跟韦孝宽汇合。

  出征大军渐渐逼近,其士气,其装备,都明显要比韦孝宽所带来的这些兵卒高出了许多。

  看着这些人高马大的军士们,韦孝宽身后的那些将领们,都不由得放低了自己的声音,脸色变得不同。

  蜀国公尉迟迥骑着战马,晃晃悠悠的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在看到远处那些迎接军队所打出的旗帜时,尉迟迥的眼里明显有了些惊愕,他翻身下了马。

  尉迟迥比韦孝宽要高大许多,五大三粗,丝毫不见老相。

  “郧国公!”

  “蜀国公!”

  他与韦孝宽相互行礼拜见,尉迟迥看向了韦孝宽所带来的那些将军们,眼神颇为倨傲。

  “怎么好让郧国公亲自前来迎接呢?”

  韦孝宽摇着头,“我在前线多年,不曾有什么建树,好不容易盼来大军相助,岂有不出面迎接的道理呢?”

  韦孝宽将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颇为卑微。

  尉迟迥到来之前,还曾想过许多种情况,就包括如何‘收服’韦孝宽这个前线总管,让他乖乖听从自己的将令,而看到他如此顺从的模样,尉迟迥便吃下了定心丸,再也不设防,赶忙拉住韦孝宽的手,“我远道而来,尚且不清楚敌人的情况,还需要国公相助。”

  两人亲昵的交谈了几句,韦孝宽就让将军们前来拜见。

  就在此时,其余的几个国公也是缓缓上前。

  千金郡公权景宣齐国公宇文宪,邓国公窦炽,赵国公宇文招其余诸多大将军,车骑将军之流更是不少。

  韦孝宽便与他们一一相见。

  而后,他们就先到距离此处最近的城池内休整,商谈出征的大事。

  军队暂时驻扎在外头,将军们则是在官署内设立一个简单的宴会。

  宴会上的将军实在是太多了,一个房子都难以装得下他们所有人。

  众人的兴致都颇高,谈论着建功立业的大事。

  韦孝宽让蜀国公尉迟迥坐在上位,表示对他的尊敬。

  尉迟迥也不客气。

  在众人彼此相见,互相熟络之后,尉迟迥方才清了清嗓子,说起了自己的行军部署。

  “当下我们以大军讨伐高长恭的战线很长,军队又少,而我们的将领却很多,我们可以将军队部署在敌人的诸多防线上,而后一同进攻.高长恭麾下的军队不超出两万人,多面遭受进攻他定然是无力反击的,便是要反击,也不能同时从多面出击,只要能撕破一处的防线,就能将他的部署全部打乱”

  “蜀国公所言有理。”

  权景宣开了口,权景宣因为先前在豫州所立下的功劳,得到了很多的赏赐,担任了十九州刺史,荆州大总管,本来是坐镇在南边的,但是因为庙堂最近修复了跟陈国的关系,正好权景宣又来长安禀告前线事,宇文邕就索性将这位大将也抓过来,让他一同出征。

  权景宣先是肯定了尉迟迥的策略,而后却说道:“不过,我觉得,高长恭擅长袭击,擅长奔袭,将大军分开,列在各地,那就容易让高长恭一一击破,反而是失去了大军云集的意义,我觉得,应当集中所有的兵力,就从前线一路推进,不给高长恭任何的机会”

  老将窦炽笑了起来,“一路推进??”

  “你说的倒是容易,我们此番出兵,本来就是因为刘桃子的军队分散,得到了不错的时机,若是按着你的战略,光是打高长恭的治所,只怕都要耗费半年乃至更多的时日,且付出巨大,突厥人能缠住斛律光多久?他们先前背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等我们大军强攻,一路推进,付出惨重的时候,斛律光忽然杀进来,我们要怎么办?”

  “岂不是要丢了原先的成果,做无用之功?!”

  宇文宪又插嘴说道:“我还是觉得,应当分多路”

  一时间,屋内格外的嘈杂。

  只有韦孝宽,一直都保持着沉默,坐在边上,一言不发。

  将军韩雄看着宴会这剑拔弩张的模样,一瞬间,他明白了方才郧国公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尉迟迥的脸色漆黑。

  他才是主将!!

  他不是在跟众人商谈如何出兵,而是在宣读自己的命令!

  尉迟迥不悦的说道:“这是将令,诸位若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上书给陛下,请得主将之位!”

  权景宣有些不乐意了。

  原先宇文护出征讨伐齐国的时候,将军们全部惨败,只有权景宣逃过一难,斩获极多,故而得到了封赏,而后宇文邕也对他进行了封赏,甚至有意将整个南边的防线都交给他来管理。

  他在南边当的是头头,也习惯了当头头,尽管对方的官职比自己高,他也不觉得对方就一定比自己厉害。

  他当即反驳道:“国公,当下大军云集,目的是为了战胜高长恭,陛下召集如此多的将军们前来,难道就是为了听您一个人的将令?还不是为了让我们一同商谈,共同研究出对付敌人的战略吗?”

  尉迟迥勃然大怒,“权将军便是对兵事算不上了解,难道还不知道一军一令的旧制吗?”

  “行军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不对,你违背我的诏令,走了别的方向,耽误了时日.”

  “呵,原先讨伐河洛的时候,将军一个人的军令,可是葬送了不少的军队!说我耽误时日,那为何是我先到达前方,停下来等着将军到来呢?”

  权景宣或许是得到的封赏有些太多,整个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那个谦逊的大将军了,言语里的狂傲让众人都不由得惊讶。

  而不只是他,其余将军们也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

  宴会不欢而散,尉迟迥表示要上书罢免权景宣,让他滚回南边去,而权景宣也表示会上书将尉迟迥不听劝谏的行为告发出去。

  将军们各自离开。

  年轻的卫国公宇文宪看着所发生的这一切,心里隐隐感觉到了不安。

  他走出了官署,神色有些茫然。

  “要去走走吗?”

  忽然,宇文宪听到身后有人开口,他急忙回头,却看到了一脸慈祥的韦孝宽。

  宇文宪急忙低下头来,朝着韦孝宽行礼。

  “将军.”

  “唉陛下太忌惮刘桃子了。”

  韦孝宽感慨着,示意宇文宪跟上自己,两人缓步走在路上,韦孝宽这才说道:“陛下从未经历过战事很多东西都只是在书籍上所看到的。”

  “并非是聚集许多猛将,就一定能击败敌人。”

  “今日的这些将军们,过去都在自己的州郡为人首,如今被强行凑到一起,彼此不服气,各自有自己的主张,过去宇文护还在的时候,他亲自坐镇后方,将军们不敢争吵,由他来进行抉择,可现在,陛下不好亲自出征,将军们就开始有争执了。”

  “高长恭的人虽然少,但是大家都愿意听从他一个人的命令,对他言听计从,会执行他的任何命令,而我们人虽然多,可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思,不能齐心协力。”

  韦孝宽缓缓看向了宇文宪。

  “齐国公,这正是需要你挺身而出的时候。”

  “啊?”

  宇文宪赶忙低头,“将军,我虽知道些军事,但是在场的诸位将军,资历都比我要深,我不敢冒然开口.”

  “不能不开口。”

  “齐国公乃是陛下之弟,我并非是说你应当来执掌大军,只是你应当上书给陛下,或奉诏,或持节,而后代替陛下来坐镇一方,确保没有人可以违背蜀国公的诏令,让大家都服从他.”

  宇文宪好奇的问道:“您也觉得蜀国公的战略是对的吗?”

  “不是看谁对谁错,只是大军只能有一个统帅.必须要听从于他,一旦出现了分离的局势,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宇文宪即刻低头,“我知道了。”

  看着快步离去的宇文宪,韦孝宽再次低下头来,他的心情别样的沉闷。

  大军到来,他却没看到多少胜利的希望。

  局势看起来对高长恭极为不利,但是只有真正接触过对方的韦孝宽才知道这里的情况,有些事情不能明说,说了就是大不敬之罪。

  刘桃子在占据这些地区之后,授田安民,落实过去齐国在医疗,教育方面的诸多政策。

  灵州早已成为了汉国的灵州,过去百姓们是大量的逃向灵州,还是在韦孝宽上来之后,情况有所缓和,跑的人没那么多了。

首节 上一节 592/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单机南北朝

下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