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605节
城墙之下,那些士卒将斛律羡所射出的书信捡起来,一路送到了军营之内。
主将营帐之内,尉迟迥正在跟韦孝宽,宇文宪二人商谈对策。
随着战事的推进,各个将军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尉迟迥就听从韦孝宽的建议,把那些将军们分在后方,自己则只带着韦孝宽与宇文宪出征破敌。
这两个人跟其他将军们不同,还是愿意听从尉迟迥指挥的。
尉迟迥眉宇之间是深深的忧愁。
在出征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一战能打的这么烂。
带着最精锐的京师外诸军府,带着这么多的名将猛将结果毫无推进,连一个戍镇都没能拿下来。
尉迟迥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去见皇帝。
这张老脸算是彻底丢在灵州前线了。
早知道还不如让自己就带着自己麾下那点人来跟韦孝宽一同出征呢!
尉迟迥无奈的说道:“高长恭在我们后方,不断的袭击各部军队,劫掠粮草,后方频频告急,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能攻城,一旦让高长恭抓住机会,趁着我们攻城的间隙与城内军队夹击我们,只怕是要出大事。”
“韦公,您在此处许久,对高长恭也颇为了解,可有什么克敌之策?”
韦孝宽抿了抿嘴。
克敌???
他很早就上书皇帝,觉得根本不可能从灵州方面击败敌人,应当走河洛。
可皇帝却有自己的想法听了别人的计策,非要在北面开战。
现在问我有什么克敌之策?
要是有克敌之策,还用得着你们过来?
韦孝宽心里终于是有了些怒火,当初宇文护的时候他建议走北面,宇文护非要走河洛,如今他建议走河洛,皇帝非要走北面。
这帮人就不能老老实实听一句前线将军们的说法吗??
韦孝宽初次对庙堂产生了些失望感。
他当然也知道皇帝为什么宁愿听一些毛头小子的都不愿意听自己的跟当初宇文护的原因一样,只因他是某位不能在大周说出来的大人物的旧部!
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忠心耿耿,何必如此对待??
韦孝宽的脸色一点点变得难看。
“郧国公?”
“郧国公??”
韦孝宽猛地清醒,看向一旁,宇文宪正忧心忡忡的看着自己,宇文宪赶忙问道:“您无恙否??”
看着宇文宪这较为真诚的眼神,韦孝宽心里的怒气又消散了些。
“无碍,只是思考对策,有些晃神。”
尉迟迥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郧国公有什么想法,直说就是了。”
“本来不该多说的,不过,还是讲出来让郧国公安心吧。”
“陛下已经下了诏令,处置权景宣。”
“权景宣公然违抗军令,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战场,导致兵败,令五千余人被杀,六位将军身死,邓国公重伤.陛下大怒!!”
“罢免了他将军的官职”
韦孝宽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就罢免了官职?那爵位.”
尉迟迥摇着头,“再怎么说,毕竟也是立下了许多功劳的名将,你放心吧,往后他不会再出来害人了,就以现在的爵位,在家里养老好了。”
韦孝宽缓缓握紧了双拳,露出了森森白牙。
“陛下当真是宅心仁厚。”
“郧国公且说吧,还有什么办法?”
“没有。”
“我愚钝,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韦孝宽轻轻摇着头,眼里竟再也没有了什么担忧。
宇文宪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些什么,却没有急着说话。
就在三人商谈的时候,有士卒将书信送了进来。
尉迟迥打开书信,看了一遍,冷笑了起来。
“激将之法。”
“斛律羡在书信里辱骂我,想让我进攻.高长恭想来就在附近,正等着我们开始攻城作战。”
“郧国公,若是不能解决掉高长恭的这些人马,我们就无法全力攻城!!”
“对。”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断他后勤.”
“是啊。”
韦孝宽坐在一旁,只管点头和附和,脸色平静,隐隐透露出一股漠视。
几个将军商谈了对策,而后准备逐一执行。
可他们的计策还没有正式开始推行,一个惊天噩耗就从后方传了过来。
正在抽调骑兵,准备去堵高长恭的尉迟迥,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吓得险些从马背上摔落下来。
敌人过了龙门,正准备围攻长安。
长安的兵力充足,但是攻守之中,存在着太多的因素,有些时候,城内的守军就是再多,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意外。
而国都被敌人所包围,任何意外都可能让他们面临亡国之难。
尉迟迥迅速领兵撤退,召集所有将军们,赶忙商谈回军救援的大事。
众人忧心忡忡,各自讲述着救援的办法。
有人对达奚武破口大骂,认为他应当全责。
有人则是对刘桃子一顿批判,认为都是刘桃子太过狡诈。
韦孝宽竟没有半点的惶恐或者着急。
他就这么坐在诸将之中,精神萎靡,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宇文宪过问,韦孝宽便说是自己年纪大了,在外头待了太久,身体不适。
尉迟迥等人就不敢再带上韦孝宽来参与这件事,让他赶忙回去休息。
过来容易,可要离开就不容易了。
尉迟迥等人火速从城外撤兵,这动静哪里能瞒得住汉军?
高长恭当天就开始从暗中袭击的状态走出来,开始明牌,斛律羡也是出城,两人做出要猛攻周军的模样,尉迟迥又惊又怒。
高长恭这是不想放他回去了。
可他又不能真的留下来跟敌人打擂台,考虑再三,尉迟迥将宇文宪留了下来。
本来想留韦孝宽,但是韦孝宽这段时日里表现出精神不振,身体有恙,这敌人已经闯了进来,可不能再让双方合兵了,宇文宪虽然年轻,但是为人谨慎,且大家都信服他,地位特殊,留守在此处也可以。
至于尉迟迥,则是带着其余诸多将军们往回走。
韦孝宽也被他所带上了。
至于为什么带上,尉迟迥也不多说,只是说要在长安找名医为他诊断。
韦孝宽心里却门清。
不就是怕庙堂有失,边将趁机造反吗?
可他也不多说什么,就这么踏上了跟尉迟迥的救援之路。
高长恭迅速开始了对夏州方向的猛攻,攻守之势变矣。
宇文宪亲自领兵与高长恭作战。
宇文宪跟高长恭,在很多方面当真是格外相似。
如今遇上,也算是硬碰硬,高长恭有着更多的军事经验,初期攻占了不少关键的戍镇,打的宇文宪节节败退,宇文宪的调整能力更强,每一次战败,都能掌握不少的东西,迅速坐稳了边塞,开始在多线反攻。
双方打的很是焦灼,总体来说,高长恭还是占据着优势的,夏州防线正式被撕开了缝隙,高长恭源源不断的猛攻银州,这颗钉在汉国腹心的钉子摇摇欲坠。
长安城。
这是姚雄初次看到这座雄伟的巨城。
只有亲眼看到这座城池,才会明白这座城池为什么会被称为巨城。
站在远处,所能看到的就只是一面巨大的城墙,这城墙似乎是没有止境的,就这么一路延申,看不到尽头。
城外的村庄戍镇之类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们已经撤进了城内。
姚雄没有急着去靠近那座城池,他带上骑士们,准备探探这座城池的底气。
骑士们跟在姚雄的身后,脸色激动,神色亢奋。
他们竟真的打到长安之外了。
高延宗兴致勃勃,手里抓着没点燃的火把。
“将军,我们何时开始纵火??”
“在华阴烧那杨府,烧的可不尽兴!”
他没有忘记这次前来的目的,他们是来火烧长安的。
姚雄却格外冷静。
“且不必着急,长安之外四通八达,我们要回灵州,他们是拦不住的,我们得帮着你兄长来牵扯这些敌人”
所谓的龙门渡战略。